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_第1页
城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_第2页
城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_第3页
城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_第4页
城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GB 50180-201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8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18年第142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180-2018 ,自2018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4.0. 2、4.0.3、4.0. 4、4.0.7、 4

2、. 0 . 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同时废止。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 . mohurd . gov . cn)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7月10日刖百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

3、定;4.用地与建筑;5.配套设施;6.道路;7.居住环境。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 .适用范围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扩展至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2.调整居住区分级控制方式与规模,统筹、整合、细化了 居住区用地与建筑相关控制指标;优化了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的控制指标和设置规定。3.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进行对接与协调;删除了工程管线综合 及竖向设计的有关技术内容;简化了术语概念。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

4、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 5号,邮政编码:100044)。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朱子瑜鹿勤蒋朝晖付冬楠魏维刘燕辉陈振羽谢颖于一 凡薛峰陈一峰顾宗培魏钢刘超王英詹柏楠张全任希岩薛忠燕王力赵希袁 璐郭韬张帆李茜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静霞 毛其智 戴月 顾均石楠刘奇志 袁锦富 彭瑶玲 周劲 李清张播1总M1. 0. 1为确保居住生活环境宜居适度,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保 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

5、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定本标准。1. 0. 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1. 0.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 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1. 0 .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 . 0 . 1 城市居住区 urban residential area城市中住宅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简称居住区。2 . 0 . 2 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5-min pedestrian-scale neigh-borhood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

6、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 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人100000人(约17000套 32000套住宅),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2 . 0 . 3 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0-min pedestrian-scale neighbor-hood以居民步行十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15000人25000人(约5000 套8000套住宅),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2 . 0 . 4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5-min pedestrian-scale neighbor-hood般由支路

7、及以以居民步行五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上级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人12000人(约1500套4000套住宅),配建社区服务设施的地区。2.0.5 居住街坊 neighborhood block由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围合的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组合形成的居住基本单元;居住人口规模在 1000人3000人(约300套1000套住宅,用地面积 2hm 2 4hm 2),并配建有便民服务设施。2 . 0 . 6 居住区用地 residential area landuse城市居住区的住宅用地、配套设施用地、公共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用地的总称。.7

8、公共绿地 public green landuse为居住区配套建设、可供居民游憩或开展体育活动的公园绿地。.8 住宅建筑平均层数 average storey number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一定用地范围内,住宅建筑总面积与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的比值所得的层数。2 . 0 .9 配套设施 neighborhood facility对应居住区分级配套规划建设,并与居住人口规模或住宅建筑面积规模相匹配的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基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 交通场站及社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2 . 0 . 10 社区服务设施 5-min n

9、eighborhood facility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内,对应居住人口规模配套建设的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托幼、社区服务及文体活动、卫生服务、养老助残、商业服务等设施。2 . 0 . 11 便民服务设施 neighborhood block facility居住街坊内住宅建筑配套建设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物业管理、便利店、活动场地、生活垃圾收集点、停车场(库)等设施。3基本规定0. 1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 的建筑方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2应符合所在地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3应

10、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原则;4应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场所;5应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与传统风貌相协调;6应采用低影响开发的建设方式,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 透与自然净化;7应符合城市设计对公共空间、建筑群体、园林景观、市政等环境设施的有关控制 要求。3.0.2居住区应选择在安全、适宜居住的地段进行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得在有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段进行建设;2与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的距离,必须满足有关安全规定;3存在噪声污染、光污染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降

11、低噪声和光污染的防护措施;4 土壤存在污染的地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应达到居住用地土 壤环境质量的要求。3. 0. 3居住区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居民的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并应符合国家 有关应急防灾的安全管控要求。3. 0. 4居住区按照居民在合理的步行距离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可分为十五 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及居住街坊四级,其分 级控制规模应符合表3. 0. 4的规定。表3. 0. 4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咫腐与规模1五分钟生活圈 居住区卜分钟生活圈 居住区坨分钟生活BI 居住区居住街坊步行距离(m)8007000500300居住人口(A)

12、5000070000015000-250005000120001000-3000住宅敷量(套117000320005000800015004000300-10000. 5居住区应根据其分级控制规模,对应规划建设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建居住区,应满足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同期投入使用的要求;2旧区可遵循规划匹配、建设补缺、综合达标、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改造。3. 0. 6涉及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的居住区规划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划的保护与建设控制规定。3. 0. 7居住区应有效组织雨水的收集与排放,并应满足地表径流控制、内涝灾害防治、面源污染治理及

