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突破_第1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突破_第2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突破_第3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突破_第4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8页 共8页专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动物激素的调节 (5)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考点剖析考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真题导航】例1.(2012新课标卷)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看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所以效应器是唾液腺,在这个

2、过程中,人并没有有吃到酸梅,但是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是一种条件反射,因此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整个反射击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中,会有“电化学电”形式的转化。【答案】C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3)图

3、(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解析】该题仍然是侧重考查考生对神经调节有关知识的理解,只是增加了对图像的识别。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1节。题中各小题的设问都比较简单,只要读懂图,就可写出答案。第(1)小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第(2)小题只要明白屏住呼吸为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必须要受到图(a)中大脑皮层的控制;第(3)小题考查了突触的基本结构。实际上,完成肺牵张反射的示意图(a)和突触结构图(b)中所蕴涵的信息是很丰

4、富的。但命题者如果再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通过设置有一定梯度的系列问题,来构建成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功能”的知识网络结构,不仅可拓展知识的考查范围,也可增大了对考试大纲中第一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 【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树突或胞体) 【聚焦题点】从近三年高考试题看,本知识点虽所占篇幅不大,但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主要考点集中在:动物生理方面的经典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及迁移能力。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是考查重点。从考查形式看,多为综合设计题型,如针对神经调节中兴奋在

5、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兴奋传递的方向等问题。 【载体透析】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弧的5个基本环节和兴奋传导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但在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好的情况下能产生感觉,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反射弧中兴奋的单向传导,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2兴奋的传导特点及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的比较 过程神经纤维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兴奋区) 未兴奋区神经元间突触小泡递质突触(突触前膜突

6、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2)兴奋传导方向与特点的比较在神经纤维上: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a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a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b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3突触与递质(1)突触的类型轴突树突型突触: 轴突胞体型突触: (2)递质概念: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神

7、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糖蛋白。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种类:包括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等)和抑制性递质(如谷氨酸等),但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在神经纤维上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偏转。在神经元间a刺激b点,(abbd),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c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5、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激图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8、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激图a处,测量c处电位变化;再电激c处,测量a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子 【针对集训】1右面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C在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解析】切断处,

9、刺激处,处有反应,但不是反射活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该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是;为脊髓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答案】C2(2014广州模拟)下面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解析】由图可知,Ca2进入突触小体可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小泡通过细胞膜的融合实现了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过程是在神经递质的作用下,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过程。过程是

10、将神经递质重新运输进入突触小体的过程,可以避免神经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避免引起后膜持续兴奋。【答案】C3.(2011广东卷)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听到枪声后的起跑动作是后天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为条件反射,A错误;听觉中枢只能产生听觉,将相关信息传到运动中枢,产生起跑动作,B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中间神经元上的传导

11、有先后之分,C正确;起跑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不在小脑,D错误。【答案】 C4.(2011年江苏卷)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所以A选项正确;根据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出a、b、c、d、e分别为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所以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所以B选项错

12、误;结构c含有突触,所以兴奋在结构c的传导速度慢于结构b的传导速度,所以C选项错误;为突触后膜,该处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到 电信号,所以D选项错误。【答案】A考点2: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真题导航】 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I)30(10分)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 。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 (3)脂肪细胞 (填“是”

13、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 【解析】(1)胰岛素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葡萄糖进入细胞需细胞膜载体蛋白的参与,由题干可知此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协助扩散。(2)胰岛素是人体内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加快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3)为维持体内血糖浓度的稳定,血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所以脂肪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随着血糖浓

14、度的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答案】 (1)胞吐 协助扩散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例2。(2014南京模拟)下图为男性性激素睾酮(T)的分泌调节机制。请据图分析回答: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T(睾酮)。(1)图中结构X是指_,过程说明性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离不开_调节机制。(2)图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并与靶细胞膜表面的_结合。完成信息传递后,这些激素就会被灭活,因而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3)有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于是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

15、进行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组别(人数)平均年龄(岁)吸毒史(年)吸毒量(g/d)LH(lu/L)FSH(lu/L)T(lu/L)健康者(30)23004.656.36.6吸毒者(17)32平均4平均1.51.442.864.1据表可知,与健康者相比,吸毒者图中的过程_(填“增强”或“减弱”)。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可将体内_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_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调查发现,吸毒者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可能使下丘脑中的_受损。有人对该研究方案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质疑的理由:_。

16、(答出一点即可)【解析】(1)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的是下丘脑;由示意图可知,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2)激素分泌到细胞外后,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对靶细胞的代谢进行调节。(3)据表可知,与健康者相比,吸毒者的过程都会减弱。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可将吸毒者体内LH和FSH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T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吸毒者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可能使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

17、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这些都会影响调查结果的严密性。 【答案】(1)下丘脑(负)反馈(2)受体(3)减弱LH和FSHT体温调节中枢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答案合理即可) 【聚焦题点】从考查形式看该部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会与神经调节等内容结合以简答形式进行考查,或以生活中的病例相联系,考查对发病机理、症状和防治的理解。从命题趋势上看,本知识点容易以实验题形式出现,以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载体透析】激素的生理功能性质激素体内来源主要功能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

18、奋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肽和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影响代谢胰岛素胰岛(B细胞)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加速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垂体促进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2、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设计(1)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如:探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幼小动物切除甲状腺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切除甲状腺注射甲状腺激素对照组幼小动物不做

19、任何处理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只切开皮肤,不切除甲状腺(2)垂体和生长激素、胰岛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注射法。如:探究胰岛素对动物血糖调节的影响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一定注意遵循对照、单一变量原则。(2)实验动物选取分组时,要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且饲养时其他条件要一致。(3)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可以口服。(4)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时,有时还用到移植法,同位素示踪法,如用131I示踪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及作用原理。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饥饿处理的小鼠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小鼠生活状况对照组饥饿处理的小鼠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补充糖类小鼠生

20、活状况【针对集训】一、选择题1(2014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解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控。【答案】C2右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C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D甲状腺

21、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起促进作用,过程起抑制作用【解析】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的细胞;寒冷刺激,TRH分泌增多,会促进垂体分泌TSH增多,进而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属于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和过程都起抑制作用,属于反馈调节。【答案】B3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表,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健康人病人甲病人乙病人丙注射

22、TRH前10 mU/L10 mU/L10 mU/L1040 mU/L注射TRH后1040 mU/L1040 mU/L40 mU/LA病人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病人丙是垂体功能缺陷B注射TRH后,病人乙和丙的甲状腺激素不能恢复正常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D病人丙若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出现与表中相同的实验结果【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表中数据可以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分解,不能发挥作用。【答案】B4(2014天津高考)Kisspeptin,简称Kp,

23、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下图中的过程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进行调节。据图回答。(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器官A是_。(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反馈调节,Kp释放量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的生理意义是_,促进排卵。.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至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3)据图可知,Kp10_(填“影响”或“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综合分析(4)综合、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调节。【解析】(1)由题意知,Kp是一类多肽类激素,因此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