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简介课件_第1页
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简介课件_第2页
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简介课件_第3页
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简介课件_第4页
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简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简介 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成立于二O一O年七月,是一所民办非营利性的教育单位,座落在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西路桃李花园6栋首层善缘居。 中心以遵实国家法律法规、爱国爱民为前提,以承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广结善缘,利乐有情,培养有志于承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及爱好者,弘扬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等多元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共同遵守的道德价值观,实现世界和平、国家安定、企业发展、家庭和合、个人幸福。 二O一一年十一月,我中心被“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定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我中心依据圣贤教诲,采取初机接引教育、中根基础培训、上根定期讲座、共修等方法,采用“

2、互动交流,应机设课,善巧教学”的模式,以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开悟“易经”、三字经、了凡四训、古今止观、中国通史等,另外还开设了原始点、中医养生、健康饮食、国画书法、少儿国学夏令营的培训课程,课程学习采取“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方法,把经典与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融为一体。 中心的使命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办学主旨,以身作则,力行经典。“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组织章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本中心定名为: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第二条:中心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路桃李花园6栋首层善缘居。第三条:宗旨一、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历事修心、诸恶莫作、众善

3、奉行、正己正人的人生观,是本中心的根本目的。二、修学课程以儒释道文化为基础,发扬多元(儒释道、易经、综合类)传统文化精神,树立共同遵守的道德价值观,实现世界和平、国家安定、企业发展、家庭和合、个人幸福。三、修学的目标是识过改过,断恶修善,进而破迷开悟,身心安乐和谐。第三章 本中心组织第十条:本院设有总监学、执行监学、名誉院长、院长、常务副院长、副院长、秘书处、教务部、网络宣传部、行政事务部。第十一条:凡欲礼请至本中心讲课的老师(教授或专家),务须经本中心总监学同意,或经本中心院长认可。第十二条:教务人员由中心常驻老师及客座老师组成,经执行监学认可,而任之。教员可在教务会议上提出相关教务方案等。

4、第十三条:教务会议每周举行一次,必要时,可召开临时教务会议。第四章 其它第二一条:经费来源一、基金。二、捐赠三、捐赠银行账号如下: 1、 2、 3、四、其他收入。第二二条:禁例一、本中心禁止喝酒赌博及吸毒,或一切不正当之娱乐,或违反本中心纪律规定等活动。二、本中心绝对禁止募捐。三、本中心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第二三条:本章程由执行监学提出,经中心常务会议通过后实施。第二四条:本章程如有未尽事宜,得由执行监学修定后实施。本中心主要教学课程简介:1、弟子规中华文化的根源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谁发明的?实在来说这四项东西都属于性德。老祖宗传下来的,人性本善。以后把它用在三字经上,“

5、人之初,性本善。”善的标准是什么?实在讲就是伦常、四维、八德。自古以来孔孟学说之根本就是落实于弟子规,一切教育莫不以家庭教育为根基,一切以伦常、四维、八德、仁爱、和平为宗旨。这才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之真传耳。弟子规开篇第一句的“首孝弟”确实是教育的大根大本。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关心朋友、团结同事。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接人待物。中国老式住宅的大门上往往有这样一副对联:“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意思即是,孝子出来做事一定是忠臣,不孝父母的人不不会懂得爱国家、爱君主(又可理解为年高、位高、德高之人)、爱百姓,而孝敬父母的

6、人是懂的,所以弟子规又言“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大道至简,而简于易,主要还是要做到“历事修心,正己正人”。然而转凡成圣确实很难,所以更需要坚定的恒心、毅力,所以弟子规最后一句激励道“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只要每个人都努力践行弟子规,一样可以达到至圣先贤的境界,做个幸福的人。太上感应篇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经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过读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

7、及观世音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

8、。祈审慎思察,则幸甚!幸甚!十善业道经十善业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嗔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附:一、本中心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科目儒家类 弟子规、家和万事兴、论语、大学学习心得分享、朱子治家格言、女德、群书治要360、五伦与五行、五伦十义、父慈子孝、为什么要学弟子规、孔子家语、

9、荀子、王凤仪哲学思想分享、儒家的管理智慧释家类 般若智慧与人生、坛经、金刚经、放生功德与迅速改变命运、认识佛教佛教超度、佛教与人生、佛学基础、十善道业改变人生、净业三福、四摄、六和道家类 道德经、道德经与心经、太上感应篇、菜根谭、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道家阴阳五行系统养生易经类易经与智慧人生、开悟“易经”、易经与健康人生、易经与财富人生、易经与儒释道、八卦象数疗法、风水与健康人生、风水太极场与人生、家居风水详解、五千年的验证风水探测仪的发明、易经与企业战略管理、进退之道股势玄机综合类如何改变命运、企业团队建设、传统文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如何构建劳资关系、稻盛经营哲学、圣贤教育改变命运、中医的中道

