北京化工大学流化干燥实验报告_第1页
北京化工大学流化干燥实验报告_第2页
北京化工大学流化干燥实验报告_第3页
北京化工大学流化干燥实验报告_第4页
北京化工大学流化干燥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告实验名称:流化干燥实验班级:姓名:学号:同组成员:实验日期:、实验目的1、测定流化床中小麦的流化曲线2、测定湿小麦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实验原理固体流化是利用介质流体的流动将固体颗粒悬浮起来,从而使固体具有流体的表观特 征,同时使固体在传热、传质、混合、反应以及输送等方面有强化作用的操作。干燥是将热 量传递给湿物料,汽化并除去其中湿组份的单元操作。本实验将固体流化与对流干燥结合起来,强化了干燥效果,可使小麦含水率x,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降到平衡值X*附近,如图6-3,干燥过程中是否出现恒速段受物料含水量和营气携带水能力等影响。不同空气流量下的流化床压阵如图1所示图1、

2、流化曲线(双对数坐标系)CD段)。在实际操作中,气速应介 BC中间水平段)。0.51000 1.25,m/ su= A _ ,20.7854 0.12当气速小于初始流化气速 Umf时,物料处于静止状态(上行过程如AB段),当气速大于颗粒沉降速度lit时,物料被气体带出流化床干燥器(如 于两者之间,此时床层压阵相对恒定,干燥效果较好(如空气流速由孔板流量计测定:2V 0.62 0.7854 0.022 p板p孔板孔板压降,kPa干燥曲线(如图2)和干燥速率曲线(如图 3)受物料性质、全气性质、设备操作等因 素影响,常用的确定方法有:1、湿物料取样法:通过取样测定每个时间点的湿小麦的干基含水率X和

3、物料表面温度(床层温度)确定干燥曲线X。和0 t ,再根据1千克干小麦的表面积值 (A/G干)等,确定干燥速率曲线 NAX。时间T图2、干燥曲线V H一.甩赛.1Xc含水率X图3、干燥速率曲线时刻湿小麦的含水量测量值:X iG海 G千人-(作含水量x寸间。关系的平滑曲线)G干i时刻的含水量修正值:Xi取X,平滑曲线上,i时刻对应的纵坐标值i时刻到i+1时刻的平均含水量:X=Xi+1+Xi2i时刻到i+1时刻的平均干燥速率:NaX2kg /m gsA/G干1000g Xi+1 Xi 2 1TT,ggm s1.52、湿空气分析法:测量每个时间点进、出干燥器的全气湿度,以及空气流量,通过全 气中的水

4、分衡算和初始条件即可确定被干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物料表面温度9直接测量。i时刻干燥器的进口空气湿度:H1 0.622-p&- p总1 110000Pa ,kg/kgPh.,1p 7K 汽,1M,i= 1gps,1iexp 73.6497258.2Ti7.30371n 14.1653 10 6Tl2 ,Pa器 的 出 口空106000Pa ,kg/kgP水汽,2H20.622p总,2Ph.,2p7K 汽,272582P7K汽2= 2022exp 73.649 7.30371n T24.1653 10 6T22 ,PaT2i时刻空气质量流量:20.5qm,气 0.62 0.7854 0.022 p

5、孔板 1000 1.251000, g/si时刻空气带走水量:qm小qm,气H2 H1 H2,0 H1,0 ,g/si时刻干燥速率:NA qm至,ggm 2s 1 (以绝干物料表面积为基准)1.5 G干/1000式中1.5表示每千克绝干物料的表面积为1.5m2。i时刻每秒累积带走水量:G水qm,1 l qm,2 l Lqm,i l,gi时刻含水率:Xi G一Gt (G总水、G干需实验开始时测定,g)G干3、干燥速率除了实验测定外,也可按传热、传质速率估算(或反向验证kH、a):21Na % Hw H t tw ,kggm s rwt 干燥器进口的空气温度(按t1计),C;H一干燥器进口的空气湿

