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它以难 zh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昭唤它。 (艾青太阳节选)(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zh 掩冬蛰 虫蛹(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下面词语中“旷”的意思与“旷场”中“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旷达B. 旷课 C. 空旷D. 旷日持久(4)“它”指太阳,诗人惜墨如金,描绘了 ,构成了一幅丰富
2、的画面。【答案】 (1)遮; zh;yng(2)昭唤;召唤(3)C(4)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解析】 【分析】( 1)“遮”不要写成“庶”,“蛰”不要读成 zh,“蛹”不要读成 tn。g(2)“召唤”意思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召”指呼唤,用言语叫人来。(3)“旷场”指空阔的广场,“旷”的意思是空阔。 A 项, “旷达”指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 心胸、性格。旷:开朗,心境阔大; B 项, “旷课”指即逃课,又叫翘课,通指学生无缘无 故、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学校上课。旷:荒废;耽误; C 项, “空旷”指空荡荡的,视野开 阔,无阻挡物。旷:空阔; D 项,“旷日持久”
3、指荒废时日,长期拖延。旷:拖延得太久, 荒废、耽搁。故选 C。(4)由“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等句子可知,描绘 了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故答案为: 遮; zh ; yng昭唤;召唤 C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 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 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本题考查词
4、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概述,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概述主要内容。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前两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诗中使用了吕尚、伊尹、宗悫的典故。请说明诗人使用这些典故的用意。【答案】 ( 1) 内容上,写美酒珍馐,金樽玉盘,极写朋友盛情,表达对朋友的感激。 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 “停杯投箸 ”
5、“拔剑四顾 ”的情态,抒发 “行路难 ”的愤慨作反向铺 垫。( 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用吕尚、伊尹典,借两位先贤原先也并不顺利但最终大有作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负的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 ”用宗悫 “乘长风破万里浪 ”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解析】 【分析】( 1)读懂诗句后,联系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内容上,形容 场面非常的盛大,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结构上,为下文写自 己“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的情态蓄势,
6、为抒发 “行路难 ”的愤慨作反向铺垫(反衬)。读懂诗 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一定要答出诗句对抒发诗人情感的意义。( 2) “闲来垂钓碧溪上 ”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 宝鸡东南)。 “忽复乘舟梦口边 ”: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 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 的希望,表达了自己对贤君明主和施展自己抱负及才华的渴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 ”则化用 宗悫 “乘长风破万里浪 ”的典故,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现实的关注,以及一种不 服输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这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出李白自己乐
7、观、豪迈的气 概。故答案为: 内容上,写美酒珍馐,金樽玉盘,极写朋友盛情,表达对朋友的感激。 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的情态,抒发 “行路难 ”的愤慨作反向铺 垫。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 ”用吕尚、伊尹典,借两位先贤原先也并不顺利但 最终大有作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负的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 ”用宗悫 “乘长风破万里浪 ”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点评】 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理解诗句的的作用,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从内容和 结构两方面来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典故的表达效果。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喜欢用典,以达到委
8、婉含蓄的效 果。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元曲中极负盛名,被誉为 “”,作者是元朝的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枯藤老树昏鸦 ”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小桥流水 ”是游子对家乡的美好记忆。“古道西风瘦马 ”写出了游子悲凉的境况。“断肠人在天涯 ”点明了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答案】 ( 1)秋思之祖;马致远(2)C【解析】 【分析】( 1)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 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 “秋思之祖 ”。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
9、。(2)A“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 ”错。 “枯藤老树昏鸦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 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 写出了一片萧飒悲 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 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B“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错。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你看眼前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 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 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小桥流水 ”不是描写家乡,是游子眼前
10、的景象。 D“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理解错误。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 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 方。极写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而不是 “亲人因思念游子 ”。故答案为: 秋思之祖;马致远; C【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 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对选项逐项审读,理解辨 析,判断正误。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
11、老方丈(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 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 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 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 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 搜句:作诗。 浙东:指钱塘江以 南越、婺、处、台七州。(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1)吴音渐已变儿童 (2)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 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解析
