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养生之道_第1页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_第2页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_第3页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_第4页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中医养生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页.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黄帝内经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页.中医养生理念 法于自然,顺时养生顺应自然以养生两重含义: 一是顺乎自然之意。即顺乎自然而然状态以养生。 二是指顺乎自然界阴阳改变规律以养护调摄。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页.第一节 四时调摄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基础,人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人类不但从自然界摄取营养、水分、空气和阳光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需要,而且,也在自然界影响下,生活、学习和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而提出了“天人对应”理论,用以说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关系。 浅

2、谈中医养生之道第4页.1、四季养生标准中医养生学里一条极其主要养生标准:春应肝而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改变 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5页.2、气候改变对人体影响 五脏盛哀,与四时对应,所以春天养生标准是要注意肝脏保养,一些精神病及肝病患者,也轻易在春季发病。夏季,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紧,因而,心脏负担较重,故夏季必须保持心脏机能旺盛,方能适应夏季气候改变。秋季,由暑转凉,万物坚固,气候干燥,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机能,开始由旺盛而转为低潮。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6页. 一些素有哮喘病患者,往往在秋季,病情开始加重,冬季严寒,万物潜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对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

3、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确保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改变。人体能量和热量总起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火力”。A:五脏盛衰与四时对应。B:适应寒温自我调整。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7页.3、昼夜改变对人体影响 清晨起来,经过一夜休息,精神、体力都十分充沛;中午则是人体在一日之内新陈代谢最旺盛时候;及至黄昏,则因为一日活动,人体略觉疲乏,而夜半,则机体处于相对静止休息状态。这种改变,伴随太阳出没而呈有规律发展,也即当代科学所说“生物节律”。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8页.4、月亮盈亏对人体影响 月亮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是多方面。伴随月亮盈亏改变,人体生物节律也发生对应改变。当月初天空出现一弯新月时,人气血运行使开始

4、趋于活跃,而月中天空出现一轮明月时,人气血冲盛,新陈代谢机能较强,当月末之时,则人气血运行趋缓。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9页.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谓“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夏之时,因为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之时,因为万物敛藏,人们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0页.(1)春夏养阳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如葱、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物,如参、茸、附子等。因为少吃苦寒之食,可防止伤阳气,多食辛味食物可养肺气,以免心火过旺

5、而制约肺气宣发。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1页. 夏月饮食不可过用热食,以温为宜。饮冷无度会使胃肠受寒,引发疾病。故有谚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2页. 在夏季,宜晚些入睡,以适应自然界阴气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充盛。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日养长之气。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3页.(2)秋冬养阴 秋季饮食调理,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绳。多吃些柔润食品,比如芝麻、乳品、糯米、蜂蜜等等,少吃葱蒜之类辛燥食物。冬季饮食基本标准是保阴潜阳,如鳖、龟、藕、木耳、胡麻等物都是有益食品。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4页. 早卧

6、,以顺应阴精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气候基本特点之一是干燥,常使人皮肤干裂,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使易秘结等。这时须注意保持室内一定温度,适当补充水分,并防止过分猛烈运动造成大汗淋漓,致使津气耗散。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5页. 冬季是阴气盛极,万物收藏之季,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身体,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求其温暖,使人体阴平阳秘。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6页.6、春捂秋冻 中医养生学认为,早春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冷空气较强烈,所以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升发。春季气候特点为天气多变,温差幅度较大,

7、故衣服要伴随增减,同时注意棉衣、毛衣不可脱得过早。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7页. 而秋季则不一样,不是要捂,而是稍许冻一冻。这么天气虽冻未寒,故普通认为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方便身体逐步适应严寒气候,增加御寒能力,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 不过捂要捂得适宜,凉要冻得有度,不然对身体是有害。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8页. 古人早就提出“与日月共阴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制订作息制度指导思想。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应晚睡早起,以应养长之气;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应该早睡早起,神态平静,以应收敛之气;冬季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应该早睡晚起,即日出起,避寒就温,以应潜藏之气

8、。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19页.7、睡眠姿势选择 对普通人来讲,右侧睡卧是最正确睡姿。因为在这个位置人身体脊椎向前弯曲,好象一张弓,四肢能够放在较舒适位置上,全身肌肉能很好地放松,使睡相自然友好。众所周知,心脏位于胸膛偏左位置,肝脏位于右季肋部,而胃通向十二指肠开口和小肠通向大肠开口部是从左向右开。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0页. 这种睡姿使心脏压力减小,有利于血液搏出,又可增加肝血流量,故中医认为:“人卧血归于肝”,有利于肝新陈代谢。对于饭后睡觉人右侧卧可使食物在消化道内吸收、运行自如,通畅无阻,对于血浓循环顺利运行和解毒抗病等方面都有利。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1页.第二节 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从冬至

