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发展史_第1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_第2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_第3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_第4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共享知识分享快乐卑微如蟋蚁、坚强似大象中国民航发展史刖百一、课程概述1、课程类型:选修课2、课时:36课时3、授课方式:讲课、讨论、作业、考试等4、考核方式: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 +期末的考试(70%)5、期末考试:开卷考试6、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重在日常、重在态度、重在表现二、课程目标:旧中国民航起步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1、时间:1919-今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背景、发展思路、管理体制变迁、对国家宏观经济影响行业文化沿革等3、目的:分析特点、总结经验教训一一探讨中国民航发展规律三、课程结构1.1903-1929 :中国民航早期发展2.1929-1949 :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3.1949-1979 :新中国民航的创立4.1979-1999 :中国民航进入新的发展时期5.1999-今: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民航6.台港澳地区的民航业第一章 中国民航早期的发展(1903-1929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一、飞机发明18世纪:产业革命促进了航空理论、器械的研究和探索1782年,【法】Joseph Montgolfier制造出热气球1783年6月4日,Montgolfier 兄弟的热气球首次公开飞行1783年11月【法】成功把人带离地面1852年9月24日【法】H.吉法尔载人飞艇(蒸汽动力)巴黎一一特拉普斯,航程28公里,实现了操作飞行19世

3、纪【英】G.吉利发明了滑翔机,揭示动力飞行的基本原理一一利用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利用不同的翼面控制和推进飞机1891年夏奥托李林达尔设计并制成一架悬挂式滑翔机,并完成15米距离滑翔1896年失事遇难,共进行了 2000多次滑翔飞行。1903-12-17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者号在北卡罗兰娜州的KittyHawk首次实现动力驱动、可操纵、持续的、重于空气的载人飞行,这次飞行标志着飞机的研制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二、外国人在华的飞行表演1910年【俄】布尔列奥,XT单翼飞机,北京东交民巷1911年【比利时】广州 近郊,五次1911年【法】范龙,上海泯城桥赛马场表演时失事,机毁人亡,成为第一个在中

4、国牺牲的外国飞行家1911年4月,秦国铺(法国学习飞行回国)北京南苑机场实现了中国人在中国领空上的首次飞行,机型是法国高德隆单座教练机三、航空刊物在中国出现(1840年以后)1855年(清咸丰五年)博物新编介绍了 “轻气球图”和“巨伞图”1881年点石斋画报,吴友如的时事画履险如夷、天上行舟此后,出现了航空科幻小说1903年10月,出现了航空科幻小说,鲁迅译著月球旅行(中国教育普及社),海天独啸子译空中飞艇(明权出版社)1901年皇朝经世文编中飞机论(上海慎记书店)这是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1910年,高鲁空中航行术(上海商务印书馆)1910年第12期东方杂志中研究飞行机报告(李宝慢),这是中国第

5、一篇航空论文1920年5月1日,航空杂志一一中国出版的第一个航空杂志四、冯如一一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冯如(1884-1912)中国航空之父,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中国始创飞行大家.首次试飞: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时间:1909年9月21日制飞机飞上蓝天,为我国 地点:美国奥克兰市派特山附近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 飞行高度:4.6米光辉的一页飞行距离:805米,比莱特兄弟远764米.创办企业名称:广东机器制造公司地点:美国时间:1909年10月宗旨:壮国体,挽国权.孙中山的赞叹:吾国大有人矣.回国时间:1911年2月设备:两架飞机清政府态度:消极.辛亥革命爆发后职务: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队队长.最后飞行

6、表演时间:1912年8月25日地点:广州燕塘年仅:29岁葬于:黄花岗五、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1、倡导发展航空事业1910年3月,【美】檀香山,倡议华侨设公司、制飞机、学技术5月31日,”飞船练习一事,为吾党人才之不可缺。其为用自有不可预计之处。”1911年12月,请海外革命党人协助组建飞机队1913年秋,旅美华侨在美成立中华民国飞船公司,制成第一架飞机,谭根试飞成功,之后在日本专门成立航空学校1915年2月,谭根为筹集经费办学,特赴南洋各地进行飞行表演1916年,为增强讨伐袁世凯的力量,多次致函旅美华侨“竭力筹捐, 多购飞机”,“此时购飞飞机,组织飞机参战,至为重要”并一再催促“飞机及各同志

7、速回”1918年,任命杨仙逸为总指挥,在漳州组成飞机队。2、重视航空人才的使用和奖励(1)杨仙逸:任广东革命政府航空局局长兼飞机制造厂厂长1923年7月,乐士文号试飞,孙中山与宋庆龄亲临现场,宋庆龄与试飞员黄光锐一起试飞1924 年,在广州大沙头机场开办了航空学校一一中国最早培养航空人才的摇篮(3)十年国防计划62个要点中,涉及航空、飞机制造、人才培养的 9项:(二十)各地军港、要塞、炮台、航空港之新建计划。(二十三)发展航空建设计划。(三十四)举行全国国防总集员之大演习计划,和全国空、海、陆军队国防攻守战术之大操演。(三十七)向列强定制各项海、陆、空新式兵器,如潜水艇、航空机、坦克炮车、军用

8、飞艇、气球等,以为充实我国之精锐兵器和防制兵器之需。(四十一)聘请列强军事专门人员来华教练我国海、 陆、空军事学生, 及教练国防物质技术工程之意见计划书。(四十八)组织海、陆、空军队之标准(五十八)我国之海军建舰计划、航空建机计划,陆军各种新式炮战车及科学兵器机械兵器建造计划。(五十九)训练不败之海、陆、空军队计划。(六十)列强之远东远征空、海、陆军与我国国防。第二节 北洋政府创办民用航空一、航空行政机构的建立(一)筹办航空事宜处和航空事务处的成立.筹办航空事宜处筹办:1919年1月,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向当时大总统徐世昌呈文,建议设立“筹办航空事宜处”人员:丁士源(京绥铁路局兼代京汉铁路

