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陆游前后期自己收录的诗词汇合_宋代陆游诗词大全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沈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见十四弦。 全文赏析 这首春愁词,着意写人。上片描写人物情态。梳妆慵晚,懒上秋千,花冠不整,衣宽髻偏。下片抒写相思与离情。原来心情不佳是由于游人未归,而且又经年没有书信。因而花前弹泪,相思不已。“愁入春风十四弦”,思绪缠绵,情韵无限,写出了相思相爱之深。全词抒情细腻,含蓄凄婉。陆游前后期自己收录的诗词(篇二)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全文赏析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
2、。下面是资深训练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高校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忱,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
3、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与过对金兵的遭受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整理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决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剧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
4、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兴奋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感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剧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今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消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积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剧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
5、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抱负与现实的冲突,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深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照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
6、,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绝望和苦痛,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终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冲突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绝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味道”,抱负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
7、个大转折,词人如同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苦痛中.。 陆游这首词,的确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酷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气,更为动人。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详细写作年份不详。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
8、间经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陆游前后期自己收录的诗词(篇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解释: 1将晓:天将要亮。 2.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其次首。 3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4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5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古诗词解说 南宋时期,金占据了中原地区。爱国诗人陆游在山阴(今属浙江)乡下憧憬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希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
9、一。 陆游前后期自己收录的诗词(篇四) 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全文赏析 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盘桓两月。这首浣溪沙即作于此时。上片表现了二人友情的深挚。下片写客中送客,表现了的孤寂心情。全词抒情委婉,真挚感人。陆游前后期自己收录的诗词(篇五)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究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
10、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全文赏析 词人在公元1178年秋天,他从四川回到了阔别了九年的家乡绍兴。(陆游生于公元1125年)这时候的陆游已经五.岁了。九年间,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环境的变化会很大,人的变化相对说来不会太大。但是对当时的陆游所处的时代来说,环境的变化相对要小些,而人事的变化会比较的大。这首词当是返乡之后所作。 故土久别重回,使词人产生对家乡的生疏感。上片,从久别重回故土发出了一系列的感叹。下片由时事变迁,年老体衰,但词人报国的“壮志”初衷未改,表现了词人不甘“溪友为伴”、老骥伏枥的豪情壮志。 起句“孤鹤归来(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辽东化鹤归来,老成凋谢,少者成长,使词人深
11、切地感到人生无常。“孤鹤归来”:典故出自晋朝陶潜搜神后记,书中载,有个名字叫丁令威的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学成后化鹤归辽东,停在城门华表柱上,目注家乡物是人非,叹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词人时隔九年重新回归故里,眼见故里的老人谢世,新人成长,“换尽旧人”,恍如隔世。一个“尽”字,表明白些许哀伤、些许无奈。这“哀伤”和“无奈”从下面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这一到处的荒芜的坟墓中躺着的人啊,曾经在生前有过多少美梦,现在都随着他们的离世而断绝了。“念”在此处表达了词人的联想。有着词人对逝者的怀念和惋惜,有着对的世事不公
12、的愤懑,有着对人生短暂的叹息!“王侯蝼蚁,究竟成尘”,王侯:大人物;蝼蚁:蝼蛄与蚂蚁,指微小生物,这里比方地位低微的人。杜甫谒文公上方诗有:“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虚。”词人面对“累累枯冢”告知人们:在岁月面前,无论王公贵戚,平面百姓一律公平,最终都将化为尘土。这一切感想,是经过了宦海的多次沉浮,对生命价值的深切反思和沉重感悟。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载酒”:携带着美酒。巷陌:邻居,这里指烟花巷。词人在感叹人生短暂的同时,脑海中又很自然地出现出了过去美妙生活的一个个回忆:他曾经携带着美酒,来到春色满园的林园中,对酒赏景;青年的时候,他也曾经在春意昂然中寻花问柳,没有辜负了大好
13、的春光和自己的青春年华。 但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那究竟是过去了的绮梦,老境来临,沈腰潘鬓消磨,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当时已经五.岁了的陆游不能不让人叹息。“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流年:流去的岁月,指光阴。围腰带剩:喻人老病,南史沈约传:“(约)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点鬓霜新:双鬓花白。光阴流得很快,现在我已经人瘦弱衰老了,双鬓已经花白了。承接上句,词人由衷地发出了日月如梭,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的感叹。 词人在上片为读者阐述了一个真理:时间对我们每一个都是公平的。无论是王公贵胄和是平民百姓,最终都会在累累枯冢中,渐渐化为尘土。有道是“世间公道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14、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人生如同大梦,自己又何尝不是处于梦境中呢?面对着这变化了的一切,他回忆起在这片土地上自己的青春岁月,当年也曾载酒寻花,青楼问柳,处处留下脚印,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与和物质文化带来了恩惠,没有辜负青春年华。 下片写了很多自慰语和旷达语,以掩饰心中的惆怅。“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而今余此身。”“交亲”:知交和亲友。知交和亲友象流云一般地飘散了。这里将人事的变换比作流云,由于云的变幻极快,所谓“风云变幻”,亲友都流散了,死的死,走的走。而今未曾料到的只剩下孤身单影,自己一个人回到了家乡。“又岂料、而今余此身”,与词的上片,“换尽旧人”相对应。家乡已经换尽旧人,惟有我未换
