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_第1页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_第2页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_第3页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一、物联网技术简介物联网是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 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 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基本特征:1、全面感知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GPS卫星定位等相对成熟 技术感知、采集、测量物体信息。2、可靠传输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 网络实现物体信息的分发和共享。3、智能处理通过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物体信息,针对具体应用提出新的 服务模式,实现决策和控制智能。二、几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1、RFID射频识别

2、,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 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 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 械或光学接触。射频的话,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 离识别通信。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在物流业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 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 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2010年中国RFID市场的增幅将出现大幅上升, 预计比2009年增长40%,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2、GPS

3、(卫星定位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GPS/GIS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在 物流业将获获得巨大发展,以实现对物流运输过程的车辆与货物 进行联网和监控,对移动的货运车辆进行定位与追踪等。预计未 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对GPS系统市场需求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 度递增。3、WSN (无线传感网)要使WSN在物流中得到广泛应用需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问 题,最先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几个典型物流领域可能是:仓储 环境监测、在运物资的实时跟踪监测、危险品物流管理和冷链物 流管理等。GPS等相关技术在物流可视化管理与智能定位追踪方 面的应用。4、智能机器人在中国现代物流系统中,智能机器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 是从

4、事堆码跺物流作业的码垛机器人,一种是从事自动化搬运的 无人搬运小车AGV。码垛机器人技术在不断发展,未来可成为物 流领域物联网作业的一个执行者,进行高效的堆码跺及分拣作业。 随着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AGV也在智能搬运车方向发 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人搬运车将成为物流领域物联网 的一个重要的智慧终端。三、物流业四大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1、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目前,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追溯 体系发挥着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的巨 大作用,已有很多成功应用。2、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

5、等多 种技术,在物流过程中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 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的系统。目前,初级的应用比较普遍。3、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基于传感、RFID、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 进技术,建立的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借助配送中心智能控 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 全面协同。4、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着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与订 单,怎样能使供应链更加智慧?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客户需 求预测?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勤保障网络系 统支持。四、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发展趋势1、统一标准,建立统一物流业物联网平台统一的物联网基

6、础体系是物联网运行的前提,只有在统一的 体系基础上建立的物联网才真正能做到信息共享和智慧应用,就 像互联网体系一样。建立统一的标准是物联网发展趋势,更是物 流行业应用市场的需求。2、互联互通,融入社会物联网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应用。如产 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就可以方便地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 息,让人们方便地实时查询、追溯产品信息。3、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于智慧物流目前在物流业应用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术, 今后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传感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 M2M技术等多种技术也将逐步集成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用于现 代物流作业中的各种感知与操作。4、物流领域物联网创新应用模式将不断涌现物联网带来的智慧物流革命远不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以上几种 模式,例如:当当网在无锡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与电 子商务网络融合,开发智慧物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