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691.9-2015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9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高清现行)_第1页
DB32-T 1691.9-2015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9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高清现行)_第2页
DB32-T 1691.9-2015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9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高清现行)_第3页
DB32-T 1691.9-2015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9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高清现行)_第4页
DB32-T 1691.9-2015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9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高清现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13.320A91备案号:47701-2015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691.9-2015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 9 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Code for key units of security & technical prote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Part9: urban mass transit2015 - 10 - 20 发布2015 - 12 - 20 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32/T 1691.9-2015I前言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计划发布以下部分:第 1 部分:加油

2、(气)站;第 2 部分:停车场(库);第 3 部分:学校、幼儿园;第 4 部分:便利店;第 5 部分:金银珠宝店;第 8 部分:住宅小区;第 9 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第 10 部分:汽车客运站和客运码头;第 11 部分:体育场馆;第 12 部分:公园、公共广场。本部分为的第 9 部分。本部分的第 5 章为强制性条文。本部分按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本部分由江苏省公安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省公安厅技术防范办公室、南京市公安局、江苏省计算机系统工程测试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义荣、刘萱、高峰、沈智勇、刘捷、汪兆斌、李长命、

3、方杰侠、徐京浩、吴巍、张亚忠、张克林DB32/T 1691.9-2015 PAGE 12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 9 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的技术要求,是设计、施工、检验、验收及维护城市轨道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基本依据。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

4、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663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7565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 7946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A 308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B/T 26718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及补充文件GA/T 7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

5、要求GA/T 644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术语和定义GB 50348、GB/T 26718 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mass transit城市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3.2危险品探测系统 dangerous goods detection system指通过特定技术设备探测易燃易爆化学品、金属器具、毒气、放射性物品、炸药、枪支弹药等危险品,并能实现报警、记录、存储功能的技术系统。系统建设总则系统的设计、施工程序应符合 GB 50348、GA/T 75 的相关要求。系统建设应符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建设应纳入城市轨道

6、交通的总体规划,统一设计、同步施工、独立验收,使用的设备应符合国家法规和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系统建设应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可靠而适用的设备。系统的设计应同本地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建设相协调、配套,作为社会监控报警接入资源时,其网络接口、性能要求应符合 GA/T 669.1、GB/T 28181 的相关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基本配置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基本配置表序号项目安装区域或防范区域配置要求1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探测器计算机信息中心、 收款(现金临时存放)室应设2财务室、保险箱存放处应设3警务室应设4基地信号楼、档案资料室

7、、列车停车库、抢险救援物资、重要配件仓库应设5基地办公楼(院)、周界围墙宜设6轨道沿线高架支柱、轨道地面沿线宜设7紧急报警装置收银区、现金存放处、防盗保险柜存放处应设8车站控制室、售票亭、收款(现金临时存放)室、客户服务中心、车辆基地值班室应设9警务室和有人值守的固定安全检查点应设10各节列车车厢内应设11控制、显示与记录装置警务室、车站控制室、列车驾驶室、监控中心应设1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彩色摄像机车站车站出入口、换乘通道应设13车站通向其他区域的人行通道应设14车站内的站厅层、站台层、乘客集散厅、上下行站台、应设15自动扶梯应设16售检票大厅、自动/人工售票处应设17检票口、闸机应设18垂直

8、电梯轿厢内应设19商业区宜设20AFC 票务室,售票亭应设21车站控制室应设22列车各节车厢内及车厢连接处应设23车辆段、停车场与综合基地信号楼出入口应设24办公楼(院)出入口应设25办公楼(院)内主要通道、制高点、周界围墙应设26地下车库出入口应设27抢险救援物资、重要配件仓库出入口、变电设备用房应设28调度室内应设29专用、特种车辆停车库出入口应设30变压器室、列车检查库、检修静调库、洗车库应设31公安中心控制室、警务室、运营控制中心调度厅应设32地面列车隧道出入口应设33人脸识别警务室宜设34主要出入口宜设35检票通道宜设36图像无线传输装置车站与列车之间应设37控制与显示装置控制中心、

