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应用7.4 医疗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 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和医学相结合,形成了一门年轻学科核医学。核医学的发展是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为阐明代谢过程、探讨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客观规律提供了灵敏、特异、快速和方便的研究手段,也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医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核医学按其内容分为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核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后者则主要是用核技术来研究疾病。 除了核医学以外,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其它方面,例如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用辐射技术
2、对医疗用品进行消毒等。 7.4.1 临床诊断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1. 诊断原理 人体对某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和它的放射性同位素的代谢是完全一样的。 一些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过的化合物能够选择性地积聚在某些器官中,通过扫描测定它们在器官中的分布,可以了解该器官的功能状态,并判别其是否存在病变。 放射性同位素随血液流动的情况,如果用合适的仪器予以测定和记录,就可以进行动态研究。 通过某器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量,可以用数字形式或类似技术记录下来,由此能够确定器官的代谢功能是否正常。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血液中的稀释作用,可以测定血容量。 通过对特定放射性同位素排泄的估算,可以诊断某些疾病。 采用放射性同位
3、素和特定生物化合物结合的技术,可以测定血、尿中的微量成份。 用放射性惰性气体能够研究呼吸气体流动途径。2. 诊断方面的应用 功能测定 应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可以测定甲状腺、肾、心、肺和消化系统等的功能,并能进行血液系统检查。 例如,甲状腺对127I和放射性碘的代谢完全相同,因此可以用123I、131I等放射性碘来研究甲状腺的功能。 选用合适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示踪剂引入体内,采用扫描技术、闪烁照相技术或发射计算机断层仪,可以观察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从而诊断脏器是否存在病变及确定病变所在的位置。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机 (SPECT)甲状腺显像 脏器显像
4、放射免疫分析(RIA)是美国科学家雅罗与柏森于1959年建立并首先成功应用的一项体外超微量分析方法,它综合了放射性核素探测的高度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这两大特点,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准确性和精密度好、样品量少、应用范围广泛、便于标准化与自动化、不会引起对人体的辐射损伤,以及使用简便等突出优点。放射免疫分析的提出引起临床检验的重大革新,被认为是核医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创始人因此于197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体外放射免疫分析图7-31 SN682B型免疫计数仪 图7-32 各类RIA药盒 放射免疫分析所采用的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 罗莎琳雅罗和所罗门柏森 7.4.2 临床治疗中的放
5、射性方法(1)放射性药物内服治疗 利用放射性药物参与体内代谢,选择性地浓集在某一组织器官中,达到选择性的照射治疗。 在放射性药物应用中最前沿的是导向治疗,其以特异单克隆抗体或“受体配基”作为载体,标记上高活度的放射性同位素,引入机体后,单克隆抗体可自动追寻攻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损伤极小。图7-33 放射性药物碘131 将放射性胶体注射于肿瘤组织内,或注入到因肿瘤转移而引起的胸、腹腔积液的浆膜腔内,这些放射性胶体颗粒可在停留部位对局部进行照射,从而控制或抑制肿瘤的播散和胸、腹水的生长。“粒子刀”设备外观展示I-125密封籽源(2)放射性胶体治疗(“粒子刀”或种子治疗)图7-34 左轮式放射性