9、局局长)等人获批后:1、制订航线规划,拟定航空法规2、购买飞机及设备,聘请英国飞行员和机械工程师各 2名所购飞机:汉德利佩季商用飞机一一6架爱弗罗504K教练机一一2架1919年3月,交通部“筹办航空事宜处”正式成立,丁士源任处长工作内容:1、与外国公司签订购机合同2、拟订航空条例草案3、制订全国航线计划4、外国飞机飞航区域1919年11月,第一架汉德利佩季型飞机抵达北京,12月初,英国 飞行员试飞成功所购飞机和航空器材放置:南苑机场一一用于训练和试航南口铁路工厂(1920年7月后,分运到保定和沈阳)1919年12月,北京政府交通部成立西北航空筹备处(京绥铁路局 内),目的是准备开办张家口至库

10、伦(乌兰巴托)民航航线,从南苑航空学校第一、二期毕业生中选调飞行员10名,从南口铁路工厂选调技工15名一一作为飞行和飞机维修人员,由英国人进行训练.航空事务处一战后,为推销剩余飞机,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兴办商业航空的热潮1910年10月,英商维克斯公司出面,英国与北京政府陆军部签订 借款合同。180万英镑总额:130万:购买飞机、航空器材和其他器械50万:发展航空事业行政经费飞机:40架一一维梅型轰炸机改装的双发动机旅客机60架一一爱弗罗504K型单发动机教练机1920年3月,派遣南苑航空学校毕业的飞行员蒋逵、沈德燮、江光瀛等6人赴英美考察航空业务、学习军事飞行技术英:飞机制造厂、 发动机制造厂、

11、飞机实验所、仪表设计所美:(蒋、沈)佛罗里达飞行学校学习军事飞行(美陆军部安排,1922 年回国)航空事务处向全国发出了 “提倡航空事业之公函”,详尽陈述了航空 事业的重要性陆军部参与借款合同后,为获得资金使用权和分配权,进而控制全国 航空大权1919年11月,北京政府成立了航空事务处,靳云鹏(国务院总理 兼陆军总长)任处长,丁锦(陆军次长)任副处长,下设三科九股, 负责全国航空的一切事务1920年5月1日,出版航空月刊(二)航空署成立两机构争执:筹办航空事宜处一一强调航空业务是交通行政事务,应囊括军用航空,且先成立航空事务处一一强调军事航空重要性,强调军用航空可以替代民用航 空1920年8月

12、,北京政府最终决定:撤销筹办航空事宜处,由航空事务处统一管理全国航空行政事宜1921年2月,航空事务处升格为航空署,隶属军政部,丁锦任署长, 下设:两个委员会一一翻译、技术5个厅一一经理、航运、机械、军事、总务每个厅下设处、科3个直属机构一一南苑航空教练所、 清河航空工厂、京沪航空线管理局筹备处名义上的全国航空行政领导机构,但各地军阀把持的地方航空机构大多各行其是,不服从航空署的统一领导和管理1921年5月4日,天津航空办公处成立1928年4月,航空署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撤销此间,历时7年多,每逢北京政局变化,航空署长也随之更换,先后更换了 9人二、民用航线的开辟(一)制定航线计划,筹设航站.航线

13、:筹办航空事宜处规划5条航线:京粤线:北京一一广州京沪线:北京 上海京蜀线:北京一一成都京哈线:北京一一哈尔滨京库线:北京一一库伦.航站航站:约480公里间距,设站长和驾驶员;附近有修理厂,提供油料、器材预备站:航站中间,约240公里,设司事和材料员,有修理车和油料、器材,以备飞机在途中临时补充之用保安站:预备站之间的一半,约128公里,设信号员和电报员(二)第一条民用航空航线一一京沪线京津段开航1920年开通我国的第一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1920年4月24日,试航成功:英国飞行员,汉德利佩季型1920年5月7日,载有旅客和邮件的飞机由北京飞至天津,这是中国民航的首次飞行1920年5月8日,益

14、世报:京津破天荒之飞行1920年5月10日,申报:京津间第一次载客航空记时飞时停,不能正常维持,一年多以后停航(三)首次进行航空通邮.国有航空线管理局(1921年3月)一一隶属航空署目的:更好地管理全国航线该局拟定了国内25条航线,并把京沪线放在最优先位置该局后成立“京沪航线筹备委员会”、“京沪航空线管理局筹备处”两个直属单位公布京沪航空线京济运行暂行规则、京济间载客暂行办法、飞机乘客应守规则等规章制度.首套航空邮票1921年4月,航空署与邮政总局签订空运邮件合,邮局以航空邮资80%交航空署1921年7月1日,在北京、济南、上海、南京、徐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地邮局同时发售邮票邮票:分为一角五

15、分、三角和四角五分三种一一中国第一套航空邮票1921年7月1日,北京-济南航线正式通航,飞机是3架英制维梅式,分别命名为“大鹏号”、“正鹄号”、“舒雁号”1921年6月27日上午,“大鹏号”试航:7: 34-9 : 59 ,北京南苑机场-济南张庄机场,700Km ,英国飞行员和中国飞行员分任正副驾驶1921年6月30日,“正鹄号”试航1921年7月1日,北京-济南航线正式通航,北京南苑机场举行京沪通航典礼,“舒雁号” 16: 45-19 : 40,携带邮件4袋、包裹4件(同行的还有中、英、美、日等国记者)一一中国的首次航空通邮此时:北京-济南航空邮件,济南-上海火车接递航线开通时,北京、济南、

