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_第1页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_第2页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_第3页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_第4页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一、厌学心理的危害及表现1厌学心理的危害所谓“厌学”,即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 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心理,是对学生不愿意学习、 厌恶学习这种消极的行为反应模式的概括。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个社会、学校、家长都担忧和关心的 问题。不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一种心理障碍,将给我们国家民族 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厌学心理的危害性首先在于它的普遍性、易 流传性,这对我国的教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由于中学生的年龄 特点决定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模仿要大于对成人的模仿。因 此,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中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其厌学症将继续 流传和扩大,并向下延伸至小学,这样的后果

2、会不堪设想的。其次,厌学心理将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并将对我们的民族 素质产生不良影响。因为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系到 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如 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就不可能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良 好的道德素养,又如何承担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呢?再次,厌学心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只有乐 学,才能优学,不乐学,不愿意学又怎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又怎 能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呢?厌学是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因 此,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真正关注。2厌学心理的表现首先,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 “读书无用”、“学习无用”,学

3、习的好坏对自己的未来的发展和理 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 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脑体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 反应,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 这种观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心理产生的 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 习。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 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 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 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三,厌学者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 向

4、,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 听讲,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时干脆放弃和辍学。对 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因此,常和老师、 家长发生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但是,必须指出,厌学心理仅在学习中表现出不适应,而在 社会、生活、体育、艺术等方面也能较好适应。因此,厌学心理 不同于“双差生”,也与学习困难,智力低下相区别。“双差生”是指 学习和品德皆差。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引 起的学习成绩差,不能适应学习要求的状态,尤其是认识障碍。 智力低下是指智商在7 9分以下,厌学者往往也会表现为“双差”, 即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等,但他们之间并不

5、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二、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1 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响。近几年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 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 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 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这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影响是巨大 的。同时,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中有高尚健 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 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当低俗文化 成了学生的追求

6、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而沉 溺于低劣的武侠、言情或黄色书刊的阅读及游戏机、网络游戏甚 至三级录像片的欣赏中,沉溺于拍拖、吸烟、吸毒、偷盗、高消 费攀比中。厌学者一般都崇尚低俗文化。2家庭教育的影响首先,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 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 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父母“望子 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 式易走极端,或要求过于严厉,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 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现在中学生的父母这一代 人,在中学生时正处“文革”之中,他们深

7、感“无知”的痛苦,极希望 自己的子女成长,补偿当年自己无机会学习的损失。因此,不断 地给孩子加压,这反而适得其反。他们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 自己却体会不到乐趣,以致于成绩下降,造成了对立、逆反、厌 学的恶性循环。其次,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 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 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 却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流露和再现出轻视知识、反对 学习的态度,既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再大,要求再严格也不 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往往报怨其父母不爱 学习。3学校教育的过失首先表现在办学思想的

8、不端正。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 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教学围着 升学的指挥棒转,导致学生畸型发展。其次,表现在教学内容的 陈旧、枯燥,以及教学的方法不当。目前,某些学校仍机械地向 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 主动积极性,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特别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从未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 最终导致厌学。三、对学生厌学心理采取的相应对策1优化社会大环境全社会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端正社会风气,这需要社会各 方面的协同工作。2家庭教育科学化、合理化儿童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心理特点。现 代心理学

9、研究表明,每个孩子心理承受外界的刺激或压力都有一 定的阈限。在此阈限内,外界刺激或压力可引起其积极的动机或 行为,即期望正效应。如果刺激或压力超过这一阈限,是会引起 消极的行为反应。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 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在此 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此外,家长要为 孩子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精神放松地学习。3学校教育内容、方法的更新解决学生厌学问题,首先要改变用学习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学 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旧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展

10、学习方法指导活 动,这不仅是矫正厌学心理的要求,也是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 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 何学习。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 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好学、乐学。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给再多、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也无济于事。如学生缺乏正确的动机,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学习 意志不坚强,情绪不稳定,诸如此类,都会导致厌学。培养非智力因素,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 机,有兴趣学生才会投入、追求,才会自觉学习。只有让学生主 观体验学习是乐事,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 动,把学校变成学习生活的乐园,才能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 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大量的研究 表明,成绩优良的学生除智能发展优异外,都较自信、好胜,想 要学什么或干什么就非学好干好不可,表现出坚毅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