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_第1页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_第2页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_第3页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_第4页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的中轴线一、北京的历史沿革蓟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代此后,封尧的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一种说法说周以前就有燕国),此后燕兼并蓟,以蓟城为国都。战国时代,秦国灭燕国以后,设置蓟县,故址就在此刻的北京城。幽州太古时代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唐朝都曾设置过幽州,管辖范围均在今日的北京一带。燕都因古时为燕国国都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听说是因邻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此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幽都唐朝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管辖范围在今日的北京一带。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取销燕京。此后北京的正式命名

2、虽屡有改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宽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公司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本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国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结合伐辽,攻克燕京。宋、金讲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故燕京又称燕山。中都北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国南侵,占据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国迁都燕京,改称中都,管辖范围在今日北京西南一带。大兴金国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管辖范围在今日的北京东南部,包含今东城区、崇文区、旭日

3、区及大兴区的东部。多半元朝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修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多半,俗称元多半,此刻还有元多半旧址公园。汗八里元时蒙先人称多半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多半(北京)为汗八里。北平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录平定北方的伟绩,将元多半改称北平。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获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迁都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到现在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正确,明

4、清的宛平县治区不过今日北京的一部分,大概方向是此刻的北京西南部,包含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含今日的北京大多半地域,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北平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至解放,均名北平。抗战中,日军占据后曾一度改北平为北京,后取销。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温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二、北京城

5、中轴线的变迁成立中轴线,目的是为重申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同样。城市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边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北京所以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最绚烂的城市之一。北京比较明确的中轴线起于金代,一条御道贯串外城的丰宜门、皇城的宣阳门和宫城的应天门。元朝,中轴线正式形成,地点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长线,超出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直达外城正中丽正门。到了明朝,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挪动了150米,最后形成此刻的格局。三、明清北京中轴线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

6、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优秀的城市设计典范之一。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叹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特有的壮美次序就由这条中轴的成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派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照的;气势之宏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向究竟的规模”。除西直门以北城墙的一角外,明清北京城基本按元朝的中轴线对称(从卫星地图上看北京故宫能够显然发现其西斜),但北部偏斜的中轴线被改正过来。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挨次为,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掉)、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掉,2005年重修)、天桥(1934年拆

7、掉)、正阳桥坊(五牌楼)、正阳门(前门)箭楼,正阳门城楼、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1954年拆掉)、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北上门(1956年拆掉)、景庙门、绮望楼、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1954年拆掉)、万宁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宣武门、太庙社稷坛、东三座门西三座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平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散布。中国有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以前说:北京的特有的壮美次序就

8、由这条中轴线的成立而产生。”故宫的建筑多半东西对称。太和殿等主要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人们在后门桥的河泥裡发现了石老鼠(地支子鼠),在前门邻近的河里发现了石马(地支午马),听说这是北京中轴线(子午线)的标记物。若是光阴倒退到清代,或许明朝,那时候没有此刻这类方便的交通。人们最多就是骑马,坐轿子。当一个人外处人陆路进北京,迎接他的第一个视点就是永定门,永定门有城楼和箭楼,是一个城,它先给人一种感觉:要进城了。进了永定门以后,固然进城了,但看到的是一条特别广阔的马路。当年的永定门,东边是天坛,西边是先农坛,中轴线开始就给人感觉中轴显然,两边对称,但是并无太多的建筑。当年在坛外边不像此刻似的盖满了商铺

9、,两边是特别宽松的。从永定门走进以后,碰到的第一个视点是天桥,大家知道此刻北京有个天桥,但是天桥大家都没见过这个桥。当时,天桥是个罗锅桥,听说站在天桥南边看不见前门,站在天桥北边看不见永定门,让人进城以后迎接一个小小的热潮;从这个热潮走下来以后,迎面会看到一个特别繁荣的街市,并且正对着是宏伟的北京的前门,明朝管它叫正阳门。过了天桥,并且两边环境不同样了,不再是那种安静的,种满树木的那种坛庙,而是长长的一个街市,此刻的前门也没有古代的宽。据考古工作者讲,这个前门大街当时是很宽的,没有马路,是土路,但是它很宽,在路的双侧是商铺,像珠市口,像前门大街,让人感觉喧闹了,的确和乡村不同样了,就要进城了。

10、并且前面迎面的是什么呢?是高大的前门城楼,这个前门城楼迎面看到的是什么呢?一对大石狮子,在石狮子前面还有一牌楼,那时候老北京叫五牌楼。老北京会面会问:到哪去?答:到五牌楼。在老北京的时候,每个城墙前面都有一个牌楼,一般的城墙牌楼是三开间,只有前门前面是五牌楼,此刻前门前面恢复一牌楼,那是假的,为了通车方便,本来是落地式的,过了牌楼才能看到三座大石桥,石桥过去你看到的是大石狮子,特别的宏伟,进了前门,先建的是叫箭楼,此刻的前门有箭楼和城楼,打仗的时候这个箭楼啊,上边穿满了箭孔,那是准备射箭的打仗的,背后,进了箭楼以后才看到前门的城楼,从城楼穿过去以后当时就在前门和此刻毛主席纪念堂中间有一个方块的

