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基础夯实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1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基础夯实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2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基础夯实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基础夯实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4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基础夯实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基础夯实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第03单元(A卷.夯实基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题。(本部分6小题,共32分) 1.下面所列经典作品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人与海美国长篇小说海明威 B.复活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 C.大卫.科波菲尔英国诺贝尔文学奖狄更斯 D.百年孤独德国魔幻现实主义加西亚.马尔克斯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填写下表。(12分) 篇名主要人物形象特征典型意义

2、大卫.科波菲尔 (节选)大卫.科波菲尔 米考伯 复活(节选)玛斯洛娃 聂赫留朵夫 老人与海(节选)圣地亚哥 百年孤独(节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和那边倾斜。 B.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即使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 C.复活是19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展现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多方面的深刻思考。 D.创作小说固然需要学习典范作品的写作技巧,但更重要的还是学会认真思考生活、观察生活。 4完成下列小题。(8分) 长篇小说老人与海为美国海

3、明威所著。小说主角是一位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这位甲(A.风烛残年B.人老珠黄)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然不肯认输,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大鱼。经过两天两夜,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不想,无数小鲨鱼把大鱼吃个精光,老人精疲力尽,只拖回一副鱼骨头。 一个孤单老人,面对险恶的大海,力量对比悬殊可见,结果似乎不言而y(A.寓B.喻);然而,小说却通过接踵(A.zhngB.chng)而至的搏斗,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这部小说充满内在乙(A.引力B.张力),今人印象深刻。 (1)依拼音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序号)(4

4、分) 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4分) 甲_乙_ 5.下列对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B.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既表达了对于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蕴含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C.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只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D.小细节刻画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展现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写

5、得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涨潮(zhng)腐烂(f)前襟(jn)闷气(mn) B.栅栏(zh)褴褛(ln)眼眶(kung)步履(l) C.莽撞(mng)豁然(hu)背鳍(q)肆意(s) D.堕落(du)怪癖(p)狡黠(xi)污秽(hu) 二、理解性默写。(共21分)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对应句子是“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

6、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 4.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_,_”。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 6.李白将进酒中的“_,_”,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生活的蔑视态度。 7.李白将进酒中,在主人表示准备的酒已喝完且无钱买酒时,李白豪爽地让孩子取出自己的“_”换取美酒,并告诉主人,这样做是要“_”。 8.李白在将进酒中以三国时的曹植欢饮为例劝友人尽情饮酒的诗句是:_,_。 9.在将进酒中,李白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愤激地表示:_,_。 10.苏

7、轼江城子开头三句:_,_,_。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在异乡 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皮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凤从山岗上吹来。 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 “不错,踢足球,”我说 “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疗器能使膝关

8、节弯曲得像骑三轮自行车那样灵活。可是眼下还不能弯,医疗器转到膝关节时便倾斜,不灵了,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他那只像娃娃的手样的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少校对我眨眨眼,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战前他是意大利剑术非常高超的击剑手。 医生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 “工伤,”医生回答,“你该有信心了吧?” “不”少校答道。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

9、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谁都不知道战事将如何发展,只知道仗还在打,一直在打,不过,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收试验品,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 “纸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少校说。他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

10、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 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

11、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

12、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她过世后三天内,少校没上医院。之后,当他照常来就诊时,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那时,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有删改) (注)在异乡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海明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参加了美国红十字会,任救护车司机,赴欧洲战地工作。1918年在意大利前线负伤,获得英雄奖章。 1下列对本文相关

13、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小说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残军人在意大利米兰一家医院进行器械康复治疗时发生的故事。 B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无名的美国士兵,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拉近了故事人物和读者的距离,也显得真实可信。 C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表达了战争还在继续而“我们”再也不用参战了的意思,说明了“我们”伤残严重,同时也包含着不能再上战场杀敌的遗憾。 D小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叙述,叙述者似乎是不加修饰和改变地把人物对话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叙述中介的存在。 2小说第一段对外界

14、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_ 3.如何理解小说的题目“在异乡”?请从作品角度和读者角度分析说明。(6分) _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

15、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

16、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

17、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契

18、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_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_ 五、论述类文本。(9分) 儒学作为一

19、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

20、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

21、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