6、胶体植入枪植入过程 将放射性物质密封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源壳内,然后直接放在体表病变部位进行局部照射,以达到治疗目的。 图7-35 用90Sr90Y放射源敷贴治疗血管瘤(3)放射源敷贴治疗 利用活度很大的辐射源放射出来的射线,集中照射患病部位进行治疗。远距离体外照射治疗最常见设备为“伽马刀”,但最近的研究发现,使用质子或粒子可能更为有效,有报道称质子治疗设备已经投入了临床应用。 (4)射线远距离体外照射治疗伽玛刀资料 伽玛刀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其根据立体几何定向原理,将身体正常组织或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为靶点,使用钴-60产生的伽玛射线进行一次性大剂量地聚焦照射,使之产生局灶性的坏
7、死或功能改变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放射线在靶区分布的特殊性,周围组织几乎不受影响,其靶区坏死边缘如同刀割,故形象称之为“伽玛刀”。 伽玛刀虽然称之为“刀”,但无需手术。以颅内肿瘤治疗为例,主要治疗过程包括:患者头部固定立体定位框架;影像学扫描(CT或MRI);制订治疗计划和确定处方剂量;实施治疗;卸掉立体定位框架。全部过程大约需要24小时。与开颅手术相比,不存在手术造成的感染、出血等危险,术后几乎没有或仅有极其轻微的并发症,绝大多数病人不需住院,门诊即可治疗。 1994年7月在中国深圳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旋转式伽玛刀,1996年正式用于临床,截止2001年9月底,全国有近20台左右在使用,累
8、计治疗病例15000余例。旋转式伽马刀(中国,深圳) 在高端医疗设备的生产中,CT、核磁共振等设备的核心技术都在别人的手里,惟有伽玛治疗系统的核心技术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并已拥有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7个国家中的知识产权。 7.4.3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与中国传统医学北宋天圣穴位铜人(1072年) 人体的穴位注入32P,通过盖革-缪勒计数器来探测,观察到经络循行线路上的放射性强度比两侧的对照部位高,证明穴位注射后,放射性同位素是循经走向的,移动速度是0.14 cm/s ,而且与古典医籍中描述的线路相符。在穴位外注射,则没有同位素循经移动的现象。(1) 经络学说的验证(2) 中药药理分析
9、直接标记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再进行体外或体内分析的方法,不仅用于中药的生物分布和归经关系,也适用于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邹节明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观察了淫羊藿苷在单一状态以及复方(加人参、丹参等) 状态下,经口服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等变化,结果显示:单组分给药后淫羊藿苷在肾上腺中含量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说明肾上腺是淫羊藿苷的最敏感器官;复方给药后,淫羊藿苷在肾上腺中含量更高,持续时间更长,说明复方中的其他组分对淫羊藿苷在靶器官中的分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4.4 医疗用品的辐射消毒 对于医疗用品,除了通常采用的高温消毒和氧化乙烯气体消毒方法之外,辐射消毒正变
10、得越来越重要。辐射处理是一种冷处理,这使那些对热敏感的制剂和包装材料得以消毒。与高温消毒相比,辐射消毒的方法不仅能对预先密封的包装消毒,使得更适用的包装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可调整为连续工艺,便于规模化进行。 图7-36 用加速器对医疗用品消毒7.5 环境科学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 以射线或高能电子束(0.52 MeV)为基本手段进行废气治理、废水处理、污泥处置及消毒等,目前已初步达到工业化水平。 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实现环境污染物的监测、研究气候的变迁、探讨水资源的再生和循环等。 利用放射性检测技术,实现烟火报警、粉尘检测等。7.5.1 电子束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与废气的辐射处理 日本荏源
11、公司在1970年提出了利用电子束辐照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的碰撞、激发作用,产生大量活性很高的自由基或其他粒子,使烟气中的SO2和NOx转化为硫酸和硝酸,同时与加入的氨中和,形成肥料。 反应包括三个过程:(1)氧化活性物质的生成;(2)SO2与NOx氧化,并与水汽作用生成硫酸、硝酸,继而形成酸雾;(3)硫酸氨和硝酸氨的生成。图7-37 电子束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反应过程图示反应装置电子束烟气脱硫脱硝系统中的反应器 与常规烟气脱硫技术相比,该法优点为: 属干法脱硫,可以同时脱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脱除率高达80以上; 其工艺简单,系统阻力小,开、停车
