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瑜1课件_第1页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瑜1课件_第2页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瑜1课件_第3页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瑜1课件_第4页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瑜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王 瑜 陕西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主任电话E-mail: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内容提要【一个实例】浙江省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一、教师专业发展二、校本教研及其兴起三、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及行为方式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职业生活方式五、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和模式六、新课程条件下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浙江省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嘉

2、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是一所纯民办完全中学 “学会做人,学会读书”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生源属于中下水平,三年后学生文化课成绩达到嘉兴市第二,同时在浙江省、嘉兴市体育、艺术活动中屡次获奖 办学12年来,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处于发展壮大之中,现有3个教学班。【一个实例】04年以前基本情况备课:主要以个人备课为主;听课:随意、没有一定的主题;评课:泛泛而谈,缺少研究主题;两次教研活动之间,缺少联系性、系统性。 总之,是为活动而活动。缺少主题、内容散乱、效果不好04年 06年第一阶段:关注活动的形式,让教师动起来。 开课形式一课多上 个人展示课 同伴合作上课 抽签上课 一案多上

3、学生参与授课 评课过程常规办法、视频分析法、学生参与评课 领导行为 参与活动过程,发现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有用、能做、易成功)。 第二阶段:关注值得研究的问题,让活动更有效。 三节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操作建议 一案多上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教师课堂观察存在问题听课质量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笔记06年 07年起因上学期,教学工作小结时,发现有部分老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归纳他们的做法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加强了“受控训练”和集体备课,并且以学案为载体;一位高中物理老师他教的班连续几年成绩名列前茅,尽管他没有集体备课(由于班额少),但也采取了学案教学,这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在嘉沪研修班上周卫老师介绍的江苏

4、溧水县的东庐中学是全国的典型例子,而他们的做法之一就是利用“讲学稿”进行教学。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在整个教研的过程中,关注老师的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跟教师一起研究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有效,这里,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也应该是我们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制定行动方案,推进研究活动 “教学稿”推进方案确立学校研究主题,围绕中心展开研究行动。日期内容责任人3月29日4月3日调研阶段1“教学稿”收集、展示、宣传,倾听学生意见,和金老师商讨。(以本校教师、东庐中学等“教学稿”为载体)教科室主任4月10日4月18日调研阶段2各学部开一节公开课:主题是以“教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评课

5、时学生参与,让学生比较效果。教务处长4月15日下午3:30小结阶段1处室以上领导交流,对“教学稿”在我校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讨论。校长4月13日4月18日单独交流,目的是征求中层领导的意见、渗透“教学稿”的好处。(其中仲、张、尹已实施,效果较好)主管教学的副校长5月7日5月18日骨干教师单独交流,目的是征求骨干的意见、渗透“教学稿”的好处、并让其在教学中实践。各自在学部内寻找骨干教师,进行实践。主管教学的副校长5月10日5月16日调研阶段3各学部开一节公开课:主题是以“教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评课时学生参与,让学生比较效果。教务处长机动邀请专家对“教学稿”进行讲座或交流6月底小结阶段2

6、骨干教师、中层以上领导对“教学稿”编写方法、框架等进行汇总、研讨。副校长暑假期间小结阶段31“教学稿”编写方法培训;2全体教师分学部对“教学稿”的实施进行研讨,并制订相关的计划;3相关制度出台主要是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教学稿”的编写过程、编写要求、使用方法等方面。副校长高一物理教学稿27圆周运动实例分析200741205数学 6.1 矩形(3)教学稿思考本节关注的焦点:处理圆周问题的关键在于找什么力提供向心力,然后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矩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2 、理解掌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 会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几何问题.重难