11、街叫棋盘街,方方整整,这个棋盘街就形成了皇城的前面一片小广场,就在中轴线上有路有城楼,有广场,内涵特别丰富。到了这个小广场以后你再往前看,不同样了。前面就是皇城。从永定门经过天桥到前门形成了一个热潮,感觉进城了,但是这个热潮不退,立刻迎面来的是皇城,是一排黄灿灿的宫殿。领头的是方才讲到的就是大清门,民国后改叫中华门,明朝才建的叫大明门,穿过这个门是天安门,而后是端门,午门,太和门,而后才能看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故宫三大殿,后边还有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而后是故宫御花园这一线。当爬到景山上才能感觉到北京是帝都啊,那是皇上住的地方,从景山上往下一看,看不见殿,只看到一片黄灿灿的屋脊,

12、就像我们奏一首音乐抵达了顶峰,就像我们赏识了一张画抵达了汴桥那个地方,那么赏识北京的古建筑到这点儿抵达了高峰。从故宫的这些大殿的黄灿灿的大殿走下去以后,出神武门让你缓冲一下,而后又给你提升了,上了景山的万春亭,这是全城制高点,全北京城的制高点,让你感觉像音符又上来了,上来以后随着又下来了,景山后边此刻我们叫景山少年宫,当年叫寿皇殿,也是一大殿。这个大殿接着万春亭让你能滑下来,而后出了景山以后,又一座门,皇城后门,方才说前门是大明门,后边是地安门,过了地安门以后,有一座叫后门桥,在老北京住的都知道,过了地安门再往前走是后门桥,后门桥和天桥的建制是类似的,过了后门桥以后,会让人又有一个小起伏,是高

13、大的鼓楼,这个鼓楼仅次于前门楼,特别宏伟。过了鼓楼以后100米又一个楼-钟楼,钟楼瘦一点像我们古代的一方印,咔的刻在那边。我们此次的奥运会的会徽用一方印来表示,特别牢固地扣在那个地方上,就像一首音乐起伏,起伏,到钟楼这儿收住了,那么留下的是什么呢?我们看一下,前面是鼓楼,后边是钟楼,那么在钟楼和鼓楼的四周是什么呢?是一片四合院,中轴的乐章到鼓楼到钟楼,钟楼就像一个有力的音符结束了,但是它留给人们的是无穷的联想,使中轴乐章消逝在这些民居中间。四、新中国北京中轴线的发展改造天安门广场1949年开国大典上使用的旗杆即在中轴线上。1952年,北京拆掉了长安左门、长安右门,1954年,北京拆掉了中华门,

14、使得天安门广场扩大到此刻的规模。广场中央建筑了人民英豪纪念碑,东西双侧则是基本对称的人民大礼堂(西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东侧)(原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及中国历史博物馆)。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后,在原中华门的地点建筑了毛主席纪念堂。中轴线北延北京申办1990年亚运会成功以后,为了连结城市中心和亚运村,北京在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后更名为北辰路,这条路成为北京中轴线的延长。西边建筑了中华民族园,东边则是奥体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东边建筑了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两个建筑一圆一方,表现了中国古代天圆

15、地方的思想。再向北,穿过奥林匹克公园,抵达奥林匹克丛林公园,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在中轴线上。五、北京中轴线的故事1.外国使臣进京城传说在大清代的时候,有一个外国的使者要到北京来朝见皇上。在古代中国,朝见皇上要下跪。但是这位外国使节表示不想给中国的皇帝下跪。于是,中国清代的官员采纳了一个礼宾仪式的安排,让这个外国使节以前门走进北京这个皇城。使节以前门走进皇城以后,迎面看到的是清代时候存在的第一道大门,大清门,也就是此刻就是在毛主席纪念堂的这个地点。使节走进皇城以后发现四周的环境不同样了。由于他刚进到北京城的时候,发现北京城是一个灰墙灰瓦,街巷齐整的城市,道路两边是建筑体量不是很高的四合院。从

16、元朝就定都在北京,胡同很齐整,横平竖直,都是东西向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灰色的砖墙灰色的瓦。但是,当外国节气走进皇城以后,他觉察他看到的情景与前面的不同样了,特别走过大清门,他觉察建筑物的颜色都是黄琉璃瓦红墙身,并且一条大道把他向来引向天安门。就是从此刻毛主席纪念堂这个地方,当年是皇城的大门,从这个门进来以后是一条御路,此刻的天安门广场还能够看到,在广场正中间是大块的条石铺成的一条路,正对天安门正中的路子,这就是中轴线上的路,在古代中国,这条路叫作御路,也就是皇上走的路。外国使节在进了皇城大门大清门以后,视野一下子就被引向了天安门。他看到天安门上黄琉璃瓦,红柱子,红红的墙身,前面衬托着白色的金