12、方便; 对烟气中硫、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的适应性强,能副产肥料,无废渣产生。 面临的问题: 加速器造价昂贵,主要部件寿命短,靶窗易腐蚀等; 生产出的硫酸氨和硝酸氨为微细粉末,影响后期除尘; 容易造成氨污染。优点及面临的问题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 我国对电子束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起步也较早,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能研究所曾承担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进展,小试和中试都获得了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1995年我国与日本荏源公司合作在成都热电厂建立了一套处理烟气规模为 300000 m3/h的示范工程,并于1997年开始投入运行。 7.5.2 废水的辐射处理 在射线作用下,水及水中的
13、溶解物都可被分解,而水受到辐射会产生水合电子、正离子、激发态粒子、OH和H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这些物质都具有比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与水中的污染物质反应,使之分解而达到净化效果。 王彦丽等研究了500 keV电子束对氯苯含量为850 mg/L的废水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氯苯的浓度迅速下降,当剂量达到5 kGy时,氯苯的浓度降至净化标准1 mg/L。图7-38 氯苯的浓度随辐照剂量的变化关系废水处理研究实例1废水处理研究实例2 王彦丽等还进行了工业废水的射线辐照与臭氧结合的综合处理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图给出了废水中溶解有机碳(DOC)的降低和辐照剂量的关系。图7-39 废水
14、中的溶解有机碳与辐照剂量的关系废水处理研究实例3 顾建忠等用电子束对造纸厂废水进行了辐照处理,用比色法和重铬酸钾法测量辐照前后的色度变化和CODCr(化学需氧量),结果发现,经0.5 kGy剂量辐照后,废水的CODCr值和色度值均下降一半以上。 上述实例虽然说明辐射处理废水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对于大部分工业废水而言,单纯依靠辐射处理所要求的辐射剂量过高,因此,将该技术与常规水处理技术结合使用才具有更大的可行性。7.5.3 固体废物的辐射处理 由于辐射技术具有优良的杀菌效果,因此在港口粪便、医院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消毒处理方面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甚至有人认为辐射技术结合其他技术如堆肥化、化学
15、改性等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改性是解决城市垃圾、污泥等固体废弃物的最好出路。 1973年德国在慕尼黑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污泥辐射处理厂,用60Co作辐射源,处理量为5.7 m3/批。1976年,美国在波士顿的Deer岛建成研究性的电子束污泥辐照装置,处理容量为380 吨/天。在此基础上美国于1984年又在一大型水处理厂建成污泥辐照装置,处理量为27 吨/小时,处理过的污泥经存放后农用。应用实例7.5.4 有毒、难降解有机物的辐射处理 有毒难降解有机物,如多环芳烃(PAH)、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Dioxin)等都属于病毒性、“三致”(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性物质,由于其难以被生物降解,会在生
16、物体内累积发生毒害,而且还可通过食物链的形式传递,因此对这类污染物的处理和控制备受关注。考虑到适当剂量的辐射可以使有机大分子降解,因此辐射降解成为处理这类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实例 Mincher等使用核废料产生的射线,对PCBS和DDT类物质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当辐照剂量为100 kGy时,PCBS的降解率达85%,而DDT在50 kGy时的降解率已接近100%。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降解产物为低分子量的含氯物质。 Roger等用射线对二恶英浓度和含水量分别为100 g/L和25%的土壤进行了辐射处理研究,结果发现,当辐照剂量为800 kGy时,二恶英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 7.5.5
17、环境污染物的监测(1)氮污染监测 水体和食物中过量的硝酸盐被视为一种污染物,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报道饮用水中的硝酸盐可引起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俗称氰紫症。硝酸盐在胃肠中可以还原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可以形成致癌物质亚硝酸氨危及人畜的生命健康。为此,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应低于10 mg/L。如何监测水体和食物(特别是饮用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判定污染来源,如今已经成为各国环境工作者重要工作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利用N同位素法具有很好的效果。 自然界中氮的原子形式有14N和15N两种。不同物质氮同位素组成不同,例如,大气中14N和15N的存在比例为99.635%和0.365。一般情况
