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6.25_第1页
互联网时代的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6.25_第2页
互联网时代的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6.25_第3页
互联网时代的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6.25_第4页
互联网时代的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6.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 业 论 文题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收集支付商业模式研究主考院校: 浙江工商大学 专 业: * 准考证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2018 年 * 月目 录 HYPERLINK l _Toc17774_WPSOffice_Level1 一、前言2 HYPERLINK l _Toc13188_WPSOffice_Level1 二、文献综述2 HYPERLINK l _Toc6449_WPSOffice_Level2 (一)移动互联网相关文献综述2 HYPERLINK l _Toc16910_WPSOffice_Level2 (二) 电子支付相关文献综述2 HY

2、PERLINK l _Toc15546_WPSOffice_Level2 (三)商业模式相关文献综述2 HYPERLINK l _Toc9243_WPSOffice_Level1 三、 移动支付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3 HYPERLINK l _Toc571_WPSOffice_Level2 (一)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研究背景3 HYPERLINK l _Toc7103_WPSOffice_Level2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3 HYPERLINK l _Toc8572_WPSOffice_Level1 四、移动支付概述及其分类4 HYPERLINK l _Toc3996_WPSOffice_Level

3、2 (一)移动支付定义4 HYPERLINK l _Toc9377_WPSOffice_Level2 (二)移动支付分类4 HYPERLINK l _Toc28432_WPSOffice_Level1 五、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商业模式现状5 HYPERLINK l _Toc15419_WPSOffice_Level2 (一)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5 HYPERLINK l _Toc13443_WPSOffice_Level1 六、“支付宝”商业模式与发展战略浅析6 HYPERLINK l _Toc15552_WPSOffice_Level2 (一)支付宝简介6 HYPERLINK l _

4、Toc24444_WPSOffice_Level2 (二)支付宝商业模式6 HYPERLINK l _Toc22748_WPSOffice_Level2 (三)支付宝品牌战略7 HYPERLINK l _Toc19507_WPSOffice_Level2 (四)结论和启示7 HYPERLINK l _Toc1852_WPSOffice_Level1 七、国内移动支付的分析7 HYPERLINK l _Toc15526_WPSOffice_Level2 (一)移动支付的优势8 HYPERLINK l _Toc23365_WPSOffice_Level2 (二)移动支付的劣势8 HYPERLINK

5、 l _Toc17297_WPSOffice_Level2 (三)移动支付机会分析9 HYPERLINK l _Toc6715_WPSOffice_Level2 (四)移动支付威胁分析9 HYPERLINK l _Toc14783_WPSOffice_Level1 八、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建议10 HYPERLINK l _Toc14872_WPSOffice_Level2 (一)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10 HYPERLINK l _Toc15_WPSOffice_Level2 (二)改良性商业横式创新10 HYPERLINK l _Toc28184_WPSOffice_Level2 (三)颠覆性商

6、业模式创新10 HYPERLINK l _Toc25953_WPSOffice_Level1 九、结束语11 HYPERLINK l _Toc30664_WPSOffice_Level1 参考文献:1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收集支付商业模式研究摘要: 在本文研究中,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当前的常见商业模式,并通过swot分析法,对我国市场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构,然后将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引入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研究中来,给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相互合作;商业模式一 、前言随着我国3G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金融支付环境的不断创新、完善,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当前阶段广受各

7、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移动支付市场庞大的市场潜力也同样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而移动支付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需要跨行业合作为依托。移动支付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只有全面开展合作商业运营模式,才能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当前阶段,中国银联、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电信运营商为主体的四种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客观上存在如问题:本身在技术和资本等方面的局限性,决定了单独一方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移动支付服务。而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直接导致了我国移动支付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纵观西方国家的移动支付发展经验则不难看出,双赢甚至供应的合作机制,才是保证移动支

8、付能够在大规模商业运行之后取得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二、文献综述(一)移动互联网相关文献综述在国际上,1998第一次在论文中出现了“移动互联网”( mobile Internet)一词,并在文中论述了移动互联网的通信可靠性、基于移动IP的TCP协议实现等问题(Arena Seneviratne和Behcet Sarikaya,1998)。说明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微软移动互联网工具箱,一边让应用的开发者不用担心目标设备的具体类型的情况下放心地开发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应用程序。( Ryan Fife, Wei Meng Lee和Dan A. Olsen ,2001)论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移动地

