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厂商内嵌式触控解决方案概述_第1页
面板厂商内嵌式触控解决方案概述_第2页
面板厂商内嵌式触控解决方案概述_第3页
面板厂商内嵌式触控解决方案概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面板厂商内嵌式触控解决方案概述2013年9月23日面板厂商的内嵌式触控解决方案依据其触控感应器所处基板位置,分为in-cell 与on-cell两种方案。NPD DisplaySearch定义in-cell 触控解决方案触控感应线路需制作于液晶面板两层基板玻璃间的液晶区域(通常位于TFTArray基板之上),而on-cell触控解决方案感应线路则需制作于彩色滤光片玻 璃基板的表层或底层(采用AMOLED构的显示面板则需制作于其封装玻璃之上)cIn-cell触控解决方案的应用现状In-cell触控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应用于行动电话领域,并因Apple去年发表的iPhone5产品而取得迅速发展。App

2、le在新近发表的iPhone5c及iPhone5s机 种上采用了与iPhone5相同规格之in-cell触控面板,亦将带动in-cell触控面 板出货量的进一步增长。除此之外,Apple亦将此款in-cell触控面板应用于其 便携式媒体播放器iPod touch产品之上。然而,由于Apple目前依旧是in-cell 触控面板大量应用的主要品牌,且目前负责面板生产之三家面板厂(Sharp、JDI和LGD皆为受Apple委托生产具有其专利的in-cell触控面板,使得in-cell 触控解决方案严重依赖于 Apple的品牌效应。目前行动电话领域中尚存在另外一种已实际出货之in-cell触控解决方案

3、,即JDI (前Sony)的Pixel Eyes技术。但其触控驱动线路及传感线路分别制作 于IPS液晶面板的Array基板与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之上,依据NPD DisplaySearch之in-cell 定义,仅能算作一种混合式结构,且因其 2012年出 货亦仅约为百万片,主要客户为Sony及HTC影响力尚不足以比肩 Apple。事实上,上述两种in-cell触控解决方案在更加普及之前,必须解决三个主 要的问题:.面板厂商将Vcom层制作成特定触控感应线路时的良率挑战.液晶驱动与触控侦测的分时处理机制及来自面板内部的杂讯干扰.因产品客制化及单一供应商所带来的商务运作考虑除此之外,in-cell

4、触控解决方案在触控一体机市场亦有所着墨。CPT藉由与其技术合作伙伴iDTI和合作,已于2012年四季度成功量产出货基于内嵌式光 学感应原理的21.5英寸FHD in-cell触控面板。虽然该触控面板尚未通过微软 Windows8的相关认证,但一些基于 Android系统的一体机机型的陆续面世则为 其带来发展的机会。事实上,微软的 PixelSense (早期的Surface产品)亦采 用了三星制作的基于内嵌式光学感应原理的40英寸in-cell触控面板。因此,即便光学式in-cell触控解决方案的光学穿透性较差,在大尺寸应用领域依旧具 备发展前景。表一、2012-2015年不同技术触控面板出货

5、比例Acoustic0.1%0.1%0.0%0.0%Combo0 1%0.1%0.1%cmDigitizer2.0%2 4%2 4%24%In-cell5 9%10 8%10.2%11 3%Infrared0.1%0.1%0.1%0.1%On-cell9.9%12.5%14.7%14.9%Optical Imaging0 1%0 1%0 1%0.1%Projected Capacitive628%58 2%59 2%60.2%Resistive20.1%15.9%13.1%11.0%Surface Capacitive0.0%0.0%0.0%0.0%Waveguide0.0%0.0%0.0%0

6、.0%Grand Total100%100%100%100%Source: 2013 NPDDisplaySearch Quarterly Touch Panel Market AnalysisOn-cell触控解决方案的应用现状On-cell触控解决方案的发展状况与in-cell触控解决方案的发展状况极为 类似,亦是以行动电话市场为主要应用领域,所不同之处为on-cell触控解决方案主要依赖于三星的Super AMOLE及其于行动电话领域的品牌效应。而随着三 星Galaxy S系列及Galaxy Note系列的热卖,On-cell触控面板出货量亦增长 明显。虽然三星AMOLED品为红绿蓝三色