7、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证明.重难点和关注的焦点的区别实例分析一:汽车转弯问题思考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绕圆形弯道转弯,它做圆周运动吗?那么它需要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呢?(重点)思考2:如果汽车在半径为R的圆形弯道转弯,车速过大会造成什么结果?为什么?(难点)思考3:高速公路转弯处该如何修建?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例1(略)一、想一想如图,是一扇门,现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你能检验此门是一个矩形吗?1学生的参与度2.有效的笔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实例分析二:汽车过凸形桥问题思考1:质量为M的汽车以速度为V匀速通过一水平桥面,如图,问此过程中汽车对桥面

8、的压力为多大?(重点)思考2: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以速度为V前进,若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请求出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难点)思考3:若汽车行驶在凸形桥上,速度增大,汽车对桥的压力将如何变化?汽车的速度能无限大吗?思考4:课本思考题。二、证一证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已知:求证:证明:三、赛一赛道巩固练习题一、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理论1 、职业2 、专业及其专业特征3 、职业与专业的区别4 、对教师职业的新认识5、教师专业化 1、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的,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专业的六大特征

9、1) 强调服务的理念与职业伦理,简称专业道德。2) 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简称专业知能。3) 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简称专业训练。4) 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简称专业发展。5) 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简称专业自主。6) 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简称专业组织。3、职业与专业的区别专业区别于一般职业在于它们非同寻常的深奥知识和复杂技能。专业有科学的知识基础,而职业无须以高度学理作为基础,只按照例规行事。专业需要接受长时间的专业化训练,而职业主要通过个人体验与个人经验总结。专业需要不断地面对变化,需要不断地进修,并做出创新,高度智慧的运用重于体能技术;职业更多地体现为工匠式的特点,一旦掌握,即可不断重复,无

10、须创新。专业更多地提供一种独特、明确、必要的社会服务,且服务表现要重于经济利益的回馈。而职业则侧重于经济利益。4、对教师职业的新认识蜡烛论: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程师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水桶论: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 水。以上观点仅局限于教师对社会的贡献这一层面上,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忽视了教师在劳动过程中的创造性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的职业应是一个专业化的既帮助学生成长,自己同时也在发展的职业。5、教师职业专业化 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

11、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从“教书匠”转成为“教育家”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教师的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资之深,取之左右逢其原”教师的专业技能: A.教师的教学技巧:导入、强化、变化刺激、发问、分组活动、教学媒体应用、沟通与表达、结束、补救教学等。 B.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掌握大纲或标准、运用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教育表达、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师生交往、课堂教学组织、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育机智等) 学业检

12、查评价能力(评价与反思)。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理想(向往与追求)、专业情操(情感与体验)、专业性向(个性与人格)、专业自我(知识、观念与价值)。教师发展阶段理论 1969年,美国学者富勒编制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的序幕。在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探讨中,形成了五种类型的理论:(1)“关注”阶段论,如:富勒,职前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学生关注阶段;(2)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如:休伯曼(1993年),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歧变期重新估价期平静和关系疏远期保守和抱怨期退休期。(3)心理发展阶段论,如:利思伍德,相信权威墨守成规自我意识灵活应变。(4)教师社会化发展阶段论,如:王秋

13、绒(台湾),师范生阶段(探索适应期、稳定成长期、成熟发展期)实习教师(蜜月期、危机期、动荡期)合格教师(新生期、平淡期、厌倦期)(5)综合阶段论,如:利思伍德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专业知能、心理和职业周期等多维交互发展的过程,贝尔、格里布里特给出教师专业中遇到的三种情况:确认和渴望变革、重新建构、获得能力。从数量到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的兴起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教师专业化目标的重心开始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国家在危机之中:教育

14、改革势在必行,卡内基工作小组1986年发表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霍姆斯小组1986年发表明天的教师、1990年发表明日之学校、1995年发表明日之教育学院 ,这一系列的报告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地位,主张促进教师专业化。引起广大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极大关注。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掀起了一场教师专业化运动。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当前教师发展的国际潮流。我国教师专业化的进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

