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手册》_第1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手册》_第2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手册》_第3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手册》_第4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 者 说说 明2005年年10月227日十届届全国人大大常委会第第十八次会会议审议通通过的关关于修改中华人民民共和国个个人所得税税法的决决定,扩扩大了纳税税人自行纳纳税申报的的范围,规规定“个人所得得税超过国国务院规定定数额的”以及“国务院规规定的其他他情形”的纳税人人应当自行行纳税申报报。随后,国国务院通过过了修订个个人所得税税法实施条条例的决定定,将“个人所得得超过国务务院规定数数额的”明确为“年所得112万元以以上的”情形,并并授权国家家税务总局局制定具体体管理办法法。依据上上述规定及及其它税收收相关规定定,国家税税务总局在在广泛听取取纳税人、扣缴义务务人、专家家、学者和和基层税务务机

2、关意见见的基础上上,经过深深入研究、反复论证证,本着“方便纳税税人、调节节高收入、便于税收收征管、突突出管理重重点”的原则,结结合19995年国家家税务总局局制定的个人所得得税自行申申报纳税暂暂行办法中一些行行之有效的的条款,制制订了个个人所得税税自行纳税税申报办法法(试行)(以下简简称办法法)。办法共共分八章、四十四条条,分别从从制定办法法的依据、申报对象象、申报内内容、申报报地点、申申报期限、申报方式式、申报管管理、法律律责任、执执行时间等等方面,明明确了自行行纳税申报报的具体操操作方法。办法的制定施施行,可以以从制度上上保证将新新的个人所所得税法有有关扩大自自行纳税申申报范围的的规定落到

3、到实处。为了便于广广大纳税人人更好地学学习和掌握握办法,我们收收集整理了了有关个人人所得税法法律、法规规及政策性性文件,汇汇编成个个人所得税税常识及个人所得得税自行纳纳税申报办办法(试行行)答疑疑一书。由于个人所所得税政策策涉及面广广、条文多多,加之时时间仓促,编编辑中难免免存在纰漏漏,恳请广广大读者批批语指正。编 者 22011年122月 目 录1、 个人人所得税税税法及实施施条例 (2)2、 个人人所得税常常识(17)3、 个个人所得税自自行纳税申申报办法(试试行)答答疑(25)4、 厦门门市个人所所得税自行行纳税申报报操作办法法(40)5、 受理理纳税人自自行申报的的主管税务务机关地址址

4、及咨询电电话 (46)全国人民民代表大会会常务委员员会关于修修改中华人民民共和国个个人所得税税法的决决定(年月日第十十一届全国国人民代表表大会常务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次会议通过过)第十一届全全国人民代代表大会常常务委员会会第二十一一次会议决决定对中中华人民共共和国个人人所得税法法作如下下修改:一、第第三条第一一项修改为为:“工资、薪薪金所得,适适用超额累累进税率,税税率为百分分之三至百百分之四十十五(税率率表附后)。”二、第第六条第一一款第一项项修改为:“工资、薪薪金所得,以以每月收入入额减除费费用三千五五百元后的的余额,为为应纳税所所得额。”三、第第九条中的的“七日内”修改为“十五日内内”。四

5、、个个人所得税税税率表一一(工资、薪金所得得适用)修修改为:级数 全月应纳纳税所得额额 税率率(%)1 不不超过15500元的的 32 超超过15000元至44500元元的部分 103 超超过45000元至99000元元的部分 204 超超过90000元至3350000元的部分分 255 超超过350000元至至550000元的部部分 306 超超过550000元至至800000元的部部分 357 超超过800000元的的部分 445(注:本表所称称全月应纳纳税所得额额是指依照照本法第六六条的规定定,以每月月收入额减减除费用三三千五百元元以及附加加减除费用用后的余额额。)五、个个人所得税税税率

6、表二二(个体工工商户的生生产、经营营所得和对对企事业单单位的承包包经营、承承租经营所所得适用)修修改为:级数 全年应纳纳税所得额额 税率(%)1 不不超过155000元元的 52 超超过150000元至至300000元的部部分 1003 超超过300000元至至600000元的部部分 2004 超超过600000元至至1000000元的的部分 3005 超超过1000000元元的部分 35(注:本表所称称全年应纳纳税所得额额是指依照照本法第六六条的规定定,以每一一纳税年度度的收入总总额减除成成本、费用用以及损失失后的余额额。)本决定定自20111年9月月1日起施施行。中华华人民共和和国个人所所

7、得税法根据本决决定作相应应修改,重重新公布。中华人民共共和国个人人所得税法法 (11980年年9月100日第五届届全国人民民代表大会会第三次会会议通过根据11993年年10月331日第八八届全国人人民代表大大会常务委委员会第四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改中华人人民共和国国个人所得得税法的的决定第第一次修正正根据11999年年8月300日第九届届全国人民民代表大会会常务委员员会第十一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改中华人人民共和国国个人所得得税法的的决定第第二次修正正根据22005年年10月227日第十十届全国人人民代表大大会常务委委员会第十十八次会议议关于修修改中华华人民共和和国个人所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修正根据2

8、2007年年6月299日第十届届全国人民民代表大会会常务委员员会第二十十八次会议议关于修修改中华华人民共和和国个人所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修正根据22007年年12月229日第十十届全国人人民代表大大会常务委委员会第三三十一次会会议关于于修改中中华人民共共和国个人人所得税法法的决定定第五次次修正根据22011年年6月300日第十一一届全国人人民代表大大会常务委委员会第二二十一次会会议关于于修改中中华人民共共和国个人人所得税法法的决定定第六次次修正) 第一一条 在中中国境内有有住所,或或者无住所所而在境内内居住满一一年的个人人,从中国国境内和境境外取得的的所得,依依照本法规规定缴纳个个人所得税税

