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79小题。三只虫刘亮程(1) 一只八条腿的小虫,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爬得极慢,走走停停,八只小爪 踩上去痒痒的。停下的时候,就把针尖大的小头抬起往前望。然后再走。我看得可 笑。它望见前面没路了吗?竟然还走。再走一小会儿,就是指甲盖,指甲盖很光 滑,到了尽头,它假设悬崖勒不住马,肯定一头栽下去。我正为这粒小虫的短视和盲 目好笑,它已过了我的指甲盖,到了指尖,头一低,没掉下去,竟从指头底部慢慢 悠悠向手心爬去了。(2)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走向手心的 路。(3)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4

2、)虫能走到哪里,我除了知道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百米,走不出这片草滩以 外,我确实不知道虫走到了哪里。(5) 一次我看见一只蜕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蝶螂 头抵着地,用两只后腿使劲往上滚,费了很大劲才滚动了一点点。而且,只要蜕螂 稍一松劲,粪蛋有可能原滚下去。我看得着急,真想伸手帮它一把,却不知蜿螂要 把它弄到哪儿。朝四周看了一圈也没弄清哪是蜕螂的家,是左边那棵草底下,还是 右边那几块土坷垃中间。假如弄明白的话,我一伸手就会把这个对蜿螂来说沉重无 比的粪蛋轻松拿起来,放到它的家里。我不清楚蜕螂在滚这个粪蛋前,是否先看好 了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朝这个方向滚去有什么好去处。

3、上了这个小坡是一片 平地,再过去是一个更大的坡,坡上都是草,除非从空中运,或者蜕螂先铲草开一 条路,否那么粪蛋根本无法过去。(6)或许我的想法天真,蜕螂根本不想把粪蛋滚到哪儿去。它只是做一个游戏, 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顶上,然后它转过身,绕到另一边,用两只前爪猛一推,粪蛋 骨碌碌滚了下去。它要看看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后腿劲大还是前腿劲大。谁知 道呢?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7)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挡住。蚂 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 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

4、,正好把蚂蚁碰了个 仰面朝天。蚂蚁一骨碌爬起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像那只蜕螂那样头顶着 地,用后腿往上举。结果还是一样。但它一刻不停,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效 果。(8)我猜测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洞里有多少孤老寡小在等着这 条虫呢。我要能帮帮它多好。或者,要是再有一只蚂蚁帮助,不就好办多了吗。正 好附近有一只闲转的蚂蚁,我把它抓住,放在那个土块上,我想让它站在上面往上 拉,下面的蚂蚁正拼命往上顶呢,一拉一顶,不就上去了吗。(9)可是这只蚂蚁不愿帮助,我一放下,它便跳下土块跑了。我又把它抓回来, 这次是放在那只忙碌的蚂蚁的旁边,我想是我强迫它帮助,它生气了。先让两只蚂 蚁见

5、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助,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 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10)我又想错了。那只忙碌的蚂蚁好像感到身后有动静,一回头看见这只,二话 没说,扑上去就打。这只被打翻在地,爬起来仓皇而逃。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 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口咬,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向这只脸上扇去,这只便 倒地了。(11)那只连口气都不喘,回过身又开始搬干虫。我真看急了,一伸手,连干虫带 蚂蚁一起扔到土块那边。我想蚂蚁肯定会感激这个天降的帮助。没想到它生气了, 一口咬住干虫,拼命使着劲,硬要把它原搬到土块那边去。(12)我又搞错了。也许蚂蚁只是想

6、试试自己能不能把一条干虫搬过土块,我却认 为它要搬回家去。真是的,一条干虫,我会搬它回家吗。(13)也许都不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作者用自己的内心情感来体验生活,表达生活,文字朴素自然,流露诗意,而 且富有暗示性和启发性,充满了一种对生命意识及生命价值以及自我超越的哲学思 考。.本文的叙事角度多变,忽而是客观的描述,忽而是自我经验的言说,忽而是人 的内心独白,忽而是蚂蚁的独白,切换相当自如,语言跳跃的幅度很大。C.作者试图在与虫子的比照中发现人类自身,我们人类应用平等的眼光关照万 物,包容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此同时文中也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无 奈。D.本篇散文结构随情布段,缘意立节,显现出一种简洁灵动的散化结构,看似简单、分散,实那么外断内连,血脉相通,于自然而然的形态中蕴藏着丰厚的内涵。.分析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的作用。(6分).文章先后分别写了小虫、蜿螂、蚂蚁,是否可以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6分)答案:. C.承上启下。内容上表现人的自以为是见识浅薄;结构上紧承上文对小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