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经对茶文化和茶医学的影响一、茶经推动茶文化发展茶经对茶文化的精神文明影响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自陆羽茶经问世始,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雅事。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无不与茶相关,茶已深入社会各阶层,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茶通六艺,茶是中国茶文化的载体。历代诗人常引茶入诗,留下了众多韵味无穷的咏茶名句。陆羽深受儒、佛、道影响,融诸家思想于茶理中,最早确立茶德标准:“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
2、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这些相关茶德的论述体现了中国人温厚平和的处世风格。“和”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理。儒家推崇中庸之道,提倡“亲和自然”、“以和为贵”。茶能够驱睡少眠、清心净性、消食去腻、参禅悟道,于是僧人将茶视为佛祖恩赐,“茶禅一味”。茶出自山川,长于山野,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自然天成,体现“自然和谐”之美,符合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茶和天下”,儒、佛、道共同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陆羽茶经也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的茶文化。自唐代开始,茶叶及茶文化主要通过古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传向世界各地。日本的茶道、
3、韩国的茶礼、东南亚的茶俗、欧美的茶文化等无不打下茶经的烙印。而茶叶能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离不开陆羽的肇始之功,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茶经脍炙千古的内在原因。茶经对茶文化的物质文明影响茶文化的物质文明,即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它不但包括茶叶的育种、栽培、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保鲜等创造性劳动与研究,也包括人们品茶、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客观存有的物品和建筑物。茶经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它仅以三卷十章共7000 多字的篇幅,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茶叶产地、制茶工具、采制评鉴、制茶过程、煮茶方法、饮茶器具、品茶方法、茶史茶事、茶事简化等。人们普遍认为陆羽
4、的最大贡献在于指导茶叶生产、促动茶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推广饮茶风气等方面。茶叶生产。在茶经一之源中,陆羽对茶的起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 茶树栽培环境:“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 栽培方法:“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 采摘要求:“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 笋者上,牙者次; 叶卷上,叶舒次” ; 评鉴方法:“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等均做了生动详实描述。受陆羽对茶叶栽培的影响,历经千余年,到 2010 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195 万公顷,占世界茶树种植面积的50%以上; 茶叶产量 140 万吨,占世界茶叶产量的
5、30%以上,总产值500 亿元 ; 茶叶出口量为 30 5 吨,国内销售量为 105万吨。总体看我国茶园面积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世界第二,茶叶出口量世界第三,位于世界四大产茶国之首。茶产业也催生数以万计的茶农、茶人和茶商大军,有效解决国家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茶叶制造。在茶经二之具、茶经三之造中,陆羽详细介绍了茶叶采摘、制造、贮藏、蒸青茶饼所需的 10 多种工具、 7 道工序的生产流程及成品茶的鉴别方法,其要求极为严格。如“茶人负以采茶”,“凌露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等。随着历史的进步,制茶工艺的持续改造,茶叶发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明
6、泡茶、清沏茶等到今天我国的 6 大类茶叶,形成了以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苏州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白毫银针、普洱茶为代表的全国十大名茶,数百个茶叶品种。茶具制造。在茶经四之器中,陆羽首创“二十四器”专门用于饮茶,推动了唐代饮茶之风的兴盛,标志着茶文化的成熟与独立。其中“二十四器”的尺寸、材质、功能以及装饰图案,包括生火煮茶、烤碾取茶、盛取水、饮用清洁和陈设等八大方面描述得无一不备。在茶事器具的设计制作上,虽然讲求优质美观,但极力避免奢侈,注重俭朴实用,体现陆羽追求自然和谐的养生理念。 1987 年 5 月陕西省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僖宗李儇27 件御用珍品,是迄
7、今发现最精美的古代茶具,它代表了唐代茶文化达到了极高水准,印证了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时至今日,陆羽发明的“二十四器”,促动了我国茶具制造业的大发展,琳琅满目的各色茶具满足人们的饮茶需求。茶叶流通。在茶业商品流通方面,自唐代开始,中国制造的茶饼和茶砖通过“古丝绸之路”源源持续运送到边疆少数民族,成为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茶马互换”在很长时期成为各朝代政府的财政支柱; 通过中国西南部的“茶马古道”,中国制造的茶饼和茶砖经过云南,到达南亚各国 ;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制造的茶饼和茶砖运到欧洲各地。茶叶的商品流通,使中国和世界各国互通有无,繁
8、荣经济,也丰富和发展了世界茶文化。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陆羽记载:陆羽茶经问世后,不但茶业大兴,而且饮茶也广泛普及于百姓生活,成为“比屋之饮”。很多茶商根据各自对陆羽的揣度,绘其像、塑其形供奉于店内,祀为“茶神”,尊为“茶圣”。凡是买“十茶器”者,就能得到陆羽塑像一尊,以此可使生意兴隆。正如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如耿言替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所言:“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来赞誉陆羽。二、茶经推动茶医药发展汉代神农本草经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陆羽茶经云:“若热渴、疑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醒醐、甘露抗衡也”