9、。在中国国境内无住住所又不居居住或者无无住所而在在境内居住住不满一年年的个人,从从中国境内内取得的所所得,依照照本法规定定缴纳个人人所得税。第二条 下列各项项个人所得得,应纳个个人所得税税:一、工工资、薪金金所得;二、个个体工商户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得;三、对对企事业单单位的承包包经营、承承租经营所所得;四、劳劳务报酬所所得;五、稿稿酬所得;六、特特许权使用用费所得;七、利利息、股息息、红利所所得;八、财财产租赁所所得;九、财财产转让所所得;十、偶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院财政部门门确定征税税的其他所所得。第三条 个个人所得税税的税率:一、工工资、薪金金所得,适适用超额累累进税率,税税率为百分分

10、之三至百百分之四十十五(税率率表附后)。二、个个体工商户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得和对企事事业单位的的承包经营营、承租经经营所得,适适用百分之之五至百分分之三十五五的超额累累进税率(税税率表附后后)。三、稿稿酬所得,适适用比例税税率,税率率为百分之之二十,并并按应纳税税额减征百百分之三十十。四、劳劳务报酬所所得,适用用比例税率率,税率为为百分之二二十。对劳劳务报酬所所得一次收收入畸高的的,可以实实行加成征征收,具体体办法由国国务院规定定。五、特特许权使用用费所得,利利息、股息息、红利所所得,财产产租赁所得得,财产转转让所得,偶偶然所得和和其他所得得,适用比比例税率,税税率为百分分之二十。第四条条 下

11、列各各项个人所所得,免纳纳个人所得得税:一、省省级人民政政府、国务务院部委和和中国人民民解放军军军以上单位位,以及外外国组织、国际组织织颁发的科科学、教育育、技术、文化、卫卫生、体育育、环境保保护等方面面的奖金;二、国国债和国家家发行的金金融债券利利息;三、按按照国家统统一规定发发给的补贴贴、津贴;四、福福利费、抚抚恤金、救救济金;五、保保险赔款;六、军军人的转业业费、复员员费;七、按按照国家统统一规定发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安家费、退退职费、退退休工资、离休工资资、离休生生活补助费费;八、依依照我国有有关法律规规定应予免免税的各国国驻华使馆馆、领事馆馆的外交代代表、领事事官员和其其他人员的的所得

12、;九、中中国政府参参加的国际际公约、签签订的协议议中规定免免税的所得得;十、经经国务院财财政部门批批准免税的的所得。第五条 有有下列情形形之一的,经经批准可以以减征个人人所得税:一、残残疾、孤老老人员和烈烈属的所得得;二、因因严重自然然灾害造成成重大损失失的;三、其其他经国务务院财政部部门批准减减税的。第六条条 应纳税税所得额的的计算:一、工工资、薪金金所得,以以每月收入入额减除费费用三千五五百元后的的余额,为为应纳税所所得额。二、个个体工商户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得,以每一一纳税年度度的收入总总额减除成成本、费用用以及损失失后的余额额,为应纳纳税所得额额。三、对对企事业单单位的承包包经营、承承租

13、经营所所得,以每每一纳税年年度的收入入总额,减减除必要费费用后的余余额,为应应纳税所得得额。四、劳劳务报酬所所得、稿酬酬所得、特特许权使用用费所得、财产租赁赁所得,每每次收入不不超过四千千元的,减减除费用八八百元;四四千元以上上的,减除除百分之二二十的费用用,其余额额为应纳税税所得额。五、财财产转让所所得,以转转让财产的的收入额减减除财产原原值和合理理费用后的的余额,为为应纳税所所得额。六、利利息、股息息、红利所所得,偶然然所得和其其他所得,以以每次收入入额为应纳纳税所得额额。个人将将其所得对对教育事业业和其他公公益事业捐捐赠的部分分,按照国国务院有关关规定从应应纳税所得得中扣除。对在中中国境

14、内无无住所而在在中国境内内取得工资资、薪金所所得的纳税税义务人和和在中国境境内有住所所而在中国国境外取得得工资、薪薪金所得的的纳税义务务人,可以以根据其平平均收入水水平、生活活水平以及及汇率变化化情况确定定附加减除除费用,附附加减除费费用适用的的范围和标标准由国务务院规定。第七条条 纳税义义务人从中中国境外取取得的所得得,准予其其在应纳税税额中扣除除已在境外外缴纳的个个人所得税税税额。但但扣除额不不得超过该该纳税义务务人境外所所得依照本本法规定计计算的应纳纳税额。第八条 个个人所得税税,以所得得人为纳税税义务人,以以支付所得得的单位或或者个人为为扣缴义务务人。个人人所得超过过国务院规规定数额的

15、的,在两处处以上取得得工资、薪薪金所得或或者没有扣扣缴义务人人的,以及及具有国务务院规定的的其他情形形的,纳税税义务人应应当按照国国家规定办办理纳税申申报。扣缴缴义务人应应当按照国国家规定办办理全员全全额扣缴申申报。第九条条 扣缴义义务人每月月所扣的税税款,自行行申报纳税税人每月应应纳的税款款,都应当当在次月十十五日内缴缴入国库,并并向税务机机关报送纳纳税申报表表。工资、薪金所得得应纳的税税款,按月月计征,由由扣缴义务务人或者纳纳税义务人人在次月十十五日内缴缴入国库,并并向税务机机关报送纳纳税申报表表。特定行行业的工资资、薪金所所得应纳的的税款,可可以实行按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缴的方式计计征,具