9、车站、车辆段、停车场与综合基地车站控制室、OCC 控制中心、公安警务室、公安派出所、公安地铁分局应设38列车列车驾驶室或车厢应设39记录装置车站专用通信设备机房、公安应设通信设备机房40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与综合基地OCC 控制中心、公安地铁分局、车辆段/停车场通信机房应设41列车列车驾驶室或车厢应设42出入口控制系统生物、刷卡识别或对讲装置控制中心包括: 重要的系统和设备用房、 管理用房及通道的门;进入中央控制室的通道门应设一级门禁。应设43车站监控包括: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供电和低压配电设备室、综合监控设备室、自动售检票设备室、屏蔽门设备室、应急照明设备室、自动灭火设备室、环控电控

10、室、通风空调机房和消防泵房等、车站控制室、站长室、站务室等;票务管理室应设不低于二级安全等级的门禁;设备管理区直通地面的紧急疏散通道门、设备管理区直通公共区的通道门等;设备管理区直通隧道区间的通道门应设三级安全等级的门禁。应设44车辆基地包括: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供电和低压配电设备室、综合监控设备室、消防控制室、自动售检票维修及重要的管理用房等。应设45主变电所包括:通道门、设备房和控制室等;无人值班的主变电所的通道门宜设一级安全等级的门禁。应设46警务室、档案资料室、计算机房、抢险救援物资、重要配件仓库、财务室(库房)、材料库房、培训设备室、重要维修和测试设备用房。应设47停车场系统停车

11、场出入口应设48对讲系统线网总控制中心、线路总控制中心宜设49电子巡查系统巡查点基地信号楼、列车停车库、检修库、静调库、机动车库、档案库、资料室、抢险救援物资及重要配件仓库、加油站应设50数据管理设备监控中心或管理部门应设5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探测系统固定式探测仪车站主要出入口宜设52便携式探测仪警务室宜设53监测装置车站控制室或车站设备机房宜设54显示装置公安中心控制室、车站警务室、车站控制室宜设55记录装置车站设备机房宜设56固定式探测仪通道、站厅层、站台层、自动扶梯、检票出入口及各节列车车厢内宜设57X 光安检系统固定式安检设备车站主要出入口宜设58手持式安检设备车站主要出入口宜设59放射

12、性物品探测系统固定式探测仪车站出入口、通道、站厅层、站台层宜设60便携式探测仪警务中心、线网中心宜设61气象传感器车站出入口、通道、站厅层、站台层宜设62监控装置警务室或车站设备机房宜设63显示装置公安中心控制室、警务室、车站控制室宜设64记录装置车站设备机房宜设65毒气探测系统固定式探测仪地下车站出入口、通道、站厅层、站台层、各节列车车厢宜设66便携式探测仪警务中心、线网中心宜设67气体传感器地下车站出入口、通道、站厅层、站台层宜设68监控装置地下车站警务室或地下车站设备机房宜设69显示装置公安中心控制室、地下车站警务室、车站控制室宜设70记录装置地下车站设备机房宜设71枪支弹药探测系统安全

13、检查装置车站主要出入口、警务室宜设72炸药探测系统固定式探测仪车站主要出入口宜设73便携式探测仪警务室宜设74监测装置车站控制室或车站设备机房宜设75显示装置公安中心控制室、车站警务室、车站控制室宜设76记录装置车站设备机房宜设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要求入侵报警系统系统报警时应能快速确定警情发生的区域。应按需要选择、安装入侵探测器,防区内不应有盲区。周界、无人值守的场所,系统应具有 24h 设防功能。脉冲电击式围栏上应有明显的警告用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的设置应符合 GB/T 7946 的相关规定。应能调节高压电子脉冲的强度。出现短路、断路时,系统应能报警。通风井口的入侵报警系统应具有人员、抛物等入侵报

14、警功能。紧急报警装置应安装在隐蔽、便于操作的部位。紧急报警装置应设置为不可撤防模式,并有防误触发措施。当被触发报警后应能立即发出紧急报警信号并自锁,复位应采用人工操作方式。声光报警器应安装在醒目位置,当入侵探测器被触发时,声光报警器应发出声光报警,室内报警声级应不小于 80dB(A),室外报警声级应不小于 100dB(A),报警持续时间应不小于 5min。入侵报警系统的报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2s;以公共电话网传输时报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20s, 并不得在通信线路上挂接其他通信设施。入侵报警系统布防、撤防、报警、故障等信息的存储时间应不少于 30 天,并能输出打印。入侵报警系统报警时应能够联动监

