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丹东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丹东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丹东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丹东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丹东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中共有一级主题()。 A10个B9个C11个D8个 答案:A2在“开花和结果”一节课的导中,教师首先和学生一起观看了一段“绚丽多姿的花”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后,对花的结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带着疑问进入了“开花和结果”这节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类型是( )。A.事例导入 B.多媒体导入C.问题导入 D.经验导入 答案:B解析:通过一段“绚丽多姿的花”的视频导入,属于多媒体导入。 3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下列叙述中,不能用来解释用豌豆做遗传实

2、验容易成功的原因的是( )。 A.自然状态下豌豆授粉时不受外来花粉的干扰,一般是纯种B.豌豆繁殖周期短C.豌豆的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D.豌豆的品种少 答案:D解析:豌豆杂交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豌豆的不同性状之间差异明显、易于区别,如高茎、矮茎,而不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高度;豌豆的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用这些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进行豌豆品种间的杂交,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很容易;豌豆一次能繁殖产生许多后代,因而人们很容易收集到大量的数据用于分析;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授粉。 4下列关于人和

3、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B.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答案:C解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体液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同时某些激素还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A项错误。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较短,B项错误。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泛,C项正确。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D项错误, 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区别是( )。 A.动物细胞分裂时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分裂后期,DNA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里D.分裂问期,DNA分子数目加倍

4、答案:A解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对于真核生物来说,有丝分裂是最主要的细胞分裂方式,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阶段。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共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方式完全一样。不同点有两处:一是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动物细胞是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二是末期子细胞的形成方式。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故本题选A。 6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实验

5、并完成实验报告。这一教学知识的类型为( ),目标水平为( )。 A.方法性知识识记B.抽象知识分析综合C.事实性知识识记D.方法性知识运用 答案:D解析:依据布卢姆的知识维度分类,结合初中生物学的特点,初中生物学知识类型划分为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抽象知识三大类;认知过程可以包括了解、理解、应用和分析综合四个层次。其中,生物实验操作与实验处理知识属于方法性知识的运用水平。 7某同学认为: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同学具有的概念是( )。 A.重要概念B.科学概念C.跨学科概念D.前科学概念 答案:D解析:前科学概念指的是个体所拥有的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例证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的生物学概念

6、。题干中的科学概念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该同学的观点是“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所以是前科学概念。 8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应将酶与底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B.0左右的低温降低酶活性,但其空间结构保持稳定C.超过酶的最适温度,酶将因为肽键被破坏而逐渐失活D.从生活在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最可能找到耐高温的酶 答案:C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程中,应将酶与底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使实验更加准确,A正确;在0左右时酶失活,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的活性可以恢复。B正确;超过酶的最适

7、温度,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时会破坏酶的空问结构使酶失活,C错误;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自温度高,酶的最适温度相应就高,在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最可能找到耐高温的酶。D正确。 9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B.变异是随机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生物的器官用进废退,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D.生物进化是生物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而定向变异的结果答案:B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个体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加倍以及远源杂交,再经自然选择也可成为新物种,其关键是存在生殖隔离。比如二倍体西瓜加倍后形成了四倍体西瓜,A项错误。变异和基因

8、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项正确。C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内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D项错误。 10“通过案例分析,认同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是“合理膳食”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教学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了解水平B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理解水平C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经历水平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反应水平 答案:D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经历水平内容标准的动词主要有体验、参加、感受等表达。反应水平主要是认同、关注、拒绝等感性认识。领悟水平主要通过确立、养

9、成、形成等词来表述。故本题选择D选项。 11下列教学教导中,运用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是()。 A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B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听讲解员介绍动物的主要类群C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每个组分别探究反射活动后进行交流D与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元素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策。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并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故本题选择C选项。 12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节的教学中,某教师让学生观察已解剖好的新鲜动物肾脏,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触摸和观察,并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得出:肾脏中间的白色空腔是汇集尿液的肾盂,肾盂中的尿液来自肾

