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13.14单元语文教案_第1页
一年级下册第13.14单元语文教案_第2页
一年级下册第13.14单元语文教案_第3页
一年级下册第13.14单元语文教案_第4页
一年级下册第13.14单元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下册第13.14单元语文教案第一篇:一年级下册第13.14单元语文教案第十三单元时间单元说明:本单元以“时间”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设计了读一读、背一背、猜一猜、讨论交流等活动,还有识字、写字、拼读等培养语文能力的练习。时间是极为抽象、极为宝贵、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不易理解、把握。学习单元课文,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要多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直观的事例建立时间的观念,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的,一去不复返,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主体课文乐府诗长歌行家喻户晓,是传统的名篇,学生学习必定受用终身。另一篇主体课文是学生喜爱的童话,它和自读的儿歌一道,告诉学生要树立时间意

2、识,珍惜时间。本单元知识 初步认识时间,今后还要不断学习,加深体会,养成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愿意主动识字,认字24个。继续练习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识字。 2. 会写14个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3. 练习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能力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和谚语。 2. 猜谜语,积累关于时间的词语和谚语。 情感目标:体会时间的宝贵,初步树立时间意识,知道要珍惜时间。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长歌行和谚语。认字、识字。 教学难点:体会时间的宝贵,知道要珍惜时间。 教具准备: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67课时长歌行教学目的:1. 感知

3、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 使学生认会9个生字,并会写7个.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初步感知要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1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提出学习任务)。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

4、音,正对调(正确)。2划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少、努、徒、伤悲3(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2)两人合作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4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词语:复西归、少壮、老大、徒、伤悲5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6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1)合作解决;(2)请教老师;(3)师生讨论。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二、走进“一休屋”1请你把诗句与意思连起来。百川东到

5、海(1)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何时复西归?(2)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少壮不努力,(3)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3同桌两人互相说诗,对诗意。三、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2学生自由背诵。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四、回顾插图,说演结合1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老爷爷将会对小孙子说些什么?小孙子又是怎样回答的?2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学生合作自由表演。五、识字教学1在诗句中学词,在词中识字,出示词条:长歌行、百川、何时、复西归、少壮、努力、伤

6、悲、徒、海22学生读词,然后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1)通过分析字形记;(2)扩词记;(3)说话记;(4)换偏旁或取偏旁记;(5)看拼音记。3组织学生班内交流识字方法。4描一描、写一写。注意让学生写好“悲”字的“心”字底。六、学习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七、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珍惜时间 从小努力)3小闹钟教学要求:1 会写生字7个。2 识字15个,认识多音字“行”。3 熟读课文,回答课后问

7、题。4 通过讨论,体会时间的珍贵。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是重点。 教学难点:体会时间的珍贵。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时间的诗歌。2和家长一起说一说,测一测,一分钟能做什么事。3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放课件钟表滴答声)(学生回答。)小闹钟有什么用?你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诗歌?(学生回答。背诵诗歌长歌行,语文天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闹钟想找个朋友丁丁把它找朋友的经过写成了日记,题目是(出示课题)小闹钟。二、随文识字。1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答,老师归纳,结合上下

8、文猜一猜,读拼音,问同学老师。)2师也想读读,请大家摆好指读姿势,听老师是怎样发音的。3愿意给大家读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4(。字筛选)老师手里有很多小闹钟的照片,请你来读一读上面的字,如果不认识请你举手。(老师把大多数学生不认识的字帖在黑板上,只有个别学生不认识的字,请学生当小老师教会,重点教黑板上的字。)5课件出现课文,全文黑色,生字是红色。)请同学们读出课文中红色的字词。(读的过程中,老师把筛选出的已认识的生字变回黑色,不认识的生字依然是红色。)6同桌互读课文,如果他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帮帮他。7人一起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记完后互相当小老师,摆字卡考考他认识了没有。

