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影响_第1页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影响_第2页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影响_第3页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影响提要历史时期我国气候经历了冷暖相间的几度波动变化,对竹林的生长也发生了很大影响,西北地区竹林的分布范围也随气候的波动发生了变迁。竹林分布总体上来看是逐渐南移,汉唐时期其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元代以后其经济作物的地位已变得不非常重要。文章分仰韶温暖时期、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六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阐述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影响。关键词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竹林分布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除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半部与山西省1。自七十年代以来,讨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动植物分布关系的著述很多,本

2、文是在前人研究的根底上,对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关系进展讨论,敬请诸方家指教。1仰韶温暖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仰韶温暖时期是我国全新世气候最温暖时期,距今约80003000年之间。仰韶中期距今约5000年西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较现代高23,正月的平均温度比方今高352。在黄河中游地区存在有大片竹林的分布。考古发现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有竹鼠的骨骼遗迹3,竹鼠是专门栖息在热带、亚热带竹林中一种穴居性小型啮齿动物,主要以竹笋、竹根或竹林下的其它草木植物为食。如今在西安地区这种动物已经不存在了,仅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竹林中。甘肃天水市渭水支流藉河北岸的师赵村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

3、址第五期文化距今5400年4700年出土可鉴定动物遗存1606件,其中就有竹鼠4。竹鼠生活在渭水上游,说明当时生长着茂密的竹林,供竹鼠等动物生活。陕西汉中地区新石器时代龙岗遗址中有不少野猪、野牛、华美黑鹿、水牛及大量竹子残骸5,说明距今70006500年间的汉中地区气候非常温暖,与西安半坡遗址的自然物候大致相当。从临近地区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考古开掘6也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黄河流域有大面积竹林的分布。2先秦时期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历史学常将秦朝建立以前的夏商周时期称为先秦时期。西北地区这时期气候较如今温暖,适宜于竹类的生长。从陕西临近省份河南安阳地区的古代遗址殷墟也可佐证。殷墟是殷代

4、故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那里开掘出大量的古生物遗骸,其中有同西安半坡遗址一样的竹鼠等亚热带动物。殷商甲骨卜辞中有“箕、“筐、“笰、“箙、“舯等竹部文字。说明陕西地区有竹林的分布。随着周朝的建立,国都设在镐京今西安附近,当时的官方文字先铭于青铜,后写于竹简。明当时关中地区的竹林分布之广。以致于西汉王朝在今周至和户县一带的竹林,建立官竹园“竹圃,并设官管理,称司竹长丞。西汉末年,义军领袖霍鸿曾以该园为根据地,说明其竹林面积之大。由上所述,秦汉时期的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推向北方。?后汉书郭伋传?载:“伋为并州牧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美稷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北纬39.

5、6西北,长城以北,当时是否有竹那么难以肯定,需要进一步考证。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如?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二月乙酉,“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成枯。说明陕西渭河平原及函谷关以东地区的竹林大面积被冻死。到东汉后期,随着寒冷程度的继续加剧,竹子的生存和生长受到很大的威胁,竹子被冻死是很正常的。?后汉书郎凯襄楷列传?载,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冬大寒,城旁竹柏之叶有伤枯者。?汉书五行志?那么载,延熹九年,天气寒冷,使洛阳城“竹柏叶有伤者。这种寒冷气候直到公元第四世纪前半期到达顶点。徐中舒先生曾经指出汉晋气候不同,那时年平均温度大约比方今低249。

6、使竹类失去了适宜生长的条件,关中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竹林已经不复存在。南北朝时期,气候仍持续寒冷,年平均温度比方今低1以上。竹子因不适于严寒的天气,从关中地区及临近地区逐渐消失。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渭水?称渭水流域的官竹园“竹圃已废置,原有的竹林已尽成“田墟,仅留有竹圃一地名了。?水经注淇水?说到“寇恂为河内,伐竹淇川,治矢百余万以输军资后指出:“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说明气候的极度变化,使竹林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已不能大面积分布。4隋唐五代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隋唐时期是州府志艺文?诗句称道。北宋时商洛山区的山间竹林也颇众多,著名诗人王禹偁在?竹liu?诗描绘了商州一带的竹林盛况:“商山多修

7、篁,苍翠连山谷。十二世纪初期,6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从十四世纪初的元末开始到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我国的气候进入了一个很长的寒冷期,历经500余年。在这个期间的最温暖时期,气候也没有到达汉唐期间的温暖。汉唐时期梅树生长遍布于黄河流域,已退至淮河流域。竹林在陕甘地区的分布也受到很大影响,十四世纪以后即明初以后,竹子在黄河以北不再作为经济林木而培植了15。历代朝廷设立的官竹园亦被取消了。明清时期关中地区由于水湿条件较好,耐寒的刚竹类刚竹、斑竹、淡竹有零星分布。周至东的筠溪亭,康熙年间“茂林修竹,县东斑竹园之竹“其大如椽,其密如箦16,生长良好。清乾露鄠县新志?载户县草堂寺一带在北宋为千亩

8、竹林,明正德十五年却“根株尽矣。明隆庆?华州志?称州内“唐村地瘠民贫,率习为竹器之艺,已数百家,想必其竹林不校清康熙?续华州志?载州内刘氏园“多竹,竹岁入可数十千。?华州乡土志?载:“傍山秦岭东西峪口多竹园,总计有二千亩。又载:“太平河,州东郊,其源出太平峪五眼泉,北流经城内,其地竹园甚多。反映出竹林分布与水源关系亲密。清?重修辋川志?记载蓝田辋川龙口竹园是:“西园流泉灌中,曲折北出,门前置小桥,园中修竹万个,绿阴合围。东园竹亦森列,泉低不可引溉。清康熙?凤翔府志?载:“明末张应福于凤翔东湖,植竹万竿。这些竹林的规模已远远不及汉唐时代,且是长期进展引水灌溉、高度集约经营的结果。山西中条山永济的

9、明代栖岩寺一带是“竹声清杂水声寒,至清代已是“竹千亩;万固寺一带是“直排峰万笋,况有竹千竿17。上文中提及的中条山虞乡今运城王官谷在清代仍是多竹之地,号称“修篁茂密,溪水暗流,拨竿寻径,宛然陶公结庐处。清乾露虞乡县志?说明水源是影响该地竹林分布的主要原因。西北泾渭上游和北洛河上游也有竹林分布,明清文献中有记载。清道光?兰州府志?称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仍有竹生长。清?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平凉府部汇考?载六盘山西的静宁县和六盘山东的华亭县有竹,?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西安府部汇考?载邠州今彬县也有竹。可见陇东、六盘山一带在明清时期仍有竹林分布。志载北洛河上游的陕北佳县箭括坞,从明弘治到清嘉庆间“多产竹箭18。由于道光年间的极度严寒,该地竹林消失了。这些分布的竹林都是耐严寒的高山竹种,如箭竹类、箬竹类,而它们的经济价值不大。7完毕语现代西北地区的竹林分布大致是起自甘肃东南部渭河上游的天水一带,经六盘山南麓和千河上游,到渭河平原南部。主要有甘肃的天水,宁夏的隆德、泾源,陕西的陇县、眉县、周至、户县、蓝田、华县等地。竹林在沟谷、小平原等背风向阳、水源丰富处分布,呈不连续的斑点状分布。建国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南竹北移活动。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引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