17、水桥,白色的华表,白色的石狮子。在蓝天白云衬映下,他领会到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截然相反。天安门宫殿式的大屋顶,表现了浓烈的东方特点。当他穿过金水桥,走过天安门后,迎面又是一座和天安门如出一辙的建筑,这就是端门。走过端门以后,迎面是一个广场,就是穿过端门广场,迎面看到的是午门,午门城墙两面伸出来,像个巨人伸出手来,欢迎到来的使者。在高大的城墙眼前,人显得很微小。午门上边有迎宾队伍,有人吹着号,在午门前面有一个钟楼,一个鼓楼,有钟鼓齐鸣。当外国使节穿过午门以后,又看到一道金水桥,那就是内金水桥,天安门前面的是外金水桥。走过金水桥,使节终于抵达皇城。但是,在见到中国皇帝以前,他还需要走过一道门,这道

18、门就是太和殿前的门,太和门。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进入午门此后没有树。这类不种树的做法就是让建筑在眼前一览无余,显得更为宏伟。他随着礼部官员走,过了太和门,看到了太和殿。太和殿建在一个高大的三层石台阶上。爬到石台阶上以后,外国使节说,我不得不下跪了,我跪的不是中国皇帝,而是中国有这样绚烂的美的建筑,我不得不下跪了。而外国使节走过的,还不过北京中轴线中间很小的一部份。诧异的发现发现中轴线偏离子午线这一现象的老人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夔中羽,从事空中遥感拍照以及测绘地图的工作。在一次察看北京市航空影像图的时候,夔中羽发现,中轴线并不是正南正北,而是有所偏移!夔中羽知道地图是依照地理坐标严格控制制

19、作的,应当不会有问题。他立刻又找来了北京的卫星影像图。在卫星影像图上,他发现中轴线也是偏离子午线的,他又买了多个版本的北京市地图,中间还包含北京交通旅行图,发现中轴线都偏了一点儿,并且是向逆时针方向偏了一点点。这就证了然这条线的确与子午线有一个偏角。夔中羽考虑,既然从地图上发现北京的中轴线有必定的偏离,那这个角度究竟有多少呢?于是夔中羽决定对永定门进行一次实地丈量。要测定永定门的子午线,第一要知道太阳经过永定门当顶的精准时间,这一时间对丈量十分重点。夔中羽和专家一同,依据世界时分区、当地时间差和当天时差等多种要素计算,确立了太阳经过永定门的正中午间。2004年冬天的一天,夔中羽和测绘专家在永定

20、门城楼下向北的甬路上,开始了立竿见影试验。他们在甬路中央立了一根2米长的杆子。在杆子的下边,延甬路中心线向北,粘上一条长6米的黑胶带,表示中轴线。当太阳经过永定门上中时节,杆子的影子就是永定门子午线。影子与黑胶带之间的夹角就是子午线与中轴线的夹角。经过精准的丈量和计算,发现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2度多。这个偏角的计算能否是正确呢?夔中羽又在地形图上选择了永定门、钟楼和地安门三个点,算出偏角是2度十几分,证明永定门立竿见影大略丈量的结果是正确的,依据这一计算,从永定门开始的中轴线到了钟楼,就已经偏离子午线达300米了。能否是计算错误但是京城的中轴线为何会是偏的呢?在建筑元多半的时候,是成心让它偏的

21、,仍是因丈量错误造成的呢?地球上各处的经、纬度和方向角都是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某些变化的,比方地球在运转过程中会出现很小的周期性摇动、挪动、偏转等现象,这在天文学上称为极移、章动和岁差,那么中轴线的偏离与这些天文现象能否有关系呢,夔中羽为此特意讨教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席泽宗是享有国际名誉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史学家,他在认识了对于北京中轴线偏离的状况后,以为把一些天文现象与北京中轴线偏离联系起来有些不适合。由于极移是地球自转中在地球内部的一点搬动,面积很小。岁差、章动固然会影响到恒星地点经纬度的变化,但不会影响地面经纬度的变化,所以天文现象影响中轴线偏移的要素能够清除。那么能否是计算偏差所致呢?中国

22、古代很早就有精准的丈量,唐朝的学者曾经在河南很正确地丈量了子午线,从河南考古复元的宋朝皇城模型就能够显然地看到城中那条笔挺的中轴线。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以中轴线偏离不该是丈量错误。不是技术原由,那又是什么呢?为了揭开这个深藏在中轴线背后的谜团,夔中羽临时放下依照自然和技术路线找寻原由的门路,开始找寻人文线索。夔中羽考虑古代好多建筑的方向,都和远方的一些地物有必定的关系,北京的中轴线能否也和远处的地方建筑有必定的关系呢?此刻的北京城是在元多半基础上成立的,而元多半又是元朝忽必烈成立的,那忽必烈以前在其他地方会不会建有什么与北京有关的建筑呢?夔中羽找来了北京至内蒙古的几张地形图,当他把九张地形图连结起来看的时候,一个从没关注过的地方展此刻眼前。他诧异地发现:北京中轴线往北延长,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而那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源地。1206年,成吉思汗创立了蒙古帝国。二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