7、蒸镀,无需采用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 但是用以隔绝空气中氧气及水汽的OLEM装玻璃则非常适合用以承载 on-cell的触控感应线路。由于其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三星目前将on-cell触控传感器的 制作工艺外包给 CPT(6代线)、HannsTouch(5.5代线)及Dongwoo5.5代线)。 三星亦有规划于今年四季度推出少量柔性显示产品(Flexible AMOLE)产品Youm并可能用做Galaxy Note 3的限量版本推出。由于基于柔性显示的 AMOLED装 需采用塑胶(聚酰亚胺)基板及薄膜式封装工艺,传统的on-cell触控解决方案 将面临挑战,并将需考虑采用其他触控解决方案。目前已规模

8、化量产出货的 AMOLED品主要由三星提供,其他品牌将很难在 第一时间取得AMOLED板顶级产品的供给,因此,on-cell触控解决方案同样 相对闭环并严重依赖三星的品牌效应。然而随着触控IC厂商算法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液晶面板的on-cell触控解决方案正日益为其他面板厂商所接受并逐步 推出相关产品测试市场。此举将有利于带动on-cell触控解决方案未来的进一步 发展。Innolux 称其on-cell 触控解决方案为 TOD (touch on display )技术。其 搭载新思触控IC解决方案的4.5英寸720P解析度的on-cell触控液晶面板已于 四月份出货并应用于酷派手机产品。

9、该产品需先完成open-cell制作流程,并薄 化至手机产品常用之0.25mm厚度,其后再于其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的表层(远 离液晶层)进彳Ton-cell触控感应线路制作。触控感应线路采用毛毛虫图案的单 层多点架构。Innolux后续亦规划有5英寸FHD单析度、5.56英寸FHDS析度(2014 年)、6英寸FH/单析度(2014年)及7英寸FHD析度(2014年)的on-cell 触控液晶面板。出于对引线区域宽度及触控灵敏性的考量,毛毛虫图案之单层多 点架构于5英寸以上产品的应用尚存疑虑,故而,SITO架构将有机会应用于上 述规划产品之中。Hannstar同样规划有基于液晶面板的 on-ce

10、ll触控解决方案。与Innolux 的TODJJ术相比较,Hannstar省略了玻璃薄化工序,使得其 on-cell触控液晶 面板的厚度较大。然而取消薄化工序将有助于缩短其生产周期并降低生产成本, 使得其在入门级行动电话市场具备价格优势。事实上,国内京东方及大马亦有布局相关on-cell触控解决方案,而相关业者的积极投入将有助于推动 on-cell 触控解决方案的进一步成长。除此之外,大马亦公布了其与触控IC业者敦泰合作之in-cell触控解决方案。该方案触控感应线路制作于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的 底层(临近液晶层),并有可能制作于其BM区域。由于其触控感应线路仅制作于 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而非介

11、于两层玻璃基板之间,依据 DisplaySearch定义, 此种架构依旧归结为on-cell触控解决方案。上述面板厂内嵌式触控感应方案的主要应用领域依旧为行动电话市场。通常高阶智慧型手机所采用面板产品需进行客制化,但较为单一的供应资源则又增加 了品牌的顾虑。而入门级智慧型手机则青睐于更具成本优势的标准化面板产品, 而非客制化的需求。故而,当不同业者采用相同规格的内嵌式触控面板时, 将有 助于增加面板厂商内嵌式触控感应方案于行动电话市场的竞争力并推动相关内 嵌式触控感应方案于其他应用领域的发展。表二、2012-2015年In-Cell触控解决方案出货量及预测(单位:千台)d/U142015201

12、3 Y/Y 2014 Y/Y 2015 Y/YAlPin-one PC3-100%Mobile Phone71,235154,580173.130222,277117%12%28%Portable Media Player6161515,08212,97111414128%-14%-12%Grand Total77,853169,662186.100233,691Ya Growth118%10%26%表三、2012-2015年On-Cell触控解决方案出货量及预测(单位:千台)Digital Still Camera1,7201.8231,9141.9726%5%3%Mobile Phone11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