15、,累累枯冢我还尚存人间。孑然一身回家乡,眼见亲友故交消亡了,面对累累枯冢,一种莫名的悲凉,怅惘之情,从词人心中油然而起,但还是极力劝慰自己,“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幸好,我现在眼睛还算看得见,瘦弱的身体还算健康,品茶也能够知道茶的甘甜,吃饭也还能够嚼烂。这是标准的阿Q式的表白。紧接着这是阿Q式的无可奈何的自我标榜,词人又以“非惟我老,更有人贫”为宽慰自己:不要以为自己老迈了,还有很多的穷人活的比我更累呢。对陆游来说,作为一个离职的官宦,家在有佣仆使女,一般的家务琐事无须他处理,而家乡的穷人就不同了。 所以,词人特地将“更有人贫”提出来,这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吧。曾在书喜诗中写道:“眼明
16、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这与此处的“幸眼明身健”四句的用词相同。万里西归,为什么还总是那样戚戚不欢,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用自慰来解脱呢?紧接着,作了回答:“躲尽危机,消残壮志”,原来陆游一生为官,志在恢复祖国的大好河山,盼望自己能为祖国抗击金人的入侵而作出贡献,他在不久,也是在家乡的山阴写下一篇诉衷情,全词是如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诞生的其次年,北宋便为金人所灭。 陆游青壮年时期一心憧憬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四十八岁那年他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加军事活动。但是
17、由于朝廷缺乏坚持北伐收复河山一贯的思想,主和苟安,所以他的满腹壮志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他还在夜读兵书中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平身万里心,执戈王前驱”。但是一切的努力后来眼看都化作了泡影,“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在词中虽然一再自慰,但是,从他“躲尽危机,消残壮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是无法安静的。他在朝为官的时候,为了抗金大业,放言直陈己志,却屡屡遭到朝廷公侯的排挤,屈居下僚。危机虽然侥幸躲过,然而壮志已经消残。 “短艇湖中闲采蒪”蒪(chun):水生植物名,又名水葵,可作羹。陆游在寒夜移疾诗中自注说:“湘湖在萧山县,产蒪绝美。”在“躲尽危机、消残壮志”、回到家乡的日子里,乘着小舟
18、,在湖中闲适地采蒪。这里,陆游的采蒪和其它人的采蒪有着不同之处,词人并不缺乏美味的菜肴,他采蒪主要还是在表现他的无奈,他的消磨时日。或者说他是去感受一下下湖采蒪的乐趣。当然,自己采来自己尝鲜,也不乏奇妙之处。 结尾:“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我还有什么可以有遗恨的呢?现在我与渔翁饮酒同醉,与小溪旁的农夫结为邻居,我感到这一切很满意了。这样的生活真得能让词人满意了吗?回答明显是否定的。词中“吾何恨”三字透露了词人心中的不满。既然没有“恨”,又何必问。既然问了就应当是有恨。假如无恨,这问就显得无理;假如有恨,又是恨什么呢?词人没有回答,应当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这就更让人感到陆游有的是让
19、他苦痛难耐的恨。 我们从直到他临死时候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陆游的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恨。这是陆游之所以千百年来成为后人无可遗忘的诗人、词人的重要缘由。这也成为他的诗词让我们百颂不厌的重要缘由!他的这种爱国主义情操是一以贯之的。他渴望沦陷区的收复和国家的统一的思想,这正是他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这样不说出来的恨,就更加使词人和读者苦痛难耐了。 陆游前后期自己收录的诗词(篇六)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
20、无名渔父。 全文赏析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愿向红尘深处追赶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赶名利,只求闲适、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常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格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终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
21、,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闻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许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读者不行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洁地认为它是消极的、躲避现实的作品。 陆游另有一首鹊桥仙词:“华灯纵博,雕
22、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也是写渔父的。它上片所写的也许是他四十八岁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而这首词可能是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夭折以后,回到山阴家乡时作的。两首词同调、同韵,都是写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决不是张志和渔父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读这首词时,应当留意他这个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情。 陆游前后期自己收录的诗词(篇七)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难过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全文赏析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绍兴)写下的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间或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伤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查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行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3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许昌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队员5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招聘市容协管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福建省南安市龙泉中学招聘1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海南乐东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招聘保安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4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招聘事务员3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操作工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江苏盐城市滨海县卫生事业单位校园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招聘1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襄阳市襄州区“田园诗乡·才聚襄州”引进36名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华中师范大学站)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社会招聘5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1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胰岛素泵护理查房
- 2025年资格考试-WSET二级认证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 (新教材)2025年秋期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无内容+二次备课版)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羊驼介绍课件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培训
- 医德医风培训课件内容
- 2025广东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练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