15、控系统图像,以便提醒值班人员。入侵报警系统的备用电源应满足 8h 正常工作。入侵报警系统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 GB 50394 的相关要求。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可按照运营需求分为下列两级监视:1) 中心级监视:应在控制中心总调度员、行车调度员、电力调度员、防灾环控调度员等处所设置控制、监视装置。各调度员应能任意地选择全线摄像机的图像,并切换至相应的监视终端上; 2) 车站级监视:应在车站行车值班员、防灾环控值班员等处所设置控制、监视装置。车站值班员应能任意地选择本车站中任一组或任一个摄像机的图像,并切换至相应的监视终端上; 3) 司机可利用站台或驾驶室内的监视终端监视乘客上下车。视

16、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具备监视、控制优先级、循环显示、任意定格与锁闭、图像选择、不间断实时录像、摄像范围控制、字符叠加、远程电源控制等功能。图像数字化编解码技术应采用标准通用的数字编码格式。人员从进站到出站,应拍摄不少于 2 次正面图像,人脸画面分辨率不少于 6060 像素。室外摄像机应设全天候防护罩,并应适应最低 0.2lx 的照度;室内摄像机应适应最低 1lx 的照度或应急照度要求。一般摄像机安装应避免图像出现逆光。逆光场所应使用高宽动态摄像机或带有强光抑制功能的摄像机。监视场所的最低环境照度,应高于摄像机要求最低照度(灵敏度)的 10 倍。照度不够的场所应设置辅助照明。摄像机安装距地高度,在室

17、内宜为 2.2m5m,在室外宜为 3.5m10m。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装摄像机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固定焦距、自动光圈、符合出入的方向;监视区域内不应有盲区;在 24 小时内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辨别出入人员面部特征、机动车的牌号。垂直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能看清轿厢内的全部人员情况,并配有楼层显示功能。车站内及车站外安装的摄像机在监视范围不应有盲区,且应能清楚地显示监视范围内所有人员活动的情况,相邻摄像机间监视图像应能连续拼接。其他区域安装的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辨别监视范围内的人员活动情况。安装带有云台、变焦镜头的摄像机,云台、变焦停止操作后,摄像机应在 2min0.5 min 内自动复位至原始

18、设定状态。摄像机在标准照度下,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质量按照 GB50198-2011 规定不应低于 4 分,清晰度不低于 400TVL。模拟黑白摄像机随机信噪比不低于 37 dB, 模拟彩色摄像机随机信噪比不低于 36 dB, 数字摄像机峰值信噪比不低于 32 dB 。系统应能切换图像,并能根据系统的配置,控制摄像机云台、镜头等。系统应具有日期、时间、摄像机位置等信息的字符叠加、记录、调整和时钟校时功能,时间误差应在10s 以内。字符叠加不应影响图像记录效果,应符合 GA/T 751。运行中的列车与车站之间的无线图像传输装置宜符合以下要求:在车站通过监视屏应能看清列车进出车站、列车车厢内人员进

19、出及人员活动的情况;能将相关站台的视频图像,实时发送给即将进站的列车,并显示在列车内的监视器上。在列车机车进站前 160m 和列车车尾出站后 25m 内应能看到清楚的图像,图像延时应不大于 400ms。系统终端应采用数字存储设备进行录像,图像记录要求为:列车上应进行运行全程图像和音频记录,帧速应不少于 25fps,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15d;其他部位应进行 24 小时图像和音频记录,帧速应不少于 25fps,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15d;公安系统使用的图像保存不少于 30d;回放质量不应低于 GB20815-2006 中的 A 级要求。应满足地铁专网和公安专网的联网要求,满足图像实时查看和录

20、像回放要求,满足权限优先级可控要求。监控系统应能联动报警、出入口、电子巡查等系统,在系统报警或特殊情况时,应有图像提醒值班人员处理。人脸识别系统的装置宜建立数据库,并应满足以下要求:能对照片或录像等比对源图像信号进行人脸识别,处理能力不少于 1000 人;能对不小于 6060 画面像素的人脸有效画面进行有效识别;脸部小于 15的姿势变化应不影响识别的正确性;重点目标出现在画面时,系统应在 2S 内报警;年龄、表情、配戴眼镜(除墨镜)和毛发等应不影响识别的正确性;每个视频通道应能同时对取自于检票口 2 个(含)以上的静态或移动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认假率低于万分之一,拒真率低于百分之一。系统的其他