9、8馈识字,对不熟的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互相教。三、学习课文。1人一组商量,怎样学习课文。(可以用读书和表演的形式。)2组自学课文。思考两个问题:(1)小闹钟找到朋友了吗?他是谁的朋友?谁是他的朋友?(2)如果没有小闹钟,小熊能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吗?43读书反馈)读书小组读课文,学生评议。(表演反馈)表演小组表演课文内容,学生评议。(反馈过程中回答问题。)4师归纳学生的回答:猫头鹰早晨睡觉,是因为上了夜班。小兔子不用别人叫,自觉抓紧时间,早起锻炼。小熊虽然有睡懒觉的坏习惯,但他有改正的决心,小闹钟一叫,立刻起来了。三个动物都懂得珍惜时间,小闹钟(时间)是他们共同的朋友。时间也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10、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要珍惜时间,就要珍惜每一分钟,四人一组讨论,一分钟能做什么?5班交流。老师总结: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情,我们可不能让每一分钟从我们身边溜走,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四、指导写字。1.示课件)冬冬教写字:冬冬:同学们,你们认识下面的字吗?2.得哪个字最难写呢?你有好的方法吗?(各小组讨论识字好方法。) 3.生练写。五、总结。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小闹钟猫头鹰抓老鼠好朋友小白兔做早操小熊再也不睡懒觉珍惜时间5语文天地教学目标:1.描一描,写一写:已、己、经、劲。 2.拼读音节,填写汉字,组成词语。 3.猜谜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二课时一、猜谜激趣导入

1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注意听如你们的答案和屏幕上出现的字一样,课件演示:时间那你就猜对了!全班一起告诉我,答案是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继续学习13单元时间。二、感知时间,学词语(一)现在时间是2014年5月 日 时 分 秒,请大家闭上眼,听,这是什么声?课件出示钟在你们闭眼听钟声的时候2014年5月 日 时 分 秒再也没有了,全世界哪儿也找不到了,时间真是一去不回呀。(二)复习长歌行,课件演示课文插图、播放音乐插件提示背诵语气。(三)拼读词语,写词语1.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关于时间的词语你还知道那些?2.这也有些关于时间的词语,你们想知道是哪些吗?请你拼一拼。3

12、.课件演示音节请“小老师”带全班读,互相检查书写情况,纠正错误。三、学习关于时间的谚语1.小组合作,借助拼音读谚语,在组内背一背。2.课件演示谚语合作结果全班交流。3.你能说说这两句谚语都告诉我们什么?四、学习小河流过我门前。读一读,想一想:小河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五、讨论:一分钟能做什么?1.小组汇报课前实验结果。2.推荐汇报。3.小实验:一分钟能写多少字。4.评出最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5.小实验:一分钟能认多少字?6.认字比赛。7.小结。六、观察图: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1.关于时间你们能像他们一样提出问题吗?2.讨论:你将如何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6七、作业布置:回家收集有关时间的谚语或名

13、言,做成书签,互赠、共勉。7第14 单元 丁丁冬冬学识字 单元说明:本单元以“丁丁冬冬学识字”为主题,根据汉字表意的特点,编排了3页识字教学内容,分别学习带木字旁、草字头和竹字头的字一共31个。这些字都安排在词语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连同第四单元学过的米字旁和禾字旁,学生共学习了5个与植物有关的偏旁。 单元目标:1.认知目标:(1)学习和掌握木字旁、草字头和竹字头,自己填写偏旁表,利用偏旁的意思比较几组形近字。(2)愿意主动识字,认字31个。(3)会写17个字,能按笔顺写字,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2.能力目标:(1)继续练习用看拼音、听读等方法识字,练习运用偏旁知识了解字形字义。 (2

1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激励学生喜欢像丁丁冬冬那样动脑筋学识字,进一步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 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木字旁、草字头和竹字头,自己填写偏旁表,利用偏旁的意思比较几组形近字。愿意主动识字,认字31个。2.教学难点:激励学生喜欢像丁丁冬冬那样动脑筋学识字,进一步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 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丁丁冬冬学识字之一带木字旁的字教学目标:1、学习带木字旁的字,重点识认其中9个,正确书写3个。82、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间的关系,练习成批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教学重点:1、识字和写字。2、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

15、发现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感悟出汉字的表意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头饰、生字卡、幻灯、小挂图、录音机、录音带、纸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学活动:与老朋友见面。师:上课前给一学生穿戴上“木”的服饰,四个学生戴上“木板、木材、木棍、木桶头饰,四个学生佩上“梨树、柏树、桃树、柳树”的图卡。1教师组织教学。今天,丁丁和冬冬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看看你们还记得她吗。2一扮演“木”的学生出来与众学生见面,相互问候,引出“木”。“木”:嗨,大家好,我是“木”,你们还记得古时候的人用我来表示什么吗?复习“木”的本意“树

