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接待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商业接待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商业接待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商业接待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4页
商业接待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 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3 o Current Document 一、工程概况1(一)勘察目的和任务1(二)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1(三)勘察工作方法、手段及完成量2 HYPERLINK l bookmark5 o Current Document 二、区域地质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一)区域自然地理概况3(二)场地地形地貌概况4(三)地层结构4(四)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5(五)地下水特征5(六)土质的腐蚀性5 HYPERLINK l bookmark7 o Current Document 三、场地地震效应5(一)抗震

2、设防烈度5(二)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5(三)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定6(四)场地稳定性评价6 HYPERLINK l bookmark9 o Current Document 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6(一)岩土工程性状6(二)地基土层强度、变形参数确实定7(三)基础选型及设计、施工建议7(四)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的分布评价8 HYPERLINK l bookmark13 o Current Document 五、结论与建议8附图、附表:图号1、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12、勘探点一览表2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34、地层统计表4(七)勘察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3、 10g。拟建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八)基槽开挖后请通知我单位进行验槽。 TOC o 1-5 h z 5、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56、钻孔柱状图67、工程地质剖面图78、土工试验成果总表8一、工程概况商业接待中心由房地产开发投资兴建。该工程位于。受建 设方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商业接待中心场地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表1)楼号地上层数建筑物占地 面积(m2)基础预计埋置深度(m)结构类型备注商业接待中心1-23929框架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 级二级;确定本次工作属乙级岩土工程勘察。据委托要求,本次勘察为 详细勘察。(一)勘察目的和任务1、查明

4、场地内各土层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查明各土层的物理力学 性质。2、查明场地内有无不良工程地质作用,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3、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及其对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 过程中有无影响。4、判别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划分场地类别。5、提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其强度、变形参数。6、对建筑物的基础类型提出建议,并提供基础设计的有关参数。7、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 埋藏物。(二)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1、勘察合同2、建筑总平面图;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抗震

5、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GB50223-2008);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 年版);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DBJ03232006)岩土工程勘察等。(三)勘察工作方法、手段及完成量勘察手段是以钻探、土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相互结合。 据此资料综合分析,评价该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根据有关规范并结合建筑物规模、用途及场地

6、条件,本次勘察共布 置勘探线5条,勘探孔18孔,其中控制性勘探孔11孔,孔深为8. 5 20.0m。一般性勘探孔7孔,孔深为7. 520. 0m。本次勘察实际施工勘 探孔18孔,个别钻孔位置由于场地条件影响略做移动(具体位置详见 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图号1),总进尺226. 50m。野外钻探:使用DPP100-3型汽车工程钻机,按规范进行野外编录。 回转钻进方式施工,严格控制回尺进尺,对各土层进行现场原位测试(重 型动力触探试验等)。综合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勘探孔回填:本次勘察孔18个,深度为7. 5020. 0m。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4.

7、 2.4 条规定,勘察结束后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原位测试:本次勘察根据拟建物设计要求和场地岩土工程力学条 件,结合本地区勘察技术水平和工艺特征,原位测试采用重型动力触探 进行。取样、试验:按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采取满足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土 试样,现场取样及时送样,及时开样及时试验。确保取样质量和试验数 据的可靠性。成果图表、数据统计系采用理正GICAD软件处理输出,报告采用“三 审”制度审核,确保所提交勘察成果的资料完整内容详实、数据真实准 确、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勘察进程:野外勘探:年6月24日年6月25日;室内试验、资料整理:年6月25日年6月26日;报告提交:年6月27日。本次勘察完成实物工作

8、量如下表: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2)勘察工程单位孔数(孔)进尺(米)技术方法备注勘探孔技术孔11129.0钻孔每次进尺控制在0. 50-1. 00米,记录 描述,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工作一般孔797.5钻孔每次进尺控制在0. 50-1. 00米,记录 描述地层总进尺226.5数量技术方法取样原样(件)及时取样,即使密封扰样(件)14级配情况,土层定名数量技术方法原位测试标准贯入(次)每2米或变层标贯一次重型动触探(米)3.4贯入10cm的读书Afo. 5数量技术方法室内试验颗粒分析(件)14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常规物理力学实 验(件)密度、比重、含水量、液塑限、固结试验二、区域地质及场地工程地质条