18、下,地球上所有含氮化合物15N/14N的比值都接近0.368%,与大气中15N/14N的比值很接近。根据这一现象,可以用大气中15N/14N的比值为标准,通过计算氮同位素值15N来判定氮污染状况和来源。15N定义为:(7-8)N同位素法 中国太湖地区的地表水氨氮及硝酸盐含量均较高,15N也较高,达到1.93%2.83%,说明存在生活污水(1.0%1.7%)和动物排泄物(1.0%2.2%)注入,同时,太湖湖面的大规模围网养殖、饲料的投入也是重要的氮污染源。 应用实例 氡是一种隋性气体,无色、无臭、无味,比空气重,1900年由德国科学家发现。氡及其子体存在于一切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其照射约占全球年均
19、个人天然辐射照射剂量的50%。有研究表明,氡及其子体照射是致非吸烟者肺癌的首位环境因素和致吸烟者肺癌的第二位环境病因。我国肺癌死亡率从1990年以来上升十分明显,平均每年增长5%。一般认为肺癌上升不仅与我国成年男性吸烟和女性被动吸烟率的增加关系密切,而且也与城市地区空气污染及室内氡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的关系。(2)氡污染监测 室内氡的来源主要途径有:地基土壤中的氡、建材中的氡、水中的氡、天然气中的氡和室外空气中的氡,可以说无处不在。由于氡本身的特殊性,检测氡污染水平需要特殊设备,但减少室内氡污染危害却存在非常简单和有效的办法。韩国旅客携带的材料中存在钍-232、镭-226、铀-238三种天然核素
20、放射性物质为人工合成的复合型石材原料,用于加工手链等装饰品,共计15千克。 新闻资料(3)铁污染监测 利用穆斯堡尔效应可以实现铁污染物的监测。南京大学夏元复教授等曾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刮取南京钢铁厂厂内、厂外和中山陵悬铃木上的绿斑并压成薄片作为穆斯堡尔吸收体样品。测量结果表明:中山陵内铁的超精细颗粒更多一些,而南京钢铁厂内Fe2O3和Fe3O4占的比例更大一些,所以南京钢铁厂厂内和周边的铁污染要比中山陵的严重。图7-41 不同地点悬铃木绿斑的穆斯堡尔谱(4)粉尘监测 环境中的粉尘对人的健康,以及工业生产等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粉尘浓度测量采用称重法,其工作程序繁多,而且抗干扰能力差,结果不准确。为解
21、决这一问题,河南郑州光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了GH100 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其采用射线吸收法,通过测定采集在滤膜上的粉尘密度来确定粉尘浓度,准确度好于5%。图7-42 GH1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 7.5.6 其他方面(1)烟火报警 利用离子感烟探测器可以实现烟火报警。 离子感烟探测器属于点型探测器,相当于一个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如Am-241)的电离室。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使局部空气成电离状态,经电压作用形成离子流,这就给电离室一个有效的导电性,允许一定电流在两个电极之间的空气中通过。当烟粒子进入电离化区域时,由于它们与离子相结合而降低了空气的导电性,形成离子移动的减弱。当导电性低
22、于预定值时,探测器发出警报。 离子感烟探测器实物(2)气候、环境及水资源利用等 利用氚同位素作示踪剂,可以追踪水循环机理,推算流域水资源储存量、补给量和流出量; 根据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可判断地下水来源; 利用碳、氢、氧同位素的组成及变化能够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 利用同位素技术分析河流古洪水平流沉积物,可以确定洪水发生年代及最高水位,从而精确分析洪水流量; 利用碳同位素研究森林碳循环机制,可对碳元素在植物体内,以及在植物、土壤、大气之间的迁移过程准确追踪。7.6 考古科学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 伪造的耶稣裹尸布卡若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卡若村,19781979年发掘。卡若遗址经放射性C-14法
23、鉴定,年代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它所代表的原始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7.6.1 年代测定表7-6 测定物质年龄的基本方法测定方法测定物质所测定的时间适用时间范围碳14法木料、泥炭、木炭骨头、贝壳类植物死亡时刻动物死亡前不久1035104年21033.5104年钾氩法云母、某些全岩样品角闪石、透长石岩石最后冷却至300时岩石最后冷却至500时105年107年铷锶法云母钾长石全岩样品岩石最后冷却至300时岩石最后冷却至500时岩石形成封闭单元时间5106年5107年108年铀铅法锆石等晶体形成时间2108年铀裂变径迹法多种物质岩石最后冷却时间102109年碳14法原理 碳14法是1946年由威拉
24、德里比创立的,可以精确测定几百年至五万年内含碳物质年龄。 在高空大气层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中子轰击氮原子,不断地产生14C:接着,14C发生衰变又变成氮: 最后14C产生速率等于其衰变速率,达到永久平衡,即大气中14C的浓度为一定值。 新产生的14C很快氧化变为14CO2,并参与大气循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14CO2,14C进入植物体,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体内亦含有14C。实验测定证实,植物、动物、碳酸岩和海水中的14C的相对含量与大气中一样,而且在最近数万年内,其含量基本恒定。 动、植物死亡或者碳酸岩沉积后,它们与外界的碳交换作用停止,原始的14C严格按照放射性衰变规律随时间减少。根据含碳样