16、上海邮局均使用了纪念邮戳,上刻“由中国创设航空邮班开幕第一次所发之班运寄”单日:16: 00-18 : 30,北京-济南双日:10: 00-12 : 30,济南-北京3架飞机分别放在北京、天津、济南三地,接力飞行,但正式运行了仅仅10天,因经费困难停航筹办航空事宜处提出的5条航线,最终只有京沪线的北京-天津段和北京-济南段先后投入运营,其他线路在北洋政府时期都没有被开通(四)开办北京-北戴河暑假旅游等飞行业务1921-1924 年的每年夏季目的:为在北戴河避暑的政府官员及外国驻京使馆人员服务1921年8月11日,首次由北京飞往北戴河,15日由北戴河返回北 京日程:每周五由北京飞入北戴河,星期六

17、、日在北戴河进行参观海滨 和长城风景区的游览飞行,星期一由北戴河返回北京1922年8月7日,邮局配合这条航线的开辟,办理航空邮政业务, 天津邮务局公布了航空邮递的收费办法:凡欲随该飞航班寄递之邮 件,除纳普通邮资外,并加纳左列航空特别邮资用飞航邮票粘贴。 信函每重二十公分(格兰姆)一毛五分;明信片,单一毛五分,双三 毛;他件每重十公分(格兰姆)一毛五分;包裹重至一公斤(基罗) 六毛,每续一公斤三毛,重至十公斤为止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1929-1949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一、沪蓉航空线管理处的成立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目的:跟上欧美各国兴办航空运输业的

18、步伐决定:利用国外资金购买飞机,雇佣外国人开辟航线,创办民航邮政运 输业务1928年6月,航空筹备委员会成立在交通部航政司设立第三科一一民航科,策划筹办民用航空事宜1929年5月,沪蓉航空线管理处正式成立交通部出资60万元:(1)购买4架美国史汀生型小型客机;(2)聘 用外籍飞行员2名和机械师1名,中国籍飞行员3名和机械师9名1929年7月8日,沪蓉航线的上海一一南京航段开航到场人员:国民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军政部航空署等代表到场祝贺;前往参观和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 200余人过程:12: 00美籍飞行员驾机从上海起飞,17: 30南京飞回上海 虹桥机场沪航沪蓉航线的上海一一南京航段开航之初,

19、不载旅客,不寄包裹, 先运邮件,从8月26日起,才开始载运旅客,当时购票者极为踊跃, 至9月7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往返飞行上海-南京之间34 次,载运旅客47人次,一年多的时间中,飞行很不正常,仅载运旅 客1477人次、邮件20多公斤原计划上海一一南京一一汉口 一一宜昌一一重庆一一成都长途航线始终未能正式开航二、中国航空公司的两度成立1.第一次成立(前中航,即老中航)1928年,美国航空开拓公司成立(美国寇蒂斯 ?莱特公司为开拓中 国航空运输市场而成立的子公司)1929年4月,孙科(国民政府铁道部长)筹建中的中国航空公司董 事长,签订航空运输及航空邮务合同(1929年4月15日 国民

20、政府特设中国航空公司机构,管理民用航空事务,并委派铁道部部长 孙科兼任该公司理事长)航空运输及航空邮务合同:(1)美方向中国政府提供资金,成立 中美合营的航空公司,美60%,中40%; (2)拥有中国全部邮件及 旅客运输的垄断权准备开辟的航空邮务航线:上海南京 汉口南京一一徐州一一济南一一天津一一北平原口长沙广州1929年5月1日,中国航空公司宣布正式成立5个月后,开辟:上海一一汉口航线机型:洛宁型水陆两用飞机人员:美籍飞行员过程:黄浦江水上起飞一一南京一一汉口(另一架飞机与之对飞)携带:报纸和邮件变故:开航一星期后,美国航空开拓公司将美方权益转让给中国飞运公司(美商经营)后果:一个外国航空公

21、司可以独自承揽运送邮件;不受中国空中交通管制;这些都严重侵犯了中国领空和主权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对铁道部部长孙科插手办航空心存不满,强烈谴责该合同“丧权辱国,有碍中国领空主权”影响:引起中国各界人士特别是航空界和邮务部门人士的极大愤慨,上海邮政工会于1930年元旦组织示威大罢工,各地邮政工人纷纷响应,孙科被迫辞去中国航空公司董事工职务几个月交涉后,国民政府废除航空运输及航空邮务合同“老中航”仅营运了 9个月,载客221人次,邮件3560公斤2.再次成立1930年8月,国民政府交通部与美商经营的中国飞运公司签订新的合同,组建新的中国航空公司(中航),中航股份:中55%,美45% 同时撤销沪蓉航线管理

22、处,其业务并入中航中美合资的“中航”在上海成立,“中航”归交通部管辖,飞行基地设在上海龙华机场,中航以运载邮件为主机型:洛宁型和史汀生型小型飞机 11架飞行员:7名正驾驶(6名美国人)航线:(1930年8月至1931年10月)沪蓉线:上海-南京-九江-汉口-宜昌-万县-重庆-成都沪平线:南京-徐州-济南-天津-北平后改为上海-南京-徐州-青岛-天津-北平沪粤线:上海-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1936年经中美英三国多次谈判,延伸到香港,中国同英美间联运航 程分别缩短为10天和8天目的:同远东航线(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和太平洋航线(泛美航空公 司)联运机型:陆续购进了 DC-2补充了一些中国籍飞