9、图服务的改进,这必将给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Services )提供更广泛发展空间 (Georg Gartner,2003)有学者论述了网络运营商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取得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提供网络接入时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指出隐藏用户的移动性(让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最大程度地接近传统互联网用户体验)是网络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Makki,Niki Pissino和PhilippeDaroux ,2003)(Kenichi Ishii,2004)发展了一个用于比较单一传统电子商务和传统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相结合的电子商务的数据模型,并指出了传统电子商务用户行为和移动电子商务用

10、户行为之间的差异(Ushio Sumita和Jun Yoshii ,2010)(二)电子支付相关文献综述在我国,电子支付的概念初步形成于银行系统对银行业务特别是支付业务进行的电子化改造。通过研究国外电子化银行系统工程提出了电子化银行支付系统(Payment System)的相关概念,成为我国电子支付研究的萌芽(陈逢吉,1993)。通过对以“核心特权“为特征的欧洲模式和以“生产能力过量”为特征的美国模式的电子支付的研究和比较,提出了中国特色电子支付的系统模式(李蓓蓓、吕荣华,1997)。2004年12月,马云创办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开始独立运营,这标志着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由

11、后台走向前台,成为全新的电子商务支付手段。首次从交易安全、本土化和人性化、物流服务三个方面分析了2004年12月开始独立运作的支付宝的相关情况,总结了支付宝取得大量人气的原因。(赵莎,2005) (三)商业模式相关文献综述关于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的相关论述最早是由国外学者在论文中提出的,并在其著作中探讨了几种实用的商业模式。(Peter H Grinyer,1976)然后讨论了把棒球、足球、篮球等球类体育运动演化为商业活动时商业模式的构建问题。(Robert W. Keidel,1984)再接着论述了计算机产业正在发生的标准趋同、成本更低、利润更少等变化,这将导致计算机产业

12、将会从技术驱动型产业逐步转化为市场驱动型产业,指出计算机产业内的企业要想生存并取得更长久的发展必须根据新的产品和服务特征重构企业的价值链、重构公司架构、更新企业文化。(Simon Forge ,1993)经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个比功能点分析方法(Function Point Analysis)更加完善的评估商业模式成本的评价方法即系统表方法(the System Meter method)。 (SimonMoser, Brian Henderson-Sellers和Vojislav B.,1999)指出由于具体终端和无线网络的限制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Mobile Electronic C

13、ommerce, MEC)所处的环境与传统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所处的环境并不相同,并在文中讨论了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商业环境和交易模式问题。(AphroditeTsalgatidou, Evaggelia Pitoura ,2001)三、 移动支付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一)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及意义。四、移动支付概述及其分类(一)移动支付定义 (二)移动支付分类 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来说,本文所重点研究的移动支付,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同样应该认识到,当前我国移动支付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虽然发展速度几块,但是也同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和完善潜力,因此对其概

14、念也同样尚未形成一个可以得到广泛认可的标准。而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对于移动支付分类的研究也同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五、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商业模式现状(一)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我国移动支付完业务开展早期的产物,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以用户的sim卡账户为主要的支付账户,从而为用户的小额支付需求的有效满足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种服务模式中,移动运营商承担了多重角色,不仅需要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支持,同时也需要完成包括账户管理在内的很多任务。不过这种模式由于和多方面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划分并不明确,所以在后期的发展中已经很少能够见到了。(二)以银联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三)以银

15、行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四)以独立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六、“支付宝”商业模式与发展战略浅析(一)支付宝简介 (二)支付宝商业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支付宝支付的过程可以等同于一个增加了某些环节的信用担保中介服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第三方支付不仅极大的保护了客户信息的隐蔽性,同时也为客户信用卡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支持。支付宝使用过程中,其基本模式为:客户完成选购之后,通过支付宝账户发起贷款支付申请,而支付宝平台收到申请之后,将客户资金转到支付宝的账户中,并通知商家款项到位、可以发货。商家的货物转移到客户手中之后,客户对其质量、性能等进行检验 ,满意后通知支付宝付款给商家

16、,支付宝将资金从支付宝账户中转移到商家账户上,从而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服务过程。但是支付宝也同样有一定的限制,表现为: 首先,消费者只有拥有了支付宝账户之后才能够享受以上服务,同时支付宝账户中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才能够完成整个支付链条。 其次,针对没有账户的客户,则提供直接的网上银行服务支持。 第三,支付宝有专门的网站淘宝以及天猫,在这些虚拟市场上,消费者完成商品的选择之后,即可通过支付宝开展相应的支付行为,完成款项划转后,商家将发货,然后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对其进行质量和性能上的核查,都满意后通知支付宝打款给商家,完成一次交易行为。 第四,当客户收到商品之后,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通知支付宝付款,那么将

