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威海市名校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威海市名校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威海市名校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威海市名校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威海市名校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21-2022 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1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 )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2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2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关于甲醇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等质量、形态不同的大理石分别与

2、足量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BC一定压强下,氧气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 pH 的变化曲线6锌在干燥空气中很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发生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4Zn + 2O + 3H O + X =223Zn(OH) + ZnC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23ACBCO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表示约 6.0210 个微粒的集合体B1mol 氧气的质量为 32g/molC等质量的 N 和 CO 的原子个数比为 1:1 D1molCO 中含有 2mol 氧22) C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9居里夫人在

3、1898 年从几吨的含铀废料中提炼出 0.3g 镭。已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88,相对原子质量为 226,则镭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A226B88C138D31)ABCDFeCl 和 HCl 混合液中加入 NaOH 溶液3一定质量红磷在盛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 Ba(OH) 溶液中加入稀 H SO224等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 42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D西达本胺中 C、H、F、N、O 元素的质量比为 22:19:1:4:2) 2Fe O 2Fe 3COA3CO232 H SO =CaSO 2H O22442 2HCl FeCl 2H OC Fe O2322D 2

4、H O222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加热高锰酸钾;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至固体完全消失;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火碱溶液。ABCD)23243315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D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16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_。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所

5、示,回答下列问题: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能;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PbO +2H SO 2PbSO +2H 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22442资料一:考古工作者从安阳的商代铸铜遗址中,发现当时冶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是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石碳酸铜Cu (OH) CO ,主要燃料是木炭,冶炼温度估计在 1000左右。223资料二:西汉刘安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可能是硫酸铜一类的物质,将孔雀石溶于硫酸中得此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中即可得铜。关于“曾青”和孔雀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A 前者属于盐,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B 前者属于酸,后者

6、的主要成分是碱C 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氧化物 D 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程中,用现代化高温223222高温CuO+CO2CO2A B D 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2)的四个反 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有(填序号,下同)_,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资料二中,假设溶解孔雀石的酸是稀硫酸,写出用此方法冶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固体荧光粉激活剂和铜盐的制造等。碱式碳酸铜由 Na CO 10H O 与 CuSO 5H O 反应制备,原理:232422CuSO +

7、2Na CO +H O=Cu (OH) CO +2Na SO +CO 。称 取 14.0gCuSO 5H O、16.0gNa CO 10H O,用研钵分别423222324242232研细后再混合研磨,立即发生反应,有“嗞嗞”声,而且混合物很快成为“黏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 200mL 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生成,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中不含 SO 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24色晶体。组成测定:有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用 Cu(OH) CuCO 表示碱式碳酸铜是不准确的,较为准确、科学的表达式是 mCu(OH) nCuCO ,2323不同来源的碱式碳酸铜的 m、n 值需要具

8、体测定。热分解法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过测定碱式碳酸铜在灼热后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推导出碱式碳酸铜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含量,即可求出 m 和 n 的比值。三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如下表,则该样品中m:n_,若量气管中所盛液体是水,则该测定值比理论值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已知该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为 1.964g/L)CO 体积/mL20.5420.54218(8 分)氯化钠在工农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 100g 氯化钠溶液样品,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 28.7g 白色沉淀。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 质

9、量分数是_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B 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和移动游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若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 4%的氯化钠溶液。需要 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g(精确到 0.1g);19(8 分)某月饼包装盒中“脱氧剂”外包装标注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打开发现灰黑色的固体中还夹杂着少23242224“碱石灰的干燥管”可以用来干燥氧气、氢气等气体。欲探究该“脱氧剂”是否失效,并测定 10.0g 样品中铁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假设所有操作没有损失)步骤 1:小刚用磁铁接近样品,发现磁铁吸引了部分黑色固体。步骤 2:称取 1

10、0.00g 样品于一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 8.32g。步骤 3:按如图装置,将得到的 8.32g 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用电子秤称得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 0.11g。步骤 4:将锥形瓶中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并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 1.20g。通过分析以上各步骤得到氯化钠的质量为_克;小铁认为 0.11g差值即为 H2的质量,并由此计算出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 3.08g。小华提出在装置的 a 导管处应该再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否则所测铁的质量_(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学生实验)小鲁将步骤 3 的装置进行了改进,重新称取 10.00g

11、样品进行实验,并准确测得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 0.1g,由此计算得出铁的质量分数为_。 (精确到0.1)请你认真分析题中所给资料,分析用产生 H 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2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1、D【解析】A、淀粉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 A 正确;B、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 )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2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起保鲜作用的是酒精,选项 B 正确;C、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因此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选项 C 正确;D、酒精挥发是物

12、理变化,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自身的体积,选项 D 错误。故选 D。2、C【解析】A、根据甲醇分子结构图,1 个甲醇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H O,故4选项说法错误;B、甲醇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4=4,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6,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

13、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A【解析】A、柠檬酸、碳酸均属于酸,它们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 A 正确;B、氮气、氢气都属于非金属单质,但氮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在氧气中燃烧,故 B 错误;C、氧化镁、氧化铝均属于金属氧化物,但氧化镁、氧化铝都不能溶于水,故 C 错误;D、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故 D 错误。故选 A。4、A【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正确;B、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错误;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错

14、误;D、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错误。故选 A。【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5、B【解析】A、等质量形状不同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的大理石反应的时间短,故正确;B、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该图象应该是一条下降的曲线,故错误;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与稀盐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度要快一些(图象更陡一些),同质量的镁要比铁生成的氢气要多,故最终镁的曲线应该在铁的上面,故正确;D、由于硫酸稀释时酸性会不断减弱,故其pH 会不断增大,但不管怎样稀释溶液也不会呈中性,即溶液的pH 只能永远的接近 7 但不会达到 7,故正确。故选 B。6、C【解