6、度(按H计),kg/kg; 干燥器内的空气与湿物料表面间的对流给热系数,kW?m2C-1 ;tw一一干燥器入口空气的湿球温度,C;H干燥器入口湿球温度 tw下的饱和湿度,kg/kg ;rw一一水在温度tw下的汽化潜热,kJ/kg ;kH以H为推动力的传质系数,kg?m2s-1。确定2*关系后,根据下式可以计算间歇干燥过程的时间:0d0 (微分式:NA1 dXA/GcTc可根据实验结果拟合燥器的热量衡算(下标 1NAX关系式,积分求出干燥时间T , 代表进口, 2代表出口):对比真实时间修改模型。干qm,1gI1Gcgcpm,1g 1 Q补 qm,2gI2 GcgCpm,2 g 2 Q失可根据上

7、式计算干燥器的热量损失及热效率等。三、实验流程,H.,日W3.2(-流化干燥实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1、风机 2、预热器3、流量调节阀4、取样器5、流化床干燥器6、加料口7、旋风分离器8、孔板流量计(do=20mm)TI01 出口空气温度,C; 4 I02 出口相对湿度;TIC03 进口空气温度,C;。I04 进口相对湿度;A PI05 床层压降,kPa;A PI06 孔板 压降,kPa;TI07 床层温度 ,C; PI08 一一空气压力,kPa; TIC09 加热器壁温,C。四、实验操作(湿全气分析法)1、启动风机变频器、加热器,调节阀开到最大预热设备,推拉取样器清空残料;2、运行软件点开始计时

8、,600秒后查看报表,流程画面输入 H2,0、Hi,。;3、擦干湿小麦表面水分,称取 500克作为被干物料,另取 10克测含水率X0;4、点击软件画面“停止计时”,关闭加热器、变频器,拔出取样器,进料口加湿小麦;5、关进料口,点击“开始计时”,记录开始时间,同时启动变频器、加热器,查看软件“趋势曲线”;6、干燥1500秒后,取出物料,点“停止计时”,称重干燥后小麦,从中取约10克测含水率x原始数据另存为 Excel文件,选15组相关数据作图;7、关加热器、变频器,包括刚才取出物料共加入800克小麦,测流化曲线;8、只开风机,找到起始流化点孔板压降和床层压浆,初步记入表2第6点;9、从小到大改变

9、气量,床层固定态做5个点,临界态1个点,流化态4个点;10、实验结束后,取出干燥器内小麦,清理实验台面和地面上的麦粒,关变频器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取样器处于“拔出”状态;2、烘箱内有125C,取、放物料测含水率要戴手套,烘1h以上认为到绝干;3、本次实验有4套装置,一半同学先做,另一半后做,实验讲解只有开始前一次。五、实验数据处理1.干燥速率曲线(1 )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表1、干燥及速率曲线测定实验条件数据表H2,0kg水/kg干气H,0kg水/kg干气样品(g)干基含水量X0开始时间干燥后 (g)干基含 水量X。G干(g)G总水(g)0.009000.00720500.051.67%

10、15时53分27秒394.416.07%339.8160.2表2干燥及速率曲线测定实验数据表时间T出口温 度 t 21c出口相 对湿度$ 2进口温 度 11/ C进口相 对湿度$ 1床层温 度。/ C孔板压降A p 孔/kPa带走水 量qm,水/g累积水 量G水/g含水率X干燥速率/gm2 s-1140.817.848.77.028.70.10.00470.0047.15%0.016132.265.561.06.629.74.00.18589.0644.48%0.367131.966.960.86.630.24.00.189110.7543.98%0.379131.767.160.46.631

11、.04.00.187714.3442.93%0.3712132.061.960.06.632.64.00.166618.9641.57%0.3314132.854.660.16.634.34.00.138521.8740.71%0.2716134.046.560.06.636.13.90.109224.1140.05%0.2120137.235.760.16.740.43.90.081227.5739.03%0.1630142.424.860.16.347.33.90.066534.1437.10%0.1350145.919.860.06.150.63.90.060545.6133.72%0.