10、脏周围的实体部分,这部分为肾实质,红色有弹性。这样的教学不能着重体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是( )。A.强调学习者的经验B.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C.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D.创造冲突的学习情境答案:D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共有5点,分别是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此,学习不可能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是一个简单的S-R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

11、积累、信息加工的过程。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信息意义的理解。创造冲突的学习情境是在进行科学概念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认知结构,题干中教师采用了直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出知识点,并不存在认知冲突,D项符合题意。 13导致白血病的根本原因是( )。?A.DNA改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加倍D.染色体缺失 答案:A解析: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导致白血病的根本原因是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本

12、题选A。 14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银杏和油松B.铁线蕨和侧柏C.紫菜和葫芦藓D.荔枝和海带 答案:A解析:根据是否产生种子,植物可分为孢子植物(靠孢子生殖)和种子植物(靠种子生殖)。根据根、茎、叶的分化程度,孢子植物可分为藻类(无根、茎、叶分化)、苔藓类(有茎、叶分化)和蕨类(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银杏和油松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都是裸子植物,A项正确。B项,铁线蕨是蕨类植物,侧柏是裸子植物。C项,紫菜是藻类植物,葫芦藓是苔藓类植物。D项,荔枝是被子植物,海带

13、是藻类植物。 15医生给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常把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中,而不是直接溶解于蒸馏水或纯水中,这是因为()。A无机盐在生命体的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B蒸馏水不含营养物质C蒸馏水可增大细胞质自由水比例使细胞代谢加快,加剧病情D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防止细胞过度吸水或失水 答案:D解析: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及生物体的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具重要作用,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将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中而不是溶于蒸馏水中,就是由于生理盐水可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涨破。 16将下列四种生物分成了a、b、C三类,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14、 A.a中两种生物都无细胞核,并且都以RNA为遗传物质B.b中生物除狂犬病毒外都有细胞结构,但三者都含核糖体C.c中蓝细菌和衣藻属于自养生物,因为都含有叶绿体D.上述四种生物中只有衣藻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 答案:D解析:衣藻为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有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其遗传物质为DNA。蓝细菌和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除核糖体之外的复杂细胞器,其遗传物质为DNA。狂犬病毒为RNA病毒,无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为RNA。A、B、C三项错误。四种生物中只有衣藻是真核生物,可以进行有性生殖,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D项正确。故本题选D。 17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

15、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18将深海中

16、的藻类移到浅海中,光合作用的效率明显增强,这是因为()。 A在深海中只能获得频率较高的红光B在深海中只能获得频率较低的蓝紫光C在浅海中还可以利用波长较长的红光D在浅海中还可以利用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答案:C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利用的有效光是红光和蓝紫光。在深海中,由于海水的阻挡作用,只有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蓝紫光才能透射过;在浅海中波长较长、频率较低的红光和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蓝紫光都可以透射过。由于在浅海中植物可以接受红光和蓝紫光,光合作用必然就强,故答案选C。 19眼是人和动物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感觉器官,眼球里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A角膜B巩膜C视网膜D脉络膜 答案:C解析:感光细

17、胞位于眼球的视网膜上。 20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送人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人海洋湖泊,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 21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白细胞和血小板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答案】C。【解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

18、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中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2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B.动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C.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作用D.捕捉老鼠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答案】B。【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

19、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A项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如鸟类的迁徙行为。正确;B项,动物的行为有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如蜘蛛结网,有的是后天形成的学习行为。如小狗拉车,错误;C项,动物的行为与动物个体的生存、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作用,正确:D项。捕捉老鼠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正确。故选B。 23下列四种生物中,哪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 A.酵母菌B.乳酸菌