12、】 【分析】 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 作,苏轼的家乡在四川,长期在江浙做官,离开家乡多年,“吴 音渐已变儿童 ”一句点明此意。体会思想感情,要结合苏轼的经历,从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 感倾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然为官,却有一事无成的无奈,表达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 活的羡慕,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故答案为: 吴音渐已变儿童;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 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先把握诗歌的大致意思,明确信 息筛选的方向,紧扣题目的要求,
13、即挑选最合适的句子回答。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 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 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 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
14、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 盾、痛苦的心情。“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答案】 C【解析】 【分析】 C 项有误, “垂钓碧溪上”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 重用的典故。 “乘舟梦日边”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 的典故。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 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 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
15、,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长寿山居元夕 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三十九年何限事 ,只留孤影伴黄昏。【注】 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 当时金统治者 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 大雪堆积在门外。(2)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 命运的担忧。【
16、解析】 【分析】( 1)这两句诗描写的意象有:微茫的灯火、荒村、满山的黄叶、拥堵着 门的大雪,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画面: 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 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2)结合诗歌内容、诗人的经历、当时的背景理解诗人的感情: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诗句“只留孤影伴黄昏 ”就非常直接地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一二句的景物描写及 “ 三十九年何限事 ”的感叹,则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以及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 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故答案为: 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
17、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 雪堆积在门外。 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 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 运的担忧。【点评】 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 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
18、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山行 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 ,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答案】 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 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 情感。【解析】 【分析】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 ”以及“青 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 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 ,草带泥痕过鹿群 ”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描写
19、了乡村的秀丽风光; 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以及“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 ”等诗可 知,两首诗都猫写了农家丰收的景象;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 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 “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 现不尽之游兴。山行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写山水,饱含田园风味, 写景如绘清幽静谧,同时充满 了勃勃生机。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 细腻,贴切,逼真绘劌绘声, 如歌如画,引人入胜。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这两首诗都运用 了借景抒请的手法,【甲】 诗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生态度, 【乙】诗表
20、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以及不惜谢络仕途甘于归隐的决心。故答案为: 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 都借景抒发了自己 的情感。【点评】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能力。答题时应反复阅读这两首诗歌,从内容、表现手 法、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即可。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雨杨万里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诗人写出了下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 形态和心思。【答案】 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于是,我虽然下的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 疏,形成一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解析】 【分析】首先理
21、解诗句内容:诗前两句刻画小雨,说丝丝细雨,稀稀拉拉地下 着,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雨的情况,非常传神。第二句从雨量 上写,不能多又不肯无,那便是小雨。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树丛中也都渐渐地 凝聚成水珠,滴落下来。三,四句便写这一情况。这首小雨诗,换用拟人手法,说自 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 那千峰给遮挡。 “珠帘 ”二字很确切,因为雨不大,尚是一点点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 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线、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了。说雨妒,诗人是在调侃,但这 一调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
22、加优美。因为是稀 疏的珠帘,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诗情画意。本题描 述时要用第一人称,写出小雨的形态及心思。形态可抓住前两句,心思抓住后两句,并指 出两者的内在联系。如:我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 故答案为: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于是,我虽然下的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 疏,形成一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理解诗句的内容,结 合作者的表现手法和诗歌中的意象等进行分析诗人的情感,注意回答时所站的角度,运用 的语气。9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一)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23、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艾青(二)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1)第一首诗中的 “它 ”可能指 (意象),第二首诗中 “”“这_”两个字让人感受到了一份寂寥与落寞。(2)两首诗都关于 “向往 ”,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艾青与王维在诗歌中分别表达了何种 情感?【答案】 ( 1)太阳;孤;独( 2)艾青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王维的诗歌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活。【解析】 【分析】(