12、1270147.117.960.16.051.73.90.053155.9730.68%0.1090148.016.360.15.752.43.90.049265.3927.90%0.10110148.617.660.17.053.03.90.043973.9125.40%0.09130149.315.460.06.153.54.00.042581.8823.05%0.08150149.714.860.16.153.94.00.037589.0520.94%0.07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进行计算:394.4g394.4g “八 c干物料质量:G干=-339.8g1 X 1 16.07%湿物料总含水量

13、: G总水 样品质量 G干500 339.8 160.2 g含水率:X。总水 G水160.2 0.00 100% 47.15%G 干339.8干燥速率: N A qm, 0.0047 0.01g gm 2gs1.5 G 干/1000 1.5 339.81000(2)干燥速率曲线描绘根据表2中的数据描绘出物料含水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物料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如下:度温层床55 一Oft50含水率X45床层温度()40353025(s)L 50%l 45%l 40%l 25%-20%0.400.000.350.300.250.200.150.100.05一一干燥速率干燥速率曲线) s

14、m g 率 速20%25%30%35%40%45%50%含水率X2.流化曲线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表3、干燥及速率曲线测定实验数据表(A p孔Q=0.07kPa)序号孔板压降A p 孔/kPa孔板压降 矫正值Ap孔/kPa空气流速u 气/m - s-1床层压降A p/kPa10.100.030.170.1420.300.230.480.3330.480.410.640.4940.680.610.770.6650.880.810.890.8261.060.990.990.8771.711.641.270.8782.352.281.500.8793.022.951.700.86103.623.551.

15、870.85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孔板压降矫正值:p孔p孔出L,o 0.10 0.07 0.03kPa2,0.5V 0.62 0.7854 0.022 p孔 1000 .25空气流速:u气 2A0.7854 0.120.62 0.7854 0.0222 0.03 1000 .25=20.7854 0.120.17mgs干燥速率曲线描绘根据表3的数据描绘出流化曲线(双对数坐标系)如下:流化曲线恒晅晅晦蛔画晅!:工代一十二二二二二三三:三m)卢uii里!|闫!汪川|可| 谒市笥痣话萨丽王i 比U ! gm 上!”!卿同幽忸配“丽询阖HI姿三Irltliill,lliIrllli晅晅蚓仁七七-!

16、-:士1:二”二198765 4 3 9 0006000C占0,降压层床1空气流速u (m s-1)0.1六、实验结果分析.干燥速率曲线与理论曲线比较,可以发现恒速干燥阶段不明显,分析可能原因是:(1)从原始数据中选出的 15个点,对恒速干燥阶段的体现不明显;(2)向干燥器中加入小麦时,有部分小麦散落到地面或滞留在进口中未恰当进入干燥 器,导致含水量和干料重量出现较大误差,进而加大系统误差;(3)风机风速较小,无法满足形成稳定持续的恒速干燥阶段的需要。.流化曲线和理论符合的较好,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 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 当气速逐渐增

17、加,床层开始膨胀,孔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正比。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固体 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上保持不变,如曲线的后半段,接近一条水平直线。但是和理论曲线相比,任然可以发现在固定床阶段和流化床阶段的交界处没有理论上应 该有的小突起,分析原因是实验所取的10个点对其体现不明显。七、思考题1、本实验所得的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有何特征?答: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 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 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

18、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上保持不变,如曲线的后半 段,成一条水平直线。2、流化床操作中,存在腾涌和沟流两种不正常现象,如何利用床层压降对其进行判断?怎样避免他们的发生?答:腾涌时,床层压降不平稳,压力表不断摆动;沟流是床层压降稳定,只是数值比正 常情况下低。流流是由于流体分布板设计或安装上存在问题,应从设计上避免出现沟流,腾涌是由于流化床内径较小而床高于床比径比较大时,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易聚集继而增大,当气体占据整个床体截面时发生腾涌,故在设计流化床时高径比不宜过大。3、为什么同一湿度的空气,温度较高有利于干燥操作的进行?答:由 国,当温度较高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S大,而空气的绝度湿度 H没有变PS化,即水的分压PV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加,从而有利于干燥的进行。4、本装置在加热器入口处安装有干、湿球温度计,假设干燥过程为绝热增湿过程,如何求得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