21、要求应符合 GB 50395 的规定。出入口控制系统系统设计应明确监控管理的对象和安全等级,各安全等级的配置应符合:一级应设双向读卡器, 进门侧设密码键盘或其他识别装置,并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相互配合,实现安全联动监控;二级应设双向读卡器,进门侧设密码键盘或其他识别装置;三级应设双向读卡器或设单向读卡器,进门侧设密码键盘或其他识别装置;四级只设单向读卡器 。涉及安全的重要设施的通道门、系统和设备用房门及管理用房门应设门禁。线网内门禁系统宜实现统一授权管理,并遵循统一的系统标准。设有门禁装置的通道门、系统和设备用房门、管理用房门的电子锁应满足消防疏散和防冲撞的要求。车站控制室综合后备控制盘(IBP

22、)上应设紧急开门控制按钮;门禁系统应实现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门禁系统应实现线网和线路内的时钟同步。对非法进入的行为或连续 3 次不正确的识读,系统应发出报警信号。系统时间误差应在10s 内。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180d。线网中央级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具有门禁授权管理、数据库管理、黑名单管理、设备监视与控制功能;向线路中央级系统下达系统工作参数、授权参数、黑名单等信息;接收线路中央级系统上传的线路数据,并实现数据的统计、报表、分类存储和打印;查询线网系统信息;统一管理线网内合法持卡人的访问权限;具有换乘车站的跨线授权管理功能;系统应具有登录、修改、操作、报警等信息的系统日志功能。线路

23、中央级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具有门禁授权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监视与控制功能;接收线网中央级系统下达的工作参数、授权参数、黑名单等信息;向线网中央级系统上传线路系统的数据和系统状态信息;向车站级系统下达系统工作参数、授权参数、黑名单等信息;接收车站级系统上传的数据,并实现数据的统计、报表、分类存储和打印;查询线路系统信息;统一管理线路内合法持卡人的访问权限;系统应具有登录、修改、操作、报警等信息的系统日志功能。车站级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接收线路中央级系统下载的系统参数、授权参数、黑名单等信息,并下传至现场级系统和终端设备;监控现场级系统和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上传至线路中央级系统;进行实时

24、状态监控、报警及打印;授权人员可通过系统设定,临时设置本车站管理区域内的进出权限,并实现人员权限、区域管理、时间控制和联动控制及人工控制等功能;线路中央级系统发生故障或传输网络中断时,车站级系统应能独立运行。现场级系统和终端设备应具备以下功能:车站控制器接收车站级系统下载的系统参数、授权参数、黑名单等信息,并下传至本地控制器;车站控制器监控本地控制器、读卡器等的运行状态,向车站级系统上传卡识别、控制动作、设备运行及门开闭状态等信息;车站控制器应具备在线、离线、灾害及维修等运行模式;车站控制器应具有本地数据存储和保护功能;本地控制器接收车站控制器下载的系统参数、授权参数、黑名单等信息,并下传至读

25、卡器;本地控制器监控读卡器等的运行状态,向车站控制器上传卡识别、控制动作、设备运行及门开闭状态等信息;本地控制器应具备在线、离线、灾害及维修等运行模式;本地控制器应具有本地数据存储和保护功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应能记录、保存进出车辆的身份信息。系统备用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工作不少于 48h。系统其他要求应符合 GB 50396 的相关要求。电子巡查系统系统应有 100%以上的扩容余量。系统应能准确记录预定区域、路线巡查的详细结果和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地点、人员信息。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预定巡查信息时应能及时警示。巡查点安装应牢固、隐蔽,高度应便于识读。采集装置或识读

26、装置在识读时应有声、光或振动等指示,识读响应时间应小于 1s;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采用本地管理模式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5s,采用公共电话网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15s。采集装置存贮巡查信息量应不少于 4000 个点。在断电时,所存储的巡查信息不应丢失,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30d。系统其他要求应符合 GA/T 644 的规定。危险品探测系统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探测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各车站设置的固定式探测系统,应进行 24 小时连续探测;应能探测 GB12268 中危险货物品名表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探测灵敏度应不低于