13、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要求。3. 0. 8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适度,应合理控制用地的不透水面积并留足雨水自然渗透、净化所需的土壤生态空间。3. 0. 9居住区的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的有关规定;居住区的竖向规划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的有关规定。0. 10居住区所属的建筑气候区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的规定;其综合技术指标及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4用地与建筑0. 1各级生活圈居住区用地应合理配置、适度开发,其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用地控制

14、指标应符合表4. 0.1-1的规定;2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表4. 0.1-2的规定;3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表4. 0.1-3的规定。表4. 0. 1-1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建筑气候 区划住宅建筑平均层数 类别人均居住 区用地 面枳居住区 用地容 积率居住区川地构成()住宅用地配套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用地合计I 2多层I类 (4层6席4054。81. 0586112-1671】15-20toon.vi38-51O.8-L0Hl,押.V37T80.9-1. 11 31多层n类 (7层 9尉3542LQ-1. 1525813203-13J5-2O100

15、HE33-41L0-L 2【11 V313g1.11.31 31高层I类 (10层18层)283&L 17.44852162311-1615yo100UE27-36L2-L4IILIV.V26341.2-1-5注:居住区用地容积率是生活圈内,住宅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地上建筑面积之和与居住区 用地总面积的比值。表4. 0. 1-2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建筑气 候区划住宅建 筑平均 层数 类别人均居住 区用地 面积 (mVA)居住区用 地容积率居住区用地构成(m)住宅 用地配套设 施用地其地 公绿城市道 路用地合计低层 。层 3层)49-510. 80. 97173584-51520100HE

16、45510. 8 口 942510.80. 9IM多层供4层 6层)3547687。89461520100n,vi33440,9-1. 1IB.MV32410. 91.21J1多层n类 7层 9层)3035L 1-1. 264679726815-20loo11,VI2833L2T3IIMV.V26721.2-1. 4IJ1高层1类(10层18 M)23Tl1-2-L66Q-64)2-1471015-20100n,vi22281, 3-1- 7inmv2127L4L8注:居住区用地容积率是生活圈内,住宅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地上建筑面积之和与居住区 用地总面积的比值。表4. 0. 1-3五分钟生活圈居

17、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建筑气候 区划住宅建筑 平均层数 类别人均居住 区用地 面积 住宅 用地配套设施 用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 用地合计IJ1F J * 上廖咚1 S*?46r 4 70. 7-0. 37677342315To1C011,VI43470,9IILIV.V39470, 8-0, 91.W多层类 (4层 6层)32430.8l. 174 7645271520100irvi31400.9L2HLN.V29-37注:居住区用地容积率是生活圈内,住宅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地上建筑面积之和与居住 区用地总面积的比值。0. 2居住街坊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应符合表 4. 0. 2的规定。表4. 0. 2居住街

18、坊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建筑气 候区刎住宅建筑平均屋数 类别住宅用地 容积率道抗密度 最大值 1%)绿地率 最小值 (%)隹宅瞠筑 高度控制 最大值 (m)人均住宅 用地面积 最大值 fnf/A)1、W低层(1层3层)1 3S3018M多层I类口层6层)裔302732多层I类仃层*层)1.5-L7303622高层1类(1口层用层1.8工42*355419高层1类(码层加层)2,5*1820358013低层(1层3层)L0-L 1401836多层供(4层6层)30302730多层U类|7层9层)2830把21高层1类(10层出层2,0-2,620355417高层R类(19层一M层)247-19358

19、013低层1层3层) 一1.01.2P 43251836JI IV多层1类(4层7层)1.37.632302727山.1* XIT多层II类(7层-9层)1.72130和3620高层I类(10层出层)2.2-2. H22355416高层1美(19层26层)2. 9 3. 135SO12注:1住宅用地容积率是居住街坊内,住宅建筑及其便民服务设施地上建筑面积之和 与住宅用地总面积的比值;2建筑密度是居住街坊内,住宅建筑及其便民服务设施建筑基底面积与该居住街坊用地面积的比率();(%)。3绿地率是居住街坊内绿地面积之和与该居住街坊用地面积的比率4.0.3当住宅建筑采用低层或多层高密度布局形式时,居住