23、行员,组机航组主任由美方派任一一美国人实质上操纵机务航行管理权和航线经营权中航成立后,得到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支持,在技术设施和业务经营上 都处于领先地位,首先,获得了国民政府交通部特准的航空邮件专营 权,其次,3条航线都在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 旅客往来频繁(到1936年底,中航航线里程已达5151公里,旅客 运量、货物运量和邮件运量分别比1931年开办初期增加近7.3倍、 3.8倍和2.3倍,营运收入也成倍增长),另外,还多次担负特殊航班 和专机的飞行任务三、中德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成立过程:一战后,德国大力发展民用航空运输,通过建立国外航线积极向外扩张1925 ,组建汉莎航空

24、公司。向远东地区扩充势力,主要目标瞄向中国航空市场1926年7、8月间,分段试验飞行:柏林飞越莫斯科、西伯利 亚到中国东北1926-8-20 ,飞至北平中德两国间的首次空中交往(5)此后,汉莎航空公司派出代表与国民政府交通部进行了一年多 的反复会谈1930年2月,汉莎航空公司与国民政府交通部签订欧亚航空邮运 合同和合资经营欧亚航空公司的协议, 组建一家经营欧亚两大洲航 空邮运的欧亚航空公司(欧亚),资本总额为300万美元,中方股份 2/3 ,德方 1/31931年2月1日,正式成立1931年5月31日,正式开航.航线主要经营3条从中国境内出发,经过苏联前往欧洲各国的航线,但始 终未能实现飞出中

25、国的目标,只是形成了中国境内的三个航段:沪满线:上海-南京-济南-北平-林西-满洲里(全程2240公里,每星 期往返两次),开航后不至3个月,发生“九一八”事变,被迫停航沪新线:上海-南京-洛阳-西安-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塔城(全程4050公里)1932月4日,上海一一西安1932年5月,西安一一兰州1933年5、7月分别飞抵迪化和塔城由于航线沿途有高原、沙漠,地形比较险恶,同时气候异常恶劣,加之后来新疆发生战乱,使飞机只能在上海和兰州间飞行沪库线: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库伦(一直未正式通航)1934年以后又开辟了几条国内航线1934年5月,京广线:北平-太原-洛阳-汉口-长沙-广州1

26、934年6月,延伸至香港1934年6月,京夏线:北平-包头-兰州-银川1935年9月,西昆线:西安-成都1936年4月,延伸至昆明.比较(至1936年底)航线里程:欧亚 7600公里;中航5151公里定期班次:欧亚少,且飞行不正常;中航多1931-1937 年间,两公司共载客90793人次、货物787.21吨、邮件525.68吨,欧亚比重分别占 30.6%、79.7%、35.6%四、其他航空公司目的:一些地方政府欲通过发展航空业来巩固和扩充自己的实力,并牵制中航和欧亚在一些地方的发展1936-6 西南航空公司(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福建等地方政府协商建立)筹资200万元,3架飞机航线:广州一

27、一龙州、广州一一钦廉、广州一一福州、梧州一一贵县、广州一一南宁、南宁一一昆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对这些举措表示认可, 并与两广邮局签订了临时邮 运合同1936年2月,广州一一河内航线与马赛-河内航线相衔接,大大缩 短国内一些大城市寄往欧洲各大城市的邮件运输时间方法:广东省政府强行扣留试航广州一一河内航线的中航公司飞机,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同意改由西南航空公司经营此航线一年后,变更为广州一一广州湾(今湛江)一一河内卢沟桥事变后,停办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民用航空一、抗战初期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奋力支撑(一)业务量的增加抗战爆发后,中航总部:上海-武汉-重庆欧亚总部:上海-西安-昆明二者的航务、机务基地设在香港1

28、940年,香港基地:试验设备较全、修理能力较强,是当时香港最大的飞机、发动机修理基地,机务人员约 200余人1937-1941年,两公司共运送人员达100000人、货物5600吨、邮件687吨,其中,中航比重分为 64.6%、74.5%、48%(二)航线变化中航:几乎改变所有航班(由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沦陷,相关航线停开)新开辟航线:国内航线:重庆一一贵阳、重庆一一昆明、重庆一一泸州一一嘉定(今乐山)一一成都国际航线:南雄一一香港、重庆一一昆明一一腊戍一一仰光、重庆昆明河内作用:抗战运输例如:南雄一一香港,江西等地的乌砂、锡矿等战略物资集中至南雄, 运至香港,换成急需的外汇,换

29、回国际市场上的各种物资,交货较及 时,做出了积极贡献仅1940年3至8月,中航完成1500吨运量欧亚:初期影响不大,后沪新线:上海一一兰州改为汉口一一西安南一兰州,京夏线:北平一一银川改为兰州一一银川新开辟航线:南口一一长沙一一广州一一香港南口一一西安一一兰州一一银川西安一一成都一一昆明后陆续开通:重庆桂林香港重庆一一成都一一兰州一一肃州(今酒泉)一一哈密兰州一一凉州(今武威)欧亚飞机:原13架,少数用于空军运输,其余用于航班飞行1939年-1940年,在桂林、成都先后被日机炸毁 2架两公司航空业务逐步从华北、华东、华南各大城市转向西北、西南边远地区抗战结束时,重庆和昆明成为国民政府管辖的航空