16、体体办法由国国务院规定定。个体工工商户的生生产、经营营所得应纳纳的税款,按按年计算,分分月预缴,由由纳税义务务人在次月月十五日内内预缴,年年度终了后后三个月内内汇算清缴缴,多退少少补。对企事事业单位的的承包经营营、承租经经营所得应应纳的税款款,按年计计算,由纳纳税义务人人在年度终终了后三十十日内缴入入国库,并并向税务机机关报送纳纳税申报表表。纳税义义务人在一一年内分次次取得承包包经营、承承租经营所所得的,应应当在取得得每次所得得后的十五五日内预缴缴,年度终终了后三个个月内汇算算清缴,多多退少补。从中国国境外取得得所得的纳纳税义务人人,应当在在年度终了了后三十日日内,将应应纳的税款款缴入国库库,

17、并向税税务机关报报送纳税申申报表。第十条条 各项所所得的计算算,以人民民币为单位位。所得为为外国货币币的,按照照国家外汇汇管理机关关规定的外外汇牌价折折合成人民民币缴纳税税款。第十一一条 对扣扣缴义务人人按照所扣扣缴的税款款,付给百百分之二的的手续费。第十二二条 对储储蓄存款利利息所得开开征、减征征、停征个个人所得税税及其具体体办法,由由国务院规规定。第十三三条 个人人所得税的的征收管理理,依照中华人民民共和国税税收征收管管理法的的规定执行行。第十四四条 国务务院根据本本法制定实实施条例。第十五五条 本法法自公布之之日起施行行。国务院关于于修改中中华人民共共和国个人人所得税法实实施条例的决定国

18、务院院决定对中华人民民共和国个个人所得税税法实施条条例作如如下修改:一、第第十八条修修改为:“税法第六六条第一款款第三项所所说的每一一纳税年度度的收入总总额,是指指纳税义务务人按照承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营合同规定定分得的经经营利润和和工资、薪薪金性质的的所得;所所说的减除除必要费用用,是指按按月减除33500元元。”二、第第二十七条条修改为:“税法第六六条第三款款所说的附附加减除费费用,是指指每月在减减除35000元费用用的基础上上,再减除除本条例第第二十九条条规定数额额的费用。”三、第第二十九条条修改为:“税法第六六条第三款款所说的附附加减除费费用标准为为13000元。”本决定定自20111年

19、9月月1日起施施行。中华华人民共和和国个人所所得税法实实施条例根据本决决定作相应应的修改,重重新公布。 中华人民共共和国个人人所得税法法实施条例例(19994年11月28日日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国国务院令第第142号号发布根根据20005年122月19日日国务院院关于修改改中华人人民共和国国个人所得得税法实施施条例的的决定第第一次修订订根据22008年年2月188日国务务院关于修修改中华华人民共和和国个人所所得税法实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修订根据据20111年7月119日国国务院关于于修改中中华人民共共和国个人人所得税法法实施条例例的决定定第三次次修订)第一条条根据中华人民民共和国个个人所得税税法

20、(以以下简称税税法)的规规定,制定定本条例。第二条条税法第第一条第一一款所说的的在中国境境内有住所所的个人,是是指因户籍籍、家庭、经济利益益关系而在在中国境内内习惯性居居住的个人人。第三条条税法第第一条第一一款所说的的在境内居居住满一年年,是指在在一个纳税税年度中在在中国境内内居住3665日。临临时离境的的,不扣减减日数。前款所所说的临时时离境,是是指在一个个纳税年度度中一次不不超过300日或者多多次累计不不超过900日的离境境。第四条条税法第第一条第一一款、第二二款所说的的从中国境境内取得的的所得,是是指来源于于中国境内内的所得;所说的从从中国境外外取得的所所得,是指指来源于中中国境外的的所

21、得。第五条条下列所所得,不论论支付地点点是否在中中国境内,均均为来源于于中国境内内的所得:(一)因因任职、受受雇、履约约等而在中中国境内提提供劳务取取得的所得得;(二)将将财产出租租给承租人人在中国境境内使用而而取得的所所得;(三)转转让中国境境内的建筑筑物、土地地使用权等等财产或者者在中国境境内转让其其他财产取取得的所得得;(四)许许可各种特特许权在中中国境内使使用而取得得的所得;(五)从从中国境内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及其他经济济组织或者者个人取得得的利息、股息、红红利所得。第六条条在中国国境内无住住所,但是是居住一年年以上五年年以下的个个人,其来来源于中国国境外的所所得,经主主管税务机机关批

22、准,可可以只就由由中国境内内公司、企企业以及其其他经济组组织或者个个人支付的的部分缴纳纳个人所得得税;居住住超过五年年的个人,从从第六年起起,应当就就其来源于于中国境外外的全部所所得缴纳个个人所得税税。第七条条在中国国境内无住住所,但是是在一个纳纳税年度中中在中国境境内连续或或者累计居居住不超过过90日的的个人,其其来源于中中国境内的的所得,由由境外雇主主支付并且且不由该雇雇主在中国国境内的机机构、场所所负担的部部分,免予予缴纳个人人所得税。第八条条税法第第二条所说说的各项个个人所得的的范围:(一)工工资、薪金金所得,是是指个人因因任职或者者受雇而取取得的工资资、薪金、奖金、年年终加薪、劳动分