15、背景之下,我国也开始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视。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三)通过校本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良好渠道 教师继续教育是世界各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基本途径。 法国在继续教育立法中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年有权享受两周“学习进修假”,在一生的服务中,可获得累计两年的“全

16、薪进修假”。 美国明文规定中小学教师有接受在职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新教师可以利用五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参加在职进修;连续工作57年的教师可享受不少于一次的、为期一个学期的“全薪进修假”。 德国把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纳入义务教育。教师在工作两年以后都可以申请“全薪进修假”,参加进修活动,政府给予差旅费、住宿费等一切支持。 俄罗斯“教师进修条例”规定:每位在职教师都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暑期举办的80学时的“必定进修”。 我国也规定教师要参加继续教育,每年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培训取得不少于48学分。国内外普遍的教师专业化途径通常和高校或者国家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紧密相联。这种培训能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以一定程度的提高。

17、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分布面广,人员编制紧,工作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只能短期培训而无法细水长流,教师培训经费又不足。高校或者国家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偏重于理论,对不同教学经验者没有进行区分,常常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加上高等院校自身力量所限,不能培训更广泛的中小学校教师。 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校认为,通过校本教研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条有效、实际的、重要的途径。因为:这是一种长效的、经济的途径;这种方式能立足本校实情,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方式更能从“互动”中激发教师个体“自觉性”;这种方式可以全员铺开,大面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这种方式,能根据教师

18、发展阶段和教师需求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发展方案,最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校本教研及其兴起(一)校本教研概述1、概念 校本: 英文为 school-base, 含义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 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在学校中 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基于学校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学校的潜力。 校本教研: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2003年年底,朱慕菊副司长在专业会议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

19、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2、性质 (1)应用性研究 相对于基础性研究 (2)中观、微观研究 相对于宏观研究 (3)“现场式”的研究 相对于“书斋式”的研究 (4)质的研究 相对于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凭借研究者的洞察力,在与被研究者互动中进行研究,力图在自然真实情景下以多种方法收集材料,最终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对教育问题进行探究 3、校本教研与专业性教育科学研究的关系 专业性教科研校本教研研究课题来自专家研究的需要,或来自各级科教科研部门制定的课题指南来自学

20、校发展的需要,来自教师教育教学的迫切需求研究对象以解决宏观性的、普遍性的问题为主,是研究“别人”的问题以解决本人、本班、本校的具体问题为主,是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价值主要追求研究的理论价值,如提出、修改、补充、否定某一理论主要追求研究的实践价值,力图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操作要求对研究方法的规范性要求高,强调对研究条件的严格控制对研究方法的要求比较宽松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一般不能或者不能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被一般教师理解、掌握和运用,研究中即产生成果研究主体专业研究人员,部分教师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研究。每一名教师都可以承担研究任务4、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校长是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

21、人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中小学与校外机构合作是校本教研成功的保障新课程校本教研是整个教研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二)校本教研的兴起1、以校为本的办学理念的出现 国际上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涌现了以校为本的办学理念。校本办学思想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 主要成因是: 理论与实践的张力,促使研究者与实践者把目光共同投向具体的学校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人们对学校教育复杂性、独特性的认识,促进了以校为本的办学理念产生。 1972年英国詹姆斯将终身教育

22、理论应用于教师教育实践,他在詹姆斯报告中提出著名的:“培养、任用、培训”的教师教育“三阶段理论”,重点在第三阶段:培训,而培训以校为本来进行。2、校本教研在我国的兴起 (1)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催生校本教研 学生要学会学习、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表率、学校要成为首批学习型组织。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校本教研机制的支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级课程建设管理体制,需要校本教研配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扮演“教学的研究者”的角色,教师的行为要做一系列的转变。 (3)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4)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3、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校

23、本教研高度重视 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02年在教育部召开的一次会上提出开展校本教研的问题 最近,在面对媒体解答问题时,朱慕菊把“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五大重点难点之一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03年在全国基础教育课改实验推动会上提出: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教育部将从03年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一批实验性、示范性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 在教育部2004年工作要点中,把“建立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动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四个重点之一。 在2004年3月3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2003 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

