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南昌二中化学组:申丹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本节作用和地位:本节安排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处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中比较靠前的位置,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的另一种形式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必备的重点知识和能力。掌握好这一内容,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

2、的基础。进而使学习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酸碱盐,对常见的酸碱盐较熟悉;初中阶段已经学了复

3、分解反应,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中已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能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第一章学习“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已尝试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形系统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知识归纳能力、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知道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会书写一些简单的离子方程式。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知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

4、究的基本方法及对现象进行质疑分析的能力。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的探究方法,归纳出离子反应的本质,锻炼了对比分析和归纳表述的能力通过对课堂提问的积极思考,学会运用“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拓展,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科学观。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树立团队合作意识。联系生活中的离子反应,让学生感受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三、本节重难点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难点: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层面建立对离子反应的认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四、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学主线:离子反应的定义发生条件反应本质离子方

5、程式的书写从化学方程式到离子方程式,实现宏观分析到微观分析的转变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到本质,实现表观认识到本质认识的升华思路贯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验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结论具体策略:以“实验探究教学”为主导,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解法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大家知道不小心被蜜蜂或黄蜂蛰伤,伤口可以怎么处理吗?”“被蜜蜂蛰伤,我们可以涂碱性的小苏打溶液,因为伤口呈酸性,被黄蜂蛰伤,可以涂醋或柠檬酸,因为伤口呈碱性。这里就应用到了酸碱盐等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电解质之间的反应不仅在生活应用普遍,在我们的化学学习中也是经常出现,

6、大家想不想更好地认识电解质之间的反应呢?倾听,好奇,思考创设情景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引入主题复习回顾“大家还记得哪些类别的物质是电解质吗?”(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那电解质溶于水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电离)“对,电离也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请大家完成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HCl,NaOH,CHCOONa,NHCl,CuSO,NaCO复习旧知,回答问题练习电离方程式回顾旧知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做铺垫提问将以上这些物质两两混合可以发生哪些反应?如果可以反应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通过问题讨论,回顾已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铺垫实验验证将以上物质两两组合,通过实

7、验检验我们的理论分析是否正确?请大家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分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每个组推荐一名冋学与大家分享你的实验结论。学生分组实验小组交流实验结论检验理论分析是否准确微观分析对有实验现象的几个反应进行微观分析。“氢氧化钠溶于水全部电离成Na+和OH-,硫酸铜溶于水全部电离成Cu2+和SO2-,生成物硫4酸钠在水中全部电离成Na+和SO2-,所以Na+4和SO2-在反应前后浓度并没有变化,未参与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是CU2+和OH-,也揭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出离子反应的定义“我们把这一类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学生参与分析过程,倾听,参与思考从宏观

8、现象到微观分析,提升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为离子反应的定义的给出做铺垫。CuSOj+NaOH11Illi)r-3OHNa+11TCu(OH)3实验疑惑“有些组合虽然没有明显现象但不一定没有发生反应?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怎么通过实验检验他们到底有没有反应呢?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学生疑惑,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万案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实验设计综合学生的方法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可以联想上一节课的导电性实验,并以酸碱中和反应的验证为例。“同学们,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中和反应,知道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可以反应的,那如何证明他们发生了反应呢?其他组合会不会也发生了反应,只是如盐酸和氢氧化钠一样没有

9、明显现象呢?”分析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特点(类比上面的微观分析),得出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H+和OH_反应,反应特点是离子浓度减小,所以借助导电性实验,如果导电能力减弱则可证明发生了反应,同理,可用该方法检验其他没有现象的组合是否也发生了反应。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方案,综合小组方案,选出最佳方案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投影投影以上投影最佳实验方案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实验仪器:导电性测定装置实验步骤:烧杯中装适量盐酸溶液,测其导电率,然后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记录并观察导电率的变化情况。两两组合,换其他组

10、合再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之一是生成弱电解质做铺垫实验分析各组交流实验现象,全班起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盐酸与氢氧化钠,盐酸和醋酸钠溶液,氯化铵和氢氧化钠,这些组合可以发生反应。微观分析:写出以上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类比之前的微观分析,得出四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对比对比本节课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的讨论实验通过各个方归纳各个离子反应,归纳他们的共同点,总结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因为有气体生成,盐酸和硝酸银、氯化