23、红红、津贴、补贴以及及与任职或或者受雇有有关的其他他所得。(二)个个体工商户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得,是指:1个个体工商户户从事工业业、手工业业、建筑业业、交通运运输业、商商业、饮食食业、服务务业、修理理业以及其其他行业生生产、经营营取得的所所得;2个个人经政府府有关部门门批准,取取得执照,从从事办学、医疗、咨咨询以及其其他有偿服服务活动取取得的所得得;3其其他个人从从事个体工工商业生产产、经营取取得的所得得;4上上述个体工工商户和个个人取得的的与生产、经营有关关的各项应应纳税所得得。(三)对对企事业单单位的承包包经营、承承租经营所所得,是指指个人承包包经营、承承租经营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得的所得

24、,包包括个人按按月或者按按次取得的的工资、薪薪金性质的的所得。(四)劳劳务报酬所所得,是指指个人从事事设计、装装潢、安装装、制图、化验、测测试、医疗疗、法律、会计、咨咨询、讲学学、新闻、广播、翻翻译、审稿稿、书画、雕刻、影影视、录音音、录像、演出、表表演、广告告、展览、技术服务务、介绍服服务、经纪纪服务、代代办服务以以及其他劳劳务取得的的所得。(五)稿稿酬所得,是是指个人因因其作品以以图书、报报刊形式出出版、发表表而取得的的所得。(六)特特许权使用用费所得,是是指个人提提供专利权权、商标权权、著作权权、非专利利技术以及及其他特许许权的使用用权取得的的所得;提提供著作权权的使用权权取得的所所得,

25、不包包括稿酬所所得。(七)利利息、股息息、红利所所得,是指指个人拥有有债权、股股权而取得得的利息、股息、红红利所得。(八)财财产租赁所所得,是指指个人出租租建筑物、土地使用用权、机器器设备、车车船以及其其他财产取取得的所得得。(九)财财产转让所所得,是指指个人转让让有价证券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用权、机器器设备、车车船以及其其他财产取取得的所得得。(十)偶偶然所得,是是指个人得得奖、中奖奖、中彩以以及其他偶偶然性质的的所得。个人取取得的所得得,难以界界定应纳税税所得项目目的,由主主管税务机机关确定。第九条条对股票票转让所得得征收个人人所得税的的办法,由由国务院财财政部门另另行制定,报报国务

26、院批批准施行。第十条条个人所所得的形式式,包括现现金、实物物、有价证证券和其他他形式的经经济利益。所得为实实物的,应应当按照取取得的凭证证上所注明明的价格计计算应纳税税所得额;无凭证的的实物或者者凭证上所所注明的价价格明显偏偏低的,参参照市场价价格核定应应纳税所得得额。所得得为有价证证券的,根根据票面价价格和市场场价格核定定应纳税所所得额。所所得为其他他形式的经经济利益的的,参照市市场价格核核定应纳税税所得额。第十一一条税法法第三条第第四项所说说的劳务报报酬所得一一次收入畸畸高,是指指个人一次次取得劳务务报酬,其其应纳税所所得额超过过2万元。对前款款应纳税所所得额超过过2万元至至5万元的的部分

27、,依依照税法规规定计算应应纳税额后后再按照应应纳税额加加征五成;超过5万万元的部分分,加征十十成。第十二二条税法法第四条第第二项所说说的国债利利息,是指指个人持有有中华人民民共和国财财政部发行行的债券而而取得的利利息;所说说的国家发发行的金融融债券利息息,是指个个人持有经经国务院批批准发行的的金融债券券而取得的的利息。第十三三条税法法第四条第第三项所说说的按照国国家统一规规定发给的的补贴、津津贴,是指指按照国务务院规定发发给的政府府特殊津贴贴、院士津津贴、资深深院士津贴贴,以及国国务院规定定免纳个人人所得税的的其他补贴贴、津贴。第十四四条税法法第四条第第四项所说说的福利费费,是指根根据国家有有

28、关规定,从从企业、事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关、社会团团体提留的的福利费或或者工会经经费中支付付给个人的的生活补助助费;所说说的救济金金,是指各各级人民政政府民政部部门支付给给个人的生生活困难补补助费。第十五五条税法法第四条第第八项所说说的依照我我国法律规规定应予免免税的各国国驻华使馆馆、领事馆馆的外交代代表、领事事官员和其其他人员的的所得,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外外交特权与与豁免条例例和中中华人民共共和国领事事特权与豁豁免条例规定免税税的所得。第十六六条税法法第五条所所说的减征征个人所得得税,其减减征的幅度度和期限由由省、自治治区、直辖辖市人民政政府规定。第十七七条税法法第六条第第一款第二二项

29、所说的的成本、费费用,是指指纳税义务务人从事生生产、经营营所发生的的各项直接接支出和分分配计入成成本的间接接费用以及及销售费用用、管理费费用、财务务费用;所所说的损失失,是指纳纳税义务人人在生产、经营过程程中发生的的各项营业业外支出。从事生生产、经营营的纳税义义务人未提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纳税资料,不不能正确计计算应纳税税所得额的的,由主管管税务机关关核定其应应纳税所得得额。第十八八条税法法第六条第第一款第三三项所说的的每一纳税税年度的收收入总额,是是指纳税义义务人按照照承包经营营、承租经经营合同规规定分得的的经营利润润和工资、薪金性质质的所得;所说的减减除必要费费用,是指指按月减除除35000

