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由来及传说_第1页
年的由来及传说_第2页
年的由来及传说_第3页
年的由来及传说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的由来及传说农历的正月初一,现称春节,民间俗称过年,年的原意是指谷物成熟。三千多年 前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年字,不过写法与今不同,它是由禾和刊两个字加 在一起组合成的;这各自的意思很明显,表示谷物累累,收成良好。古书上每将五谷成熟, 丰收之年,称为有年;大丰收的年分,称为大有年。以后,便把谷物的一熟算做 一年。到了周代,正是以年名岁,一年的开头叫做岁首。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年),汉武帝刘彻主持制定太初历,正式确定每年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太 初历实际上是继承了夏历的历法,并采纳了二十四节气,以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所以才叫 做农历。农历元旦,还有许多别的名称,如:元日、元朔、元正、

2、元辰、正旦、新正、 新春、新年等等,都是指一年的开头第一天。民国成立后,正式采用阳历,将每年的1月 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元旦改称春节。关于年的起源,除了史书上的记载外,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 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 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 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 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 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 就一

3、定不敢进村了。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 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 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 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 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 易得来的日子!每到冬天,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 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欢庆平安。这样代代 相传,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过年食俗旧式的农业社会里,大约

4、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 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开始。我国皂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 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腊味的种类繁多,举凡腊肠、腊肉、腊鸭、腊鱼、风鸡、风 肝等,就算自己家中没有腌制,也一定要买上一两样来应应。景腊肉的吃法可以是蒸熟后 切片,或者拌蒜苗、辣椒、或是炒青菜吃。在忙碌的年节里,腊味是最简便而可口的一道 年菜。刚腌过腊味,接下来,就该蒸年糕了。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 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 也有条状的宁波及福州年糕,造型模仿银条;都是以形状寄寓新

5、年发财的意思。北方的许多省份,过年时还要包饺子。虽然饺子早已是普及大江南北的日常点心。但是除 夕夜吃的饺子却另有一番特殊的意义。旧时以天干地支来计时,除夕夜亥时一过便交子时, 正是新年最新初的时刻,据说这时吃了饺子,表示开张大吉,万事如意。又因为此刻正交子时,所以吃饺子谐音交子(时)。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 尤其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饺子以面粉为皮,馅的内容则是五花八门。传统的作法是以猪、牛、羊肉为馅,搭配大白 菜、芹菜、韭菜及萝卜、瓜类等蔬菜。新式的作法,则不拘山珍海味皆可作馅,例如鸡、 鸭肉、鲤鱼、蟹黄、蟹肉、鱿鱼、鲍鱼、虾仁*海参、鱼翅、鱼肚、干贝、猴头菇等,均可 入馅

6、。最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 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河南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多将饺子 与面条一起煮了吃,名叫金丝穿元宝。内蒙及东北一带,还有人将饺子放进白肉酸菜 火锅中煮食,别有一番风味。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过年应节食品外,每位家庭主妇都还要 挖空心思烹调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年菜除了讲究精致、丰盛外,好的口彩也 是必备的条件。如北京人的年饭,以黄、白两色米煮成,称为金银米,上面插有松柏 枝,并以金钱、枣、栗、龙眼等为装饰。江南人以风干茄蒂、混合果蔬,煮成安乐菜。 吃年夜饭时,一定先挟一口安乐菜。鱼因为谐音余,也是一道也不可少的年

7、菜。就连 不产鱼的北方,也要在桌上摆一条木刻的鱼应景,以示年年有余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 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 备起来。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隋唐邮传事业发达 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清代邮驿制度改 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 度就逐渐被淘汰了。【烽火传军情】“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 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

8、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 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 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 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 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 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灭商后建都镐京, 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 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鸿雁传书

9、】“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 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 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 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 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 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 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 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

10、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青鸟传书】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 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 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 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 王一凤凰。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 三青鸟,更报长相思二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 思汉武帝,青

11、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黄耳传书】信鸽传书,大家 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 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信鸽 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 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 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 名字一“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

12、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风筝通信】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 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 “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二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二就是风筝的 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蔑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 由此而来。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 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 流传开

13、来。【灯塔】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 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 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 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 为助航的标志。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9世纪初, 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在古 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 高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

14、16年的波士顿灯塔。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 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 体闪光灯塔。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1984年初, 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通信塔】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 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 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 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 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

15、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 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信号旗】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 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 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 意义。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 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 表示我船需要医疗援助等等。【旗语】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 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