30、运输中心和对外的空运口岸(三)航空公司人员方面的变化一一本土飞行员开始走上一线中航:许多美籍飞行员退出飞行,并且在美国帮助下,加紧培训本国人才欧亚:抗战前派送三批人员至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学习抗战前:只有少数几名中国人能登机驾驶1938年:中方飞行人员占1/41940年:中方飞行人员占36/45 ,占80%结果: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航空运输事业“借重于德美人才”的旧有状况,也为中国民航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基础二、中苏航空公司成立和欧亚改组(一)中苏航空公司成立1939年9月9日,在迪化成立中苏航空公司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 关于建立哈密、阿拉木图之间飞行业务协定,总投资额:100万美元,各50

31、%,后各增资40万美元一一共计180万美元1939年12月5日,哈密一阿拉木图航线正式通航,航程 1514公里1939年12月5日,哈密一阿拉木图(今属哈萨克斯坦)航线正式通航,航程1514公里,每周一班,3架里2型运输机初始时多飞区间,阿拉木图一一伊宁段和阿拉木图一一迪化段多,而哈密一一迪化段和哈密一一伊宁段少,几乎相差一半困难:(1)盛世才的扰乱,(2)邮运费计算结果:乘客少、邮件少:1941年一37吨,1942年一3吨至盛世才统治结束时,中苏航空公司只有两个中国人,营业处于停顿状态(二)欧亚航空公司改组,中央航空公司成立1940年3月30日,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7月1日,法西斯德国承认

32、汪伪政权7月2日,国民政府宣布与德国断交,两国处于战争状态1940年8月1日,国民政府交通部宣布终止与德国的欧亚航空邮运合同,接收德方股份,宣布欧亚改为国营1941年底,香港启德机场飞机全部毁,只余 1架Ju-52,且无零配件后果:运输业务一落千丈,1942年一 1944年载客6488人次,而1944年载客仅560人次,邮件2吨多1942年,业务清淡,濒临绝境1943年初,交通部认为欧亚已无力正常运营,只有改组1943年2月21日,欧亚重庆董事会通过交通部关于改组欧亚航空公司为中央航空公司的决定,并任命陈卓林为总经理1943年3月3日,央航正式成立,隶属于交通部,接收欧亚所有职 员和全部财产发

33、展:成立初期,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拨借飞机:日制97式飞机一一1架德制亨克尔式一一1架陈旧、零件缺乏、性能不好、军用飞机美制伏尔梯型一一2架美制赫德逊小型一一11架1944年下半年,央航只飞行了 37个班次,航空运输业务仍不见太 大起色央航与苏联改组后,央航欲拓展业务至新疆苏联一一违反了中苏航空协定、损害了苏方利益。中国当局一一不准苏联飞机入境, 命令央航尽快恢复运营,安排每周 一班飞迪化由于航空器材供应不足,1944年4月停航一年后,中航承担起了与哈密相衔接的航空运输业务三、驼峰航线(一)驼峰空运的成因1、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一一香港启德机场被炸,沿海被 封锁,滇缅公路被切断,西北各渠

34、道失效一一援华物资无法运进国内;2、日军攻占缅甸一一重庆-昆明-腊戍-仰光停航(1941年12月)共享知识分享快乐重庆一一昆明一一汀江一一加尔各答结果:开辟新的空中运输通道,1942年开通“驼峰航线”(二)“驼峰航线”简介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一一中国云南的昆明(约800公里)号称“中国空中的生命线”参与者:美国空军第十航空队(后改为美国空运总部印中联队),中国航空公司机型:C-46、C-47、C-53 (2100 架)(三)中国航空公司的迅速发展美国提供飞机总数(1942-1945 ):C-46、C-47、C-53 90架左右,损失46架驼峰航线上:执飞飞机:1942 10架194320架194

35、4年底一一30架左右参与人员:共1000名(其中美籍10%),其中约80名机组人员牺 牲完成任务( 1942年-1945年):累计载客33477人次,货物74810 吨汽油、军工原料、五金器材和医疗用品等50089印度中国鸨、锡、桐油、茶叶、猪卑微如蟋蚁、坚强似大象鬃等主要物资24720吨共享知识分享快乐卑微如蟋蚁、坚强似大象与美空运总部印中联队相比较:中航运量不足其11%,美使用飞机数量却多20倍,运输生产效率大大超过美国空军运输部队 其他航线:1943年10月汀江叙府长度都超过1000公里1945年7月汀江泸州1942年7月 加尔各答可能沦陷由陈文宽、潘国定、华祝,驾驶 DC-3试航成功:

36、重庆-成都-兰州- 肃州(酒泉)-迪化(乌鲁木齐)-伊犁宁)-莎车(库车)-白沙 瓦-新德里-卡拉奇航线,历时半个月,往返近 6600公里,后未启用 抗战后期,中航维持着西南各省的重庆、昆明、桂林、成都等地的商 用客货运输国际航班:重庆-昆明-加尔各答1942年一 1945年,除驼峰航线外,载客123552人次,货物运输3497吨,比抗战前增长119.2%至1945.8扩战结束中航有C-47、C-46飞机45架,及相应较先进 设备和器械,拥有一大批具有技术业务经验的空、地勤人员,因此, 总的来说,中航在抗战期间其业务还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的民用航空、“两航”的崛起与衰落(一)“

37、两航”运输业务的畸形发展原因:抗战结束,急需把国民党军政人员从西南运到华东、华北、东北受降,但是国内水陆交通梗阻,军事运输紧张(1)东北、华北广大农村先后解放,国民党只能盘踞于大城市(2)军需补给不得不更加依赖航空运输(3)两航的航线、运量都有极大发展1、“两航”开展“复员运输”中国航空公司总部:重庆一一上海准备复航机航基地:加尔各答一一上海1945年9月 奉国民政府命向南京、北平及东南沿海各大城市运送国民政府公务人员和受降人员航线:至1945年12月开辟7条航线一一“复员运输”航线统计数据:1945年9月一1946年8月较1936年增长 TOC o 1-5 h z 运输旅客132346人6倍