30、元。第十九九条税法法第六条第第一款第五五项所说的的财产原值值,是指:(一)有有价证券,为为买入价以以及买入时时按照规定定交纳的有有关费用;(二)建建筑物,为为建造费或或者购进价价格以及其其他有关费费用;(三)土土地使用权权,为取得得土地使用用权所支付付的金额、开发土地地的费用以以及其他有有关费用;(四)机机器设备、车船,为为购进价格格、运输费费、安装费费以及其他他有关费用用;(五)其其他财产,参参照以上方方法确定。纳税义义务人未提提供完整、准确的财财产原值凭凭证,不能能正确计算算财产原值值的,由主主管税务机机关核定其其财产原值值。第二十十条税法法第六条第第一款第五五项所说的的合理费用用,是指卖

31、卖出财产时时按照规定定支付的有有关费用。第二十十一条税税法第六条条第一款第第四项、第第六项所说说的每次,按按照以下方方法确定:(一)劳劳务报酬所所得,属于于一次性收收入的,以以取得该项项收入为一一次;属于于同一项目目连续性收收入的,以以一个月内内取得的收收入为一次次。(二)稿稿酬所得,以以每次出版版、发表取取得的收入入为一次。(三)特特许权使用用费所得,以以一项特许许权的一次次许可使用用所取得的的收入为一一次。(四)财财产租赁所所得,以一一个月内取取得的收入入为一次。(五)利利息、股息息、红利所所得,以支支付利息、股息、红红利时取得得的收入为为一次。(六)偶偶然所得,以以每次取得得该项收入入为

32、一次。第二十十二条财财产转让所所得,按照照一次转让让财产的收收入额减除除财产原值值和合理费费用后的余余额,计算算纳税。第二十十三条两两个或者两两个以上的的个人共同同取得同一一项目收入入的,应当当对每个人人取得的收收入分别按按照税法规规定减除费费用后计算算纳税。第二十十四条税税法第六条条第二款所所说的个人人将其所得得对教育事事业和其他他公益事业业的捐赠,是是指个人将将其所得通通过中国境境内的社会会团体、国国家机关向向教育和其其他社会公公益事业以以及遭受严严重自然灾灾害地区、贫困地区区的捐赠。捐赠额额未超过纳纳税义务人人申报的应应纳税所得得额30%的部分,可可以从其应应纳税所得得额中扣除除。第二十

33、十五条按按照国家规规定,单位位为个人缴缴付和个人人缴付的基基本养老保保险费、基基本医疗保保险费、失失业保险费费、住房公公积金,从从纳税义务务人的应纳纳税所得额额中扣除。第二十十六条税税法第六条条第三款所所说的在中中国境外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得,是指在在中国境外外任职或者者受雇而取取得的工资资、薪金所所得。第二十十七条税税法第六条条第三款所所说的附加加减除费用用,是指每每月在减除除35000元费用的的基础上,再再减除本条条例第二十十九条规定定数额的费费用。第二十十八条税税法第六条条第三款所所说的附加加减除费用用适用的范范围,是指指:(一)在在中国境内内的外商投投资企业和和外国企业业中工作的的外籍

34、人员员;(二)应应聘在中国国境内的企企业、事业业单位、社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关中工作的的外籍专家家;(三)在在中国境内内有住所而而在中国境境外任职或或者受雇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得的个人;(四)国国务院财政政、税务主主管部门确确定的其他他人员。第二十十九条税税法第六条条第三款所所说的附加加减除费用用标准为11300元元。第三十十条华侨侨和香港、澳门、台台湾同胞,参参照本条例例第二十七七条、第二二十八条、第二十九九条的规定定执行。第三十十一条在在中国境内内有住所,或或者无住所所而在境内内居住满一一年的个人人,从中国国境内和境境外取得的的所得,应应当分别计计算应纳税税额。第三十十二条税税法第七条条所说

35、的已已在境外缴缴纳的个人人所得税税税额,是指指纳税义务务人从中国国境外取得得的所得,依依照该所得得来源国家家或者地区区的法律应应当缴纳并并且实际已已经缴纳的的税额。第三十十三条税税法第七条条所说的依依照税法规规定计算的的应纳税额额,是指纳纳税义务人人从中国境境外取得的的所得,区区别不同国国家或者地地区和不同同所得项目目,依照税税法规定的的费用减除除标准和适适用税率计计算的应纳纳税额;同同一国家或或者地区内内不同所得得项目的应应纳税额之之和,为该该国家或者者地区的扣扣除限额。纳税义义务人在中中国境外一一个国家或或者地区实实际已经缴缴纳的个人人所得税税税额,低于于依照前款款规定计算算出的该国国家或

36、者地地区扣除限限额的,应应当在中国国缴纳差额额部分的税税款;超过过该国家或或者地区扣扣除限额的的,其超过过部分不得得在本纳税税年度的应应纳税额中中扣除,但但是可以在在以后纳税税年度的该该国家或者者地区扣除除限额的余余额中补扣扣。补扣期期限最长不不得超过五五年。第三十十四条纳纳税义务人人依照税法法第七条的的规定申请请扣除已在在境外缴纳纳的个人所所得税税额额时,应当当提供境外外税务机关关填发的完完税凭证原原件。第三十十五条扣扣缴义务人人在向个人人支付应税税款项时,应应当依照税税法规定代代扣税款,按按时缴库,并并专项记载载备查。前款所所说的支付付,包括现现金支付、汇拨支付付、转账支支付和以有有价证券