16、木”而复习“树”。3复习带木字旁的熟字:枝、根。师:你们可别看“木”字简单,她的本领却大着呢!“木”:你们看,这是我的什么呀?(边拨弄身上的“树枝”、“树根”,边举词卡“树枝”、“树根”。)师:原来“木”可以做偏旁哪!生读词卡。思考:枝、根表示什么意思。由此初步知道带木字旁的字表示的一个意思:表树的组成部分。二、激趣导学,愉快识字。导学活动:认识新朋友。1.学习生字“柏、梨、桃、柳、森”。师:今天“木”给我们带来了她的一些新朋友,同学们想不想出认识?“木”引出戴柏9树、梨树、桃树、柳树头饰的学生上到讲台。师与学生复习识字的方法:拼音识字、请教识字、看图识字等方法。 生自主用识字法学会“柏、梨、

17、桃、柳”的音,认清形。师:哇,这么多的树,连成一片会成什么呀?“木”伺机举出“森林”。生合作学会“森”,并探究其义。齐读“柏、梨、桃、柳”,合作探究出带木字旁的字表示的另一意思:表树木的名称。2.学习“材、桶、棍、板”。师:森林里那么多树,能出很多木材吧?“木”:是呀。生识记“材”字。通过问“木材”有什么用处过渡引出戴木板、木棍、木桶头饰的学生。 生自主合作学会“板、棍、桶”字读“材、板、桶、棍”,归结带木字旁的字又一意义:表用木制作的东西。3学习“休息”。师让学生趴在桌面休息一会,由此引出“休息”。生跟读,学会“休”音,结合实际合作探究出其义。 小结带木字旁的字的又一意思:表和树有关的动作。

18、4生认读9个必认生字“桃、梨、柳、森、桶、棍、材、板、休”,说识记方法。三、实践应用,拓展识字。拓展活动:广交新朋友。 1自主学习“门框、桌椅、梳子、衣柜、木棚”等词语。出示一些画有带木字旁的字表示的物品的小挂图在教室两边。学生自主看图识字,合作识字,认识更多带木字旁的字。2学习白居易的诗句。师:丁丁、冬冬看到你们认识了这么多字,也想跟你们比一比。 过渡引出白居易的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找出带木字旁的字“桃李、梧桐”再认读。四、写字指导,深化巩固。活动四:给朋友安家师:有三个年纪大的朋友说累了,要回家休息,我们给他们安好家吧! 出示书写在田字格的“板、材、根”,学生观察书写

19、位置的安排。10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在练习本上写。评议指正,进一步书写。五、总结回顾,点拨提高。 1认读生字。2思考:这些字为什么都带了木字旁? 3总结木字旁的意义。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卡通头像)学识字枝根(表树的生长部位)与老朋友见面柏梨桃柳森林(表树的名称)结识新朋友材桶棍板(表用树做成的东西)广交新朋友休(表和树有关的动作)丁丁冬冬学识字之二草字头及相关生字教学目标:1认知:理解草字头表示的意思,认读8个生字,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 2.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和能力。3.情感:使学生体会学习生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认

20、读生字8个,理解草字头表示的意思。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梨桃柳材棍桶板休。2.开火车读一读。二、课件出示生字。小草草药芦苇白菜萝卜芹菜苹果葡萄香蕉 1请会读的同学试着读一下(优等生)。 2观察红色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差生)。 3小组讨论:这些字为什么带草字头? 4小组同学互相教学生字。 5交流你学会的生字。 (1)课件中点击你认识的生字。(2)领着大家读一读、组词、说说是怎样认识他的。三、想一想。1讨论:生活中还知道那些带草字头的字? 2集体交流。3看看冬冬还知道那些带草字头的生字。 4读一读(中等生)。四、书写生字。1观

21、察生字“草、菜、药、萝、芬、芳、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差生)2这些字是有草字头和什么字组成的(中等生)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讨论笔画、笔顺并书空 5生独立练习五、小结。12作业:看一看,市场里还有哪些东西写出来带草字头。 板书设计:早 草分 芬草字头 采 菜草字头 方 芳约 药平 苹罗 萝丁丁冬冬学识字之三竹字头及相关生字教学目标:1认知:理解竹字头表示的意思,认读7个生字,掌握5个生字的书写。 2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使学生体会学习生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读生字8个,理解木字旁表示的意思。 教具