25、品中14C减少的程度,可以计算从生物死亡或碳酸岩形成至现在的年代t:(7-11)式中:为14C 的衰变常量;A0为处于交换运动中的14C 的比活度;A为现代样品(所测样品)中14C的比活度。碳14法应用 经14C法测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著名遗址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距今20000年;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小米、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出现的大量种植的水稻,经14C法测定,距今6500年,说明6500年前我国就有相当发达的农业。1986年从三星堆遗址发掘的文物,据碳-14法测定,时间远在三千年前,比“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还早一千年。7.6.2 中子射线照相法考古 1948 年,Kallmann 开
26、始了中子射线照相技术的研究,当时主要运用热中子作为激发源。 1975 年, Hilling 首先将这种技术运用于文物研究中,通过对一件中国早期青铜礼器拍片研究发现,青铜礼器的一个足中有泥范心存在。 中子射线照相是考证古代文物内部结构、制造工艺等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青铜器构造研究、油画特征研究与真伪鉴别等。图7-44 中子射线照相法原理示意图中子射线照相法原理 中子射线照相法的激发源用的是热中子,而X射线照相法用的是 X 射线; 中子射线照相法可穿透的是较厚的物质,而 X 射线照相法以穿透较薄的物质为主; 在对金属、有机物、陶瓷器进行检测时,X射线照相法无法在同一张底片上观察到不同种类的物质,而中
27、子射线照相法可将不同质地的物质在一张底片上显现。 中子射线照相法与X射线照相法的差异中子射线照相法应用图7-45 Kenbyo青铜瓶的考古研究a青铜瓶原物;bX射线照片;c中子射线照片;d取出物7.6.3 穆斯堡尔谱效应考古 Takeda等用119Sn研究了我国古代的铜钱,并得到了几种古钱币的特征穆斯堡尔谱,籍此,不仅可以用来鉴定古币真伪,进行断代,而且可以结合历史资料来研究古时的冶金工艺。图7-46 几种典型古币的穆斯堡尔谱中国古币7.7 材料科学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 射线很早就用来探索物质结构。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们用粒子轰击金属薄膜,通过观测穿过金属薄膜后粒子的
28、飞行方向和分布,提出了著名的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开创了用射线束研究物质结构的新途径。 放射性同位素及辐射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不仅为研究材料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而且还为工业、农业、国防、现代科学技术及人类生活提供了众多的新型材料。 7.7.1 核分析技术 核分析就是用核物理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依据探测物(射线)与被探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被探测物的成分、结构、物理与化学性质的信息。 超精细相互作用核分析 穆斯堡尔效应 核磁共振技术 正电子湮没技术 中子散射技术 离子束分析 卢瑟福背散射 核反应分析 质子荧光分析 加速器质谱 沟道效应分析 活化分析 光子活化分析 中子活化
29、分析 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7.7.1.1 超精细相互作用核分析 (1)穆斯堡尔谱图7-47 山东昌乐的蓝宝石样品和它的穆斯堡尔谱(2)核磁共振技术 磁共振现象是1945年美国Bloch小组(用感应法发现液态水的核磁共振现象)和Purcell小组(用吸收法观测到石蜡中质子的核磁共振现象)分别发现的,为此,Bloch和Purcell分享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进动中吸收外界高频磁场能量产生的一种能级跃迁现象。根据选择定则,这种跃迁只在相邻的能级之间发生,同时出现强烈的能量共振吸收。与穆斯堡尔效应相比,其可探测的核要多很多,精度也非常高。近年来发展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最
30、大的特点是能反映各种相互作用和各向异性,例如对高聚物和液晶的研究可得到其他技术不可替代的结构信息。核磁共振谱图事例(3)正电子湮没技术 由源发出的正电子遇到电子会湮没成两个光子,即一对射线。通过对湮没寿命的测量、湮没关联测量和射线的多普勒增宽能谱测量可研究材料的结构。 正电子湮没技术的应用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目前国际上最多的还是对金属和合金材料的研究,但最新的研究显示,其已向半导体、聚合物领域扩展。 H-Si正电子湮没寿命正电子湮没角关联正电子湮没多普勒能谱基本实验方法基本实验仪器图7-48 22Na慢正电子束流装置(左上)和它的数据获取系统(右下)(4)中子散射技术 中子散射技术是固