38、货物7100吨145倍邮件843吨8倍中央航空公司总部:昆明一一上海龙华机场主要经营:货运业务1945年9月一 1946年4月,月均运送复员人员不足100人1945年11月借款40万美元购买美军在印度“剩余物资”机型:C-47 5架C-463架航线: 重庆汉口南京上海重庆一一广州一一香港昆明一一广州上海南京济南北平广州汉口空运业务繁忙,上海内地物价悬殊一一货运获得丰厚, 其实,央航也 在军事物资运输中赚取了大量的军用费用 (1946年业务收入170亿元法币,赢利40亿元,利润率23.5%)上一还清借款1945年4月,1945年7月,先后购买两批美“剩余物资”飞机和 器材零件,其中C-46、C-

39、47上一共计24架至1946年底:34架飞机参加航班飞行统计数据(1945年9月1946年8月):旅客18290人,货物1720 吨,邮件980吨2.“两航”增开国内外航线中航增辟国内航班同时,开辟国外航线上海一一汉口一一昆明一一八莫一一加尔各答上海一一厦门一一香港一一马尼拉上海一一关岛一一威克岛一一中途岛一一檀香山一一旧金山中航(至1947年底)飞机:DC-4、DC-3、C-47、C-4646 架航线:34条通航城市:38个航线里程:41778公里周转量:力客一一173942人次货运16114吨邮件2682吨央航至1947年底筹措外汇,从美西北航购买 DC-3一一6架,从美厂家订购CV-24

40、0 (空中行宫)一一6架央航1947年经营16条定期航线通航里程:33500公里周转量:力客一一11600人次货物12658吨邮件1492吨3.“两航”发展的高峰时期时间:1948年中航依赖于为国民党政府所从事的军事运输“1948年最初的几个月当中,公司业务曾经一度呈现过繁荣和乐观的气象,客、货运的数额扩充到往年5倍以上的程度,财政情况十分安定而健全,足以清付公司历年积欠而有相当存余”一一刘敬宜克服目前艰难有赖全体同仁的努力中航一一国际民航运输协会排名第 8位职工4808人(其中飞行人员242人、各类技术人员1688人)运输飞机60架国内外航线27条通航城市38个通航里程45868公里周转量:

41、旅客409961人次、货物33326吨、邮件2042吨央航职工2746人(其中正副驾驶70余人)运输飞机42架国内外航线18条通航城市27个周转量:旅客236238人次、货物17390吨、邮件1237吨分别比1946年增长3.8倍、5倍、12.6%“两航”技术和业务有较大发展(中航刘敬宜)注重强化中方对公司的领导权一一削弱美方的控制重视培训中方技术和业务人员,中美飞行人员同工同酬一一削弱美方对飞行员的任用权限扩建所属航站、飞机修理厂、电台、气象台等一一加强了技术装备和服务设施提高了安全服务水平(二)“两航”的衰落原因:“两航”发展依赖于为国民党政府从事的军事运输1949 年三大战役一一国民党政

42、权日趋瓦解一一 1、南京军政机关外 逃(“两航” 1949年1月底-1949年5月中旬为南京等军政机关飞 行133架次)2、长江以北、东南沿海解放(“两航”通航城市减少,东北、华北若干航站先后撤离;运输业务萎缩,比 1948年同期下降60%)表现:上海解放前10天,除飞入广州、台北、香港的班机外,“两 航”自上海始发的其他航线均停航中航:1949年8月,飞行小时下降到4000小时,比3个月前减少48.7% 通航城市:重庆、贵阳、昆明、南宁、桂林、柳州、梧州、海口、台 北、台南、香港、仰光、加尔各答、卡拉奇、檀香山和旧金山一一共 16个业务收入:至10月底不足20%央航:通航城市:成都、重庆、昆

43、明、海口、台北、台南、香港、曼谷在香港的发展:“两航”总公司和基地相继迁往香港,在香港和东南亚的竞争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49年9月一10月,通航香港16家航空公司运载旅客2.7万人次, “两航”载运乘客2万人次,占73%,触犯了英资航空运输企业在港利益(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国泰太平洋航空公司、香港航空公司等) 1949年6月,港英当局强行征用中航在启德机场的发动机和翻修厂 勒令一个月内撤离1949年8月,港英当局征用中航在启德机场的房屋,港警查封了中航发动机修理厂的部分厂房和设备,中航被迫停航几经交涉后,航班恢复正常,但被限令于当年 11月22日迁出,央航同样举步维艰,如履薄冰二、中美空中运

44、输协定1946年12月20日,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空中运输协定主要规定:在中美两国领土间设立并发展空中运输最初各指定3处,以后视需要可增加中国:天津、上海、广州;美国:旧金山、檀香山、纽约航线:北太平洋线:经东京、千岛群岛、阿拉斯加至旧金山;反向横渡太平洋至天津、上海和菲律宾群岛等太平洋线:经马尼拉、关岛、威克岛及檀香山至旧金山等地;反向横渡太平洋至上海、广州及其他各处大西洋线:经欧洲、北非、印度、缅甸、越南等地到达对方境内指定地点中方:央航拟飞中美航线,未实现1947年10月,中航开辟了太平洋航线,但班次和业务量都不及美方美方:泛美、西北航空公司分别在1947年6月和1947年7月开辟