15、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 Zn 4;H,6;O,9;C,1;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 Zn 4;H,6;O,7;比较分析可知 X 中含有 C 和 O 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 1 和 2,故 X 的化学式为 CO2故选 C7、C【解析】A、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与阿伏伽德罗常数之比,6.0210 个微粒的集合体约是 1mol,故选项 A 不正确;23B、1mol 氧气的质量为 32g ,故选项 B 不正确;C、等质量的 N 和 CO 的原子个数比为 1:1,故选项 C 正确;2D、1molCO 中含有 2m

16、ol 氧元素,故选项 D 不正确。2故选:C。8、D【解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直观的看出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12,因为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 12=2+x+2,x=8,故 A 正确B、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到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7,故 B 正确C、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4,由镁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镁元素 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另外镁是金字旁,氯是气字头,所以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 C 正确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2,易失去最外层的 2 个电子而形成+2 价的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7,易得

17、到 1个电子而形成1 价的阴离子,所以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 ,选项 D 错误2故选 D【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只要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灵活运用就可以了,是基础题9、C【解析】试题分析:在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与核电荷数10、C【解析】A、氢氧化钠滴入到盐酸与氯化铁的溶液中时会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铁反应,故一开始氯化铁的质量不变后减小至 0,故正确;B、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装置内的气压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小于开始状态,故正确;C、Ba(OH)

18、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 H SO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加,错224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质量增加,故正确。故选 C。11、A【解析】A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2):19:(144):(162)=264:22:19:56: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西达本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2+119+19+144+162=390,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19、,不含氧分子,故错误;D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2):19:(144):(162)=264:22:19:56:32,故错误。故选:A。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相关知识【详解】高温A 选项,3COFe O2Fe3CO223B 选项,Ca(OH) H SO =CaSO 2H O,故选 B22442C 选项,Fe O 6HCl=2FeCl 3H O2332电解D 选项,2H O2H O 222【点睛】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反应原理 2.反应条件 3.沉淀符号,气体符号 4.配平13、A【解析】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100%溶液质量【

20、详解】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固体质量不断减小,而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当反应完全,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正确;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此时无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也无变化,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至固体完全消失,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故正确;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火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逐滴滴加的,等于开始NaOH 是少量,硫酸和硫酸铜过量,少量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那氢氧化铜又会与过

21、量的硫酸反应,重新生成硫酸铜,这个过程实际等于氢氧化钠与硫酸先反应,实际上,氢氧化铜的形成要在一定高的PH 值时才会形成,所以,氢氧化钠先和硫酸中和,降低溶液中 +浓度,既 PH 值不断升高,以形成氢氧化铜,故正确。H故选 A。14、B【解析】A、食盐溶液显中性,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碳酸钠属于盐,其水溶液显碱性,故 A 错误。B、钠盐都可溶于水,NaCl、Na CO 、Na SO 、NaNO 、NaHCO 均能溶于水,故 B 正确;232433C、复分解反应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故 C 错误; D、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色,但溶液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例如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但呈碱性,故 D 错

22、误。故选 B。15、B【解析】22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2,故错误;B、由上述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也符合物质和氧参与反应的氧化反应特征,故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H OCaO化学增大合成Ca(OH) +H SO CaSO +2H O2 2 4 4 22(1)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是最清洁的能源,化学式为 H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化学式为 H O;生石灰是22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做食品干燥剂;化学式为CaO;小苏打常做制糕点的发酵粉成分之3(2)铅蓄电池也是化学电池,在

23、充电时,消耗电能,得到化学能,故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由铅蓄电池的总反应 PbO +2H SO +Pb2PbSO +2H O 可知,硫酸被消耗,所以酸性减弱,pH 不断增大;从材料分类角度看,2244222442DCu (OH) CO +2H SO =2CuSO +CO +3H O2232442244偏大2223四大基本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孔雀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稀硫酸和孔雀石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碳和水。【详解】 232(2)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

24、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是孔雀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Cu OH CO2CuO+CO +H O,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3222高温高温2CuO+C2Cu+CO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2高温CO +C2CO,故选 D。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3)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2)的四个反应中,反应为分解反应,反应均为置换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有,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4)溶解孔雀石的酸是稀硫酸,稀硫酸和孔雀石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碳和

25、水,化学方程式为 Cu OH CO +2H SO =2CuSO +CO +3H O,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3244222Fe +CuSO =FeSO +Cu。44二、混合物发生反应时有“嗞嗞”声的原因是反应中有 CO 气体生成。2孔雀石受热易分解,故撤离热源的目的是防止 Cu (OH) CO 受热分解。22344.82+44.80+44.783根据三次平行实验数据,二氧化碳条件的平均值mL=44.80mL,物质的量为0.0448L=0.002mol22.4L/mol mCu OH nCuCO (m+n)CuO + mH O+ nCO3222(98m+124n)nmol0

26、.542g0.002mol98m+124nnmol=0.542g0.002mol故该样品中 m:n=3:2 ,若量气管中所盛液体是水,二氧化碳溶于水,n 值偏小,则 m 值偏大,故该测定值比理论值偏大。NaCl+AgNO =NaNO +AgCl 18、11.7%31.2B66.7烧杯33【解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白色沉淀,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详解】 (1)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 =NaNO +AgCl33设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xNaCl + AgNO = NaNO + AgCl 3358.5x143.528.7g58.5 143.5=x28.7gx=11.7g11.7g100%=11.7%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g(2) 500mL 质量分数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 1.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