20、街坊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应符合表4. 0. 3的规定。表4 . 0 . 3低层或多层高密度居住街坊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建筑气候 区划住宅建筑层数 类别住宅用地 容积率靠疏密度 最大值 (%)绿地率 最小值 (%)住宅建筑 高度控制 最大值 (m)住地积/A) 用用面ML V!低层(1痕3层)1.0, Li4225H32-36多展1类”层8层)】4、 LS322824-26U, V低层(1层3层)L R L2472330-32多层【类(4层6层)【5173821-24Iv队V低层(J层-3层)L2, L3503n1127骊方黑I类(4JK6屋)1.6-1. 842252020-22注:1住宅用地容积

21、率是居住街坊内,住宅建筑及其便民服务设施地上建筑面积之和与住宅用地总面积的比值;2建筑密度是居住街坊内,住宅建筑及其便民服务设施建筑基底面积与该居住街坊用地面积的比率();3绿地率是居住街坊内绿地面积之和与该居住街坊用地面积的比率()。4.0.4新建各级生活圈居住区应配套规划建设公共绿地,并应集中设置具有一定规模,且能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公共绿地控制指标应符合表4. 0. 4的规定。表4 . 0 . 4公共绿地控制指标类别人均公其 绿地面积 (irf/A)居住区公园备注最小规模2)小宽度十五分钟生 活圈居住区5房80不含十分钟生费圈及以下我居住 区的公共地指标十分钟生活91居住区L

22、01.050不含五分钟生活圈及以下级居住 区的公共绿地指标五分钟生活 圈居住区1.00.430不含居住街坊的绿地指标注:居住区公园中应设置 10 %15 %的体育活动场地。4. 0. 5当旧区改建确实无法满足表 4. 0. 4的规定时,可采取多点分布以及立体绿化等方式改善居住环境,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应低于相应控制指标的70%。4. 0. 6居住街坊内的绿地应结合住宅建筑布局设置集中绿地和宅旁绿地;绿地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第A. 0. 2条的规定。4 . 0 . 7居住街坊内集中绿地的规划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区建设不应低于 0. 50m 2/人,旧区改建不应低于 0. 35m

23、2/人;2宽度不应小于8m ;3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绿地面积不应少于1/3,其中应设置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4. 0. 8住宅建筑与相邻建、构筑物的间距应在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管线埋 设、视觉卫生、防灾等要求的基础上统筹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4.0.9住宅建筑的间距应符合表 4.0.9的规定;对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时数2h;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既有住宅建筑 进行无障碍改造加装电梯除外;3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

24、时数1h。表4. 0. 9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瞳筑气候区划I、八3, VI气候区N气候区V. M气候区城区,隹人口(万人)50502A有效日照时间带 (当地K太阳时18时16时9时15时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 9m高的外墙位置。0. 10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汇总重要的技术指标,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第A. 0. 3条的规定。5配套设施0. 1配套设施应遵循配套建设、方便使用、统筹开放、兼顾发展的原则进行配置, 其布局应遵循集中和分散兼顾、独立和混合使用并重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十五分钟和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应依照其服务半径相对居中布局。2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

25、设施中,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级)、街道办事处等服务设施宜联合建设并形成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其用地面积不宜小于1hm2。3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中,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活动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宜集 中布局、联合建设,并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其用地面积不宜小于0. 3hm2。4旧区改建项目应根据所在居住区各级配套设施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居住人口规模 与住宅建筑容量;当不匹配时,应增补相应的配套设施或对应控制住宅建筑增量。5. 0. 2居住区配套设施分级设置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要求。5. 0. 3配套设施用地及建筑

26、面积控制指标,应按照居住区分级对应的居住人口规模进行控制,并应符合表 5. 0. 3的规定。表5 . 0 . 3配套设施控制指标(m 2/千人)类别1十五分钟 生活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一五分钟 生活圈居住区居住街坊用地 面积一筑积一用地 而积建筑面积用地 面积建筑面积用地而积建筑而积总指标】6gAw29101450183019892660)0501270171022101070182050-S*1508。90其 中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设施 A类12502360130138018902340730810= 谷F一 二1交通场站设施 g类*70 801-商业服务业设施B类35055032045

27、02。24032046。1一社区服务设施R12, R22, R321710*Aw221010701820便民服务设施 Rll. R21, R3150150809。注:1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不含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不含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不含居住街坊指标。2配套设施用地应含与居住区分级对应的居民室外活动场所用地;未含高中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应根据专业规划确定。0. 4各级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5.0.5居住区相对集中设置且人流较多的配套设施应配建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停车场(库)的停车位