20、C.青霉菌D.蘑菇 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 【答案】B。【解析】酵母菌、青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只有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故选B。 24当心脏的房室瓣处于关闭,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 )。 A.心房、心室同时收缩B.心房收缩、心室舒张C.心房、心室同时舒张D.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答案:D解析:心房收缩时,心室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心房舒张时,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全心舒张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25下列有关图2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条肽链B共有126个肽键CR基中共含有17个氨基D形成

21、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答案:A解析:羧基的总数=肽链的数目+R基上羧基的数目,肽链的数目=17-15=2,A正确;肽键的数目=氨基酸的数目一肽链的数目=126-2=124,B错误;氨基的总数=肽链的数目+R基上氨基的数目R基上氨基的数目=17-2=15,C错误;形成蛋白质脱去水分子的数目=肽键的数目=124,D错误。 26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图4是某种藻类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

22、变 答案:D解析:在三条曲线中,198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所以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A正确。由图可知,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是不同的,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正确。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48条件下,第5天时的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说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是最大的,C正确。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 27图1为人体部分细胞分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低B.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的过程可逆C.造血干细胞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行无丝分裂D.皮肤

23、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答案:A解析: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最高,分化程度最低,A正确;动物细胞分化过程不可逆,B错误;造血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细胞核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引起的不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D错误。 28图5为甲、乙、丙、丁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甲、乙、丙各物种与丁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丙与丁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C.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乙和丁的亲缘关系,与乙和甲的亲

24、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答案:B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变异的来源除了基因突变外还有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丙与丁的DNA相似度差099,而进化速率是l百万年,通过计算可得二者DNA的差异经历了99万年的积累,B项正确。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自然选择才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项错误。乙与丁的DNA相似度相差11,而甲与丁相差334,故乙与甲、乙和丁的亲缘关系远近不同。 29下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和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 A.交换、缺失B.倒位、缺失C.倒位、易位D.交换、易位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的变异。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

25、,过程染色体的两个片段排列顺序发生了颠倒,属于倒位;过程右面的某一片段与其他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属于易位,故C正确。 二、问答题30图5是动植物的糖代谢部分路径示意图。 (1)细胞器甲是_;细胞器乙是_。(6分) (2)动物摄取的淀粉经过消化和_作用,变成血糖。(3分) (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是由过程_提供的,当剧烈运动缺氧时,也可由过程提供部分能量,物质A的名称是_。(6分) 解析:(1)叶绿体:线粒体 (2)吸收 (3)呼吸作用;乳酸 解析:该图主要是说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6、。 31材料: “细菌的结构与营养方式”一节的课堂提问设计: 展示课件细菌结构图,提问:细菌是细胞结构吗 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继续展示课件细菌结构图,提问:细菌与植物、动物细胞的区别 提问:细菌的结构及其功能 说说细菌的营养方式 问题: (1)上述提问体现了提问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15分) (2)说明课堂提问的作用。(10分) 解析:(1)上述提问体现了提问设计应该遵循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本堂课为“细菌的结构与营养方式”,上述提问全部是关于这节课内容的有关问题。 系统性原则:整体

27、设计课堂提问,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提问应从整体考虑,使提问成为一个问题之间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步步提高。材料中所设计的提问由易到难,由细菌是否是细胞结构的提问深入到细菌的功能和营养方式,体现了系统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民主性原则: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材料设计的问题都是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的提问,让学生共同参与。 (2)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可以让学生开阔思路,启迪思维;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

28、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解析:(1)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在进行提问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的性原则: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启发性原则: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即教师的提问要激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经过教师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拓宽思维的广度。系统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求知高度。民主性原则: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趣味性原则:所提问题,新颖生动,富有情趣,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

29、学习欲望,不要提那些枯燥无味的问题。我们搞清楚课堂提问的原则之后,认真钻研,才能提出有助于学生发展感知力量的问题。 (2)课堂提问的作用: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可以让学生开阔思路,启迪思维: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 三、材料分析题32材料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在盛有黄瓜条的盘里加盐发现水增多了,再过一段时间黄瓜条变软了,集市卖菜的人洒水能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