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几种方法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目的,主要是控制隧道施工的横向贯通误差和指导洞内的施工,而横向贯通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隧道施工的平面控制测量。隧道施工平面控制测量包括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和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目前洞外的平面控制测量已经全部采用GPS测量技术,而洞内的平面控制测量则只能采用各种形式的导线。由于GPS隧道洞外控制网具有测量精度高、图形强度好和控制点数量少等优势,因此目前隧道施工的横向贯通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精度,为此隧道施工测量实习主要进行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实习。对于铁路隧道而言,要求在隧道贯通后进行洞内线路平面控制网(CPII)的建网测量。CPI
2、I控制网是洞内轨道控制网(CPIII)平面网的起算数据,因此其精度至关重要。下面首先介绍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的基本知识;然后分别介绍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的几种方法,包括符合单导线、导线环网、交叉导线网和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1、CPII控制网的基本知识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CPII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既是线下工程施工的测量基准,又是CPIII平面网的起算基准,而隧道洞内的CPII控制网则主要是洞内CPIII平面网建网测量的起算起算基准。洞内CPII控制网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400m左右布设一个控制点或每隔400m左右布设一对点(两个点),控制点一般布设在隧道洞内排水沟侧墙顶面,最好采用强制对中
3、标志。洞内CPII控制网只能采用全站仪的导线或导线网方法进行建网测量,测量的精度根据隧道的长度确定,长度在6km以下的隧道,测量精度为三等;7km以上的隧道,其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为隧道二等。2、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的四种方法根据隧道的长短,洞内CPII控制网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目前,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一般采用符合单导线、导线环网、交叉导线网和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四种方法。(1)符合单导线方法对于长度小于2km的短小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可以采用符合单导线的方法进行测量。符合单导线的测量网形如下图1所示。CP002CP004CP006CP008CP010CP012图1洞内附合单导线测量
4、网形示意图图1中,CPI1、CPI2和CPI3、CPI4分别是隧道进出口外的洞口控制点,也即高速铁路的基础控制网(CPI)的控制点,进口或出口的两CPI控制点之间的间距一般为800m左右,两点之间要求相互通视。CP001、CP004、CP006、CP008、CP009和CP012为洞内导线点,相邻导线点间的纵向间距一般为400m左右。符合单导线的观测值为各测站上的水平方向和相邻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要求采用智能型全站仪进行自动测量。(2)导线环网的方法对于长度在2km至6km之间的中长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要求采用导线环网的方法进行测量,导线环网的测量网形如下图2所示。CP002CP004CP
5、006CP008CP010CP012图2洞内导线环网测量网形的示意图图2中,CPI1、CPI2和CPI3、CPI4分别是隧道进出口外的洞口控制点,它们是洞内导线环网的坐标起算点。当洞内CPII控制网是导线环网时,洞内控制点要求成对布设,CP001、CP002、CP003、CP012为洞内导线点,相邻导线点点对间的纵向间距一般为400m左右,要求左右侧的导线点每隔六条导线边构成一个闭合环。洞内导线环网的观测值为各测站上的水平方向和相邻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要求采用智能型全站仪进行自动测量。交叉导线网的方法对于长度在7km以上的长大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要求采用交叉导线网的方法进行测量,交叉导线网
6、的测量网形如下图3所示。CP(CPI1CPI2CPI3CPI4CP002CP004CP006CP008CP010CP012图3洞内交叉导线网的示意图图3中,CPI1、CPI2和CPI3、CPI4分别是隧道进出口外的洞口控制点,它们是洞内导线环网的坐标起算点。当洞内CPII控制网是交叉导线网时,洞内控制点也要求成对布设,CP001、CP002、CP003、CP012为洞内导线点,相邻导线点点对间的纵向间距一般为400m左右。洞内交叉导线网的观测值为各测站上的水平方向和相邻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同一点对间短边的水平方向和水平距离不需要观测,同样要求采用智能型全站仪进行自动测量。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对于
7、长度在7km以上的长大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还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方法进行测量,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测量网形如下图4所示。CP011CP002CP004CP006CP008CP010CP012图4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示意图洞内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采用图4所示的构网方式进行外业测量。图4中,CPII控制点成对布设在洞内围岩的双侧壁上,并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安装测距棱镜,这样的话在控制点上是无法架设全站仪的。洞内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控制点点对间距,一般为250m至300m左右,外业测量时全站仪自由测站架设在相邻两对CPII控制点中部,观测值是自由测站至各控制点间的边长与水平方向,此时边长只能单向观
8、测。洞内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多余观测值也较多,其最大优势是在测量时全站仪和棱镜均没有对中误差,而且由于测量时没有靠近隧道侧壁的视线,因此旁折光对水平方向测量的影响较小,使洞内控制网的横向精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这是一种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测量的最新方法。图4中CPI1、CPI2和CPI3、CPI4点分别是隧道进、出洞口处的洞外控制点,也是隧道洞内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起算数据。图4中没有标明点号、在隧道中线附近的点,即为外业测量时全站仪的自由测站点。3、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的技术要求(1)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1的规定。表1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级别
9、附合长度(km)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对应导线等级备注CPIIL230060031.87.51/550003.6宀三等单导线CPII2L730060031.351/1000002.6皿隧道二等导线网2)洞内各级导线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3的规定。表3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0.5级仪器1级仪器2级仪器6级仪器一AA-二寺1.01/2500002.0Jn1/10000069三等三三等1.81/1500003.6yn1/55000461
10、0注:表中n为测站数。(3)符合单导线、导线环网、交叉导线网和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中的水平方向观测,宜采用全园方向观测法,观测过程中的限差指标应符合下表4的规定。表4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四等及以上0.5级仪器4841级仪器6962级仪器81394)洞内各级导线网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4的规定。表4导线网中边长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使用测距仪精度等级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测回间较差限值(mm)往返观测平距较差限值往测返测一AA-二寺I44232mDII57三等三三等I22232mDII4457注:1、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2、测距仪精度等级如下:级ImD|三2mm级2mm|mDI三5mmmD为每千米测距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能投顾平台风险控制与合规运营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策略创新报告
- 2022员工的获奖感言
- 2022年冬季安全教育讲话稿15篇
- 年产2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初步设计(参考范文)
- 2022拓展训练的心得体会合集15篇
- 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扩建项目建议书(范文参考)
- 供水设施改造与升级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服装设计作业展示
-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 五邑大学《媒介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班会 课件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听力音频
- 数学-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武汉二调)试题和解析
- 平板电脑样机功能测试报告
- 小学五年级英语一般疑问句练习题
- SAP_PS-PS模块配置和操作手册
- 煤矸石综合利用填沟造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乙丙资信
- 绿化养护报价表(共8页)
- 小升初幼升小学生择校重点中学入学简历自荐信自我介绍word模板 女生版
-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汇报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