22、学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白菜 草药 萝卜 芬芳 苹果 茶花 梨 桃 柳 材 棍 桶 板 休 2开火车检查。3说说这些字为什么带草字头和木字旁。二、激趣导入。1实物投影仪出示竹子和古代汉字竹的图片。2.谈话:看到这幅图片就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汉字与什么有关?与竹有关的偏旁是什13么?(差生)三、教学生字。1以前我们学的生字中有哪些字带有竹字头?(优等生) 2课件出示:竹子 竹笋 竹竿 毛笔 竹筐 筷子箱子 篮子 笛子3请同学试着读一读(优等生)4红色的字为什么都带有竹子头?这些字表示的意思和竹子有关吗?(差生)5小组同学互相教学不认识

23、的字。 6集体读。 7指名读(差生)。8点击你学会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它的?9仔细观察“笔”字,结合实物想一想,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10“笔”的构成方式与前面学过的那个字相同?四、读一读。 1学生自己读。2小组读一读,记一记“算、筒”。3集体读,想一想这些带竹子头的字是不是都与竹子有关系?五、比一比。1观察每组字有什么异同。 2集体交流。3为什么偏旁不同(中等生) 4小组同学组词、读一读、记一记。六、生字书写。1观察生字是由竹子头和哪些字组成的。 2讨论笔画笔顺,观察“竹”最后一笔的写法。143生独立写。七、交流活动。把你在生活中找到的带有木字旁和草字头的生字介绍给大家认识。八、小结。作业:看

24、看我们学过的生字中还有哪些字有相同的偏旁,想一想为什么?丁丁冬冬学识字之四 禾木旁、米字旁及相关生字教学目标:1认知:理解禾木旁、米字旁表示的意思,认读10个生字,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2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使学生体会学习生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读生字10个,理解禾木旁、米字旁表示的意思。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白菜草药萝卜芬芳苹果茶花梨桃柳材棍桶板休 笋竿篮子笛子算盘筷子话筒 2集体读。3同位两个互相检查。二、自学生字。1实物投影仪出示两

25、张图片和词语。稻子种子秧苗庄稼秸秆麦穗秋天季节大米米粒粮食面粉粽子面糊糕点糖果 2仔细观察生字偏旁与图片的联系。15 3说一说,这些字为什么带禾木旁和米字旁?他们与粮食有关系吗?(中等生) 4小组同学互相学习自己不认识的字。 5点击你学会的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三、读一读。 稻谷草料高粱年糕稀饭1生独立读一读。2想一想这些字和粮食有关系吗? 3集体交流。四、书写生字。1观察生字,注意米字旁的变化。2讨论笔画笔顺,注意“食”最后一笔,和“面”横的个数。 3生独立练习写。五、学习金钥匙。1生自己读一读冬冬的话。2冬冬说的话你发现了吗?(板书:休、笔、苗) 3你还发现了哪些像这样有意思的字?(小组

26、讨论) 4集体交流。六、小结。作业:把学过的生字按照偏旁分一分类,比一比、记一记。16竹乡之歌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了解傣家人的生活。2.积累一个常用的偏旁,通过带竹字头的字体会汉字表意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字11个,写字7个。教学难点:练习运用学过的偏旁推知字义,继续培养学生揣摩字形的习惯。 教具准备: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词上卡片:柏、梨、桃、柳、材、棍、桶、板、休、白菜、草药、萝卜、芬芳、苹果、茶花2开火车读卡片。3说说这些字为什么带草字头和木字旁。二、新授。1出示竹子和古代汉字竹的图片,问:看到这幅图片和字,就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汉字与什么有关?

27、与竹有关的偏旁是什么?2自学第一部分内容。(1) 圈出自己暂时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2) 在小组里互相学习不认识的字。(3) 板书全文:红色的字为什么都带有竹字头?这些字表示的意思和竹子有关吗?(4) 记一记“笛”。3检查反馈。4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比一比,组成词语。(1) 学生自已读一读。17 (2)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 小组内交流。(4) 说说它们的偏旁为什么不同。 (5) 你用这些字还能组其它的词吗? 5生字书写。(1) 观察生字是由竹字头和哪些字组成的。(2) 讨论笔画笔顺,观察“竹”字头的写法。重点指导“笛” 6学生独立写。 (1)学生各自拼读音节。 (2)填空,同

28、桌交流。 (3)全班交流。三、展示。把你在生活中抵到的带有草字头和木字旁的字介绍给大家认识。 板书设计:竹乡之歌木:与树木有关艹:与植物有关 形旁表意 声旁表音竹:与竹子有关第二篇:国学第三单元13、14课教案第四单元 泛爱众 而亲仁 凡取与 同是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能读准“与、己、仆、俾、势”等字音。2、通过老师的串讲,学生能简单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能够结合实际来谈谈如何按照这句话去做。学生要知道如何对待他人的帮助和怨恨,明白如何能让人信服自己。3、简单了解“请君入瓮”的故事,知道范仲淹,背诵江上渔者。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篇幅较短,语句