17、会自动通过支付宝将资金转移到商家的账户之中。 最后,当前支付宝并没有在手续费方面进行相应的限制,基本上没有此项费用。(三)支付宝品牌战略 1、着力为用户解决信用问题 支付宝在最初的担保交易之后,相继提出或引入实名认证、数字证书、支付盾等措施,并且坚持免费提供服务。在用户数突破一亿之后,支付宝升级了他们于2007年提出的信任计划。之前的提出更像是一个概念的普及,而此时的升级让这个很多人觉得比较空洞的信任计划有了实际的意义。经过设立严格的标准并对大量商户进行审核后,京东商城、佐丹奴、达芙妮、艺龙、绿森数码等十四家购物网站经过审核,第一批在自己的网站上加贴了“支付宝信任商家”的金色标识。2、着力提高

18、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 支付宝最近宣布,与六家银行联手“破冰”信用卡网购大额支付业务。这是第三方支付平台首次实现网购大额支付,但是目前开通大额支付的都是经过筛选的高信誉商户。对于随之而来的“网络套现”问题。 (四) 结论和启示 当前阶段市场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之后,完善的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出台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移动支付也同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性力量。对于政府来说,要积极主动的给企业解绑,不能过多的干预电子商务市场,而是要以服务者的姿态,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持,为其提供更为理想的市场环境支持。同时,在人才培养、环境建设、监督规范等方面,政府也同样有着

19、天然的责任,这一点值得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七、国内移动支付的分析在我国成长了多年的移动支付业务,虽然呈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为与发展空(一)移动支付的优势 1、成本较低 通过移动支付购物,对商家和用户来讲,都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对银行来说,不仅缓解了柜台压力还增加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此外,移动支付比银行卡更便宜。银行卡一般收取3%的佣金,而目前一般0.1元一条的短消息移动梦网只收取20%的佣金,也就是2分钱。2、实时性与快捷性 (二)移动支付的劣势 1、安全问题 2、服务单一(三)移动支付机会分析 1、用户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 使用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电子支付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0、不断加强,而移动支付作为电子支付业务的一部分,自身的发展也受到出尽。 2、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 移动支付在国外尤其是日本韩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给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3、国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与目前相对单一的消费手段间的矛盾 与金融衍生工具丰富,消费支付手段多样的欧美市场相比,中国的金融工具多单普及率低,个人信誉体系不健全,硬件的低级决定了中国个人交易以现金为主的局面。除了在大型商场和饭店,其他地方很少受理费薪金业务。由于国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更多人愿意支出更多的小费来购买或支付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生活娱乐,更急切的从取款机前排队的无聊中解脱出来。所以就在支付产品的供

21、需之间产生了矛盾。而移动支付的出现有效的改善了这一问题。 移动支付成功定位于现金和信用卡之间的支付空白,这正是中国移动支付的机会所在。 (四)移动支付威胁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的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移动支付的发展造成潜在的威胁。 1、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 2、利益分配价值链尚未形成 目前,移动支付各合作方之间利益分配权责等各方面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支付的推广。尤其是移动支付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交易本身不能给提供移动支付的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利润分配模式和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移动支付所产生的利润不能弥补相应的成本,公司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所产生的收益不能弥补形影的成本。当然这

22、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国外也是一样。通过分析我们对移动支付的优势劣势有清楚的认识。国内相对较少的支付手段让我们看到了移动支付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如何建立一些适合的商业模式,解决目前支付内容来解决移动内容不够丰富和手段单一的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八、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建议(一)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不断修正企业现有商业模式存在问题,以企业固有战略方针和市场诉求为导向,逐步改进企业现有产品,使其更贴近消费者需求,从而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在创新途径中,完善性创新手段最为温和,在其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稳定现有市场占有率,无需冒险,在缓慢的进程

23、中逐步扩大市场优势,提升企业地位,适用于那些在行业中己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就移动支付企业现状来看,选择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之路,就是就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不断修正,包括业务开发、资源重组、利润分配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从而完成商业模式的创新。但就国内市场而言,金融企业及通讯运营商各自完善自有的商业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不温不火的现状,显然这种温和的创新模式不适用于国内市场。(二)改良性商业横式创新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其创新手段介于其它两者之间,即没有完善性创新的温和,也没有颠覆性创新的酷烈,颇有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改良性创新的重点在于,对现有商业模式的回炉重造,把好的部分留下,把坏