45、3条航线,其中,西北航半年多时间里飞上海 141架次协定规定:美方可在中国领土做“非交通之停靠”即除平时交通起降外,美机有军事降落权侵害中国领土和领空主权美方航空公司不得经营香港与中国内地任何一个地区之间的航空业务但是泛美航空公司一直出售香港到上海的机票1949年10月,中美空中运输协定被废除三、解放区航校的创办(选址:东北)一一“在东北办航校是党和人民创建航空事业的开端。”人才:早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州航校,苏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联抗战:新疆盛世才的航空队,延安一一水平较低抗战胜利后: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飞行大队 (林弥一郎,即林保毅部队,至50年代初回国)设施:机场

46、:永久+临时160多个破旧飞机:90多架发动机:326台修理厂:保护了 7个油料:2800吨车床设备:1544台一批日本飞机备用航材航校创办过程:1945年11月,成立航空委员会主任委员:伍修权(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秘书长:黄乃一委员:刘风、蔡云翔、林保毅改编:日本飞行队一一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组建:学员队1946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整编航空队、学员队地址:通化下辖:教导队、民航队、机务队、修理厂等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地址:通化一一牡丹江一一东安(现密山市)校长:常乾坤政治委员:吴溉之副校长:白起校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林保毅机构:政治部、校务处、训练处、供应处、

47、学员大队更名:1948年1月一一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1949年5月一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航校创办所做的贡献:班别:飞行教员班、飞行班3期、机械班4期、还有领航、场站、通信、气象、仪表等班培养的人材:各类航空技术人员计 560名飞行员一一126名气象学员一一12名机讯学员一一9名仪表学员一一6名场站学员一一38名领航员一一24名机械教员一一17名机械学员一一305名作战参谋人员一一23人第三章 新中国民航的成立(1949-1979 )第一节 “两航”起义与新中国民航的创立一、“两航”起义的历史作用.过程( 1949年11月9日)12架飞机:中航一一10架央航一一2架1949年11月9日12

48、点15分,央航CV240型(空中行宫)XT-610号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刘敬宜、陈卓林受到李克农、刘亚楼欢迎起义后第三天,周总理发函代表政务院公开宣布接受“中航”和“央航”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资产,并发出慰问信.历史作用首先,它对国民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是一个沉重打击其次,“两航”起义在政治上、经济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阻止了国民党的反扑:“两航”沟通西南各省和台湾的桥梁一一切断了蒋介石的空中运输线一一促进驻滇军队的起义,加速了大西南地区的解放同时起到了示范效应:国民党所属的海外其他 26个单位脱离国民党1949年12月,港九资源委员会、中国石油公司、中央无线电公司起义1950年1月15日,香港招商

49、局起义领导:汤传麓、陈开骏;人员:全体员工及13艘轮船海员同年7月胜利回归此外,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分局、邮汇分局等相继起义。二、“两航”起义对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贡献“对两航起义的爱国壮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于将在两公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民航空事业表示无限的信心”欢迎两航空公司起义1、“两航”航空设备、器材抢运天津,成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1949年11月9日,北飞一一12架飞机,香港启德机场,飞机 71架,资产数千万美元,国民党妄图劫夺,通过护产斗争,1949年11月一1950年5月,分批运至天津无线电台一一2477件工厂设备一一5977件航空器材一一近 8000件 C-46发

50、动机一一20台C-47发动机一一7台航空汽油一一3499桶柴油、润滑油一一各50桶发一新中国维修飞机的重要来源组建飞机修理厂的基础2、“两航”业务骨干力量,成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人才、技术基础: 1949年上半年,“两航”拥有飞机99架(C-47、C-47、DC-3、DC-4、CV240 )地勤人员6780多人,中央人民政府用400万元外汇,安 置和接运“两航”人员和器材,飞行员在天津训练、准备复航1950年8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航线开通(八一开航),潘国定驾 驶“北京”号(原“空中行宫”号),飞行航线:天津-(北京)-武 汉-广州1951年,为人民解放军入藏提供支援潘国定、张宝骅、张镒三个机组

51、,飞行 50架次、250小时、空投物资12.2万斤1956年5月29日,试航西藏(北京-成都-拉萨)CV-240型401 号发一民航的飞行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1956年4月,开辟中缅、中越国际航线3、“两航”专业人才成为科教兴业的重要力量:民航业发展前提之一:培养一支掌握和精通民航各类专业技术业务的 人才队伍1950-1951 ,先后在重庆、天津、上海、北京成立了 4所学校1951 学生300名1952 学生1600名、教职工300多名三、“两航”起义给我们的启示1、党的领导是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陈毅、粟裕:争取刘、陈二人中共华东局:争取两航公司的工作报告,提出策动两航起义1949年6月,周恩来作

52、出策动两航起义决策,指定李克农负责,罗青长具体办理1947年7月,派吕明、查夷平进行策动工作1949年9月,组成核心小组(五结合)(1)个别策反与全盘起义相结合(2)争取上层与发动群众相结合(3)反对迁台与起义行动相结合(4)秘密工作与合法活动相结合(5)政治思想工作与技术业务相结合2、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民航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3、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号召力的旗帜第二节 军委民用航空局的建立和民航企业化的尝试一、军委民航局成立和“八一”开航1、军委民航局成立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听取东北老航校汇报时,毛泽东主席表示要准备建立空军和民航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政协共同纲领:“有计