28、控制指标,不宜低于表 5. 0. 5的规定;2商场、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机动车停车场 (库)宜采用地下停车、停车楼或机械式停车 设施;3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应具备公共充电设施安装条件表5. 0. 5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车位/ 100m 2建筑面积)名称非机动车机动车商场N7.50. 45菜市场=7.510. 30街道综合服务中心7.50,4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医院)1,50.450. 6居住区应配套设置居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动车停车应根据当地机动化发展水平、居住区所处区位、用地及公共交通条件综合确定,并应符合所在地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2地上

29、停车位应优先考虑设置多层停车库或机械式停车设施,地面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住宅总套数的10%;3机动车停车场(库)应设置无障碍机动车位,并应为老年人、残疾人专用车等新型交 通工具和辅助工具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4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应设置在方便居民使用的位置;5居住街坊应配置临时停车位;6新建居住区配建机动车停车位应具备充电基础设施安装条件。6道路0. 1居住区内道路的规划设计应遵循安全便捷、尺度适宜、公交优先、步行友好的基本原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的1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路网密度不应小于8km /有关规定。 0. 2居住区的路网

30、系统应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有机衔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km2;城市道路间距不应超过 300m ,宜为150m250m ,并应与居住街坊的布局相结合。2居住区内的步行系统应连续、安全、符合无障碍要求,并应便捷连接公共交通站点;3在适宜自行车骑行的地区,应构建连续的非机动车道;4旧区改建,应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延续原有的城市肌理。0. 3居住区内各级城市道路应突出居住使用功能特征与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侧集中布局了配套设施的道路,应形成尺度宜人的生活性街道;道路两侧建筑退线距离,应与街道尺度相协调;2支路的红线宽度,宜为 14m20m ;3道路断面形式应满足适宜步行及自行车骑行的要

31、求,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 2.5m;4支路应采取交通稳静化措施,适当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 0. 4居住街坊内附属道路的规划设计应满足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的通达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要附属道路至少应有两个车行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 0m ;其他附属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 . 5m ;2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 200m ;3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最大纵坡应符合表 6. 0. 4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照或分段按照非机动车道要求进行设计时,指人行道的外边线;道路断面未设人行道时,指路面边线。7居住环境7. 0. 1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尊重气候及地形地

32、貌等自然条件,并应塑造舒适宜人的居 住环境。7. 0. 2居住区规划设计应统筹庭院、街道、公园及小广场等公共空间形成连续、完 整的公共空间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通过建筑布局形成适度围合、尺度适宜的庭院空间;2应结合配套设施的布局塑造连续、宜人、有活力的街道空间;3应构建动静分区合理、边界清晰连续的小游园、小广场;4宜设置景观小品美化生活环境表6. 0. 4附属道路最大纵坡控制指标()遒路娄别及其控制内容一般地区积雪或冰冻地区机动车道8,06. 0非机动车道3.02. 0步行道8,04.06.0.5居住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6. 0. 5的规定。表6. 0. 5居

33、住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最小距离(m)与建、构筑物关系城市道路附旃道蹄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3,012.0有出入口5.0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2.0L5围墙面向道酷1.5L5注:道路边缘对于城市道路是指道路红线;附属道路分两种情况:道路断面设有人行道0. 3居住区建筑的肌理、界面、高度、体量、风格、材质、色彩应与城市整体风貌、居住区周边环境及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相协调,并应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 代风貌。0. 4居住区内绿地的建设及其绿化应遵循适用、美观、经济、安全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保留并利用已有的树木和水体;2应种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居民无害的植物;3应采用乔、灌

34、、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方式;4应充分考虑场地及住宅建筑冬季日照和夏季遮阴的需求;5适宜绿化的用地均应进行绿化,并可采用立体绿化的方式丰富景观层次、增加环境绿量;6有活动设施的绿地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与居住区的无障碍系统相衔接;7绿地应结合场地雨水排放进行设计,并宜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景观水体、干塘、树池、植草沟等具备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化方式。7. 0. 5居住区公共绿地活动场地、居住街坊附属道路及附属绿地的活动场地的铺装,在符合有关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应满足透水性要求。7. 0. 6居住街坊内附属道路、老年人及儿童活动场地、住宅建筑出入口等公共区域应设置夜间照明;照明设计不应对居民产生光污染