24、1) 结合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 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可知 “它 ”具有光芒,能够给予生命延续的力量,并且结合艾青的诗歌 风格,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 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可判断“它 ”是太阳。 “孤烟”指孤独的烟, “独树 ”指孤独的树,因此 “孤 ”和“独”流露出一种寂寥、孤独。(2) 结合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 它去 ”可知,这里面突出了太阳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赞美太阳,借万物对太阳的追 逐,表现自己
25、对太阳,以及太阳所代表的的光明的追求、向往。 这首诗前两句,抓住 “孤烟 ”“远村 ”“独树 ”“高原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画面,后两句提到两个典故 “颜 回 ”五“柳先生 ”,这两个人都是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人物,因此王维追求的是恬静的、安 贫乐道的田园生活。故答案为: 太阳;孤;独; 艾青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 王维的诗歌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 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活。【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26、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10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各题。大堰河 我的保姆(节选) 艾青 大堰河,深受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 “妈 ”,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土,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 “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1)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的
27、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和 。(2)节选部分有哪几个细节描写了母亲深爱乳儿?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3)大堰河做了个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既然“不能说 ”,为什么 “我 ”知道她梦的内容?【答案】 ( 1)土地;太阳(2) 年节里为乳儿切冬米糖; 把乳儿画的画贴在灶边的墙上; 对邻居夸口赞美乳 儿。( 3)不能说是因为: 大堰河自知地位低下,没有资格参加乳儿的婚礼; 大堰河深爱乳儿,不愿让人知道自己和乳儿的关系,怕给乳儿带来不好的影响。 “我 ”知道母亲的梦是 因为儿子理解母亲,两人之间有突破血缘、突破阶级的母子深情;儿子结婚成家是做母亲 的最大梦想,参加儿子婚礼是母亲最大的幸福。【解析】 【分析】(
28、 1)艾青( 19101996 ),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 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 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 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5 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 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 太阳。(2)诗中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深爱乳儿,这些细节在通读诗歌的基础上可以搜 集到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 土”, “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
29、美她的乳儿 ”等。据此理解作答。(3) 诗中的 “大堰河 ”是“我”的保姆,因为身份的低下,所以她没有资格参加“我”的婚礼,又因为她深爱着她的乳儿,不希望自己影响乳儿的形象。 虽然她没有说出她的梦境,但作为和她朝夕相处的 “我 ”却能够感受到,因为我们之间彼此已经到了心灵相通的地 步,我们之间虽没有血缘关系,但这种感情却胜似母子。所以“我 ”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心愿和希望。故答案为: 土地;太阳; 年节里为乳儿切冬米糖; 把乳儿画的画贴在灶边的墙上; 对邻居夸口赞美乳 儿; 不能说是因为: 大堰河自知地位低下,没有资格参加乳儿的婚礼; 大堰河深爱乳 儿,不愿让人知道自己和乳儿的关系,怕给乳儿带来
30、不好的影响。 “我 ”知道母亲的梦是因 为儿子理解母亲,两人之间有突破血缘、突破阶级的母子深情;儿子结婚成家是做母亲的 最大梦想,参加儿子婚礼是母亲最大的幸福。【点评】 本题考查作家有关知识积累。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土地、太阳、火把、光明 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 向往与追求。 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概括。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诗句内容,然后从文中细节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鉴赏,概括出文本中的信息; 本题考查诗歌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然后鉴赏评价 “大堰河 ”不能把 “梦
31、”告诉别人的原因,鉴赏这一点的时候可以结合“大堰河 ”的身份、地位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鉴赏。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1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
32、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连月不开 朝晖夕阴 而或长烟一空 日星隐曜 樯倾楫摧 把酒临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去国怀乡 ( 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B览. 物之情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D不. 以物喜 / 以君之力(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 ( 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2)A(3) 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
33、失而或喜或悲。 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解析】 【分析】(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开:今义 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 “放晴 ”;晖:翻译为 “日光 ”;或:该词含义比较多, 在这里翻译为 “有时”;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 “光芒 ”;倾:翻译为 “倒下”; 把:翻译为 “持、执 ”;求:今义多翻译为 “请求、寻求 ”,古义在这里翻译为 “探求 ”;国:今 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 “国都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 A. 一:均翻译为 “全、都
34、”;B. 之:助词,的情 / 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C. 而:表承接 /却 ;D. 以:因为 /凭借 ;故选 A。(3)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 意关键词语的翻译: 以:因为; 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故答案为: 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A; 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 文中相当常
35、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 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附参考译文】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 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 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 (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
36、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 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 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 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 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 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 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 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