37、、实物以及及其他形式式的支付。第三十十六条纳纳税义务人人有下列情情形之一的的,应当按按照规定到到主管税务务机关办理理纳税申报报:(一)年年所得122万元以上上的;(二)从从中国境内内两处或者者两处以上上取得工资资、薪金所所得的;(三)从从中国境外外取得所得得的;(四)取取得应纳税税所得,没没有扣缴义义务人的;(五)国国务院规定定的其他情情形。年所得得12万元元以上的纳纳税义务人人,在年度度终了后33个月内到到主管税务务机关办理理纳税申报报。纳税义义务人办理理纳税申报报的地点以以及其他有有关事项的的管理办法法,由国务务院税务主主管部门制制定。第三十十七条税税法第八条条所说的全全员全额扣扣缴申报,

38、是是指扣缴义义务人在代代扣税款的的次月内,向向主管税务务机关报送送其支付所所得个人的的基本信息息、支付所所得数额、扣缴税款款的具体数数额和总额额以及其他他相关涉税税信息。全员全全额扣缴申申报的管理理办法,由由国务院税税务主管部部门制定。第三十十八条自自行申报的的纳税义务务人,在申申报纳税时时,其在中中国境内已已扣缴的税税款,准予予按照规定定从应纳税税额中扣除除。第三十十九条纳纳税义务人人兼有税法法第二条所所列的两项项或者两项项以上的所所得的,按按项分别计计算纳税。在中国境境内两处或或者两处以以上取得税税法第二条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所所得的,同同项所得合合并计算纳纳税。第四十十条税法法第九条

39、第第二款所说说的特定行行业,是指指采掘业、远洋运输输业、远洋洋捕捞业以以及国务院院财政、税税务主管部部门确定的的其他行业业。第四十十一条税税法第九条条第二款所所说的按年年计算、分分月预缴的的计征方式式,是指本本条例第四四十条所列列的特定行行业职工的的工资、薪薪金所得应应纳的税款款,按月预预缴,自年年度终了之之日起300日内,合合计其全年年工资、薪薪金所得,再再按12个个月平均并并计算实际际应纳的税税款,多退退少补。第四十十二条税税法第九条条第四款所所说的由纳纳税义务人人在年度终终了后300日内将应应纳的税款款缴入国库库,是指在在年终一次次性取得承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营所得的纳纳税义务人人,自取得

40、得收入之日日起30日日内将应纳纳的税款缴缴入国库。第四十十三条依依照税法第第十条的规规定,所得得为外国货货币的,应应当按照填填开完税凭凭证的上一一月最后一一日人民币币汇率中间间价,折合合成人民币币计算应纳纳税所得额额。依照税税法规定,在在年度终了了后汇算清清缴的,对对已经按月月或者按次次预缴税款款的外国货货币所得,不不再重新折折算;对应应当补缴税税款的所得得部分,按按照上一纳纳税年度最最后一日人人民币汇率率中间价,折折合成人民民币计算应应纳税所得得额。第四十十四条税税务机关按按照税法第第十一条的的规定付给给扣缴义务务人手续费费时,应当当按月填开开收入退还还书发给扣扣缴义务人人。扣缴义义务人持收

41、收入退还书书向指定的的银行办理理退库手续续。第四十十五条个个人所得税税纳税申报报表、扣缴缴个人所得得税报告表表和个人所所得税完税税凭证式样样,由国务务院税务主主管部门统统一制定。第四十十六条税税法和本条条例所说的的纳税年度度,自公历历1月1日日起至122月31日日止。第四十十七条11994纳纳税年度起起,个人所所得税依照照税法以及及本条例的的规定计算算征收。第四十十八条本本条例自发发布之日起起施行。11987年年8月8日日国务院发发布的中中华人民共共和国国务务院关于对对来华工作作的外籍人人员工资、薪金所得得减征个人人所得税的的暂行规定定同时废废止。个 人 所所 得 税税 常 识识一、个人所所得

42、税的课课税对象:中华人民民共和国个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定,下列各各项个人所所得,应纳纳个人所得得税:(一)工资资、薪金所所得;(二)个体体工商户的的生产、经经营所得;(三)对企企事业单位位的承包经经营、承租租经营所得得;(四)劳务务报酬所得得;(五)稿酬酬所得;(六)特许许权使用费费所得;(七)利息息、股息、红利所得得;(八)财产产租赁所得得;(九)财产产转让所得得;(十)偶然然所得;(十一)经经国务院财财政部门确确定征税的的其他所得得。二、个人所所得税的税税率:(一)工资资、薪金所所得,适用用超额累进进税率,税税率为5%至45%。(二)个体体工商户的的生产、经经营所得和和对企事业业单位的承承包

43、经营、承租经营营所得,适适用5%至至35%的的超额累进进税率。(三)稿酬酬所得,适适用比例税税率,税率率为20%,并按应应纳税额减减征30%。计算公式为为:1、每次收收入在40000元以以下的应纳纳税额 = (每次次收入额- 8000)20%(1-330%)2、每次收收入在40000元以以上的应纳纳税额 = 每次收收入额(1-220%)20%(1-300%)(四)劳务务报酬所得得,适用比比例税率,税税率为200%。对劳劳务报酬所所得一次畸畸高的,实实行加成征征收,具体体为:劳务务报酬一次次所得的应应纳税所得得额超过2200000元至500000元元的部分,依依照税法规规定计算应应纳税额后后再按

