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名家朱仁康先生治疗皮肤病的独特心得与经验_第1页
中医外科名家朱仁康先生治疗皮肤病的独特心得与经验_第2页
中医外科名家朱仁康先生治疗皮肤病的独特心得与经验_第3页
中医外科名家朱仁康先生治疗皮肤病的独特心得与经验_第4页
中医外科名家朱仁康先生治疗皮肤病的独特心得与经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外科名家朱仁康先生治疗皮肤病的独特心得与经验导读:唇风(即现代医学的唇炎八 湿疹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皮 肤病,此类疾病对身体虽无大碍,但反复发作令人烦躁。西苑医院中 医外科主任朱仁康对治疗皮肤病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现提供 如下,以飨读者。四气平五味IW和wuwedang一、理湿清热以治唇风中医所谓唇风者,常见于下唇,初起发痒红肿,日久干燥,破裂 流水,痛如火燎。此病与现代医学的唇炎相似。外科正宗谓,由阳明胃火上攻所致。朱宗其说,并自拟清胃饮以清泻胃火,对初 患者每收显效。方用:黄连.黄苓.知母.生石膏、竹叶、丹皮、赤 芍.生甘草。然病有新久,证有轻重,如西医的慢性唇炎或剥脱性唇 炎,虽

2、都属中医唇风范畴,其病机非仅限于胃火上攻”一端,还须 辨证才能施治。口唇与脾胃二经有关。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阳明 胃经环唇挟口。脾胃健运,那么口唇红润光泽;脾胃失司,那么唇病生矣。 故口唇疾患,应从脾胃论治。假设久病缠绵,口唇肿胀,渗血流水,糜烂结痂,那么多属脾胃湿热,循经上犯,常见于慢性唇炎;假设口唇干燥, 尤以下唇为甚,皴裂疼痛,叠起皮屑,那么由脾胃湿热内蕴,郁久化火, 伤阴化燥所致,常见于剥脱性唇炎。两者治法各有所不同,举验案两 那么以说明之。【病案一】任姓妇人,年过三旬,患唇病3年余。口唇肿痛,糜烂结痂,反 复脱皮,久治不愈,特从内蒙古远道来京就医。初诊时投清胃饮未效。 再诊细查唇红

3、色暗,肿胀不减,糜烂脱屑相兼,并有腕腹不适,大便 浩,日23行,饥不欲食,渴不思饮,舌红苔黄,脉弦滑。鉴于久病 中土不调,脾胃运化失职,湿热阻于中焦,上蒸口唇,遂改拟健脾调 胃,理湿清热,药用:马尾连10克,黄苓10克,竹叶6克,苍白术 各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丹皮10克,赤芍6克,炙甘草6 克。水煎服。5剂后复诊:饮食增加,大便成形,口唇痒痛减轻,唯下 唇仍干燥结痂,时有脱屑。原方加枇杷叶10克,冬瓜皮10克,治疗 3周,服药20余剂,基本治愈,欣然返里。【病案二】丁某,男性,年近半百。于1978年春节后发病,久治未效。 1979年冬来诊,称初感唇干,痒而不痛,常以舌舔润,久而干燥皴

4、裂 更甚,继那么反复揭起皮屑,伴有咽干口燥,大便不畅,舌红少津,脉 象弦数。此乃脾胃湿热,郁久化火,伤阴化燥之证。治以养阴益胃、 清热润燥,方以甘露消毒饮合清胃饮加减:生熟地各10克,玄参10 克,黄苓10克,茵陈12克,连翘10克,石斛10克,麦冬10克, 玉竹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5剂后复诊,唇燥咽干明显改善, 仍见脱屑。嘱继服原方。调治月余,唇已不复干裂脱皮,基本治愈。四气平五味IW和wuwedang二、圆机活法以治湿疹湿疹病证复杂,治法多变,仅分述二点:1.滋阴除湿汤治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大多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化而来,临床表现及病理变 化甚为复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年四十而阴气自

5、半矣。 年高体弱者,精血渐衰,加之渗水日久,伤阴耗血,遂更致阴虚。阴 虚为本,理当滋阴培本扶正,但纯用滋阴那么有助湿恋邪之虑。湿为重 浊有质之邪,性粘腻,湿邪偏盛,蕴郁肌肤,那么发而为湿疹。邪盛为 标,理当利湿治标祛邪,但徒用利湿那么有伤阴伐正之忧。本病辨证属 阴虚湿恋之证,故治拟滋阴除湿之法。滋阴与除湿,看似矛盾,但标 本兼顾,滋渗并施,滋阴扶正以抵邪外出,除湿祛邪亦有利于正复, 两者并行不悖,俾湿去阴复,病焉得不愈?朱治慢性湿疹,证属阴虚 湿恋者,应用滋阴除湿汤,每收显效。男性赵某,年近八旬。双膝下至足背泛起湿疹6年余,反复发作, 皮肤呈黯褐色,外表粗糙,覆有干痂皱皮,小腿紧胀刺痒,搔痒处