31、体结构研究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热中子平均动能为0.025 eV,波长为0.11 nm,正好接近物质结构中原子运动的能量和原子间的距离。 热中子散射技术既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静态性质,也可以研究其动态性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冷中子散射技术是研究凝聚态物质、聚合物和大分子的有力工具。散射谱仪图7-49 用X射线技术(左)和中子散射技术(右)观察到的含水大分子的结构7.7.1.2 离子束分析 样品离子束(E,q)俄歇电子X射线射线发射粒子背散射粒子次级粒子 卢瑟福背散射能谱分析是带电粒子弹性散射分析技术的一种。入射离子和靶核由于库仑相互作用而被散射回去,这就是卢瑟福弹性背散射过程。通过测量散射离子能谱
32、和进行运动学分析,可对靶元素做定性、定量和深度分析。 (1)卢瑟福背散射分析(RBS)基本原理基本仪器北京大学的串列加速器应用实例 1.0 mm厚的a-SiO2被50 keV、51016/cm2的Zn离子和35 keV、 51016/cm2的Ag离子单独(Zn5、Ag5)和顺序(Zn5+Ag5、Ag5+Zn5)注入。FIG. 3. RBS spectra of the Zn5, Ag5, Zn5+Ag5, and Ag5+Zn5 samples.(2)核反应分析(NRA) 核反应分析与卢瑟福背散射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入射离子的能量很高,可以穿过靶核的库仑势垒而进入核内并与之发生核相互作用。根据核
33、反应产物的放射性寿命的长短,可分为带电离子核反应缓发分析(带电离子活化分析)和带电离子核反应瞬发分析(PNR)。 核反应分析灵敏度高,能够区分不同的同位素,特别是能给出轻元素的浓度分布。(3)质子荧光分析(PIXE) 质子荧光分析是用一定能量的质子轰击样品,从样品原子中激发出特征X谱线,测量这些特征X谱线的波长、能量和强度等来确定样品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加速器质谱分析又叫超灵敏质谱分析。它能测定同位素比十分低的元素,能采用毫克的样品进行分析。加速器质谱分析主要测量14C、26Al、10Be、36Cl等宇宙成因核素的同位素丰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考古学、
34、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核物理与天体物理等众多领域。(4)加速器质谱分析(AMS) 沟道效应分析是利用带电离子与单晶体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一种分析技术。(5)沟道效应分析(CT) 带电离子入射到单晶上时,由于原子列或原子面通过一系列相关联且和缓的小角度碰撞对高能离子起“导向”作用,使得单晶靶的晶向相对入射束变化时,背散射粒子的产额由于沟道效应而发生明显变化。 沟道效应分析可以用于测量晶格损伤程度及深度分布、杂质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以及无定形表面层的组成与厚度等许多方面。FIG. 1. Energy spectra of He+ backscattered from differe
35、nt hydrogen implanted and annealed Si(001) samples, with the incident beam channeled in the (001) direction. The spectra of virgin samples, one in channeling conditions and the other in a random direction are also shown. 7.7.1.3 活化分析 活化分析的基础是核反应。用光子、中子或其它带电粒子照射试样,使被测元素转变为放射性同位素。根据所生成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以及所发出射
36、线的性质、能量等,可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测量所生成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强度或测量在生成放射性同位素反应过程中所发出射线的强度,可以计算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1)光子活化分析 利用的主要核反应是(,n),对于原子序数小的轻元素,核反应(,p)也是重要的。与热中子活化分析相比,它适用于测定碳、氮、氧、氟等轻元素和某些中、重元素,如钛、铁、锆、铊和铅等。与带电粒子活化分析相比,干扰反应较少。 光子活化分析于1934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和戈德哈伯首次实现。(2)中子活化分析 利用的核反应有(n,)、(n,P)和(n,)。热中子引起的反应几乎都是(n,),反应载面一般比较大,而且很少有副反应产生,
37、因此热中子活化分析在中子活化分析中一直占有首要地位。中子活化分析可以测定原子序数183中的77种元素。 中子活化分析于1936年由匈牙利化学家赫维西和莱维首次完成 。中子活化分析应用水泥生产自动控制煤炭生产质量监测(3)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利用的核反应有(P,n)、(P,)、(P,)、(,n)、(,p)等。带电粒子的射程很短,引起的核反应基本上发生在样品表面,适宜于作表面分析。带电粒子对元素的反应载面比热中子小,活化反应比较复杂,但优点是能测定用中子活化和光子活化分析无法测定的锂、铍和硼等轻元素。 带电粒子活化分析于1938年由美国化学家西博格和利文古德第一次进行。7.7.2 离子注入与材料改性
