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一)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一)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一)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一)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中心帕第 页第 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SHZXZX课外古诗词(一)-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2、理解诗意3、赏析诗句4、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意,赏析诗句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掌握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文朗读视频教学时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峨眉山月歌2、学习江南逢李龟年一、导入新课:“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唐诗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在不经意间邂逅李杜,李白的把酒问月,饮酒,赏月,他写的诗总是那么豪放;而杜甫,见证安史之乱的动荡的历史他的诗吟唱

2、着一曲盛世的悲歌。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走近李杜,感受他们诗的魅力,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初识李白SHZXZX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2、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这首

3、诗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他怀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作者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3、诗歌朗读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朗读指导(1)读音正确,读准语气。(2)把握好感情的变化。(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4、词语注解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平羌(qid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君:指峨眉山月。一

4、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5、明确诗意SHZXZX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想念你啊!6、内容理解(1)诗歌前两句点出怎样的远游时令?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点出远游的时令秋夜;描绘了月映平羌江的美景。(2)这首诗构思精巧,诗中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一平羌江一清溪一渝州一三峡”有何作用?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使人感觉到行船之快,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3)峨眉山月歌借哪两种景物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诗人

5、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种景物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7、赏析语句(1)说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两个动词的妙处。“入”、“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月影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2)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作赏析。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作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8、课堂小结年轻的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诗人在舟中所

6、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三、学习江南逢李龟年初识杜甫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 页4中心帕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SHZXZX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7、“诗史”。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2、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3、诗歌朗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朗读指导(1)读音正确,读准语气。(2)把握好感情的变化。(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4、词语注解李龟年:唐

8、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封岐王。寻常:经常。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在兄弟中排行第九。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5、明确诗意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府第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小中心帕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 页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SHZXZX6、内容理解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

9、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一语双关,蕴含着对人世沧桑、盛世不再的惋惜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7、课堂小结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四、背诵古诗背诵峨眉山月歌和江南逢李龟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0、1、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学习夜上受降城闻笛一、导入新课:打开唐诗作品,乡思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独特主题。借望月来写征人乡思,脱物寄情表达乡愁,昔日他们向往边塞、今日身置边境的军人的复杂感情,他们把乡思乡愁的细腻情感融入诗歌,真实感人。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让感情融入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感受唐代征人的思乡之情。二、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著有岑嘉州诗集。小中心帕部编人教版

11、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SHZXZX2、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3、诗歌朗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朗读指导读音正确,读准语气。把握好感情的变化。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4、词语注解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原诗注:“时未收长安”。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送酒:此处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南史陶渊明传

12、记载,陶渊明重阳节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醉饮而归。怜:可怜。傍:靠近。5、明确诗意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6、内容理解这首诗写到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第6页小中心帕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小中心帕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 页第 页SHZXZX重阳节;“九日”、“登高”“送酒”、“菊”。注: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2)重阳节大家

13、都喜欢登高,首句为何要说“强欲?“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3)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读者会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登高有

14、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7、赏析语句(1)“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手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加以简析。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8、课堂小结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三、学习夜上受降城闻笛1、作者简介

15、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2、诗歌朗读SHZXZX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朗读指导读音正确,读准语气。把握好感情的变化。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3、词语注解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

16、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芦管:乐器名,这里指笛子。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4、明确诗意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5、内容理解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大漠月夜图;荒凉、凄冷。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诗歌前两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为后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作铺垫。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诗歌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小中心帕第 页-6、赏析语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SHZXZX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沙比作雪,将月比作霜。生动形象地渲染了边塞的荒凉、空寂的环境氛围。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悲凉、幽怨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回家之期茫然,表现出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