6、糜 烂渗水。北京某医院诊为慢性湿疹,经中西药调治,疗效不显。初诊时自述刺痒难忍,反复搔抓,糜烂渗水增加,结痂连片,干 燥脱落,此起彼伏,痛苦异常。伴有咽干口渴,大便干。舌红苔薄黄, 脉沉滑。诸症杂沓纷纭,虚实相兼,然以湿热诸症较为突出。初予龙 胆泻肝汤化裁以清热利湿,外用生地榆、黄柏水煎湿敷患处。5日后复诊:诸症同前。虑其湿热久羁,非数日所能清利,仍投原方内服外敷,续用io So三诊:诸症仍有增无减,口燥便干,痂皮脱落更甚。患处湿敷, 敷那么渗水止,停那么水渗出。刺痒难忍,夜不能寐。利湿而湿不除,清 热而热反甚。治不中的,必有因未审。细观察其形羸体弱,肌肤干燥 失润,虽口咽干燥但饮水不多,舌红

7、绛少津,脉沉滑细无力,辨证为 阴虚于内,湿盛于外,本虚标实之证,法当滋阴除湿。处方:生地30 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玄参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 白繇皮10克,蛇床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7日后四诊:咽干口燥好转,刺痒稍减。效不更方,连服半月。瘙 痒明显减轻,夜卧转安,患处糜烂渐收,大片痂皮脱落,唯肤色变化 较慢。遂在原方基础上加红花、牛膝、黄柏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酌配砂仁、陈皮理气调胃,而防生地、玄参久用滞脾碍胃之弊。坚持 治疗半年多,基本治愈:双下肢皮肤恢复平常,唯色素沉着未去。2.脾健助运治小儿湿疹婴幼儿湿疹,中医称胎疮、奶癣,与胎热、乳食有关,证属脾湿 心火、湿热

8、为患。如胎前母食五辛,那么儿生后易患此证。病初可以清 热利湿治之;久病多为脾运不周,湿从内生而发于肌肤,当以治脾为 本。盖小儿生长发育,全赖脾胃运化之精微以营养,假设将养失宜,恣 食口腹,脾胃积损,那么健运失职而湿病生焉。故小儿湿疹,更以调脾 健胃为要。过服苦寒清利之品,戕代脾胃之气,常会导致病情缠绵难 愈。1979年春节前,一妇人携7岁男孩从外地来京就医。称儿生不久, 即患婴儿湿疹,虽一度治愈,但仍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延缠至今, 屡医少效。近半年来,日渐加重,抓痕累累,几无完肤,晚间搔痒尤 甚,影响睡眠,精神萎靡,纳差,大便:唐薄,脉细无力,舌质淡、苔 薄根腻,面色萎黄,肢体瘦弱,此系脾虚健

9、运不周,湿邪外发肌肤。 投以小儿化湿汤:苍白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包) 各6克。5剂。方中以二术、茯苓、陈皮.麦芽健脾助运,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妇人疑病重药轻恐难取效,因出示以前所服之方多 系龙胆泻肝汤之化裁。朱指出中医治病不在药多量重,贵在把握病机。 妇方犹疑取药试服,服完复诊时喜称,儿瘙痒减轻,夜安卧,纳食馨。 遂效不更方,继续调治。先后共服20剂,疹消痒除,欣返故里。四气平五味梅和四气平五味梅和wuwting三、重用生地以治皮肤病生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苦而寒,有清热凉血、养阴 润燥作用,历代沿用至今。朱治皮肤病惯用此药,量既大而应用范围 亦广。或问:您善用生地治皮肤

10、病,请道其理何在?朱日:因虑及疮疡皮肤病为血热所致者颇多,故用生地以凉血清 热。凡遇血热证者,除重用生地外,常与丹皮、赤芍二药配伍,那么收 效更佳。问:配丹皮、赤芍又当何为?日:有热当清,此乃常法。热与营血搏结,情况较为复杂。虽 素问调经论有日: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那么泣不能流,温那么 消而去之,但热乃温之甚,血遇热失度而妄行,或邪热煎熬营血而 滞涩。故重用生地同时配用丹皮、赤芍,既加强凉血清热作用,又活 血散血,以防火热煎熬所致营血瘀滞。此取叶天土热入血分,恐耗血 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意也。临床常见因某些药物而引起药疹,周身泛起弥漫性大片红斑,俗 称中药毒”。此系内中药毒,毒入营血,血热沸

11、腾,外走肌腹所致。 每常用自拟皮炎汤治之,多能应手而愈。方用:生地、丹皮.赤芍. 知母、生石膏、银花.连翘、竹叶、生甘草。此亦以生地为君药。由 心经火旺.血热生风而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皮肤划痕症等病,每以 金鉴清风散化裁治之。但余常加大生地的用量,以增强凉血清热作用,故能收效满意。问:用生地治疗其他皮肤病又当如何?日:据有关文献记载,生地尚有润泽肌肤、去诸湿热(医学启 源),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本经逢源)等功能,所 以也用以与相应药物配伍,治疗湿疹、银屑病以及剥脱性皮炎等病。 如:内中药毒重症由毒热内炽、伤阴耗血、肌肤失养而引起的剥脱性 皮炎,银屑病由外用药物不当而引起的红皮症,以及皮肤层层剥脱或 皮肤大片潮红层层脱屑等。此皆系血热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