24、划中,把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列为深化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措施。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07年1月22日)三、目标任务(七)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全省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全省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方式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自我反

25、思 (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人与自我的关系) 校本研究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教师与同行的对话) (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书”或专家的关系)(一)自我反思 校本教研普遍的形式 1、反思: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境的活动 。 美心理学家波斯纳: 经验反思成长 经验,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量的积累) 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最根本的机制。(质的飞跃) 2、反思的意义 是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方式 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种保持理性精神、科学态度 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完善、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 可以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 可以是教学中的经验得到积累

26、、升华、内化3、教学反思内容划分为以下五个指向指向1课堂教学指向:思考的内容主要分析、评价教学活动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包括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技巧的运用等。 指向2学生发展指向:分析、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其三,关注学生健全的心理、人格发展。 指向3教师发展指向:分析、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二是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自我形象;三是教师的待遇等。 指向4教育改革指向:关

27、注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当今进行的课程改革,关注宏观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指向5人际关系指向:包括教师如何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与学生家长相处,共同教育、培养好学生,也包括同事之间的友好相处。 4、反思方式反思方式,指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的方法,我们将教学反思方式分为四种:教育随笔 教学日记 课后备课 成长自传5、反思的实施 反思的时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反思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在回顾中反思 在与学生交流中反思 在与学者的精神对话中反思 在与同行、专家的对话与交流中 在课题研究中(二)同伴互助 “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

28、研活动,让教师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佐藤学(日) 乔依斯与许瓦斯(Joyce&Showers,1982)等组实验发现,教师在课程培训的同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可有75%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容;否则只有15%能有同样的表现。1、同伴互助的类型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常性的特点。2、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同伴互助的

29、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 对话 协作 帮助 (1)对话对话的类型又可分为:信息交换。比如:信息发布会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读书汇报会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经验共享。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深度会谈(课改沙龙)。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专题讨论(辩论、质疑、答疑)。专题讨

30、论是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2)协作协作指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的,他们在合作中不断受到一些启发。教研组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反思最主要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促进教学的有效内部组织形式;也是建立统一的教学研究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工作在校本研究

31、中,将备受关注。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是其活动的表现方式之一。其长处在于,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 (3)帮助帮助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学校各类骨干教师要在同伴互助中通过 “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形式发挥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成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公开课展示,也是学校内部或学校之

32、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是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听课和交流。它使教师有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之间的互相观摩和指导,应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理念要更新,行为要落实,要有教学评价活动,重视教学反思过程。3、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的实质: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是两者之间的对话、互动。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盲目、被动; 没有专业引领的教学:同水平的重复。 遗憾的是,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学实践存在着明显的拒斥理论指导的倾向。这种拒斥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被称为“非理论教学实践”(1)专业引领的主要方式一是,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

33、研究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教师一定要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教师自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二是,靠专家、学者的指导,包括学校与大学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建立研究或实验基地,指导学校的教改实验和推行研究者的实验成果。校本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除了大学与学校的平等合作以外,还要注意校际间的交流。(2)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

34、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专业引领A、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B、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C、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D、经验丰富的同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E、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专业引领1、与和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0.7%)2、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5.9%)3、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11.1%)4、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听课、评课研究改进(57.7%)5、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24.6%)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

35、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职业生活方式 (一)教学型教研 (二)研究型教研 (三)学习型教研(一)教学型教研 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这种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溶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多以个体反思及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有研究含金量的教案、教学设计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36、)。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一般包括:一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回答“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二是,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回答“这堂课实际上是怎样展开的”),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三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回答“这堂课上得如何”),重点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哪些地方超出了预期的范围,超出的部分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描述自己的授课感受与体验,找出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沮丧和困惑的地方,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对教学过程及效果

