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_第1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_第2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_第3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_第4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农村稳那么社会安,农民富那么国家盛,农业丰那么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那么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B.c. (DD.2、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城于()A.上京B.咸阳C.兴庆D.杭州 TOC o 1-5 h z 3、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4、“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税,二为省脚乘。”文中的“

2、会子”在什么时期通行()A.隋唐时期B.北宋前期 C.北宋后期D.南宋时期 5、“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以下诗句能够补证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旅 6、”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 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 “厄运”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诗赋B.打破门第限制C.采用八股取土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7、“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

3、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刺史制度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D.设立御史台8、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原始文化有较大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因素B.农业开展状况C.体质进化程度D.生产力水平9、以下图反映的史实主要说明宋代宋代宋代A.杂剧演出普及城乡B.瓷器制作工艺先进C.活字印刷影响深远D.球类运动受到喜爱10、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辽A.辽B.西夏C.D.元朝11、宋朝有谚语口:“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参军为荣()A.宋朝重武轻文A.宋朝重武轻文B.宋朝重文轻武C.参军死伤几率大C.参军

4、死伤几率大D.参军收入低12、唐王建凉州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以畜牧为主的吐蕃,开始学习农耕,这是发生在()A.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B.文成公主入藏后D.唐蕃会盟后C.金城公主入藏后 13、原始人类的某一行为被誉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指原始人类( )A.学习制作陶器 B.能够制作工具 C.学会用火 D.能够直立行走14、“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 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C.以抗

5、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15、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 TOC o 1-5 h z 征是()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C.三国鼎立D.和平共处16、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 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A.国家统一 B.开展生产C.开凿运河D.加强中央集权17、(唐)太宗谓侍臣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被唐太宗视为“明 得失”的“镜子”的名臣是()A.魏征B.宋璟C.房玄龄 D.杜如晦18、从东汉桓帝(永寿二

6、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乱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19、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以下哪一历史事件表达了 “开明的民族政策”()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游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日本20、“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21、“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

7、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22、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的最终目的是()A.解除天京之围B.推翻清朝统治C.消灭华尔统领的洋枪队D.建立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23、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 “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4、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 那么贬其爵;再不朝,那么削其地;三不朝,那么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

8、天下共主 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25、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 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 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那么,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 列图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阳三(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仔细观察后,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 史信息。(2)图二

9、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请写出它的名称。对研究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阅读材料:材料一 魏主日:“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靖函帝圣”材料二 孝文帝日:“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 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假设有故为,当加降 黜,各宜深戒。” 请回答:(1)两那么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

10、么?(2)材料一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指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 里?(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4)说明材料二中“北语”、“正音”各指什么?(5)两那么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 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 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认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 定。这位中国的恺撒不仅是一位征服者,而且还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他 把秦国的祖先们所创立的军事和民事中央集权制扩大到了整个帝国。摘编自田余

11、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等材料二: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随着经济的开展,诸侯王的势力 也膨胀起来,出现“尾大不掉”之势。(主父偃)偃说上(汉武帝)日:“今 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 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一一摘自班固汉书主父偃传材料三: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藩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 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 王之乱”。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 遗。”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等材料四: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

12、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 治制度模式。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 完善和开展了。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 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开展。摘编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西周和秦朝所实行的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概括汉武帝为解决“尾大不掉”之势而采取 的措施及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晋时期发生“八王之乱”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

13、析概括如何做到制度自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C2、C3、A4、D5、B6、C7、C8、A9、D10、A11、B12、B13、C14、A15、B16、C17、A18、A19、C20、A21、D22、B23、A24、C25、C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半坡居民;彩陶制作水平较高;能用原始符号表达;具有一定的原始 审美观。(2)甲骨文;商朝。(3)司母戊鼎;说明商朝国力的强盛;商朝青铜冶炼技术的精湛。(4)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开展做贡 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民族传统文化基 础上创新开展,使其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根基。2、(1)材料一:迁都;材料二: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2)今山西大同;魏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