35、。7. 0. 7居住区规划设计应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周边环境、温度湿度等微气候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利因素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统筹建筑空间组合、绿地设置及绿化设计,优化居住区的风环境;2应充分利用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坡地绿化或隔声设施等方法,降低周边环境噪声对居民的影响;3应合理布局餐饮店、生活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等容易产生异味的设施,避免气味、油烟等对居民产生影响。7. 0. 8既有居住区对生活环境进行的改造与更新,应包括无障碍设施建设、绿色节能改造、配套设施完善、市政管网更新、机动车停车优化、居住环境品质提升等。附录A技术指标与用地面积计算方法A. 0. 1居住区用地面

36、积应包括住宅用地、配套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和城市道路用地,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区范围内与居住功能不相关的其他用地以及本居住区配套设施以外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应计入居住区用地;2当周界为自然分界线时,居住区用地范围应算至用地边界。3当周界为城市快速路或高速路时,居住区用地边界应算至道路红线或其防护绿地 边界。快速路或高速路及其防护绿地不应计入居住区用地。4当周界为城市干路或支路时,各级生活圈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应算至道路中心线。5居住街坊用地范围应算至周界道路红线,且不含城市道路。6当与其他用地相邻时,居住区用地范围应算至用地边界。7当住宅用地与配套设施(不含便民服务设施)用地混合时

37、,其用地面积应按住宅和配 套设施的地上建筑面积占该幢建筑总建筑面积的比率分摊计算,并应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0. 2居住街坊内绿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的屋顶绿地可计入绿地。绿地面积计算方法应符合所 在城市绿地管理的有关规定。2当绿地边界与城市道路临接时,应算至道路红线;当与居住街坊附属道路临接时,应算至路面边缘;当与建筑物临接时,应算至距房屋墙脚1 . 0m处;当与围墙、院墙临接时,应算至墙脚。3当集中绿地与城市道路临接时,应算至道路红线;当与居住街坊附属道路临接时,应算至距路面边缘1 . 0m处;当与建筑物临接时,应算至距房屋墙脚1 . 5m处。

38、0. 3居住区综合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A. 0. 3的要求。表A. 0. 3居住区综合技术指标项 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 比例 (%)人均面 积指标 (n?/人)各级生活圈居住区指标居住区 川地总用地面枳hrrfloo其中住宅用地hm2A配套i城施用地luir公共绿地hm2A城市道路用地A1居住总人口人居住一套Cf散餐住宅建筑鬼面租万n?居住街坊指标用地面积h:n2r 容积率A ,地上建 筑面积总建筑面枳于n nrA100Jt 中住宅建筑万nri-便民服务设施万mEA地下总建筑面积万mA A绿地率%=集中绿地面枳m2住宅娈(户)数套1A住宅套均面积m*/套A-居住人数A住宅建筑密度% A一侯宅建筑平

39、均层数JS-住宅建筑高度控制最大值m停车 位总停车位辆A-=*其中地上停车位辆A1地下停车位ffi-地面停车位注:为必列指标附录B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0. 1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应符合表B. 0. 1的设置规定。表B . 0 . 1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类别序号项目十五分钟 生活阍 居住区十分钟生活照 居住区备注公法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1初中应独立占地2小应独立占地3体育馆(场)或全民健身中心A可联合建设4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宜独立占地5中蟹多功能运动场地宜独立占地6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直独立占地7门渗部1可联合建设8养老院A宜独

40、堂占地9老年养护院宜独比占地10文化活动中心(含青少年、老年活动 中心)1可联合建设11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级)可联合建设12街道办事处可联合建设13司法所可联合建设14派出所宜独立占地15其他A可酸合建设商业服务业设施】6商场A可联合建设17菜市场或生鲜格市可联合建设健身房A可联合建设19餐饮设施可联合建设20银行营业网点可联合建设2:电信营业网点A可联合建设22邮政营业扬所可联合建设23其他AA可联合建设市政公用设施24开闭断可联合建设25燃料供应站A宜独立占地26燃/谢压站A直独立占地27供热站或热交换站宜独立占地28通信机房可联合建设29有境电视基站AA可联合设置30垃圾转运站AA应独立

41、占地31消防站Ar宜独立占地32市政懋气服务网点和应急抢修站可联合建设33其他A可联合建设34轨道交通站点A可盛合建设35公交首末站AA可联合建设36公交车站直独立设置37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可联合建设38机动车停车场(阵A可联合建设39其他AA可联含建设注:1 为应配建的项目;为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配建的项目;2在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应按人防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0. 2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应符合表B. 0. 2的设置规定。表B . 0 . 2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类别序号骑百五分钟生活的 居住区备注杜 K 服 如 设 施1社区服务站f含居委,治安联防站,残 疾人康

