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和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杜欢永第一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律法规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1.1 职业病危害因素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1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 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平安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1.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0大类115种 依据: 2002年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与?职业病目录?中职业病种类相对应。 1.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2、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利用采样设备和检测仪器,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识别、检测与鉴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目的:掌握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时空分布情况;评价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和措施、改善不良劳动条件、预
3、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根底数据和科学依据。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射频辐射、紫外光、激光等物理因素的强度及其接触时间进行测量。空气检测:指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有方案地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生物检测:指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有方案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谢物的含量浓度或由它们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主要以有毒物质的空气检测和作业环境中物理因素的检测为主。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一 按照检测目的分类1评价检测适用于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工程职业病
4、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 2日常检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的检测。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一 按照检测目的分类3监督检测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检测。4事故性检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检测。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二 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类1现场检测是指利用便携直读式仪器设备在工作场所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果,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判断。常用方法有检气管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
5、定法、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等。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二 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类2实验室检测是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常用方法有称量法测粉尘、光谱法测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化合物、色谱法测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一、工程委托检测机构根据检测工程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工程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效劳合同。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被调查单位概
6、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5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6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状况等。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三、检测方案制订应根据现场调查情
7、况、GBZ1、GBZ2.1、GBZ2.2、 GBZ/T160和GBZ159的要求,确定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代表性的现场检测点和样品采集地点、采样对象和数量,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类型和检测方法制定现场采样和检测实施方案。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三、检测方案制订方案应包括检测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方法、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时间及采样频次等。检测方案的制定应与被检测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做好沟通。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四、检测前期准备1下达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 2 选择符合采样要
8、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等情况;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四、检测前期准备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 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以及仪器设备搬运过程中的平安防护。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五、现场采样采样前再次观察和了解工作现场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确保现场采样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如实记录现场采样记录单相关信息,记录单应经被检测单位相关陪同人员的签字确认。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六、现场检测检测前再次观察和了
9、解工作现场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确保检测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如实记录检测记录单相关信息,记录单应经被检测单位相关陪同人员的签字确认。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七、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主要指对现场采集的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和浓度测定。包括:现场采集样品的交接、采样记录单的交接、样品的编号和保存、实验室内样品的流转和分析测定。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八、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工作也是对原始采样记录和原始检测记录分析整理的过程,包括检测分析仪器产出的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质控数据计算、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
10、方面。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九、报告编制检测报告是整个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最终产出,即是整个检测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浓度或强度及分布的归纳总结和结论,并且检测报告一旦签发盖章生效后将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检测报告编制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保证检测报告中相关信息和结果的真实、准确可靠。同时,检测报告内容应清晰、整洁,便于查看结果。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十、报告审核签发报告编制完成后,经过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的逐次核对确认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发,加盖资质印章和检测机构检测专用印章,即可发送给委托方。报告签发盖章后,相
11、关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归档管理。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规与标准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202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规与标准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主要包括: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相关行政部门制定公布的全国性法律法规; 2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或政府制定的法规
12、及规章;3. 职业卫生标准。第十五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以下职业卫生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第二十五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相关条款的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法律法规依据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
13、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效劳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效劳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相关条款的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法律法规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法律法规依据2.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第十一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方案和实施
14、方案,建立、健全以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第十二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以下根本要求: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第十五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法律法规依据2.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
15、自撤除或者停止使用。第十九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法律法规依据2.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第二十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效劳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效劳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法律法
16、规依据2.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在日常的职业病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现状评价过程中,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第三十九条 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执行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以下内容: 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17、、检测、评价及结果报告和公布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法律法规依据3.其他条例的有关规定如:?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高毒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必须立即停止高毒作业,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经治理,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第二章 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职业接触限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
18、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和最高容许浓度MAC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第二章 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第三节 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第二节 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节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节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局部:化学有害因素?规定了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339种化学物质、47种粉尘和2种生物因素。 其中,化学物质和生物因素制定了PC-TWA或MAC限值,有一局部还制定了PC-
19、STEL限值,对于没有制定PC-STEL限值的那么规定了超限倍数。47种粉尘那么都制定了PC-TWA限值,并规定了超限倍数。第一节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 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是指在遵守P
20、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第一节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超限倍数Excursion Limits,EL,是指对于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小时PC-TWA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PC-TWA的倍数值。工作场所workplace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工作地点work site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作业地点。第二节 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物理因素大都以能量的方式作用于机体,其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与人体接受的总能量值有关,因此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1、与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内涵有着本质区别。物理因素的卫生标准那么与接触时间有直接关系,可以理解为时间加权平均能量值。第二节 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局部:物理因素?规定了10种物理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噪声、高温作业、射频辐射、工频辐射、手传振动、采光和照明、紫外辐射、激光、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制。第三节 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PC-TWA 的应用 个体检测是测定C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定点检测也是测定CTWA的一种方法,要求采集一
22、个工作日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小时工作日的CTWA。定点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第三节 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2. PC-STEL 的应用只用于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后可导致刺激、窒息、中枢神经系统等极性作用及其慢性不可逆性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即使当日的CTWA符合要求时,CSTEL也不应超过PC-STEL。当CSTEL超过PC-TWA,到达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第
23、三节 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2. PC-STEL 的应用 对制定有PC-STEL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评价时,应了解现场浓度波动情况,在浓度最高的时段按采样标准和标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第三节 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3. MAC 的应用 最高容许浓度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职业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能超过的限值。最高容许浓度的检测应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根底上,根据不同工种和工作地点采集化学物质最高瞬间浓度的空气样品进行测定。第三节 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24、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4. 超限倍数 的应用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化学物质的最大超限倍数视PC-TWA的大小是PC-TWA的1.53倍见表2-16;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浓度,采样和检测方法同CST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范例:甲苯的TWA值为50mg/m3(STEL 100mg/m3),某工人一天接触记录为:08:00 10:0025 mg/m310:00 12:0075 mg/m313:00 15:0075 mg/m315:00 17:0015 mg/m3TWA = 25 x 2 + 75 x 2 + 75 x 2 + 15 x 2 8= 47.5 mg/m3 ( 30 mg/m3)案例分析5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范例:甲醇的TWA值为25mg/m3(STEL 50mg/m3),某工人一天接触记录为:08:00 10:0010 mg/m310:00 12:0010 mg/m313:00 15:0055 mg/m315:00 17:0020 mg/m3TWA = 10 x 2 + 10 x 2 + 55 x 2 + 20 x 2 8=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合作协议书
- 酒店服务质量提升培训方案
- 网络安全技术及数据安全协议书
- 海外电商运营合作协议
- 农民家庭农场物资采购合同
- 男女离婚合同书男方承担抚养费
- 特别声明出生日期及工作证明书(5篇)
- 农业小区农业生产经营协议
- 畜牧业生物技术引进合同
- 医疗健康行业工作履历证明书(6篇)
- 童年歌词 一页直接打印版
- 辅导员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法
-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课件
- 山皮石填筑施工方案
-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
- 钢结构管廊安装施工方案-
- LY/T 2083-2013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技术规程
- GB/T 32879-2016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通用技术要求
- 《常见疾病康复》第一章常见功能障碍康复-1~3节
- GB/T 26745-2021土木工程结构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
- GB/T 2421.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