37、的反思与总结,既可以采纳、吸收专家或同行的意见,也可以对同行或专家的意见提出反驳,为自己的某些做法进行合理的辩护。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口头阐述自己课堂教学方案,并与听者共同研讨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的教学研究过程。说课一般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说结构。听课,是教师同行或专家领导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观摩、观察、调研。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听课,不仅要注重“听”,而且还要注重“看”,所以不少专家建议把听课改为“观课”(观察课堂),其重点包括:看看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热情高不高)、交往状态(学生彼此的交往、互动如何)、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怎样)、

38、生成状态(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效大不大);看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否?情境创设恰当否?气氛调节如何?问题处理合适否?教师的观念先进否?文化素养高否?听课是一种很专业化的脑力劳动,不仅需要听、看,还需要记、思。听课者应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评课,是继说课、听课之后教师之间业务的进一步交流和研讨。评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反馈与矫正的系统,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行动模式)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新课程背景下的课例研究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学性。第二,研究性。第三,实践性。研究型

39、教研以研为着眼点,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题而展开,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规范,研究课题及其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是研究活动的主线,发现、创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和产生研究成果的依据。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为课题研究报告。 (二)研究型教研问题与课题问题:教师只有养成向教育教学日常生活询问、发问与追问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但是教师职业本身的相对封闭特性和教师日常生活的重复性特征却容易使得教师对他自身所面临的问题熟视无睹,当问题习以为常地不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问题就无疑成为天方夜谈或曰痴人说梦。课题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40、 问题有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真问题和假问题.课题: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规划课题一般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分为国家、省、市、区(县)级课题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从研究内容看,“个人课题”一般是小课题,小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从研究方法看,“个人

41、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从研究成果看,“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个人课题”具有以下特征: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界定研究内容如对“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第一, 侧重理论方面的有自主学习的本质和特征,自主学习能力构成和表现,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第二, 侧重实践方面的有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自主学习的特殊性。 2.设计研究方案第一,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第二,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

42、创造性的部分。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3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验证性,检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证实或证伪研究假设。这是课题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二,探索性,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行动绝不是按图索骥的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的过程。第三,教育性,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4总结研究成果第一,整理和描述,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第二,评价和解释,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

43、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第三,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予实施,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5、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其构成主要包括: 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已有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三)学习型教研学习型教研的着眼点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44、。读书和思考是研究的主线观摩和交流是研究的途径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是研究结果的主要呈现样式。 教师学习的意义1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为学生而学习2对教育教学的意义为教学而学习3对教师个人的意义为自我而学习教师学习的对象与途径1.读书(读文)读书是教师学习的最基本途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着重读好以下三类书:第一类:教育类新课程图书。教育文章。一份调查表明,教师最喜欢阅读的教育文章依次序分别为: 一是“叙事性教育文章”(占54%), 二是“教育案例分析”(占32%), 三是“教育杂感或随笔”(占12%), 四是“理论性文章”(占2%),教育名著。第二类:专业类。第三类:文化类。2.读“图像”听专家讲

45、座和报告。听名师现场授课或观看名师课堂录像。观看“教育电影”和“教育电视(节目)”。3.读“人”读“人”首先是读与自己直接交往的人,向同事学习。读“人”还可以读与自己间接交往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积极体验人生 教师从个人的生活、家庭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和社会的生活出发,积极进行人生的实践和体验,并在其中感悟、学习、提高。显然,这种学习,不是一种纯理论、纯概念的学习,而是融入于教师生活之中的全部内容。它需要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学习的内容;在积极的人生体验中,完成感悟和提高。 教师学习的机制与原则1建立“学习型学校”2倡导“全息”学习“全息”学习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学习,它强调三“到”