44、照应应纳税额加加征五成;超过500000元元的部分,加加征十成。(五)特许许权使用费费所得,利利息、股息息、红利所所得,财产产租赁所得得,财产转转让所得,偶偶然所得和和其他所得得,适用比比例税率,税税率为200%。财产租赁所所得的应纳纳税额计算算公式:1、每次收收入在40000元以以下的应纳纳税额 = 每次次收入额 - 出租租财产过程程中所缴纳纳税、费 - 出租租财产实际际开支的修修膳费用(限限800元元) - 800 20%2、每次收收入在40000元以以上的应纳纳税额 = 每次次收入额 - 出租租财产过程程中所缴纳纳税、费 - 出租租财产实际际开支的修修膳费用(限限800元元) (11-2

45、0%) 20%备注:财政政部规定,从从20011年1月11日起,房房屋租赁所所得暂减按按10%的的税率征收收个人所得得税。财产转让所所得的应纳纳税额计算算公式:应纳税额 = (每每次转让财财产收入额额 - 财财产原值 - 合理理费用) 20%利息、股息息、红利所所得的应纳纳税额计算算公式:应纳税额 = 利息息、股息、红利收入入额 20%按国家有关关政策规定定,银行储储蓄存款利利息的个人人所得税由由国税部门门征管;除除银行储蓄蓄存款以外外的利息个个人所得税税由地税部部门征管。三、纳税义义务和扣缴缴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税,以所得得人为纳税税义务人,以以支付所得得的单位和和个人为扣扣缴义务人人。四、个

46、人所所得税的申申报与缴纳纳:(一)扣缴缴义务人每每月所扣的的税款、自自行申报纳纳税人每月月应纳的税税款,都应应当在次月月15日内内缴入国库库,并向税税务机关报报送纳税申申报表。(二)工资资、薪金所所得应纳的的税款,按按月计征,由由扣缴义务务人或纳税税人在次月月15日内内缴入国库库,并向税税务机关报报送纳税申申报表。(三)个体体工商户生生产、经营营所得应纳纳税款,按按年计算,分分月预缴,由由纳税义务务人在次月月15日内内预缴,年年度终了后后3个月内内汇算清缴缴,多退少少补。(四)对企企事业单位位承包经营营、承租经经营所得应应纳的税款款,按年计计算,由纳纳税义务人人在年度终终了后300日内缴入入国

47、库,并并向税务机机关报送纳纳税申报表表。(五)在中中国境外取取得的纳税税义务人,应应当在年度度终了后330日内,将将应纳的税税款缴入国国库,并向向税务机关关报送纳税税申报表。五、工资、薪金所得得项目税率率表:新税率表(适用于22011年年9月及以以后月份取得的的工资薪金金所得)级数全月应纳税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距1不超过15500元的的不超过14455元的的302超过15000元至44500元元的部分超过14555元至44155元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0元至99000元元的部分超过41555元至77755元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0元至3350000

48、元的部分分超过77555元至2272555元的部分分2510055超过350000元至至550000元的部部分超过272255元至至412555元的部部分3027556超过550000元至至800000元的部部分超过412255元至至575005元的部部分3555057超过800000元的的部分超过575505元的的部分45135055注:1.本本表所列含含税级距与与不含税级级距,均为为按照税法法规定减除除有关费用用后的所得得额;2.含税级级距适用于于由纳税人人负担税款款的工资、薪金所得得;不含税税级距适用用于由他人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旧税率表(适用于22011年年8月及之之前

49、月份取得的的工资薪金金所得)级距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距 税率速算 扣除数1不超过5000元不超过4775元的502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的超过4755元至18825元的的10253超过20000元至55000元元的超过18225元至44375元元的151254超过50000元至2200000元的超过43775元至1163755元的203755超过200000元至至400000元的超过163375元至至313775元的2513756超过400000元至至600000元的超过313375元至至453775元的3033757超过600000元至至800000元的超过453375元至至5837

50、75元的3563758超过800000元至至1000000元的的超过583375元至至703775元的401037559超过1000000元元的超过703375元的的45153755注:1、表表中所列含含税级距与与不含税级级距的,均均为按照规规定减除有有关费用后后的所得额额。2、含含税级距适适用于由纳纳税人负担担税款的工工资、薪金金所得,不不含税级距距适用于由由他人(单单位)代付付税款的工工资、薪金金所得。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得额 = 全月工薪薪收入总额额 - 费费用扣除标标准应纳税额 = 应纳纳税所得额额 适用税税率 - 速算扣除除数自20111年9月11日起,工工资、薪金金所得,以以每月收

51、入入额减除费费用35000元后的的余额为应应纳税所得得额,来计计算缴纳个个人所得税税。在中国境内内有住所而而在境外任任职、受雇雇取得工资资、薪金所所得的中国国公民;在在中国负有有缴纳个人人所得税义义务的外籍籍人员;华华侨及港、澳、台同同胞;远洋洋(不含内内河)运输输船员含国国轮船员和和外派船员员;已取得得外国永久久居留权或或外籍身份份的留学人人员受雇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得的每人每每月可减除除费用48800元。历年工薪所所得费用扣扣除标准变变化2006年年以前2006年年-20007年2008年年-20111年8月月2011年年9月至以以后中国公民8800元(外籍人员员40000元)中国公民11

52、600元元(外籍人员员48000元)中国公民22008年年1-2月月16000元,20008年33月-20011年88月为20000元。(外籍人人员仍为 48000元)中国公民22011年年9月起为为35000元。(外籍人人员仍为 48000元)六、个体工工商户生产产、经营所所得项目税税率表:新税率表(适用于22011年年9月及以以后月份取得的的个体工商商户的生产产、经营所所得和对企事业业单位的承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营所得)级数全年应纳税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距1不超过155000元元的不超过144250元元的502超过150000元至至300000元的部部分超过1422

