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赠送: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全集1、江南 HYPERLINK /search.aspx t /content/20/0224/03/_blank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ch勒l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ng庐l,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风 (唐)李峤qio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5、静夜思 (唐) HYPERLINK /search.html?type=0&ref=2&word=%E6%9D%8

2、E%E7%99%BD t /content/20/0224/03/_blank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8、鹿柴(zhi)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9、绝句 (唐) HYPERLINK /search.aspx t /content/20/0224/03/_blank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0、绝句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n鸯

3、yng。11、游子吟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2、江雪 (唐) HYPERLINK /search.aspx t /content/20/0224/03/_blank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su笠l翁wng,独钓寒江雪。13、塞下曲 (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14、塞下曲 (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chn于y夜y遁dn逃to。欲y将jing轻qng骑j逐zh,大雪满弓刀。15、池上 (唐)白居易小娃撑chng小艇tng,偷采白莲回。不解藏cng踪zng迹j,浮f萍png一道开。16、忆江南

4、(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cng谙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7、悯mn农 (唐)李绅shn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8、悯农 (唐)李绅春种一粒粟s,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19、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0、乐游原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1、江上渔者 (宋)范fn仲zhng淹yn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鱼y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22、夏日绝句 (宋) HYPERLINK /search.aspx t /content/20/0224/03/

5、_blank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4、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5、咏风 (唐)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26、蝉 (唐)虞世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7、送兄 (唐)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亦雁,不作一行飞。28、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29、中秋夜 (唐)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30、山中 (唐)王勃

6、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31、渡汉江 (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2、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3、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34、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35、中南望馀雪 (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36、相思 (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37、莲花坞 (唐)王维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38、杂诗 (唐)王维

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39、夜宿山寺 (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40、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唐)李白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41、听弹琴 (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4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43、拜新月 (唐)李端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44、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45、瀑布 (唐)施肩吾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中天。46、题西施石 (唐)

8、王轩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47、剑客 (唐)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48、题诗后 (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49、马诗 (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50、雪 (唐)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51、五岁咏花 (唐)陈知玄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52、田家 (唐)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53、公子家 (唐)聂夷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54、江行无题 (唐)钱珝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

9、忙。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55、田上 (唐)崔道融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5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68、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HYPERLINK /search.aspx t /content/20/0224/03/_blank 归雁洛阳边。269、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270、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

10、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271、陇西行 (唐) 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272、古朗月行 (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玉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273、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74、月夜 (唐)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75、登岳阳楼(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

11、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76、喜见外弟又言别(唐) 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277、别云间 (明末清初) 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別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278、归田园居 (晋) HYPERLINK /search.aspx t /content/20/0224/03/_blank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79、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风吹柳花

12、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80黄鹤楼 (唐)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上愁。28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282、无题 (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283、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凤凰台

13、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84、客至 (唐)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285、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86、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87、滕王阁

14、(唐)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288、蜀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89、江村 (唐)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290曲江 (唐) 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2

15、91咏怀古迹 (唐)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29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293锦瑟 (唐)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94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6、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29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96、放言(唐) 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297、贫女 (唐)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298、书愤 (宋) HYPERLINK /search.aspx t /content/

17、20/0224/03/_blank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99游山西村 (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300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型精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诞、澡、械、授”等11个生

18、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5.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圆梦在今朝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教学难点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第

19、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诞、澡、械、授”等11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7)分钟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出示课件2】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3】: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

20、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6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新课教学(30 )分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4】: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

21、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 出示词语:【出示课件5】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指名读词语。(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出示课件6】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

22、情的根底。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4.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细读课文,理清条理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第1自然段: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第2到第8自然段:证明观点,举三个例子来证明。洗澡水的漩涡。蚯蚓活动发现大陆与海洋的分布。做梦时眼珠转动。第9、10段: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找到真理。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

23、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

2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2.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3.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4.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圆梦在今朝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教具准

25、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5 )分钟复习导入检查生字:洗澡 机械 教授 叛逆 花圃 玫瑰 谨慎 盐水 石蕊试纸 奥秘 领域 锲而不舍复习前课,做好衔接。新课教学(25 )分钟二、细读课文,交流感悟1【出示课件7-9】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件写的是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出示课件10】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

26、相同点?全班交流,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板书)3你还能列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

27、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出示课件11】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示课件1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打破沙锅问到

28、底”是一句俗语,形象地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出示课件1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板书:见微知著)这句话和课文开头首尾照应,说理深刻。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出示课件14】如果

29、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三、再读课文,感悟写法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30、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本文所用的证明事例的方法: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抓住发现事物的顺序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这一设计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联系前课,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10)分钟四、拓展阅读,随文练笔【出示课件15-20】下面我们来阅读千年圆梦在今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科学精神。写一写。群文阅读,巩固提升板书内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见微知著课堂作业新设计洗澡水的漩涡,蚯蚓

31、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而不舍精神的人。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都是什么人

32、。_2.为什么说“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_3.发现真理的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_【答案】1.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探索真理的人。2.因为那些找到真理的人都是从身边平常的事情中发现的。3.要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意思对即可)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积极性被调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圈画、思考、交流、汇报、朗读、表达.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心

33、弦被拨动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读读议议,拨动学生心弦。三、心灵被触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扣课文的第2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

34、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有所动,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高年级学生字词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开课的字词学习的安排确实必要性不大;另外,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也是课

35、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 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 段)开门见山, 提出观点 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运用事例, 证明观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 科学真理的发现,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 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 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 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 发现水

36、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件写的是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于海洋的形成。 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 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最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 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却都发现了真理. 因此, 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成就”。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至第8自然)总结全文, 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 也不遥远, 关键在于“知微见著”, 不断探索, 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37、, 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了解议论文的形式。【链接文章】 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

38、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1949年,中华人民中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39、。”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