37、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 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 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1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 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 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
38、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 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 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 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 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 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选自书学集成 汉宋卷,有删节
39、)(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杂然而前陈者 宴酣之乐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至于负者歌于途 /其节见于艰危B. 醒能述以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C. 禽鸟知山林之乐 /食之末必不佳D. 泉香而酒洌 /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4)欧阳修的 “为人 ”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 容,简要分析。【答案】 ( 1)陈列、摆开;尽兴地喝酒;消失、断绝;以为宝(2)A( 3)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40、 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都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贤明之人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4)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 ”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解析】 【分析】( 1) “杂然而前陈者 ”大意是:杂乱地摆放在前面;故“陈 ”的意思是摆放、陈列。 “宴酣之乐 ”大意是:宴会喝酒的乐趣;故 “酣 ”的意思是尽兴地喝酒。 “字法中绝 将五十年 ”大意是写字的技巧丢失将近 50 年了;故 “绝 ”的意思是消失、断绝。 “后世见者未 必不宝也 ”大意是后世见了的人也未必不当成宝物;故“宝 ”的意思是以 为宝。( 2) A 项,两个 “
41、于”都是在的意思。 B 项,第一个 “以”:用;第二个 “以”:来。 C 项,第 一个 “之”:助词,的;第二个 “之”:代词,代厚皮馒头。 D 项,第一个 “而”:表示并列;第 二个 “而”:表示转折。故选 A。( 3)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是 “乐其乐 ”中第一个 “乐”,要翻译为以 为乐。第二句重难点词 语是: “书”,书法; “存 ”,存留在心里,记住。( 4)回答时,需要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醉翁亭记以“醉 ”为表象,极力写“乐 ”。文章写了山水之乐,四时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重在 表现作者被贬官之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为官之道。书学集成则重在表现欧阳修对 书法
42、的独特见解:书法与贤德紧密相关。表现了他追求卓越的境界。故答案为: 陈列、摆开;尽兴地喝酒;消失、断绝;以为宝; A;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 人哲士都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贤明之人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 “与民同乐 ”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 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
43、,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 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甲
44、】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 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 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冽,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 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 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 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 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 不知道游
45、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 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 庐陵人欧阳修。【乙】现在的人喜欢写肥大的字,就像厚皮馒头一样,吃起来也许不错,可光看形状就 知道是俗物了。写字的技巧丢失将近 50 年了,现在才稍微开始重视,但向过去的贤者学习 的却没几个人。过去的人难道只是会写字么?他们的贤德才是值得流传的啊。但后世的人 们却忘了这点,只是在书法上钻研,却不知道有多少写的好的字随着纸墨一起消失了。可 就算颜公写的不好,后世见了的人也未必不当成宝物。杨凝视直言规劝其父,越在艰危的 时候越见节操。李建中为人清廉温和
46、儒雅,喜欢他的字的人,也大多喜欢他的品格。这难 道是因为存在就能流传么?不是过去的贤者就能写好字,是只有贤者的字才能流传,其他 的就默默消失掉了。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霞轩能洞箫,遂以萧从。月上吴 山,雾霭溟蒙,截然划湖之半。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洞箫于中流发 声,声微细,受风若咽,而凄
47、悄哀怨,湖山触之,仿佛若中 秋气。雾消,月中湖水纯 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入柳阴中,提柳蓊郁为黑影,柳 断处乃见月。霞轩著白袷衫 , 立月中,凉蝉触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画船经提下 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诒孙顾余: “此赤壁之续 也。 ”(节选自林纾湖心泛月记,有删改) 【注】 中:感染。 袷衫:旧时衣领交于胸前的单衣。 赤壁之续:苏轼曾与友人月 夜泛舟于赤壁(今湖北黄冈)之下,其友人中也有一人吹箫,和作者这次游湖情景相似, 故有此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 仿佛若中秋气 咸止而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
48、吾两人者耳。 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3)【甲】文描写庭下月色与【乙】文写月有何不同? 【答案】 ( 1)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秋日凄清、肃杀之气;皆,都 ( 2)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堤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3)【甲】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比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月光的澄澈。【乙】文则运用了白描手法, “雾消,月中湖水纯 碧 ”堤“柳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 ”写出了雾气消退后,湖水和柳树在月色的映衬下形成的 【解析】 【分析】( 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
49、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 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句意为:大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句意为:就像中秋时节。秋气:秋日凄清、肃杀之气;句意为:都停住而听。咸:皆,都。(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 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中重点词语:有但:只是;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中重点词语有 蓊郁 : 郁郁葱葱 ;乃:才。句意为:堤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 排的柳树中间缺少
50、柳树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 【甲】文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绘了一幅月光照在庭院里 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如同纵横交错的水藻、荇菜 的画面。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照在庭院里透彻的样子比作积满清水一般,并 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随后通过对松、柏影子的描写,间接地写出 了月光的明亮。【乙】文中 “雾消,月中湖水纯碧 ”堤“柳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 ”则运用了白描手法,间 接地写出了雾气消退后,湖水和柳树在月色的映衬下形成的美景。故答案为: 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秋日凄清、肃杀之气;皆,都;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