46、:第一,手到坚持记笔记。第二,心到养成“研究性”阅读习惯。第三,身到把学到的东西及时用到课堂。 鼓励教师结合阅读学习的体会和收获,撰写教育日记和教育散文,实际上,课改实验区的不少教师已经这样做了,有的已经形成了习惯。一位小学教师说得好:“我喜欢阅读,喜欢阅读中的一次次碰撞,喜欢阅读专业理论的充实并滋生的教育教学绩效。 我喜欢写作,喜欢写出的一行行铅字,喜欢写作中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它总结的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读和写,成就了我平凡而富足的人生。” 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它们的有机结合较为完整地体现了校本教研的内涵和外延。 提倡教学型教研,防止把校本教研“神化”;

47、 提倡研究型教研,防止把校本教研“泛化”; 提倡学习型教研,防止把校本教研“窄化”。 这三种教研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实践中,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我们必须深刻地领会各种校本教研的精神实质,既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又注重相互间的整合,卓有成效地把校本教研推进下去。以校为本和实践第一,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统帅和灵魂;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是力量和凭借;问题、设计、行动和总结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环节,是过程和阶段。 它们是我们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首先必须探讨的基本问题。 五、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和模式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

48、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课例设计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更新理念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教学设计反馈会议课堂观察校本教研的一般流程 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 20 世纪 40 年代,行动研究在美国盛极一时,柯立尔( J Coller )、勒温( K Lewin )、考瑞( Corey , S.M. )等是行动研究的早期探索者,他们被认为是第一代行动研究的倡导者。考瑞在 1953 年发表的以行动研究改进学校实践一书被视为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

49、域的标志。 20 世纪 70 年代,行动研究复兴并且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在斯腾豪斯、埃利奥特( J Elliott )、凯米斯( S Kemmis )等人的大力推动下,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现已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性运动。其中,斯腾豪斯是大家公认的第二代行动研究领袖。埃利奥特、凯米斯等则被视为第三代行动研究的旗手。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行动研究被介绍到中国。计划行动观察反思重新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列文(美)设计的螺旋循环行动研究模式 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用教育科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它是校本教研中比较适宜于教师的一种方法。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

50、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 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多角分析。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对学校学科建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召开由学科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参加的多角分析座谈会。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教师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变化和想法。访谈。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包括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见。问卷调查、态度量表和能力测量表。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

51、设计相关量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态度调查和水平测试。日记/教学反思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研究人员和教师坚持写试验研究的日记/日志,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情况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课堂观察。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数码照片记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研究活动和试验课的情景运用数码相机进行照片记录。录像记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运用录像机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全程实录。个案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教师、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一)校本教研的“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对于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华良博士提出了校本教研的一种操作模式:教学问题

52、 教学设计 教学行动 教学反思这是一种基本操作模式(二)校本教研的“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模式上海教科院周卫先生根据美国一所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提炼出来教师校本教研的过程应当是“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五个阶段。他还以台湾台北县一所小学的案例对这一模式作了说明: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听课、观课和研讨交流,参加者要发现学校原有教育现场中的问题;而后是整理和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接着要确定研究的方向,并且拟订研究计划。第二阶段:组织团队大学研究人员和学校的教师自愿组织成专业发展团队,努力寻求校方关于课表的安排、人员、经费、时间和设备等各

53、方面的支持。同时,向实验学生说明开展这次研究项目的意图,并要征得家长的同意(这是学术道德,即开展一项研究的时候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和学生的愿意,而不是随便把学生当作一种实验品)。第三阶段:学习的准备第一,要研读、研讨多元智能的理论,构建团队的共同愿景。第二,让每个儿童都亲历各种智能的教学。第三,团队成员要填写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核对表,教师通过其在实践中的表现,来诊断和发现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第四,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专家和教师平等对话,分享经验。第四阶段:设计和实施 这个阶段主要摘了两个单元教学活动,第一个单元叫“欢乐中国年”,就是围绕过春节的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先是讨论教学方案:怎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目标,而后把教学目标转换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还要和家长座谈,让所有学生、家长理解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和实施计划,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研究人员和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者给予指导。随后,学生要完成“欢乐中国年”寒假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