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_第1页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_第2页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_第3页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_第4页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1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负数的分界点。2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3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一、预学负数,了解起点。1.师:今天我们学什么?有听说过负数吗?2.师:谁能给大家写一个负数?(指名板演)师:负数前面那一横,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运算符号?在减法算式中是减号,在负数中,它叫负号(板书:

2、负号)。3.既然有负数,那当然就有正数,谁知道正数?二、自主探索,了解负数(一)自主探索-2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负数(投影:一2)(二)交流-2的意义(1)电梯中的一2(2)温度中的一2A.(出示一个没有数值的温度计)你们能不能在这个温度计上找到-2摄氏度?B.(加上0)再找一2,0下两格是一2,0下面一格呢?(板书:下上)C.师指0下一格说一2,问:行不行?那0下两格是负几?0上1格是1度,0上两格呢?D.将温度计横着放,你还能找到2度吗?师:将温度计变细,再变细,就变成了一条线,(指黑板数轴)F.在数轴上找往左一格表示1,2在哪里?(板书:2)+2在哪里?(板书:+2)(3)海拔中的

3、2(4)存折中的2(三)小结看板书,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板书意义相反)(四)小练习师:像这样意义相反的量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做第3题。(五)继续交流2的意义。1.算式中的2师:谁研究算式中的负2?2.身高中的2(1)师:出示儿子9月身高-2cm。这是怎么回事呢?(2)(课件呈现)2表示什么意思?儿子身高是多少?(3)师:看到这个-2cm老师心里好难过,谁有办法让老师变得高兴一些?三、研究关系1.在数轴上边点边读,边板书(比0小的叫负数,比0大的叫正数,那中间这个叫什么数?)2.课件集合图(略)哪幅图能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了什么?五、挑战题六

4、、游戏1.男生、女生比赛(1)男生说一个数,女生说出相反数。+2+34+3.5(2)女生说一个数,男生说出比它小2的数。+3+2+12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关于负数,你觉得我们还会学什么?教学反思:的认知结构。课堂上三维目标有明确的落脚点和实施方案,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实践,感受了数学的学习乐趣,并在实际练习和课后的调查中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1、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过程对于“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题而言,课题本身很新,学生的感知也很有限。但在备课的过程中,本人自始至终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过程;概念引入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具有相反意义的三组数量,并通过有序反馈,引导学生充分讨

5、论、比较,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而且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求,自然地引出课题;直观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上所表示的度数这一环节,学生的观察能力强,能通过温度计上读写出所表示的摄氏度,并说出各摄氏度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温度的大小等,顺利完成了对概念的初步建构。巩固拓展阶段,师生一起讨论了“电梯中的正、负数”、“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方向中的正负数”等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不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感悟到正、负数的应用价值。2、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堂课中,我充分挖掘了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每个情

6、境的设计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为教学目标服务。再加上多个实际参与的环节设计和教师平实、细致的组织、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断的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生伴随着学习过程,亲身体悟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学习的魅力。3、教师语言的精练性以及指向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的精练性以及指向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本节课我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指向性不强,造成学生不知所问;在课后听课教师的反馈中知道,多数老师也都十分关注教师语言的表达。在课堂上,不论是从思维的实际价值上,还是从所提问题的指向性上都显示出了教师语言在课堂

7、上的重要地位。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使教师的提问更具有启发性,如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有充分的体验,能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应该是每位教师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4、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同样的一篇教学设计,为什么名师、名家能上的有滋有味,而有的老师上的却只能是一杯白开水?一方面的原因取决于教师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对教材的把握,而更重要的是名师、名家能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能顺应学生的思维并把学生生成性的问题作为课堂上的有效资源来对待。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思维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课前预期的设计有既定的目标,这是必要的,也是要充分考虑的。但怎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顺应学生的思维,把握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有赖于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机智的驾驭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随时提醒自己,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敢于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