42、复空A可联合&设2社区食堂可联合建建3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活动站,老年活动站)A可联合建设4小型多功能运动(球券)场地宜独立占地5室外界合健身场地耆老年户”活动学地)宜独立占地6幼儿园A宜独立占地托儿所“联合建设8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f托老圻)可可合建设9社区E生服务站可联合建设10社区商业网点f邠市、药店.洗衣店.美 发店等)A可联合建设11再生贤源同收点可联合设置12生话垃圾收集站A宜独立设置13公共厕所可联合建设14公交车站宜独立设晋15非机动车停车顺(库)可联合建设16机动车停单场(摩)可联合建模17其他可联合建设注:1 M应配建的项目;为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配建的项目;2在国家确定的一、二

43、类人防重点城市,应按人防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0. 3居住街坊配套设施应符合表 B. 0. 3的设置规定。表B . 0 . 3居住街坊配套设施设置规定类别序号项目恬住街坊备注便 民 服 分 设 施1物业管理与服务可联合建设2儿童、老年人活动场地宜独立占地3室外健身器械可联合设置4便利店(菜店.日杂0)可联合建设5邮件和快递送达设施A可联合设置8生活垃圾收集点宜独立设置7居民非机动车停车场(库)A可联合建设8居民机动车停车场(库)可顺合建设9其他可联合建没注:1 为应配建的项目;为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配建的项目;2在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应按人防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附录C居住区配套设施规

44、划建设控制要求0. 1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应符合表C. 0. 1的规定。表C. 0. 1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控制要求设施名畦单项现黑审算内容设理鳌事速值面帆阳地面机(in2公井ffa8公共服哥俄施切中*稠星IZ用岁一LF 周岁青少年人学佻求1)正址卡RH触市干底史国口等交福旅忙踣窿:21阻用中将不件大于lOOOmbU)学校规模麻根据造罅声少年人口就定*且不宜司 过城耻;(41初整敦学区朴窟地璃堆相刈理点.设IT并向让台 偏时百总迷曲场修小学隔足E附罗已 周岁JL童人号姜求遗址应避开城南干道史支口等套国策忙路做L(21阳势半

45、桂不宜大于武Omt学生J_F常穿苞城市迫 皓聒.福有棺总的安量指值(31卡校限用麻桁据击擀北病入口来定.且不甘超过36 Bi1必应避不慑f即Dm坏除蹈破融5m且跑前的必砌 蛹,并配过符合初修加理交场增;(5i黑哨戚学因和运动W庖相好独。役臂,灯向让叁 情时开晤景扬公共管理与公共务设施体句%或 全民健身中心2000500012001XXX)R备*种址分设 程.寿用于开履“育 健身情动的蝮合体育 场()或健身怙服务拿税不T【大于IMOm,(2)体育场应设近6所-1()0=他道|11坏附|4道33)全民健身中心应尺防大空间球员法弱.R乓球.体能擦胤体制椅测等川府大1tt/功能 运动场电3】50562

46、。当功能运动胧地或 M警艇楼的球类场设(I)宣帖合公丈母地等公共活动空间统辩布N:(2)殿务半粒不T1大于looom:(3)宜集中总置篮球撑球、7人足场地中取功能 运动场炮1310-2460名功能迄动场地或 同等就怏的球类场域1)宣伟介公箕你*等公优话动中间比算布局,(2)服务小楼不亢大于500fm3)宜:集中设置篮球.持球.5人足球场地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次院170020001420-2860债防.庆疗.保 a v.健康教 奇.计生写(1)一段结合击道办羿处所辖区域送行设置。且不宜 与菜市场学校.幼儿闰,公共娱乐场所.防防拈,H 圾转垢站等设施嗽邻,(2)收券不设不宜大于lOOOnu(3)建筑

