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4酵母发酵3.2.4酵母发酵3.2.4酵母发酵3.2.4酵母发酵安徽工程大学实验报告书1、当前酒精生产工艺的技术进展及现状我国酒精生产以发酵法为主,大多数工厂是采用薯干为原料.近年来,随着酒精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科研部门对酒精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革,无论是在连续蒸煮、真空冷却、连续糖化、液体曲、糖化酶、固体干酵母的使用、连续发酵、新型蒸馏塔的应用方面,或是在优良菌种选育,工艺与设备的改进,自动控制、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的了不少的成绩。近年来,以淀粉质原料发酵生产酒精逐渐减少,以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酒精逐渐增加,目前糖蜜酒精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用硫
2、酸法、直接水合法以及利用石油裂解产生的乙烯或天然气直接合成酒精的产量越来越大。但是迄今为止,合成酒精还不能完全取代发酵发生产酒精,因为合成酒精往往夹杂异构化高级醇类,对于人的高级神级中枢有麻僻痹作用,不是宜作饮料、食品、医药及香料等用。因此即使是石油化工发达的国家,发酵法生产酒精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美国以淀粉质原料用发酵法生产的酒精始终保持10%以上,一些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国家,发酵法仍然是生产酒精的主要方法。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是在生物工艺实验单元操作基础上,综合运用酒精发酵工艺学课程中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发酵方法,模拟工业生产上的整个过程。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实验后系统总结获得全面提高
3、。.了解酒精发酵工艺原理。.熟悉酒精生产的工艺流程。.掌握在实验室中模拟酒精发酵的工艺流程。4.分析酒精发酵的工艺参数及数据分析。三、实验原理酒精发酵工艺原理借助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使子粒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继而产生酒精的过程。微生物主要是借助于曲霉和酵母菌。整个酿酒过程的。环境和工艺条件,都应适合所用微生物的代谢特点,促使它们活力强、作用大,将淀粉充分分解为糖,再将糖转化为酒精。曲霉和酵母靠料培养和携带,因此,培养并携带霉菌、酵母菌的料(大、小、麸和酒母等)的好坏与高粱洒的质量关系极为密切。3.2酒精发酵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选择与依据3.2.1原料粉碎选择小麦面粉,没有粉碎这一过程。3.
4、2.2蒸煮糊化把磨碎后的粉末原料,先行拌水预热,使原料升温,为连续蒸煮作好预煮准备。原料内的淀粉颗粒,经高压蒸煮后逐步破裂,趋与溶解状态,蒸煮醪液成糊状。3.2.3曲霉糖化经蒸煮糊化后的醪液,通过曲霉菌的淀粉酶进行糖化作用。曲霉菌生成的淀粉酶,能把原料内含有的淀粉转变为可发酵性糖,供酵母菌利用。曲霉菌是属于好气性的微生物,故在繁殖和生长过程中要给以充分得空气,同时,淀粉酶的形成也取决于所供给的空气量。3.5.4过滤3.5.4过滤酒精发酵是属于厌气性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进行无氧呼吸,在此过程中,发生着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既有糖化醪中淀粉和糊精继续被淀粉酶水解生成糖,也有蛋白质在曲霉蛋白酶水解下生成
5、肽和氨基酸。这些物质一部分被酵母吸收合成菌体细胞,另一部分则被发酵,生成酒精和C02。3.2.5蒸储提纯经酵母菌把糖转变成酒精后,在成熟发酵醪内,除含有酒精和大量水分外,还含有固形物和许多杂质。蒸储是把发酵醪液中含有的酒精提纯出来,通过粗储和精储,最后取得合乎规格的酒精,同时得到副产物杂醇油,还有大量的酒糟(也称废醪)排除。有的工厂把酒糟内的余热,设法取出,充分利用3.3酒精发酵生产的工艺流程(方框图)新骞RI趣友统畅魂娘第工曲.米熟汁-试管培雅E三角瓶种曲雅碑酵母菌X索米一萌霉米曲II液体试管曜母一L一来曲江1三布瓶一解前蒸期液林薛母1:1糖篙一赢-勖虐4勰T1-4CD3-一发辞一大牺母一小
6、曲母蒸潴r1ififfi酒楮决静浦幽,淀粉腹瘟料酒精生产工艺灌建示意图3.4糖化工艺参数选择液化结束后,迅速将料液用烟酸将PH值至6.5,加入氯化钙(对固形物0.2%),加入液化酶(12-20U/g),在剧烈搅拌下,先加热至72,保温15山也,再加热至90,并维持30min,E达到所需的液化程度(DE值:15-18%),碘反应呈棕红色(淀粉受到a-淀粉酶的作用后,遇碘呈色很快反应,如下表现:蓝-紫-红-浅红-不显色)。液化结束后,再升温至120,保持5-8min,以凝聚蛋白质,改进过滤。3.5发酵工艺参数选择3.5.1淀粉质原料的糊化称取一定量的淀粉质原料,按照一定的料液比添加水,调制淀粉乳,