27、 1g/m3,系统探测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5s;探测系统误报率应低于 1%,漏报率低于 1%;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预留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系统探测发现易燃易爆物品时应实时声光报警(报警声压室内不应小于 80dB,室外不低于100dB),报警持续时间不小于 5min,报警信息或紧急报警信息应通过网络传输到警务室和车站控制室;系统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30 天。X 光安检系统应能对人员携带物品的危险性进行安全检查。枪支弹药探测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各车站设置的固定式探测装置,应在车站运营时间内连续探测;装置应符合人身健康安全,且应不致使高速胶卷感光;装置探测时传送带负荷能力应不小于 40kg;装置的

28、探测穿透(钢板)能力应不小于 6mm,探测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10s;各车站的探测系统误报率应小于 1 次/8h;终端显示设备应设置在探测现场。报警信息或紧急报警信息应通过网络传输到警务室和车站控制室;检测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30d。毒气探测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各地下车站设置的固定式探测系统,应进行 24h 连续探测;探测器安装应符合生产厂商的技术规定;系统应能同时探测神经性毒气、糜烂性毒气、血溶性毒气、窒息性毒气,其探测灵敏度应符合以下要求:神经性毒气应不低于 0.2mg/m3;糜烂性毒气应不低于 2.0mg/m3;血溶性、窒息性毒气应不低于 20mg/m3;在正常环境条件下系统探测响应时间

29、应不大于 10s,并应能自动分析毒气散布范围、相对浓度、种类及扩散规律等;各车站的探测系统误报率应不大于每 10000 小时 1 次,漏报低于 1%;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预留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系统应具备毒气危害性事故发生部位的实时声光报警(报警声压室内不应小于 80dB,室外不低于 100dB),报警持续时间不小于 5min,报警信息或紧急报警信息应通过网络传输到安防分控室和车站控制室;系统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30d。放射性物品探测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各车站设置的固定式探测系统,应进行 24h 连续探测;探测器安装应符合生产厂商的技术规定;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应符合 GB 18871 要求的

30、安全规定;在正常环境条件下系统检测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3s;各车站的探测系统误报率应不大于 10000 小时 1 次,漏报率低于 1%;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预留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固定式探测系统的灵敏度不小于 50uCi 的 241Am, 5uCi 的 137Cs, 3uCi 的 60Co;便携式探测设备的灵敏度不应小于 200cps/uSv/h;系统对 X 射线、r 射线的能量响应范围应满足 48keV3MeV;系统应具备放射性事故发生部位的实时声光报警(报警声压室内不应小于 80dB,室外不低于100dB),报警持续时间不小于 5min,报警信息或紧急报警信息应通过网络传输到安防分控室和车

31、站控制室;系统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30d。炸药探测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探测设备应能对人员进入车站携带炸药的情况进行有效探测;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应不低于 510-12g/mL 的 TNT 炸药;装置探测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10s;探测系统误报率应低于 1%,漏报率低于 1%;探测系统应具备实时采样与分析的功能,并具备自动数据记录功能和网络兼容性;报警信息或紧急报警信息应通过网络传输到警务室和车站控制室;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30d。防雷与接地安装于建筑物外的安全防范系统和前端设备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的要求设置避雷保护装置。安装于建筑物内的安全防范系统,其防雷应采用等电位连接与共

32、用接地系统的原则,并应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 的要求。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电源线、信号线经过不同防雷区的界面处,应安装电涌保护器。系统重要设备要安装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应做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应采用铜质线, 其截面积应16mm2。汇流排截面不小于 35mm2。监控中心的接地如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其接地电阻应1 。采用单独接地时,其室外接地极应远离本建筑的防雷和电气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应4 。建造在野外的安全防范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不应在建筑物屋面敷设电缆。必须敷设时,应穿金属管并进行屏蔽接地。接地端子应有接地符号标志。监控室、警务室和控制中心监控室、控制中心应设为禁区。警务室、监控室、控制中心应安装紧急报警装置、通讯装置, 应通过专线与区域报警中心和公安中心控制室联网。不间断电源系统进线电压在 85%110%额定电压范围内变化时,系统应正常供电,供电时间应满足各系统的要求。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紧急报警)、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放射性物品固定式探测系统、毒气固定式探测系统、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固定式探测系统、炸药固定式探测系统的终端显示设备应设置在监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