29、也不难理解,但所讲内容和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熟读成诵,并用现代眼光去看待这些内容。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设置情景:我们在班级打扫卫生的时候,大家都不喜欢倒垃圾,但是你却看到值日小组长偏让同学甲去倒垃圾。如果这时,你是同学甲,你会怎么想呢?以此引出“己所不欲”课文内容。(二)初读感知(1)师范读凡取与部分的内容,师领读,生齐读,纠正字音。 (2)本课篇幅较短,老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挑选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进行指导范读,再由学生跟读,在此基础上给时间让生自由拼读,达到熟练拼读的程度。(三)理解经典(显示PPT)(1)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30、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本句主要讲的是凡是接取东西,一定要清清楚楚,给人家东西要多,取东西要少。结合导入时的情境,明白要把什么事情加到别人身上,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件事情自己都不乐意,就不要要求别人也去做。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应该多付出少索取。讲述“请君入瓮”的故事,进一步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认识神奇汉字“分”。(2)恩欲报 怨欲忘 抱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有恩要报答,有怨恨就要忘掉;别人的怨恨要少,报答人家恩德要多。结合生活讲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是理所应当的,需要儿女长大以后去 报答。在生活中对待商店、饭店的服务人员要

31、平等,要有理解之心。和人交往的时候要不能靠权势要以理服人。朗读感悟,背诵全文。(四)诗歌赏读范读蝉简单介绍范仲淹,理解诗意,知道吃鲈鱼时,除了品味其味道鲜美以外,也要想到打鱼人的辛苦。熟读并背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本课除了熟读课文,读准重点字音外,重点让学生知道“仁者”是道德品质非常高尚的人,知道亲近仁者的好处和不亲近的坏处都有哪些。并背诵竹石,简单了解郑板桥其人。(一)回顾学习朗诵凡取与内容,复习回顾。(二)朗读感悟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感悟:亲近仁者和远离仁者会有什么样的不同结果。在朗读中,师注意学生朗读的问题,为学生有针对性的范读,解决不懂的问题,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停顿。

32、再整体读,分读,诵读。(三)理解经典(1)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师范读,学生跟读告诉学生同样是人,但类别不一样,往往是世俗的庸人多一些,仁者少一些。真正的仁者,人们都敬畏他的直言不讳,心胸坦荡。强调“仁者”就是在品德、才艺、学习等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适当举些历史伟人,如周恩来。讲述日积月累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要说假话,不要为了谄媚别人就不分好坏地赞扬。(2)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读领悟亲近仁者的好处和不亲近仁者的坏处。 告诉学生亲近仁者,道德水平每天都会提高,过错每天就会减少;不亲近仁者,害

33、处就会增多,小人就会接近。认识神奇汉字“小”。(3)师生共同回顾全文进行朗读比赛,师生、生生比赛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四)诗歌赏读范读竹石,生跟读,自由朗读。简单介绍历史名人郑燮和他的“难得糊涂”,并简单讲解全诗,理解竹子坚韧的性格象征着仁者的品格。朗读并背诵诗歌(五)读一读学习读一读中的四个句子,了解四书,简单介绍句子的意思,力求背诵。第三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3-1613、故乡教学目标:1、理解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2、了解对比手法3、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中心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导语: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

34、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基础知识:1.阴晦(hu):阴沉昏暗。 2.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3.苍黄:灰暗的黄色。本文形容天色不好。 4.悲凉:悲哀凄凉。5.瓦楞(lng):指称那种格子状的狭长凹凸的东西。 6.嗤(ch)笑:讥笑。7.素:向来。8.如许:这么些。9.易主:改换主人。易:改变。 10.凄凉:本文形容人物神情悲伤难过。 11.神异:神奇,不同一般。 12.家景:家里的生活状况。13.祭祀(s):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 14.无端:无缘无故。端:头,引申为缘由。 15.伶俐:动作灵