47、前机不得氨于1700n/n”1)宜立置尸结区内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的地段, (2)里等半带不比大于1000m公 共 甘 理 与公 共舞老院700017500350022000MnAL介助和介 沪老年人龄于生活起 W.餐饮服务.医疗 保健.文化娱乐等中 合欧务1宜事近忖区卫生我务中心,幼儿园.小学以及公共眼势中心(2) 一般规模宜为200床500床老年养护院.3500-17500175022000对介助和介护老年 人给予生活护理.tt 饮里务.质疗保健, 家夏娱乐、心理第 导.临钱关怀等服务1)宜眠近社区里生服务中心.幼儿属、小学以及公 共服务中心, 一段中型烧慢为100床500床I9L 务 谀

48、M文化活动中心 畲青少年活动 中心.老年活动 中心,3000-60003000120co开展国的阅览.科 曾知也宜的,教育. 影视厅.舞厅、龄之 斤.球类.模类.2 技与2术等活功,宜 包抵几盒之家取务 功靛宜笳合或3近0地设富;(2)融多华法不宜大于KKJOm公 共 管 与社区触务中心 (街道级)700150060012001)一皎结合街道办事处所怙区域设置,(2) IH分半杼不宜大于lOOOmi(3)建筑而根不应低于700m】街城办事处1000-2000&J07500(1)一般结合所懦区域及Bh (2)IH务平”不宜大于1000m公 注 收 务司法所0240法律事分掇弱.人 民谣解,服务保

49、库, r(外执行人员的社区 矫正等(1)一般结合街道所用区域设置,(2)宜与街道办事处或其他行政管理单位结合建设, 应设置中独出入口段(1)宜让置于精区内位置还中、交通方便的地段连餐曲所1000-16001000- 2000(2)2 3万5万人宜设置一处,C3)服务华径不宜大于800m商 立1 务商场1500-3000MB(1应,中布局在居住区和对居中的位置, (2)版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设架市场或7507500 或1)IH务华总不宜大于500m,修生饵郡市20002500(2)应设置机动车.再机动车停车场商健身房一型鲁聿狸不宣大于lOQQn银行背.网点宜与商业相将值再结合或瞌西设置电信割

50、出橘所-K影。业现划设置*9 * 城 地邮政着乾场所支局等皿曲且弛U及其懒锭最营业慢埴(1)宜与匍业服势圆改精弁或端近泣摘1(2) 不科电宜友|0Wm- .开阂斯(1)ifr i t0用曲装不嘏小于小小力rff燃料怫应沐aa忠气渊斥站,50100-2(X1-排蜂号中标压出晴负特半径讪e设无管透燃y心医不设置用 at供悟站废 福交推拈“-粮岫。Q埋制也置茂*商的博,1粮热专业规划建城有线电桂星站.根割与加堤划沿量国蒙独法站悔赧学业晚到位谓港防站.幅第4N更划谀置市政燃7座芬网点 和立念抢帷玷懒拙弓加蜷创设臂羹*站轨电交通站森“-眦势串粒不宜大于出X“n公交首末初帆薪卷比艳创设目公交车站带等产轻率

51、It大于58m非机动车 停车场(库i门宜就近总量在非同通东f含井掌单军)与伊共交 浦柒聚博晚度Hi(豕宜诳置在轨ifi交通站也同汨非较小忙心却12n 值陶内的用在的防搦入口业,将t面概不用小于我有!机劫半停1-倬加射所崔地站南1工期力昊机定配置注:1力口*的配套设施,其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规模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划及标准规范的 有关规定;2小学和初中可合并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和高中可合并设置完全中学;3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配套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定。C. 0. 2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应符合表C. 0. 2的规定。表C. 0. 2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要求境

52、成名株建班阳机用地而再不宜小TSM小;U)在闲置半场筮球将1个,门球垢 1个.酢乓球国衲2个(U) n律蕾曲福地“裸乖忸学用再和宜个鼬/福施克外练卷缝勺 城地【才悬弹户 料语南端港115O-T5A蟒身垢所.育广场同 场蟠HJ服等节拴不乳大了 300时521O-75M保鼻3周岁一方周步的 TJftiri;LCIJ应过于知光比足、候近公共助、使F章反报送的 地理t Jt生活川网应M足年常fl底出酒畜口,不少于加 的HM尿flh宜我1SF明遮产学乖重国的It筑物肯风阍1收手车心不宜大于卬用怔;C3J幼儿园班槿鹿根据送酎几雇人1 定.办园埋废而 加过吧现.看触庵他鼓匕力却战猛庵i建筑层驻事 宜航H打小

