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中审视手机文学_第1页
从手机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中审视手机文学_第2页
从手机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中审视手机文学_第3页
从手机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中审视手机文学_第4页
从手机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中审视手机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手机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中审视手机文学摘 要: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以这一媒体为载体的文学被称为“手机文学”。手机文学从传播途径、文本内容、形式特点、审美等方面看,都与传统文学有着很大区别。关键词:手机文学;传统文学;文学手机被称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以这一媒体为载体的文学被称为是“手机文学”,亦称“拇指文学”,是创作者为手机量身定做、给手机用户提供可阅读文本的文学样式。手机文学的主要体裁是短信、诗歌、散文、小说等。2000年1月,一位日本作家通过手机连载方式发表小说深爱,开创了手机文学先河。2003年,天涯杂志社与海南移动联手举办手机短信大赛,“手机文学”一词初见端倪;至2005

2、年,手机文学已经俨然成为一种现象。手机文学形成声势,缘起于2005年由天涯杂志、海南在线与海南移动公司共同筹划的首届手机文学研讨会。这样,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文学,带着“喧嚣”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和网络文学一样,手机文学仍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术革新与精神需求的结果,是开在“坚硬机器表面”的一朵鲜花。只不过,手机文学比网络文学走得更远,技术层面、机载容量、即时性都似乎来得更为彻底。传统文学,这里指以书写印刷为传播媒介的各种文本形式。传统文学千百年来一直是文学的主流,影响和主导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二十世纪末网络迅速流行;二十一世纪初,手机成为第五代传媒,迅速成为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3、的一部分,手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全部,包括阅读。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产物,手机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一、从文学的传播方式“每一种文化形式和每一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或则明晰或则含糊地涉及传播。LOcaLHoSt” 1“所谓传播,就是人类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信息、观念与情感的交流。” 2 “而文学传播,则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也就是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2 文学从诞生那天起,它的传播就离不开一定的手段与方式。从传统文学到当代的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其传播模式也随着经济?技术因素的导入而发生着深刻的嬗变?在传统文

4、学时代 ,文学的传播模式是非直接的单向的信息传递。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因相互隔离而陌生,作家和读者不容易形成及时而有效的双向信息沟通。最终产生了双方的不平等:作家处于书写文化的重要位置,受众(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的系统中,并不是很重要的环节,通常被人们所忽视,成为最没份量的因素。作为最现代化最大众化的传播方式 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传播方式的一大飞跃。手机文学是由电子科技装备的语言艺术新品种,是数字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手机为书写工具(故又名拇指文学),以数字通信网络作支持,以多媒体高速传输系统为载体来创作、传播、存储和阅读的全新文学样式。手机文学传播具有迅捷性、便利性、互动性。手机以小

5、小躯体覆盖了整个互联网同时又保持了自身的优势,它轻巧多姿而又无所不能,因此短信文学的生产和传播具有最大的可能性,文学内容可以在几秒内飞跃千里,信息消费者既可以是信息生产者又可能是信息传播者,受众由传统文学时代的被动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地位,手机使文学的传播在形式上回归到口头文学时代的人际传播,同时,又使信息的传播方向呈现多极的立体的格局。手机这种大众传媒把象牙塔里的精英文学普及到百姓的生活里面去,拓宽了传播的渠道,改变了传播形式,使文学更具民间文学的特点。二、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特点(一)从篇幅上看,手机文学短小精悍手机文学在篇幅和形式上与传统文学不同。传统文学中不乏小诗、小品文、小小说、微型小说

6、等“短文学”,但相比之下手机文学则更经济。手机文学以短信为基本结构单位,70字每条的局限,迫使人们用尽可能少的笔墨把尽可能多的情景充分展现出来。因而,段子化的凝练表达就成了手机文学的基本创作原则。这种段子化格式追求语言的凝练、修辞的巧妙,整个文本往往于浓缩中充分展现其内在的弹性与张力,如下面的两则短信:男人犹如洋葱,在剥的过程中会让你不断地流泪,剥到最后,才发现,洋葱原来是没有心的爱情就像贝壳,不要捡最大的,也不要捡最漂亮的,要捡就捡自己最喜欢的,捡到了就永远不再去海滩。两则短信都用比喻的的修辞方法去诠释某种观点和心情,都是四十多字,但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前者把男人的特征及对男人的愤怒、控诉

7、和女人的怨恨全都浓缩其中。后者表达了对于爱情的一种不计物质和附加条件的朴素观念。这样的形式特点在手机小说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它们尽量压缩文字和省去标点符号,略过大段的人物和情景描写,同时大量运用富有冲击力的短句。城外就是一部严格按照手机尺寸制作的小说,这篇小说共4200字,以60个段子描述两个婚外恋者60天的生活,每个段子仅7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构成一个章节,它们既独立又串联且全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情节就在一种如木刻般的简洁分明中均匀紧凑地跳跃和发展。如开头的两个段子: 走出围城,第一次到城外约会,接头暗号是张爱玲爱情名句:于千万年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时间的无涯荒野中,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