10、观、原始点与健康人生、传统文化的根本、因果教育对当今社会作用、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中医养生、总裁养生之道、儒释道学习交流认识人生、寻找曾经失去的幸福、中国养生文化、了凡四训注:可根据企业开课需求,针对性制定课件,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育培训。二、本中心主要授课老师简介:常顺老师:1962年生于广东梅县,大学文化,少年师从李浒教授学习油画、水墨、行草等;研易20多年,对“八卦象数与自然灾害、事故”、“八卦与全息宇宙”、“易经天德与人道修德的终极意义”、“易经(理、数、象)、佛学与广义科技”等有一定研究。曾出版佛学诗文选集、改变人生的大智慧等书。近年来,多次开展“和谐拯救危机”系列“易经、儒释道、中

11、医、自然科学与智慧人生”讲座,推行易经、佛经为核心的中华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联系方式:秘书处、行政事务部电话真学教务部络管理部址:中国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路桃李花园单位名称:善缘传统文化教育中心邮政编码:518000善缘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古德言:“安身立命,教学为先;创业齐家,教学为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在于明德,止于至善,转变人心,树立共同遵守的道德价值观,这是世界和平、国家安定、企业发展、家庭和谐、个人幸福的唯一途径。“建国先民,教学为先”,5000

12、多年来,历代成功的统治者无不从师道开始,圣贤教育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针对当今“重未轻本,重利轻德”社会问题,教育更需要优秀文化,纠正现代教育功利化的弊端,调和失衡的内心,实现和谐身心。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社会需要中华优秀文化的推广和实践,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通过这种正见的教育必然会带来我们身心、人际关系和谐、企业发展的可持续、社会长治久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大平”这是每一位炎黄子孙责无旁贷义务。圣贤教育是培养以

13、道德为核心的人格,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们有责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指导思想以弘扬社会主义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用文化经营教育,用理念支撑发展”,强化职业培训教育,建立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培养出既懂专业技能和遵守制度规范,又有传统文化道德素养的员工、社会群体。中华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现有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形成中华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圣贤教育,为社会、学校、企业、

14、大众等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企业中,为中华民族复兴,培养出具有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的贤良人格。三、教学方式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认识人生,改变命运的核心价值”为主线,以儒家弟子规、道家太上感应篇、佛家十善业道经三个根本为手段,根据员工、中层、高管及信仰等不同基础情况,以培养具有因果见地的教育为途径,以“立德善行、奉献敬业”的教育为载体,以“合约追踪式”评价方式为闭环,引导广大社会、员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

15、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四、实施原则要使每一位顺丰员工都能得到圣贤智慧的教育,实现和谐身心的健康发展;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独特的教育体系;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根据不同文化、层次、对象,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求急功近利。六、工作安排(一)在顺丰企业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及教育”活动,深化“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二)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课程的开发,使员工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三)围绕企业传统文化特色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企业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企业文化。(四)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讲究方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

16、想。(五)创建德育教育追踪和教师评价机制。(六)利用多种手段,围绕传统文化特色创建开展系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七、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1、成立“善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心”顺丰企业培训教研室,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认清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企业的重要意义。2、组织学习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话、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教育活动奠定思想基础。3、制定教学计划方案,编印教学资料及教材,落实培训计划,准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并对全体老师和顺丰企业开展培训。(二)教学阶段(

17、2014年6月2014年12月) 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内容,开展深圳区教学,注重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总结经验。各阶段具体安排如下:1、教学内容:在顺丰企业深圳区域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和教学”活动,一般员从诵读弟子规,教学学习传统文化改变命运的案例;中层诵读大学、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孟子、诗经等及开展教学,教学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太上感应篇、佛学基础入佛知见等;高管通过演讲方式,开显心地因果智慧,企业管理与智慧人生,开示易学、佛学因果、十善、积福之道、成佛资粮及三主要道修学体系。2、课程开发:完成弟子规讲解、蒙学旨要、论语、大学、中庸、黄帝内经与养生、圣贤教育改变命运、认识易经

18、、易经与智慧人生、太上感应篇、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易道、佛道改变人生大智慧等课程的开发;。3、企业文化建设:完成传统文化宣传印单、编印以传统文化为主,倡导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简报,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形成传统文化氛围。4、学科渗透: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群体、层次、信仰等,不同业务培训,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5、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调查、追踪及教师评价方案,进行实验运作;并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6、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三)普及阶段:2015年1月

19、在总结2014年基础上,继续与顺丰企业开展以传统文化教学为主,开展全国性分区分部的全员培训,提升顺丰企业核心价值观,使顺丰企业在德育思想上取得成果。 八、途径与方法 结合顺丰大学培训计划及利用课堂、设施等资源,以培训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检讨与指导,如对员工实行“合约式”评价、对教师考核实行“调查评价”制度等;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顺丰网群、简报、宣传墙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员工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家庭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使员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