53、划、有步骤地建造各种交通工具和创办民用航空。”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为管理民用航空,决定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 军司令部之领导,决定以钟赤兵为民用航空局局长。”1950年1月20日,改称军委民航局,简称民航局下设:顾问室、办公厅、人事处、机航处、业务处、场站处、材料处、 会计室等1951年10月27日增设:公安处、计划处、供应处、编译室、民航报社改:场站处一一场务处、会计室一一财务处直属单位:民航空港建设委员会、中国民用建筑公司、材料总库、民 升医院(现民航医院)等1951年3月12日,总政治部发布命令,“为加强军委民航局的党政 工作,决定成立军委民航局政治部,

54、以唐凯兼任政治部主任。” 当时的军委民航局党委会由钟赤兵、唐凯、任泊生、王乃天、沈毅、 方槐、葛燕璋、陈瑞光、李平、李勃、陈居江、周彬、沈图、王功贵 等14人组成,前5人为常委1951年11月24日,周恩来书面通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李富 春:“兹规定军委民航局在行动上由空军司令部指挥,在业务上归中 财委领导,并请你主管。”2、中央领导的支持1950年4月,刘少奇为人民空军创刊题词:“强大的人民中国, 必须有强大的人民空军与民航事业。”朱德总司令曾亲临民航局视察1950年7月,“北京”号命名1952年7月27日,周恩来总理为“中国人民航空公司”亲笔题字 毛泽东、周恩来指示空军、民航,需要人就

55、从部队里点名,部队会无 条件支持刘亚楼指示民航从部队选人要注意选身体好、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陆军:军级以上-4名,师级-15名,团级以下-221名各军政干校、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青年学生143名“两航”起义员工中一批业务技术人员。从组织上保证了民航工作的迅速开展3、人才的培养和使用1950年9月起:重庆一一军委民航局第一民用航空学校陈居江兼任校长负责训练民航的通讯、气象、财务、场务等,设有150人的政治工作队1950年9月起:天津一一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方槐兼任校长负责训练民航机务人员1950年9月起:上海一一军委民航局第三民用航空学校王乃天兼任校长负责训练民航的飞行人员1950年9月起:北京

56、一一俄文专修班,负责培养俄文干部此外:1950年6月一一7月,石家庄开设民航干部培训班方槐兼任班主任负责培训部队调来的干部,空中管制、机务、通讯导航、财务会计等业务技术知识教员:大多是“两航”起义人员培训航站站长24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14名1951年上半年:太原:民航机械修理厂一一民航第一修理厂上海:民航机身修理厂一一民航第二修理厂天津:民航电讯厂一一民航第三修理厂组织领导护产斗争:300余人纠察队保护71架未北飞飞机,防飓风至1950年底,累计复员到广州、上海、天津的“两航”员工达到1725 人“八一”开航建国初期面临的困难:(1)东南沿海时常受美国飞机和国民党军队侵扰(2)国民经济有待恢

57、复一一航空运输需求有限(3)民航本身运输能力不大(4)飞机的维护器材和油料供应来源匮乏一一不具备大规模发展民航事业的条件1950民航事业的准备年经营方针:业务上不准备大搞,飞机也不准备大飞为战争所破坏的地面设备做必要之修补机构以维持工作为原则1949 年底一一1950年上半年,主要担负专包机任务1950年3月,钟赤兵、唐凯提出“小飞的原则”、“采用企业制”为 民航经营方针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采取“小飞”的原则和稳步前进的经营方针 准备过程:1950年7月18日,请示周恩来、聂荣臻、刘亚楼,民 航局设机务科、航务科,拟订制度和标准,各地办事处抓紧筹备航务、 机务机构1950年7月,各民航办事

58、处成立机务股或机务工作队进行非营业性 飞行物质准备一一“两航”起义员工捐工具1950年8月1日,“八一”开航航线:天津-北京-汉口-广州天津-北京-汉口-重庆7月29日,“北京”号命名8月1日,民航139号飞机天津起飞,经停北京西郊机场(举行庆祝活动),中午经停汉口,18: 10抵重庆8月1日,10: 30广州起飞,中午经停汉口, 18: 10抵津开航后:重庆通往昆明、贵阳、成都等地航线相继开通1951年11月25日,重庆西昌(627Km )不久后,重庆一一成都一一西昌一一重庆1951年7月,调派3架C-46援藏飞行,飞行中队立集体二等功,潘国定立一等功运营成果:飞行1.3万余小时,总周转量3

59、49万吨公里,运送旅客2.39万人,载运货物和邮件21670吨,至1951年底通航里程4365 公里通航业务(“专业航空”)1951年5月,广州市卫生局使用C-46飞机喷洒DDT乳剂消灭蚊蝇 此后,逐步承担农林、地质等部门,森林巡护,航空摄影,航空探测 等任务1952年开始为外宾提供包机任务二、中苏民航公司的组建1950年3月27日,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关于创办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1950年7月1日,正式在北京宣布成立股本定额:4200万卢布,中苏双方各占50%经营期限:10年(1954年12月31日终止,苏联股份移交中国实际运营4年半)作用: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交通的封锁

60、为新中国民航建立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办法配备了比较完善的技术装备培训了 一批技术干部和业务人员组织机构一一企业管理管理机构一一股东大会、管理委员会、经理部其中管理委员会由中苏双方各推荐 3名委员组成,任期两年,双方轮流接替所任职务航行调度管理制度一一经理部、航线管理处、航站三级经理部:北京航线管理处:北京、沈阳、迪化航站:航线经停各处,负责授权范围内的经营管理航线:北京航线管理处:北京-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1852Km )北京-太原-西安-兰州(1456Km )沈阳航线管理处:北京-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赤塔(2416Km )迪化航线管理处:兰州-酒泉-迪化(1761Km )迪化-伊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