7、在90100条件下恒温水浴加热。淀粉乳受热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淀粉粒开头破坏,晶体结构消失,体积膨大,粘度急剧上升,呈粘稠的糊状,即成为非结晶性的淀粉。3.5.2液化将糊化的淀粉质原料,加入CaCl2(对照固形物0.2%),调节PH值至6.5,加入液化酶,在剧烈搅拌下,先加热至72,保温15山也,再加热至90,并维持30min。用碘反应验证是否反应完全。(实验加入液化酶1ml)3.5.3糖化液化结束后,迅速将PH调节至4.24.5,同时迅速降温至60。加入糖化酶,在60下保温若干小时,当用无水酒精检验无糊精存在时,开始过滤。(实验加入糖化酶1ml)用8层纱布粗过滤,并用离心机在4000r/m
8、in条件下,离心15min,取其上清液量取糖液体积。3.5.5灭菌:在灭菌桶中121.3条件下灭菌20分钟。箱中培养。3.5.6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曲霉菌,然后放入37恒温培箱中培养。3.5.7检测:用气象色谱分析样液,是否产生酒精气象色谱检测数据四、材料和方法4.1原料、药品以及仪器设备小麦粉180g液化酶小麦粉180g液化酶1ml糖化酶1mlCaCl3.69g曲霉水浴锅离心机恒温干燥箱烧杯锥形瓶温度计玻璃棒灭菌桶纱布接种相关设备4.2分析测定方法4.2.1淀粉原料含水量的测定(参见实验一)4.2.2淀粉原料中粗淀粉含量的测定(参见试验二)4.2.3测定液化反应终点(碘反应)4.2.4糖化
9、终点测定(无水乙醇检验)4.2.5还原糖的测定(参见试验三)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附1.酒精发酵生产设计(综合)实验原始记录表2.糖化醪发酵过程指标参数六、讨论1.糖化酶用量及糖化时间对糖化效果的影响。糖化酶作用于蒸煮醪的最适温度实为60度,一般要求糖化时蒸煮醪温度为55-60度之间,最适PH值为4.2,一般要求PH值范围为3.6-4.8。糖化酶加入糖化锅后,须进行搅拌,糖化时间在30分钟左右。糖化完毕即可进入下道工序工作。A.液态法工艺糖化酶的用量比一般为每克淀粉加90-150单位。B.用量计算公式:糖化酶用量(公斤)=原料重量(公斤)义淀粉含量X糖化酶的用量单位/糖化酶规格单位二为了增加还原糖
10、的比例,也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目前好多工厂也是用的这个公式)则:糖化酶用量(公斤)二原料重量(公斤)X糖化酶的用量单位/糖化酶的规格单位实践证明,还原糖过高,会造成发酵前期生温快,不易控制,如果还原糖遍低,会造成发酵时间的延长。加酶量的多少,要结合外观糖和还原糖的实际而定,一般还原糖约占外观糖的45-50%即可。2.液化酶用量及液化时间对液化效果的影响。液化酶的用量主要是根据酶的活力来计算的,一般的用量是12-16活力单位没克原料.还要考虑工艺和产品,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加酶量.加量小影响液化,过量就提高了成本,也为后到工序增加负担.七、实验总结.由于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模拟的酒精发酵实验,所以针对实验过程的检测,包括酒精度,PH,残糖量都无法时时检测,只能在发酵结束后得出结果,测量最终参数。.糊化结束标志:搅拌打没有白色颗粒为止。.选取不同的淀粉质原料发酵处的酒精含量不同。.该实验为定性实验,只需检测出发酵产品含有酒精即可。八、参考文献1杨依军,李多川,沈崇尧.葡萄糖淀粉酶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1996,(05)2岳国君,董红星,焦龙,杨晓光.酒精生产液化-糖化过程中醪液黏度的变化规律仃.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09)3张君,刘德华.世界燃料酒精工业发展现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软考网络管理员考试时间安排试题及答案
-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营销策略决策研究
- 2025年经济环境风险试题及答案
-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数字图书馆用户授权机制研究
- 网络管理员考试分步解析的试题及答案
- 软件架构评估与审查的要点试题及答案
- VB流程控制试题及答案详解
- 校招:软件测试岗笔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试题常见错误解析试题及答案
- 哔哩哔哩变革管理
- 仓库温湿度记录表
- 初中 初二 物理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计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工作职责
- 福建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报告(附件2)
- 市政工程监理规划范本(完整版)
- 艾里逊自动变速箱针脚图PPT通用课件
- 交管12123驾照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共155题(完整版)
- 5Why分析法经典培训(43页)
- 食品物性学-第二章 食品力学性质和流变学基础
- 斜屋面瓦安装施工及方案
- 钢楼梯钢结构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