35、活。16.景况:光景,情况。本文指生活状况。 17.秕(b)谷:空或不饱满的稻谷。 18.伶仃:瘦弱。 19.惶恐:惊慌害怕。20.絮絮(x):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21.定规:成规,一定的规矩。22.潺潺(chn):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23.偶像:迷信的人敬奉的神像。也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 24.切近:靠得很近。 25.茫远:渺茫、遥远。 26.大抵:本文是大都的意思。 27.髀(b):大腿。 28.鄙夷(y):看不起。 29.瑟(s)索: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30.黛(di)色:青黑色。 31.惘(wng)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32.愕()然:吃惊的样子

36、。 33.隔膜(m):彼此思想感情不相同。 34.恣睢(z su):放纵,放任。 35.展转:同“辗转”。 36.打拱:作揖。37.胯(ku)下 38.獾(hun)猪 39.寒噤(jn) 40.折(sh)本 41.蜷(qun)缩 42.五行(xng) 43.应酬(chu) 43.恭(gng)敬 44.颧(qun)骨 45.脚踝(hui) 46.潮汛(xn) 47.弶(jing)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又以写谁为主?2、课文中几次写到闰土?第二课时复习检查:1、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又以写

37、谁为主?2、作品通过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新课讲解:3、对于少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 讨论:少年闰土的外貌是怎样的?少年闰土的动作语态是怎样的?少年闰土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少年闰土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少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4、对于中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 中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5、什么原因使闰土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从“小英雄”变成了“木偶人”呢?“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6、另一人物杨二嫂又是怎么描写的?讨论: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肖像)对于今天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

38、法?(语言、肖像、动作)7、杨二嫂的变化的说明了什么?小市民阶层的日益贫困。8、“我”这一人物在文章中又是怎样变化的?9、作品对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10、作品对闰土、杨二嫂的描写在写作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第三课时 课文分析:1、鲁迅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哪几次?“我”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开头 (现在)“我”回忆起的“神异的图画”;中间(过去)“我”“在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结尾(未来)2、萧索的荒村:(讨论) 一般地说,冬天的景象如何?“深冬”呢?“天气又阴晦了”的“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写冷风发出呜呜的响声?“苍黄”的“苍”照应了前文的哪一个词?“

39、深冬”“阴晦”“呜呜”“苍黄”各是写什么?这些背景给人一种什么感觉?“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句中,哪两个词是说明“萧索”的?它们各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产生“悲凉”的心情?作者要反映的仅仅是“几个”荒村吗?3、(讨论)故乡近三十年前后有什么差异?“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沙地”;“深冬”、“阴晦”、“冷风”、“苍黄”、“萧萦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天空”“圆月”“沙地”“西瓜”,“深蓝”“金黄”“碧绿”,从所写景物和色彩看,这幅图画给人什么感觉?上一段说“没有一些活气”,那么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岁”“银圈”“捏”“刺”又给人什么感觉呢?“我”儿时的故乡只是一个一

40、般的村庄,儿时的闰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作者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美呢?4、朦胧中的想象作者写了“萧索的荒村”、为什么结尾还要写“朦胧中”的想象?难道二十多年前的“故乡”就是美好的天堂?这是为了反映“我”对现实的故乡的不满,希望能改变现实,有一个光明的世界,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希望”。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体会结句的含义) 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只要努力奋斗,希望一定能够实现。人物形象:闰土:政治上受迫害、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的贫苦农民的形象杨二嫂:既被侮辱、被损害,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市民的形象“我”: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

41、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主题: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14、小男孩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的清节框架,分析人物形象。2、把握小说主题,做个知法、守法、会用法的好公民。教学课时:1课时基字础音知组识: 词渍 z 油 汗濡 r 湿黏 nin 性吮 shn 吸幢 zhung 一大楼形似字辨析濡湿仿佛黏糊蠕动沸腾粘贴懦弱拂动作者简介:魏志远

42、,195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的父母呢? 课文讲解:故事情节:开端:在家中,妈妈逼。发展:在车站,与小女孩母女相识,补充交代小男孩的父母离婚。下车后, 费尽周折找爸爸。高潮:二幢四单元久号楼,父子不相认。 结局:菜场,小男孩雨中流浪。小说人物: 小男孩是个天真、善良、聪明细心、孤苦无依的孩子。 小男孩的父母:不懂法、不守法、法律意识淡薄的不关爱孩子的离异夫妻。课堂小结:课文记叙了主人公“小男孩”在妈妈的逼迫下去已和妈妈离婚的爸爸那里要生活费的过程,塑造了一个由于父母离婚而变得无依无靠、寂寞孤独的近似孤儿的形象,反映