11、铵和硝酸银能反应因为有沉淀生成,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因为有水生成?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是我们初中学过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那么这三个条件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盐酸和醋酸钠可以反应,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小组讨论分析,交流意见。最终得出结论:生成气体、沉淀、水的共同点是使离子浓度减小,所以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而生成弱电解质也可以使离子浓度减小,所以生成弱电解质(不仅仅是生成水)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应为生成气体、沉淀或弱电解质。结论中的疑惑,交流意见,参与思考程式的对比,结合已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更广更科学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对比归纳出复分

12、解反应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咼学生对比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递进分析自然过渡以这节课通过实验验证过的化学方程式为载体,归纳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以盐酸和硝酸银反应为例,刚刚我们从宏观到微观,分析了这个反应实质是Cl-和Ag+之间的反应,”最后我们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示了这个反应过程,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最终约掉了,并没有出现在方程式中,像这样的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示的方程式称为离子方程式,用来表示离子反应。学生倾听,参与思考在进行微观分析的时候已经展示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但是没有形成理论,所以在此归纳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形成理论。重点精讲如何正确书与离子方程式呢?盐

13、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例,边讲边写,归纳书写步骤。第步: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HCl+NaOH二NaCl+HO2第二步:拆,将可溶且全部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即可溶的强酸、强碱和可溶盐)。单质、氧化物、气体、沉淀、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等不拆HCl+NaOH二NaCl+HO2H+C1-+Na+OH-=Na+Cl-+HO第三步:删,删除相同的离子。H+C4-+Na+OH-=Na+Cl+HO2第四步:查,检查是否电荷守恒、原子守恒H+OH-二HO9回忆刚刚的分析过程,理解记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选择简单例题,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书写的每一个步骤,加深印象,对重点内容更熟练。(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

14、左边的电荷总数与右边的电荷总数相等)难点强化学生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可溶且电离的物质要拆成离子形成?解释要清晰:“因为离子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可溶且全部电离的物质溶于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在溶液中疋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与反应的”弱电解质溶于水也会电离,为什么不拆?“因为弱电解质只是部分电离,溶于水后少部分电离成离子形式,主要还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与溶液中的”学生质疑,思考,分析认真听讲这两个疑惑是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出现拆写错误的主要误解点,所以有必要在学习中解决,避免错误理解的产生。练习先做一些简单练习,熟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氯化钠与硝酸银:碳酸钙与盐酸:3硫酸铵与氢氧化钠:4.硫酸铵与氢氧化钡:

15、讲评练习:讲评练习的过程中,反复复习书写步骤,强调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拆。学生练习通过练习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对比练习将些可以用冋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离子反应放在起练习宀TT书写练习对比分析所做练习的特点归纳结论通过练习熟练书写一些常见的一些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成练习之后,通过NaOH+HCl=NaCl+HO22KOH+HSO=KSO+2H24242OKOH+HCl=KCl+HOHSO+2KOH=KSO+2H24242O对比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一一不仅可以表示个特定的离子反应,还可以表示类离子反应。课堂小结电解质溶于水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哪些离

16、子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呢?有气体、沉淀或弱电解质生成。(3)为什么?因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4)我们可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离子反应,就像我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一样。学生和老师起复习归纳通过简单复习,加深对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印象,搭建出知识框架。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是:写-拆-删-査最关键的一步是判断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形成,哪些物质不拆,保留化学式。可溶的强酸、强碱、可溶盐拆成离子形式,即可以且全部电离的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单质、氧化物、气体、沉淀和弱电解质不能拆,学生课下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归纳的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理解,输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尤其注意:

17、虽然弱电解质能电离,但它不能拆,但电离程度小,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能电离的物质不一定能拆,必须要全部电离才能拆。课后自己独立归纳本节课内容,画一张知识网络作业图。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般在水溶液中进行)2.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沉淀或弱电解质生成(共同点:使离子浓度减小)例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盐酸与醋酸钠反应:4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示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主要板书设计书写步骤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拆:可溶且全部电离

18、的拆成离子形式(即可溶的强酸、强碱和可溶盐拆)单质、氧化物、气体、沉淀、弱电解质不拆,保留化学式。删:删除未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检查是否满足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个特定的反应,还可表示一类反应。三、本节课知识网络六、教学反思在备课过程中,我想让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对电离的认识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际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从而过渡到离子反应。所以第一节课学生必须很好地理解电离概念,并清楚地知道哪些物质溶于水可以电离,哪些可以全部电离。学生对电离的认识是对复分解反应进行微观分析的基础,而从离子角度来认识复分解反应就是本节内容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节课的理论分析微观抽象,也是教学的难点。我的处理是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一个练习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建立了“问题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方案-实验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