24、的部分去除,它是一种完善与颠覆并存的创新模式。这种中庸的创新手段,对商业模式进行变革的同时又将风险降至最低,比较适用于那些传统行业采用。进一步看,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对现有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创新。即通过完善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或重组要素之间关联,来完成商业模式创新。通常商业模式包含企业核心价值产品、市场客户群体、生产供货链、盈利模式等核心构成要素。从移动支付企业角度看,如何有效对现有商业模式中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进而完成商业模式创新,是有待研究的问题。但对中国现有市场,光单一的企业内部元素创新还不够打破市场僵局,使移动支付规模与国际接轨。(三)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破而后

25、立的创新方式,是将现有商业模式完全摧毁,突破,从而无中生有,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是对原有商业模式的完全颠覆。破坏性创新的目的是通过新科技、新产品、新服务、新流程来打破传统市场的平衡,引导市场需求改变,破坏行业领先者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增长、地位提高。可以说,移动支付业务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支付模式颠覆的业务,它是对原有消费习惯的破坏,是对金融产业的冲击。因此颠覆性商业模式才是最适合移动支付产业的创新手段,通过客户价值重定义、改变服务和产品的提供途径、改变盈利模式等方式,来实现企业资源重新配置,构成要素重新組合,借以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九、结束语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坐拥如此庞大

26、的市场,但迟迟无法得到开发,借鉴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又总是水上不服,想要解决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困境,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其唯一解救途径,而创新者寻求的突破口不同,化就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经过阅读大量前人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案例,总结出三条途径供企业参考如何通往商业模式创新之路。一是通过对现有商业模式的梳理,寻找出企业自身问题点所在,然后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不断修正现有商业模式,从而实现企业涅磬重生,即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二是以原有商业模式为基础,针对其薄弱环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对部分环节进行改良,这是对现有商业模式部分破坏、部分保留的变革方式,即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三是完全打破现有商业

27、模式的范畴,拋弃所有传统环节,用颠覆性的方式重组商业摸式,从而完成商业模式的破而后立,即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这三条路径只是在创新力度上有所差距,但都可通往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之路,就看毎个企业对创新的迫切及冒险程度了。不过作者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三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一种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对于移动支付企业而言,移动支付本身就是颠覆原有支付模式的一种变革,其要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势必要选择最具破坏性、最为彻底的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参考文献:1 ARUNA SENEVIRATNE, BEHCET SARIKAYA. Cellular networks and mobile Internet. Comp

28、uter Communications, Volume 21, Issue 14, 15 September 1998,Pages1244-12552 RYAN FIFE, WEI MENG LEE, DAN A. OLSENl. Microsoft Mobile Internet Toolkit.Webmasters Guide to the Wireless Internet, 2001, Pages 367-4273 GEORG GARTNER. Telecartography: Maps, Multimedia and the Mobile Internet Maps and the

29、Internet, 2003, Pages 385-3964 S. A. M. MAKK, NIkI PISSINOU, PHILIPPE DAROUX. Mobile and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Volume 26, Issue 7, 1 May 2003, Pages 734-7465 H. W. SHIN, S. Y SOHN. Combining both ensemble and dynamic classifier selection schemes for prediction of mobile

30、Internet subscriber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ume 25, Issue 1, July 2003, Pages 63-689 Hee-Woong KIM, HOCK CHUAN CHAN, SUMEET GUPT. Value-based Adoption of Mobile Interne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Volume 43, Issue 1, February 2007, Pages 111一12610陈逢吉企业商业模式创

31、新研究J合作经巧与科技,2008(13).11李蓓蓓、(11)42-44电子化银行系统工程支付系统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吕荣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支付系统上海金融199712赵莎.支付宝:“最佳人气”是这样炼成的电子商务世界2005 (10),48-4913 PETER H. GRINYER. Practical business models: by J.E. Mulvarney and C.W. Mann, Heinemann, London 1976, Page 17114 ROBER W.EIDEL . Baseball, football, and basketball: Models for busines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Volume 12, Issue 3, Winter 1984, Pages 5一1815 SIMON FORGE.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computer industry for the nextdecade: When w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