43、了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和生活上带来的困苦,揭示了我们在落实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做个知法、守法、会用法的好公民。15、百合花教学目标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咀嚼本小说清新俊逸的语言。4、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基础知识: 撂(lio)讷讷(nn)忸怩(nin)憨憨(hnhn)执拗(ni)髻(ji)尴尬(gng)讪讪 (shnshn) 瞅 (chu) 挟(xi) 嬷嬷(mm) 砦(zhi)虔诚(qin)磕磕绊绊(k)作者简介:茹志娟,于1958年3月在延安上面发表。这篇小说具有

44、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她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中那个是反右斗争扩大化,她的家人也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让她无比悲凉的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这篇小说也就从另一方面批评了反右斗争。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一部分、开端带路(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二部分、发展借被(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三部分、高潮牺牲/献被(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四部分、结局盖被(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第二课时人物形象: 小通讯员一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

45、,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他憨厚朴实,拘谨腼腆,比如,“带路”情节中“张皇”“数摸”这两个动词的描写作用。“张皇”的意思是恐慌、慌张,但在这里却非贬义,这一神态描写,是在写“我”刚刚结识的小通讯员那种腼腆、羞涩、局促,表现他质朴,纯洁的心灵。“数摸”这一动词更突出了小通讯员那种忸怩的神态,拘谨局促的心理。但他又十分关心同志,走走停停也好,给我两个馍馍也好,作者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一个腼腆、羞涩、局促而又质朴纯洁的小战士形象。“借被”的情节中,更看出通讯员的憨,不善言辞。更主要的是由于在革命队伍里受到党的教育和战斗生活的锻炼,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有着高度的阶级

46、觉悟和革命责任感。当他意识到自己借东西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可能会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时,就马上松松爽爽地跟“我”前去解释。而借到被子以后,知道这是人家新婚时惟一的嫁妆,心里又立刻感到不安,又要把被子再送回去。“牺牲/献被”的情节中,更看出小通讯员的崇高精神。在取得总攻胜利的前夕,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捐躯。表现了他对革命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新媳妇: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他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也像百合花一样。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百合花在文中寓意:纯洁高尚美好的军民之情

47、。 “我”在文中的作用: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这样写,大大扩展了作品的容量,加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增强了作品感人的艺术力量。同时还更有利于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使结构严谨清晰,又张弛有度,富于节奏感。百合花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概括主题: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

48、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16、奥伊达的理想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儿童小说构思的特点,培养鉴赏儿童小说的能力。1、明白本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2、体味轻讽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3、咀嚼本小说的语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基础知识: 字声嘶力竭(s)音大名鼎鼎: (dng) 煞(sh)有介事狡黠(xi)挑衅(xn) 形似字:煞白挑衅舷窗煎熬湖畔眩目褶皱羁绊琴弦作者简介:凯瑟林奥尼尔,澳大利亚作家。导语:什么是理想呢?(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自古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就有他们自己崇高的理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人生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

49、疾的人生理想。那么奥伊达的理想是什么呢?通过对奥伊达的理想的叙述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请阅读课文。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的儿童形象。作者用轻喜剧的手法,生动刻画了奥伊达的儿童心理和性格特征。问题探究;1、本文写了奥伊达的哪几件事?并给每件事命个小标题。 明确:起名买电影票探险递账单2、这几件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从中可看出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明确:起名小学前;买电影票上小学时;探险上小学时;递账单上中学时。时间顺序(即奥伊达的成长顺序)。3、本文通过写奥伊达在追求理想的过程

50、中成长的几件趣事,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明确:塑造了一个既天真、顽皮、聪明、勇敢、好奇又独立自主、有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的儿童形象。4、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始终不变的追求是什么?明确:小时候想拥有固定的名字;上小学时不要特权要公平;此后又想当大法官;后来又想成为未来的探险家;上中学时在父母的教育下要做有爱心的公民。他始终不变的追求是“独立、自主、创新”。5、从奥伊达理想变化中,可看出儿童的理想有什么特点?给人们什么启示?明确:儿童的理想可塑性大。提醒人们不要轻易把儿童的一个理想当成他们终生从事的事业。6、奥伊达的账单说明了什么问题?明确:说明了他认为做家务不是他应尽的责任和