9、件(一)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县位于市中南部。县总辖地面积平方公里,东西长km,南北宽km。 地处高原阴山山脉东南麓,是个多丘陵、少平川地区。县境最高海拨米, 最低海拔米,平均海拔米。处于中温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特点,四季温差较大,北部淖尔梁、辉腾梁、十八台制高点地带,海拔 较高,天寒霜早,三春少花,四季少暖,昼夜温差大,有“早穿皮袄午 穿纱”之谚。西部靠近土默川平原的旗下营镇大部,梨花镇一局部,以 及南部与岱海滩毗连的羊圈湾,海拔较低,气候较暖,光照日长,惠风 平和,雨水较多,春来较早。(二)场地地形地貌概况勘察场地位于市县村。地貌单元属山地地貌。场地地形呈北高南底, 阶梯地形,勘探孔

10、孔口相对标高在1528. 751551. 47m之间,相对高差 22. 72m。(三)地层结构本次勘探钻孔揭露最大深度20. 0m,根据土层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 质分析,场地地层分布比拟稳定,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三个主要工程地质 层,现自上而下详述其结构如下:素填土褐黄色,松散,干。主要以花岗岩山体碎屑为主,最大粒径30cm, 新近回填,结构松散,未曾碾压。厚度0.606. 70米,平均2. 64米。 层底标高 1528. 151541. 82 米。全风化花岗岩层褐黄色。结构已破坏,有剩余结构强度,呈碎块状,干钻可钻进。 厚度1. 302. 80m,平均1. 90m,层顶深度0. 006. 70m,

11、层底深度1. 50 8. 20m,层顶标高 1528. 151541. 82m,层底标高 1526. 351540. 52m。强风化花岗岩层褐黄色。结构大局部破坏,风化裂隙发育,矿物成份已显著变化, 岩体已破碎,干钻不易钻进。层顶深度0.008. 20米,层顶标高 1526. 351551. 47米,本次钻探深度20. 0米未揭穿该层。(四)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详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图号5)。(五)地下水特征勘察期间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稳定地下水位。故地下水对拟建 物施工无影响。(六)土质的腐蚀性根据足够经验及充分资料,场地内地基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具微腐蚀性。三

12、、场地地震效应(一)抗震设防烈度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确定:县抗震设 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10g,属第二组。根据本次勘探揭露地层埋臧条件、岩性特征及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地形、地貌和拟建接待中心设计方案综合考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 1. 1条划分,拟建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二)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按国家地震局的有关文件,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根据国家 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从场地土的性质 判定,属于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H类。(三)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定勘察期间场地钻探深度20.

13、0m范围内未见稳定地下水。据此,本场 地可不考虑场地内各土层的液化问题。(四)场地稳定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分析结果及区域地质,该场区未发现有活动性断 裂通过,属抗震一般地段;场地稳定性一般,可进行拟建物建设。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一)岩土工程性状对场地岩土工程性状的分析是基于统计学可靠性估值理论上的岩 土参数平均值,结合本场地岩土力学性质的统计分析结果(见物理力学 指标统计表)(图号5),场地各土层岩土工程性状作如下评价:素填土层结构松散,工程性能差。不易作为基础持力层。(素填土分布见图 号1)全风化花岗岩层野外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实测值)击,平均26.7 击;野外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

14、数(修正值)15. 037. 0击,平均23. 4 击。力学性质较好,可以作为基础持力层。强风化花岗岩层野外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实测值)10cm击数大于50击、回弹。力学性质好,可作为基础持力层。(二)地基土层强度、变形参数确实定据本场地岩土力学性质的统计分析结果(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图号5)和以上的岩土力学性状分析,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场地土 层强度、变形参数如下表:地基土强度、变形参数建议取值表(表3)(三)基础选型及设计、施工建议层号与地层密度 (g/cm3)压缩性抗剪强度动力触探修正击数N (次)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Es(i-2)MPaEo (MPa)Cq (kPa)(

15、度)全风化花岗U-I 石层(2. 30)(50)(40)23.4350强风化花岗U-4 f=1 石层(2. 40)(65)(60)10cm大于50击、 回弹500基础与地基选择基于地基土工程条件,结合建筑工程特征,提出如下基础设计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强风化花岗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类型可采用 独立基础。(1)场地东部原地形为北高南低单向倾斜坡度较大,开挖山体后 对东侧进行回填,使本场地形成半填半挖地基,回填土厚度较大薄厚不 均匀,回填土体易引起下滑,建议拟建物位置在允许的条件下做适当的 调整,以避开该地段。(2)如拟建筑物位置不能调整,建议东侧回填土体全部清除,用强风化花岗岩作为基础持力层,下覆山体坡度做台阶状,防止回填土体 向下滑移,设计时应采取措施以加强整体性。(四)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的分布评价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拟建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无地质灾害分布, 无土层液化问题,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小。五、结论与建议(一)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地基土分布较稳定,场地稳定性一 般。(二)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n类。(三)基础类型:拟建场地为山体,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强风化花 岗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类型可采用独立基础。(D场地东部原地形为北高南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