51、样清闲的人罢了。 堤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排的 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甲】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 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月光的澄澈。【乙】文则运用了白描手法, “雾消,月中湖水纯碧 ”堤“ 柳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 ”写出了雾气消退后,湖水和柳树在月色的映衬下形成的美景。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
52、,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提炼和鉴赏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文,找出符合要求的句 子,并对其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乙】我吃完饭,和陈家的两个书生霞轩、诒孙也出城泛舟,到湖上游玩。霞轩会吹洞 箫,于是拿着箫去。月亮升上吴山,薄雾朦胧,水上的一带雾气将西湖从中间划开。幽暗 的火光闪烁,和我们相距大约一丈远的有六七处,都是画船。洞箫在水的中央开始吹响, 声音很小,被风一吹就像硬咽了,凄凉哀怨,湖山回应,就像感染了凄清肃杀之气。雾气 消退,月光下湖水纯绿,小船沿着白提停住。我登上锦带桥,霞轩于是吹着萧背对着
53、月亮 前行。走入柳树的阴影中,提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 分才能看到月亮。霞轩穿着白衣衫,站在月光底下,秋蝉听到萧声,警醒并集体鸣叫,夜 景清晰。经过白堤的画船,都停住而听,有为箫声唱和的。诒孙回头跟我说: “这是东坡游赤壁的延续。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 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 “臣部 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 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汉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运
54、气不好),毋令 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 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 “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 ,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赵食其) 合军出东道。(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合并)B东. 道少回远(稍稍)C.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D固. 自辞于大将军(固然)(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 / 从大将军 / 大将军亦欲使敖 /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为中将军从大将
55、军 / 大将军亦欲使敖 /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为中将军从大将军 / 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 /故徙前将军广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 /从大将军 / 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 /故徙前将军广(3)下列对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D.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大将军卫青、右
56、将军赵食其、前将军李广都是此次与匈奴作战的汉朝将领。李广二十来岁就开始与匈奴作战,所以特别想当先锋,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汉武帝、大将军卫青及右将军赵食其都认为李广年龄大,不适合与单于正面作战。李广是一个不听将令的人,他最终没有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5)将下列课内文言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答案】 ( 1)D(2)C(3)A(4)A(5) 孔子说: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 (思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57、确实应该 广开言路,来扩大皇上听闻(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解析】 【分析】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等特殊情况。 D 项有误,固:坚决。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 为: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 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所以其停顿为: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 为中将军从大将军 / 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 / 故徙前将军广。故选 C。翻译要注意准确把握重点词:辞,告辞、辞别。其句意为: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程 了,心中非常恼
58、怒地前往军部。故选 A。B 项有误,李广想与单于决一死战,不是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C 项有误,汉武帝、大将军卫青都认为李广年龄大,不适合与单于正面作战,右将军赵食 其不这样认为;D 项有误,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A 项正确,故选 A。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而:连词,表转折。句意是:孔子说: “只 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那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 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固,顽固。句意是: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 通达事情的地步。 诚,确实、实在。宜,应当。开张,扩大。光,发扬光大。句意是: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
59、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故答案为: D; C; A; A; 孔子说: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思 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确实应该广开 言路,来扩大皇上听闻(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首先明白语句大意,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 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 ,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
60、语法结 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句子翻译的正误。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 忠于原文,通顺规范。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 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 误。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 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 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附参考译文】李广跟随卫青讨伐匈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英语教育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制造工程师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心理学研究方法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入学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心理健康指导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梯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维护保养与改造升级合同
- 知乎付费专栏专业内容合作开发与知识传播合同
- 老龄大学教学成果转化与运营合作协议
- 高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市场拓展合同
- 线性代数中向量空间的概念与应用:课件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三模)温州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5:5管理要求-5.5 安全风险管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雷泽佳编制-2025A0)
- 2025年二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考试真题卷(附解析)
- 铁塔施工安装技术方案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护苗行动课件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人工智能引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