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20140317课件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20140317课件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20140317课件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20140317课件_第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20140317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故知新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_,便于歌唱,_时已出现。宋代杰出的词人有_、_和_。2、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_,显得格外_。3、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他的代表作是_。4、元朝时出现了元曲,元曲由_和_组成。5、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_。 有长有短唐朝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口语清新自然关汉卿窦娥冤杂剧散曲行书第 15 课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左权宏远学校 安彩荣学习目标 1、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明朝

2、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重点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朱元璋AB朱元璋容貌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两张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孝陵的享殿内。 朱元璋的两张画像为何形态各异?在民间有个传说故事。相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画像。第一位被召进宫的画师,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

3、,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按,据说这是朱皇帝要杀人的习惯性动作。画师吓得魂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只听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就这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朱元璋,男,汉族 别名:朱重八、朱国瑞。学历:无文凭,曾自学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年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 农民 母亲陈氏 农民主要工作经历:1328年1344年 放牛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年1352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年1368年 造反13

4、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朱元璋档案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应天南京中书省:丞相吏户礼兵刑工皇帝材料一:胡惟庸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什么问题?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行省制度有什么弊端? 地方:行中书省 (行省)明初明朝君权的加强朱元璋中央皇帝吏户礼兵刑工监察司法按察司军政都指挥使司民政财政布政司改革前改革后吏户礼

5、兵刑工皇帝地方:行中书省 (行省)地方结果:加强了君权明朝君权的加强朱元璋中书省:丞相中央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1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布政,按察,都司)。2 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殿阁大学士-内阁)3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4 实行八股取士。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八股文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议论的开始起讲后入手之处束股后股中股起股入手起讲破题承题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什么是八股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他们对待科举的态度有何

6、不同?原因何在?(P90)动脑筋:女孩:“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男孩:“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呢,为什么? 答:双方各有道理。 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 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

7、学风。 1、废行省,设三司2、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知识小结: 明朝君权的加强 _的 朱元璋3、设立锦衣卫4、八股取士煞费苦心5、分封诸王你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P89刘邦 刘秀靖 难 之 役背景 建文帝削藩。 经过 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结果 燕王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1、迁都北京(1421年)2、继续削藩明朝君权的加强 _的 朱棣3、增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标志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处心积虑煞费苦心的朱

8、元璋2、继续削藩3、增设东厂1、迁都北京1、废行省,设三司2、废丞相,撤中书省, 由六部分理朝政3、设立锦衣卫4、八股取士5、分封诸王处心积虑的朱棣明朝君权的加强厂卫特务机构 削 藩废 丞 相和中书省吏户 礼 兵刑工八股取士 按察司废行中书省布政局 都 司皇 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皇族知识梳理:明朝君权的加强议一议: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P91) 答:政治方面: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廷;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 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游览与分析P921、明十三陵有没有开国皇帝

9、朱元璋的陵墓 ?2、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 3、明十三陵中最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陵”。为何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 明初都城在南京,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死在南京,因此他的陵墓也在南京,称为明孝陵。 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他成为第一位埋葬在北京的明朝皇帝,而那时的明朝经济发展,国势强盛,所以他的陵墓就建得非常宏伟,成为十三陵中最宏大的陵墓。 没有拓展检测1、对元朝打击最大的农民起义军活跃在( )A江淮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中原地区2、我国古代设置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A、西汉 B、唐朝、清朝 C、秦朝、明朝 D、秦朝、 清朝3、明太祖即位后,为了加强君主权力,废除了行中

10、书省,设立了直属中央的三司。下列不属于“三司”的是( )A、布政司 B、布舶司 C、按察司 D、都司ACB4、殿阁大学士的设立是在( )A、宋太宗时 B、元世祖时 C、明太祖时 D、皇太极时5、特务机构东厂的设立是在(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景帝时 D、崇祯帝时6、下列关于明朝特务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锦衣卫由皇帝指挥 B、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宦官统治C、设置锦衣卫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D、锦衣卫隶属按察司CBD7、明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三纲五常 B、四书五经 C、三从四德 D、四书四史8、“靖难之役”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B、农民起义军讨

11、伐地主政权的战争C、民族政权之间的扩张战争D、地方政权之间的割据战争9、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 )A、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B、进一步推行削藩政策C、加强君主的权力 D、抵抗匈奴的骚扰BAA10、与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相似的封建帝王是(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宋太祖赵匡胤C、唐太祖李世民 D、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11、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权分六部C.设殿阁大学士 D.设厂卫特务机构CD12.1368年,_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定都在_。1421年_将都城迁都到_,目的是_。13.明朝科举考试命题范围_,答卷文体被称为_。14.为加强君权,

12、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_,明成祖设立_。_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朱元璋南京朱棣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四书五经八股文锦衣卫东厂厂卫特务机构 15.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朱元璋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的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了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请回答:(1)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他们有谁直接指挥?(2)这段史实说明了什么?反映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特务机构,锦衣卫. 皇帝皇帝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反映明朝统治愈发专制.16

13、.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请回答:(1)这是 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明明太祖朱元璋;“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的最高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帝自操威柄”指的是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7.后世人朝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

14、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造成材料所说的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 有人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效”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评价。 说明了明朝以后很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 明政府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科举制的实行,为读书人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统治基础,繁荣了文化,而明代科举制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