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声现象复习ppt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声现象复习ppt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声现象复习ppt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声现象复习ppt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声现象复习ppt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现象复习人教版新教材同时教学课件第1页复习要求: 1.知道声音发生和传输2.声音在空气中速度3.知道声波.4.知道声音三特征5.噪声危害与控制;6.了解超声波、次声波7.能探究声音相关问题.第2页一、声音产生和传输相关知识:1.声音是怎样发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传输依靠介质声音能够依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介质传输,真空不能传输声音。第3页3.回声现象(1)、假如回声抵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假如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合在 一起,使原声加强。(2)、利用回声能够测距。但应先知道声速V、声音在介质中传输时间t,再应用

2、S=Vt计算。第4页1、发声原理:声是由物体 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 在 ,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2、传声路径:声靠 传输。声音在金属中传输比在液体中传输得 ,在液体中比空气中传输得 。 中不能传声。在15空气中,声音传输速度为 。基础知识巩固振动振动介质快快真空340m/s第5页1、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中错误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B声音能够在水中传输 C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输D声音能够在传输过程中减弱C提升练习第6页2、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是:( ) A、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传输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

3、体都在振动.D第7页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一样物质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输速度 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密度(Kg/m3)1.291.432700790011300声音传输速度(m/s)330316510050001300依据上表提供信息,能够得出结论是( )A、声音传输速度伴随物质密度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输速度伴随物质密度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输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输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输速度伴随金属密度增大而增大C第8页4、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中,错误是 ( ) A悦耳动听歌声是由歌唱家声带振动发出B声音传输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中传输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输速度D声音在各种介

4、质中传输速度是一样D第9页5、声音在以下物质中传输速度最小是( )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D第10页6、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讲话声,表明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声音吸引,表明 也能传声。空气水7、将敲响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因为物体 产生。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 传输。振动空气第11页8、指出以下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么传输:(1)耳朵贴在枕头上,能够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表“滴嗒”声,是靠 传输;(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谈话声,是靠 传输.枕头水第12页9、声音在15空气中传输速度是 米秒。北宋时代沈括,在他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箭筒睡在地上

5、,能及早听到夜 袭敌人马蹄声。这是因为340声音在固体中传输速度比在空气中快,而且箭筒还能够起到共鸣箱作用。第13页10、如图4所表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试验中,伴随玻璃罩内空气被逐步抽出,电铃声音将逐步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在做该试验时即使听到铃声逐步变小,但一直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玻璃罩内仍有空气,没形成真空状态第14页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结构: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3.骨传导:声音经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发听觉5.双耳效应2、人耳听到声音路径:声音声波空气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4、人耳能听到声音条件:第15页三.声音特征相关知识1.音调(1)、物体在1秒内振

6、动次数叫频率。(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说,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相关。第16页2.响度(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最大距离叫振幅。(2)、人耳感觉到声音大小称之为响度。(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大。所以说,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相关;同时,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 远近相关系。第17页3.音色:声音特色不一样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声音音色普通不一样,它是乐音另一个特征。第18页 基础知识巩固1、乐音三要素:其三要素为 、 、 。 音调:是指声音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 相关系,男低音、女高音,高音、低音是指音调。 响度:是人感觉到声音 ,它跟发声体 相关系。 音

7、色:是不一样发声体发出声音品质,不一样乐器含有不一样 。第19页基础知识巩固2.乐音含有三要素,反应声音高低特征是_,反应声音大小特征是_,人们能把不一样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含有不一样_.人们通常说女子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_高.3、人靠耳朵声音,除了外界传来声音引发鼓膜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音外,声音经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发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一些失去听觉人能够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第20页1、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 ) A.响度不一样 B.音调不一样 C.音色不一样 D.节奏不一样C提升练习:第21页2、当火车进

8、站时,工人师傅总是用铁锤敲打火车轮上部件,听了发出声音,便分辨出部件间是否有松动,他主要是依据声音(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B第22页3、水牛“哞哞”叫声和蚊子“嗡嗡”叫声相比较,_叫声音调高,_叫声响度大。4、老黄牛叫声和蚊子嗡嗡声从声音三个特征进行比较,老黄牛发出声音_大,蚊子发出声音_高. 水牛蚊子响度音调第23页5、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 ,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声音是靠传输音色空气第24页6、萍萍是位音乐兴趣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她区分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_不一样;她用不一样力弹琴时,发出声音_不

9、一样.音色响度第25页7、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 很大;我们能够区分不一样乐器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们 不一样。响度音色第26页8、唐诗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表达出物理知识有:,。(写出两点) 物体(钟)振动产生声音(钟声)依据声音音色能够判断是钟声第27页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依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2)。振动物体发声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第28页10、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

10、刚同学在8个相同水瓶中灌入不一样高度水(如图1),敲击它们,就能够发出“1,2,3,4,5,6,7,i ” 声音来.这些声音_不一样.但瓶子次序排乱了,正确瓶子编号是_.第29页四.噪声危害和控制相关知识1.噪声及起源(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声音。从环境保护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声音起干扰作用声音,均为 噪声。第30页2.噪声等级和危害(1)、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等级,分贝符号是dB。(2)、0dB是人们刚才能听到最弱声音听觉下限。(3)、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出90dB;为了确保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7

11、0dB;为了确保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50dB。第31页减弱噪声路径: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 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排气 管处加消声器。在传输过程中减弱: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 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在人耳处减弱: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 住耳朵等。第32页1、针对以下四幅图,以下说法正确是( ) 甲乙丁丙抽气 A甲图中,演凑者经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变 化来改变发声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音调越高 C丙图中,伴随向外不停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一些路段两旁透明板墙能够减小噪声污染D提升练习第33页2.为防治噪声,以下做法属于在传输中减弱噪声

12、是( )A.将市区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禁止车辆鸣笛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C第34页3.关于噪声叙述不正确是( ) A.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 B.噪声是机器发出声音 C.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声音都属于噪声 D.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4.关于噪声,以下说法正确是( ) A.强烈迪士高音乐总不会成为噪声 B.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 C.当代高科技能杜绝噪声污染 D.消除噪声有效方法是关闭全部声源BB第35页五、声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2.回声定位原理及其应用第36页回声定位: 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依据回声到来方位和时间,能够确定目标位置和距离.声呐: 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声信号,碰到需要定位目标时产生反射波,接收反射波并进行信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所在 方位和距离.第37页1、回声定位:蝙蝠靠 探索飞行中障碍和发觉昆虫;利用 探测海深或鱼群。2、声音诊病:如B超。3、声波能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精细钟表;除去人体内结石。基础知识巩固第38页1. 在图给出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是 ( )A B C D提升练习B第39页2. 如图a所表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响度.他将钢锯条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