8、步刚好赶上了。手机文学因为自身篇幅上的局限必然要求短小精悍,这或许对于越写越长的传统文学来说是个好的刺激。(二)作品的题材传统文学涉及的题材广泛,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很多传统作家注重历史、政治、经济等重大社会题材,关注生活中的各个阶层,比如陕西作家的农民题材,南阳作家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新写实作家的平民阶层等五彩纷呈。而现今的手机文学题材却非常狭窄,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爱情,无论是日本的手机小说深爱还是大陆的城外、谁让你爱上洋葱的,台湾的距离都与爱情有关?手机文学的题材过于单一、狭窄,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阅读用户多数是青少年,爱情这一题材符合他们的心里需求,可以说这样做是一种商业利益的驱使。

9、另外,手机文学的作者生活体验过于单一,过多关注小我的喜怒哀乐,儿女情长,爱情、网恋、痛苦、迷茫等、带有“年轻一代”的热情和幼稚。 当然,某些手机文学也会及时关注民生,这样的内容多存在于手机短信中。比如这样一则信息: 月亮之上 薪水版:我在遥望,市场之上,有多少物价在自由地上涨;昨天已忘,掏干了钱囊,和你重逢在借钱的路上,手头越来越紧,只能回想,有钱的日子像在天堂,呕也!呕也!谁在呼唤,工资快涨,昂贵的猪肉像白云在飘荡;东边借钱,西边还账,一摞摞的钞票送到了银行,在工资没涨的沧桑中,致富的路在何方?再紧紧裤袋,来碗面汤!呕也,呕也,呕也!这则短信息模仿流行歌曲月亮之上,对目前的物价飞涨进行戏谑和

10、讽刺,读之令人不得不佩服短信写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联想力。(三)作品的语言风格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140个字节)以内;手机文学要在传统文学的重压下实现自身的生存,语言又要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这就要求手机文学既内容精短又富于艺术张力,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文学内在的不平衡性。因此,从这一点上说,手机文学要求用写古典诗词的态度去雕刻文字,尽管手机文学不能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但手机容量的缺陷却正好成全了手机文学语言的凝练和精彩。试看这样的一条信息:感叹男人:有才华的长得丑,长得帅的挣钱少,挣钱多的不顾家,顾家的没出息,有出息的不浪漫,会浪漫的靠不住,靠得住的又窝囊。这

11、条短信用顶针的修辞手法精辟地指出了男人的不完美,同时也流露了广大女性内心的无奈和失望,读之让人拍案。当然传统文学的语言(诗词歌赋除外),也不乏精彩之处,但由于传统文学一般不必囿于篇幅的限制,所以语言的运用精彩与否不是传统文学生存的必要条件。幽默色彩是短信这一手机文学体裁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特点,几乎90%的短信都有着娱乐精神:语言幽默风趣、简单轻松、嘻笑怒骂、调侃人生。甚至可以说,手机短信文学是一种“笑”的文学,能够让读者看后会心一笑或者开怀大笑,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以在八零后人群中较为流行的一则短信文学为例:“当我们读小学时,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还不能工作时,工作是

12、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时,战国奴隶般的才能勉强找到份饿不死的工作;我们不能挣钱时,房子是分的,我们能挣钱时,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我们没结婚时,围城都是很坚固的,我们结婚时,满城却尽是婚外恋了”对于八零后人来说,时代的变迁让他们生存的压力增大,但通过这样的短信调侃却让人感到了轻松和释放。类似的风格虽然在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中也出现过,但不可能达到手机文学这样的集中化、规范化和普及化。三、文学的审美特质手机文学消费大众化,大众消费享乐化,使文学感情的快乐情调充斥文学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之中?大众文学的根本特点在于其不以文学深入剖析人性和生活的意义为己任,也不以对艺术形式的孜孜探索为追求,而是以娱乐性?

13、消遣性为主题,它的迅速崛起适应了以市民阶层为主体的普通大众的欣赏趣味与文化需求?手机文学要获得较大的受众群,必须掀起一定的从众消费浪潮,而媚俗求利则自然而然的充当了这股潮流的“始作俑者”。但过份的媚俗求利,会使手机文学的艺术个性、审美品格也随之丧失殆尽。这是手机文学亟待解决的矛盾。目前手机文学的创作还停留在自叙化、世俗化、情绪化、即兴化的状态中。传统文学,其内容意义往往能指向文章之外,重视文学与哲学的统一,注重故事内在的意义,注重思想的深刻性,追求崇高、理性价值,彰显大气、厚重、沉雄、庄严、悲壮的艺术风格。文学创作者以担负尊重历史、代言立心和艺术独创、张扬审美为职责。如鲁迅先生“百科全书式”的杂文,巴金充满战斗和激情的小说,张承志、梁晓声、史铁生等当代作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铭刻知情这一代人的精神旅程的创作。这些正是手机文学缺失的。手机文学作为新兴的文学样式,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