9、。茶之入药,茶经七之事中有多处记录,历代经典医书、茶诗茶赋中也多有记载。纵观历史进程,人们首先发现茶用于医药,然后逐渐演化成饮料,现在人们注重焦点又重新回到茶的医药保健方面。中医对茶医药的研究 中医对茶医药的研究是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注重整体观,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实行的。按照中医理论,茶作为药物具有“四气”、“五味”、“毒性”、“归经”、“升降沉浮”等特性。从四气分析:茶微寒,偏平凉,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暑之功效; 从五味看,茶以苦味为主,兼有回甘,甘补苦泻,所以茶有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生津止渴、益寿延年功效; 就毒性来说,茶完全无毒,且无副作用,符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茶有“味苦、甘、微
10、寒、无毒”的评价; 就升降沉浮看:茶的祛风解表、清头目功效属于升浮,而下气、利水、通便功效属于沉降 ; 从归经方面,茶多能兼备,对人体所有脏腑经络均有效,应归五经。明代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茶入心、肝、脾、肺、肾五经”,与之印证。就茶一味而归经遍及五脏,可见茶的治疗范围十分广泛,安全无毒。茶作为饮品,常年饮用,能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 茶作为药物,传统中医将其功效归纳为 20 大类:少睡、消食、祛风解表、安神、醒酒、坚齿、明目、去肥腻、清头目、下气、止渴生津、利水、清热、通便、消暑、治痢、延年益寿、解毒、去痰、其他。暗合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结论。( 二)西医对
11、茶医药的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借助精密分析仪器,使用生物化学、现代医学等理论对茶叶化学成分实行分析,对茶医药功能采用动物模型试验、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分析表明:茶叶中含有 500 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较高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成分是: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茶氨酸、茶多酚、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 、茶多糖及茶色素等。茶叶中的特征成分是茶多酚 ( 涩味 ) 、咖啡碱 ( 苦味 ) 、茶氨酸 ( 鲜爽味 ) 。茶叶中的很多有效成分具有协同作用,使茶更具神奇药效。现代西医与传统中医共同证实茶能防治的疾病有十几种,除此以外,现代西医研究还发现茶有抗辐射
12、、抗癌抗突变、抗氧化、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降血糖、排重金属、代谢调节和生理调节、防治慢性肾炎和肝炎等作用。三、茶经与现代茶业( 一)综合利用茶叶资源茶经对茶叶质量的要求严格,按其规定一般仅采收春茶,少数地方采收夏秋茶,大量的夏秋茶、修剪后的枝叶以及粗老茶叶废弃不用, 导致茶叶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如果充分利用这些茶叶资源实行深 加工,提取茶多酚、茶多糖等成分,开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药 物和保健品,将是人类健康的福音。但我国茶资源深加工才刚刚起步, 茶叶深加工的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夏秋茶开发利用和茶食品系列研 发有待进一步增强。粗老茶作为兽药、饲料添加物或植物农药的研发 也有了新进展。茶
13、叶生产中,尤其在生产制茶饮料、提取功能成分中 会产生大量茶渣。因为古人的科学技术水平限制,茶经中对茶渣 的再利用未有涉及。但因为茶渣中仍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药效成分如 茶多酚、氨基酸、粗纤维、粗蛋白等,所以茶渣再利用研究也逐渐得 到重视。当前,茶渣多被用作牛、猪、鸡、鱼等动物饲料,或被制作 成茶渣复合肥料,或被作为栽培灵芝、猴头、蘑菇等食用菌材料。但 总体来说,茶渣再利用的研究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规模不大,研 究不深。如何增大研发力度,做到废物再利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 问题。发展多样化茶保健产品虽然在茶经指导下,各地方根据当地的茶叶资源发展出众多的茶叶产品,但主要以单一品种茶为主。如何挖掘中
14、医食疗宝库,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将茶叶与中药材配伍,开发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茶保健品将是现阶段茶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点。市场上的茶可乐、八宝茶、茶汽水、茶酒、茶果冻、茶豆腐、奶茶、柠檬茶、茶蜜饮、姜茶饮、茶食品等相关茶产品正是茶经、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结晶。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对保健品需求量增长的影响下,这个领域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都将会是研究热点 。( 三)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在当前世界生态危机日渐恶化的背境下,我国茶叶生产持续暴露出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残留等问题。这样的茶叶质量不但有碍茶产业、茶文化与茶医药发展,也导致我国茶叶出口屡屡受阻,这与茶经的思想背道而驰。如何在茶叶种植与茶叶生产中传承茶经生态观、推广生态耕作模式、思考茶文化的生态蕴涵和生态诉求,从而最终普及生态意识,缓解生态危机具有世界性意义。陆羽以其毕生精力挖掘和推广茶,使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物种,全世界1/3 的人口所以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通奷协议书
- 2025年猫咪借育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商户消防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校园购房协议书
- 2025年新投标委托代理协议书
- 2025年特殊疾病校方协议书
- 歌厅买卖合同(标准版)
- 撕劳动合同(标准版)
- 传媒公司劳工合同(标准版)
- (2025年标准)入族谱协议书
- 肥料登记证授权合同范本
- 工业厂房租赁管理办法
- 辽宁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 肺癌免疫治疗病例分享
- 2025年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清华大学
- 2025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考试题库
- 2025年国考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财务岗位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电容膜片真空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社工儿童沟通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