53、50元至至277550元的部部分107503超过300000元至至600000元的部部分超过277750元至至517550元的部部分2037504超过600000元至至1000000元的的部分超过517750元至至797550元的部部分3097505超过1000000元元的部分超过797750元的的部分35147500注:1.本本表所列含含税级距与与不含税级级距,均为为按照税法法规定以每每一纳税年年度的收入入总额减除除成本、费费用以及损损失后的所所得额;2.含税级级距适用于于个体工商商户的生产产、经营所所得和由纳纳税人负担担税款的对对企事业单单位的承包包经营、承承租经营所所得;不含含税级距适适

54、用于由他他人(单位位)代付税税款的对企企事业单位位的承包经经营、承租租经营所得得。旧税率表(适用于22011年年8月及之之前月份取得的的个体工商商户的生产产、经营所所得和对企事业业单位的承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营所得)级距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距 税率速算扣除数数1不超过50000元不超过47750元的的502超过50000元至1100000元的超过47550元至99250元元的102503超过100000元至至300000元的超过92550元至2252500元的2012504超过300000元至至500000元的超过252250元至至392550元的3042505超过500000元的的超过3922

55、50元的的356750注:表中所所列含税级级距与不含含税级距,均均为按照税税法规定减减除有关费费用(成 本、损失失)后的所所得额。计算公式:全年应纳税税所得额 = 全年年收入总额额-成本-费用费用扣除除标准-损损失全年应纳税税额 = 全年应纳纳税所得额额 适用税税率 - 速算扣除除数自20111年9月1日起起,对个体体工商户业业主、个人人独资企业业和合伙企企业投资者者的生产经经营所得依依法计征个个人所得税税时,个体体工商户业业主、个人人独资企业业和合伙企企业投资者者本人的费费用扣除标标准统一确确定为35500元 / 月。历年个体户户生产经营营所得费用用扣除标准准变化2006年年以前2006年年

56、-20007年2008年年-20111年8月月2011年年9月至以以后每月8000元 全年年即:800012每月16000元 全全年即:1160012每月20000元 全全年即:22000122011年年9月起每每月35000元,22012年年起全年即即:3500012七、承包经经营、承租租经营所得得项目税率率表:税率表:(略略,详见第第六点个体体工商户生生产经营所所得)计算公式:全年应纳税税所得额 = 全年年收入总额额 - 33500纳税年度度实际承包包经营承租租经营的月月份数或全年应纳纳税所得额额 = (纳纳税年度按按合同规定定所得的经经营利润 + 全年年工资、薪薪金所得) - 35500

57、 纳税年年度实际承承包经营承承租经营的的月份数全年应纳税税额 = 全年应纳纳税所得额额 适用税税率 - 速算扣除除数自20111年9月1日起起,对承包包、承租经经营所得依依法计征个个人所得税税时,承包包承租经营营者的费用用扣除标准准统一确定定为3500元元 / 月月。历年承包承承租经营所所得费用扣扣除标准变变化2006年年以前2006年年-20007年2008年年-20111年8月月2011年年9月至以以后每月8000元 全年年即:800012每月16000元 全全年即:1160012每月20000元 全全年即:22000122011年年9月起每每月35000元,22012年年起全年即即:35

58、00012八、劳务报报酬所得项项目税率表表每次收入额额每次应纳税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不超过255000元元的不超过200000元元的200超过250000-6625000元的超过200000-5500000元的302000超过625500元的的超过500000元的的407000计算公式:(一)每次次劳务收入入在40000元以下下的应纳税税额 =(每每次收入额额-8000)20%(二)每次次劳务收入入在40000-255000元元的应纳税税额 =每每次收入额额(1 - 20%)20%(三)每次次劳务收入入在250000-6625000元的应纳纳税额 =每次收入入额(1 - 20%)3

59、0%-20000(四)每次次劳务收入入超过622500元元的应纳税税额 =每每次收入额额(1 - 20%) 40%-70000九、个人所所得税全员员全额管理理的有关规规定2005年年4月111日,厦门门市地方税税务局开发发的个人所所得税全员员全额管理理系统正式式上线运行行,这标志志着厦门市市地方税务务局个人所所得税的管管理进入了了一个新阶阶段。现将将我市个人人所得税全全员全额管管理的有关关规定摘编编如下:1、什么是是个人所得得税全员全全额管理?个人所得税税全员全额额管理,是是指取得收收入的个人人,无论收收入额是否否达到个人人所得税的的征税标准准,均应就就其取得的的全部收入入,通过代代扣代缴和和

60、个人申报报的方式,全全部纳入税税务机关管管理。“个人管理理系统”以全员全全额管理、全员纳入入税务机关关管理。“个税管理理系统”以全员全全额管理、全员申报报为目标,实实现个人基基本信息、支付收入入信息的采采集以及收收入申报和和税款征收收的信息化化管理,并并借助社保保管理信息息基础资料料,建立个个人所得税税与社保费费共享个人人基本信息息,为今后后实现个人人所得税与与社保费相相互衔接、合并申报报创造条件件。2、纳入个个人所得税税全员全额额管理的个个人包括哪哪些?包括由单位位代扣代缴缴工资薪金金所得的纳纳税人;由由非上市公公司代扣代代缴股息利利息红利所所得的纳税税人;由单单位代扣代代缴劳务报报酬所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