9、始 冬至是在每年12月22日或23日。冬至这一天白天在一年中最短。过了冬至后,白天时间渐渐延长。从阴阳学观点看,“冬至一阳生”冬至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时候,是养身进补最正确季节。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2页.*为何要在冬天进补? 1、中医认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最好季节。冬季气候严寒,自然界动植物均处于收藏蛰伏状态。人也一样顺应着自然界改变,进入冬藏季节,正如内经所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又说:“冬三月者为封藏。”也就是说,一到冬三月,正是养精蓄锐大好时期。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3页.*为何要在冬天进补?2、冬季人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出较少,摄人营养物质也

10、轻易贮藏起来,气血流动趋于迟缓,处于“冬藏”状态,此时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3、在冬令季节里,人食欲比较旺盛,所以这时进补正是最好时节,冬至以后尤为相宜。俗话说“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是很有道理。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4页.*为何要在冬天进补?4、冬令进补能预防疾病发生,以到达养生健体目标,正象内经所说:“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即在冬令进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春天就不会患病。反之,如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会“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表达中医预防为主思想。当代研究发觉,冬令进补,可起到调整免疫、加强人体免疫功效等作用。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5页.*冬季日常养生保健1、晨起按摩面部

11、:美容益智体操2、梳头:中国古代养生论中: 晨起 “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3、吃好早餐:不吃早餐人易老 4、中午小睡一会儿:改进大脑疲劳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6页.*冬季日常养生保健5、散步:最正确健身方法6、晚餐喝粥:预防三高,有助睡眠 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习惯,常吃这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效。另外,还有养心除烦小麦粥、益精养阴芝麻粥、消食化痰萝卜粥、健脾养胃茯苓粥及山药粥、益气养阴大枣粥等。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7页.*冬季日常养生保健7、入睡前泡脚 :活血通络,强身保健。用木质桶,水要一直浸泡到小腿。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要随时添加热水。 中药泡

12、脚更有效: 可在水中放几片当归、红花、川断及金银花等。活血补肾,预防冬天皮肤干燥、皴裂。8、按摩足底: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8页.*冬季日常养生保健9、天冷也通风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不好习惯。人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29页.*冬季饮食标准 1、确保热能供给。冬季气候严寒,阴盛阳衰。人体受严寒气温影响,热量散失消耗过多,所以首先应确保热能供给。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食物。 2、摄入充分蛋白质。蛋白质供给量占总热量15-17%。摄入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鱼

13、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以增加人体耐寒和抗病能力。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0页.*冬季饮食标准3、冬天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4、要经常调换品种。在冬季上市大路菜中,除青菜、大白菜外,还应选择花色蔬菜、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1页.冬令食疗佳品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2页.核桃治肾虚补大脑止咳喘利须颜防便秘抗衰老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3页.荸荠 润肺养胃,生津明目 预防及治疗“上火”引发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肺燥咳嗽、冬季口鼻干燥等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4页.萝卜“冬吃萝卜夏

14、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萝卜含有很强行气功效,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5页.萝卜丝鲫鱼汤 中医认为,鲫鱼味甘性温,功效利水消肿,益气健脾,清热解毒,通脉下乳。 鲫鱼含有丰富蛋白质,常食不但能够改进皮肤粗糙情况,还对因压力、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皱纹,有奇特缓解功效。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6页.百合红枣莲子银耳汤 百合能安定心神、活络气血,润肺止咳、生津滋阴功效。 莲子有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益肾固精作用。 银耳能滋阴养颜,分解肠胃管道污秽物,有清扫肠胃功效,有助减肥作用,并有去除脸部黄褐斑、雀斑功效。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7页.山药血米粥山药100克切片,血糯米 100克,米仁100克用水泡开,芡实100g,煮成粥。痰湿体质 形体肥胖,或过去瘦现在肥,面色淡黄而黯,血脂增高,口黏多痰,胸闷,四肢沉重,舌苔厚。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8页.当归羊肉汤 羊肉益气补虚,当归补血养血,二者适用,相得益彰,是补益气血良方,适合于普通阳虚体质人天寒时服用。假如阳虚不显著,又想食用本药膳,能够在其中加白萝卜和枸杞调整,普通体质者就能够享受此美食了。 浅谈中医养生之道第39页.红枣益气养血、健脾益智、抗疲劳、保肝脏、增强机体免疫力。民间有“一天吃三枣,终生不显老”之说。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