51、义务。他只为自己考虑,没有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也说明了父母对奥伊达的爱的错位、教育的失败。7、妈妈回账单的目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让奥伊达理解妈妈对他无私的爱,唤醒奥伊达的爱心。启示我们要理解周围人们对我们的爱,要培养自己的爱心。8、怎样理解奥伊达父母的形象?明确:开始他们对孩子寄予无限的希望,他们的爱是以成年人的方式所给予的爱,是脱离孩子需要的爱,甚至是错爱。后来他们从奥伊达递的账单上发现了爱的错位,于是借回账单这种巧妙的方式向奥伊达传递真诚的爱,成功的教育了奥伊达。是一对既重感情又理智的父母形象。、本文所表达的主旨是什么?明确:通过写奥伊达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成长的几件事,展示了当代

52、儿童的内心世界,向父母及社会提出了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课后思考、学完本文,你认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著名诗人流沙河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理想非常重要,同学们,请为自己画一朵美丽的理想之花吧。板书设计:展示儿童心 理奥伊达的理想凯琵琳奥尼尔主要人物:奥伊达(天真、顽皮、好奇、聪明、独立、自主、创新)次要人物:奥伊达的父母(重感情,有理智,教子有方)如何教育孩 子口语交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趣谈中学生活活动目的即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的中学生活,学生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在欢乐中

53、告别过去,迎接美好的未来。组织活动1.要谈同学间发生的趣事,如联欢会、运动会、春游、军训等集体活动中发生的小故事。2.语言要幽默诙谐,可穿插一些小花絮,可相互提醒、补充。3.要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在交谈过程中可播放大家喜爱的音乐或同学们演唱的歌曲。4.要做到互相尊重,不揭短,不说低级、庸俗的话,不开过分的玩笑。写 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我和亲人的故事写作目的不管生活在城镇,还是乡村,不管生活富裕,还是贫困,我们都生活在亲人的关爱与呵护之中。而社会的关爱、人间的真情不是亲情胜似亲情,“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让失学儿童回到了学校,身患重病的孩子得到社会的救助顺利康复亲情是阳光,照亮了我们的生

54、活;亲情似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引导学生用深情的笔触写出和亲人的故事,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指导写作1.要写自己和亲人之间最感人、最难忘的事,情节要完整,叙述要清楚。2.要通过叙事表现亲情,感情要真挚,要有感染力。3.叙述中可以穿插抒情,但要自然、真切,不要空发感慨、矫揉造作。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教案一、导入1、你有过赛跑的经历吗?跟谁赛跑?跑的结果怎样?2、:你们大部分都是和同学和家人赛跑,那你们和时间赛跑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林清玄的一篇优美散文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结果怎样?)二、自学、检查1、指导学

55、生明确自学要求,自主学习。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理解词语。一、激趣导入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出示“忧伤、哀痛、”等词语,指名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一些疑问需要探究,作者为什么和时间赛跑?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二、质疑合探,深入课文解决问题:作者为什么和时间赛跑?1、时间又不是人,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找一找文中是怎么说的?(外祖母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时间的短暂与无情。)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品读第四自然段。(1)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对“我”说了什么话?(2)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段中说到了哪些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3)师总结:到底是

56、什么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呢?(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外祖母。)3、学习第六、七自然段。(1)课文当中还讲到了哪些事物也是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呢?请你把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出自己的感受。)(2)学生交流:太阳,小鸟飞行,并指导这两段的朗读。 解决问题:作者怎样和时间赛跑?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因为作者明白了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所以要和时间赛跑,那你肯定很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吧?学生默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和时间赛跑的语句读一读: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

57、,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2、因为作者跑赢了太阳是这样的高兴,所以他懂得了时间,以后就时常做这样和时间赛跑的游戏。以后,我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做完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解决问题:作者和时间赛跑有什么收获呢?1、作者说,在后来的二十年来,他一直和时间赛跑,并因此而受益无穷。他真的能跑过时间吗?就像作者说的“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拓展交流: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和时间赛跑的事例?3、朗读总

58、结: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就等于延长了时间,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请你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在读中体会体会。4、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最后想告诉我们: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收获?5、有很多很多的人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1)汶川大地震后,解放军战士在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因为他们知道,用的时间越少,伤者生还的希望就越大。(2)田径运动员,冠军与亚军的区别往往就差那么零点零几秒,所以他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3)对医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所以他们也在和时间进行着赛跑。第五篇:语文教研1314下道佐小学201320

59、14学下期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教育部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立足校本教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二、 教研主题:如何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三、工作目标(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语文教学应按照语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适应的社会需求,强化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实用性,提

60、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在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学习课改理论和学科规范。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2、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二)、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1、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