53、(“话功城推田有不少丁 1,2的斫劫蔺制亦标淮的建筑 H蹙阳常我定外托扎斫事势”吗岁圈岁的 程幼儿)威讷HflJtJt限、便f家员报送的地段:弭):他用 啷片瑞昆早日限房减富H班不少于3h的日吊环雁;H 谀置于可遮Z卷羊集风的让制物甘海面,C2)收若半校不11人1TMm;、也把儿用规根直型提出龄儿就人口修=17】诂动培她应由4:少J M2的括新曲利花标*的津8t E1JW阳南找之外老年人日啤修股 中心”桁老所)者年人白粒膜膏,但幅 舞优*文娱.健身、医疗 里立等里务半帮不宣大干却而!41 IXJi生 胺卦站,】加一”。出黔、供灯.计件,M*(0在人口较密.务中盘桎大.社区R小率务中心推 跟旗制

54、的住区.宵世置社区卫生站却以林充LCZ)限普率费不宜大了版mi(3)错筑面糊不图眼了门)社区1?匕眠务站岗安排在建筑百房ir显有专用出 A(J木第市居民日常生活用筋珀营展等半校不宜大十300m业生蟹都 同收照,喏民打再生物俄阿戟Cl) 1OG0 A-MOOAMtr i 处f2用地面积不立小于firn1,冗选址所盾足E牛,防型41居住薛埔等於求牛布片鞅 取钱拈.12O-2OW国品生活埋耀收集CD居杵人口包桃文于51用卜人的居住区度Bl整粒土的 商篮普体可单独设置匣电站.(2)取用人力收趣的,脂外半径宣密Mftm.触大不理 典迫Ltrtii果州小整机劫,:收集的.堀普卓捏不宜第 过2km公共却所.

55、3。8064) JZO-tn宜谀置于人流寞中*h 宫疳台阳优过卷及室外公告健身用地t青老年户外括副场原卜设置情机翩车 停车修t肆tn宜就近设置在自打车(含施小单车)与公用交通股 福橙W胞国上(2)%殴工农机H交版站点碑山风吊车车KHUminjG 期内的幡住街坊由入口处,停率而跑不应小于30H机动车停车场g一-6-楠耀所在城域市扰M有关就定配*注:1力口*的配套设施,其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规模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划和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2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配套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定。C. 0. 3居住街坊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应符合表 C. 0. 3的规定。表C. 0. 3居住街坊配套设施规

56、划建设控制要求世现名律单理烧粮及常累求(mF)川地面别招生弩星9承井哂款菅库眼寿立挂照不低于聊上季世就面枳的鼓龙世椅业除利川厨活动将电儿语的城延隼人体里 帆口】宜姑合照中出!康设胃.才宜设置体雌役卷, )对草出机不应小产室外健身鼻黑器械健身黏其他KI单记 动过CD宜结合犍境金;Tl2宜农居住街坊他圈内设置*网A50 U0一艮口费生活用品骷的1M0 人-3WA AM L 姓能的制快相送达俄1榭情怏件霸.苦幅信笆 帽等可整收事升和快汴的 设口墙而麻埼介朝卡管理就府就井懵W街坊内城式生情用团 收羯盘,居-XT证忖加批电1)收若保痊不应氏于,g,%新埼地收果点应景加分 更收她,底员用的怅医方式;行)工

57、活m嶷收生也可叭川城甘林城容幽承建磕墟就密 M一封处门】枭用四仆收埋控微容牌制配建造由职而宣小T Snr 一战量于电注耕切时人目南迸1 H依置忖保住宅府建J 落一?带配SL 件军与面积按摩Q.8e:括一L2m:靖配 限车坪面积故照L5n?第一l,8 W辆配Th电动。 行车较为的甫.今料住所堵在疆中,电朝n打、停 车痂,井宜配w充电性曲设立肃下部钺则梅第所井城市地朗灯上规定配,15!多卡件W前大 r 1丽注:加*的配套设施,其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规模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划标准有关规定。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

58、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GB 50178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4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5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

59、180-2018条文说明修订说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 50180-2018 ,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7月10日以第142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是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 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城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唐山 市规划局、重庆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州市规划局、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员是王玮华、吴晟、颜望馥、杨

60、振华、涂英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主要起草 人员是涂英时、吴晟、刘燕辉、杨振华、赵文凯、张播,其他参加人员是刘国园。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 年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是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 人员是鹿勤、付冬楠、谢映霞、朱子瑜、刘燕辉、张播、谢颖。本标准修汀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有代表性典型城市的实地调研,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与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