38、 离子注入与材料改性是指用离子、分子、团簇等轰击固体材料,使其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注入层,从而使材料表面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等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材料改性。 优点:注入层与靶材无明显分界面;注入只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而不影响其内部结构;注入离子的种类、深度、浓度及分布等易于控制。 由于离子注入技术给新材料的制备带来了突破,所以其迅速在半导体、金属、陶瓷、聚合物及生物材料等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工程塑料离子注入改变塑料纤维近表面层的折射率金属离子注入形成柔性导电薄膜Ag离子注入改善表面耐磨性以及抗菌性MEVVA源离子注入机强流脉冲离子加速器商业应用的离子束缸体硬化机离子注入机Ion sourceAn
39、alyzing magnetAcceleration columnIon beamPlasmaProcess chamberExtraction assemblyScanning disk典型的离子注入机结构原理(1)半导体材料加工 离子注入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半导体领域,形成了精细掺杂工艺和微细加工技术。离子注入可以精确控制掺杂量和注入深度,特别适于小于1 m的亚微米加工和实现多层复杂注入,因而促进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生,推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2)金属表面改性与离子束冶金 金属表面注入某些离子,可以获得一般冶金工艺难以得到的表面合金相,从而对金属表面的硬度、抗腐蚀性、耐磨性
40、以及催化性能等有显著的影响。图7-52 表面改性得到的硬质合金锯片(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改性 离子注入无机非金属材料可以广泛改变其物理、化学、电学、光学、机械和磁性特性。 离子注入光学材料,改变其光学性质(如折射率)已是集成光学一项重要技术。离子注入SiO2玻璃,可使其折射率改变1%,注入金属杂质可得到更大的改变。光纤光波导(4)高分子材料改性 离子和团簇注入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研究是近年来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 用离子轰击聚合物,聚合物表面出现“石墨”化现象,可用作高质量的掩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离子注入聚合物引起表面硬度的增加,已广泛用于人造关节、深水仪器等领域。(5)新型医用材料的研制 常用的有离子注入钛合金关节和聚合物臼,可以改善二者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明显提高使用寿命。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离子注入人造假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87年,美国离子束改善医用假肢每年的加工量为几千只,到1994年猛增到10万只,可以看出这个新型领域发展十分迅速,有着诱人的市场前景。图7-53 离子注入钛合金髋关节(6)纳米材料的研制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在纳米尺度研究物质的特性、相互作用,以及原子、分子的操纵,并将之投入实际应用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 纳米技术涉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招电气自动化面试题目及答案
- 校招c语言面试题目及答案
- 校招:硬件工程师面试题目及答案
- 法学概论学术观点综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考试常见难题解析
- 路由器设置与管理的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职务责任与挑战试题及答案
- VB应用案例试题及答案
- 医疗设备数字化的政策与法规支持
- 2025年商业智能技术分析试题及答案
- 高血压科普基础知识培训-2025世界高血压日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理工英语1》一平台在线形考(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
- 混凝土预制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无人机拍摄培训课件
-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预案
- 透析患者高钾血症饮食护理
- 搜索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高分子化学材料结构与性能试题及答案
-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2025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3月份)(含解析)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4 Things we enjoy Unit 12 The ugly duckling第1课时教学实录 牛津沪教版(三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