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燃油车:自主品牌竞争力落后于合资或外资牌在中国传统燃油车市场上,外资车企早期在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上技术水平较高,整车动力性及舒适度较高,整体竞争力强,日系、德系、美系车企在国内市场上取得较高销量,国内自主车企通过与外资品牌建立合资车企,引进外资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相对先进的技术,此后通过对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自主研发,逐步推出自主品牌相关车型,综合来看,外资及合资品牌燃油车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占据更大市场份额,2017 年外资及合品牌在国内燃油车市场上的销量份为 59.%,自主品牌份额为 4.5%,外资及合资品牌领先 11个百分点,至 2021年外资合资品牌的销量份额提升至 62.2%,自主
2、品牌由于部分转向新能源车研发生产,燃油车销量份额下滑至37.%,外资及合资品牌先243个百分点。图 1:传统燃油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外资及合资品牌销量占比外资及合资品牌销量占比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数据来源:第一电动汽车网、中国外资及合资品牌燃油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德系、日系、美系车企,其中德系、日系品牌 的销量占比较高。2021 年销占比前十的外资及合资品牌中,德系品牌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一汽大众奥迪、华晨宝马等,日系品牌包括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 田等,美系品牌包括上汽通用别克等,销量份额前十中日系品牌销量占比 47.4%,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合资车企占据较大市
3、场份额,德系品牌以大众、宝马等为代表,销量占比达 37.7%,美系品牌销量比9.%。在外资及合资品牌燃油车市场,201 年前十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达 94.4%,较 200 年升 2.6个百分点,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上汽大众、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在 2020-221 年均保持量份前三,各品牌销量份额超过1%,201年上汽大众销量份额13.0%,东风日产销量份额112%,一汽大众销量份额 10.6%,其次是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别克等品牌,销量份额保持在 5%-10%之间。9.2%9.4%7.9%5.6%上汽大众上汽大众6.9%13.0%东风日产一汽大众6.2%8.2%13.5%9.2%9.4%
4、7.9%5.6%上汽大众上汽大众6.9%13.0%东风日产一汽大众6.2%8.2%13.5%一汽大众7.3%11.2%8.5%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别克6.6%12.6%7.7%上汽通用别克东风本田广汽本田10.6%8.8%广汽本田11.4%一汽丰田9.4%东风本田一汽大众奥迪华晨宝马8.1%9.3%8.6%广汽丰田一汽大众奥迪北京奔驰其他其他数据来源:易车网、乘联会、数据来源:易车网、乘联会、国内自主品牌燃油车市场上,2021 年前十家企业市场集中度 96.0%,相较 220 年提升 17 个百分点,销量占比排名较高的企业包括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等,各自主品
5、牌 201 年销份额均超过 10%,其中吉利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占据自主品牌燃油车中销量份额前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 18.5%、1.%、15.6%,相较于其他自主品牌销量份额领先较多;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 2021 年销量场份额在 10%到 5%之间上汽乘用车、东风汽车销量市场份额在 5%-10%之间,其他自主品牌例如一汽、北汽等销量市场份额不足 5%。图4:201年中国自主品牌油车市场竞争格局图5:200年中国自主品牌油车市场竞争格局1.3%0.8%4.8%4.0%吉利汽车1.3%0.8%4.8%4.0%吉利汽车0.9%4.1%5.7%吉利汽车5.6%18.5%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4.6
6、%5.3%20.0%上汽通用五菱9.8%11.1%12.1%16.3%15.6%奇瑞汽车上汽乘用东风汽车 广汽乘用江铃汽车8.3%9.3%13.6%14.5%13.7%上汽乘用车奇瑞汽车 东风汽车 广汽乘用一汽集团一汽集团北京汽车数据来源:易车网、乘联会、数据来源:易车网、乘联会、传统燃油车市场上,外资及合资品牌车型平均售价高于自主品牌较多,具备较强的品牌溢价能力。外资及合资品牌推出的燃油车性价比高,对消费者吸引力较强,具备较高的品牌溢价能力,在低端及中高端市场上均有销量表现较为出色的代表车型,例如在售价10万元以内中低端市场,东风日产轩逸、一汽大众宝来等车型销量表现出色,021 年销量位居同
7、价位车型前列,35 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中,华晨宝马、一汽大众奥迪,北京奔驰等高端外资及合资品牌销量较高,拉动外资及合资品牌燃油车整体售价向上。从平均售价看,2017 年外资及合资品牌燃油车均价 13.6 元,自主品牌燃油车均价7.6万元,外资及合资品牌领先6.0万元,至201年外资及合品牌燃油车均价提升至 146 万元,主品牌燃油车均价为 9.8 万,外资及合资品牌均价仍超过自主品牌4.8万元,在品牌溢价方外资及合资车型与自主车型存在较大差距。图 6:中国传统燃油车市场自主品牌、外资及合资品牌平均价格外资及合资品牌均价(元)自主品牌均价(万元)161412108642021721821922
8、0221数据来源:第一电动汽车网、自主品牌燃油车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在中高端燃油车市场上外资及合资品牌占据绝大部分销量份额。根据 2021 年不同价位区间油车销量份额看,售价 10 万元以内的燃油车市场上,自主品牌销量份额达 63.5%,外资及合资牌销量份额 36.5%10-5 元区间内自主品牌销量份额 48.2%,外资及合资品牌销量份额 51.%,售价 15万元以下区间内主品牌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在 15万元价位以上燃油车市场中,自主品牌销量份额明显低于外资及合资品牌,15-25 万元区间自主品牌燃油车销量占比仅22.6%外资及合资品牌占比达到77.%,尤其是在25万元以上的高端燃油车市场,
9、自主品牌销量占比不足10%,外资及合资品牌量占比超过90%,随着燃油售价提升,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明显减少,外资及合资品牌销量占比领先。图 7:201年中国传统燃油市场不同价格区间自主品牌、外资及合资品牌销量占比比万以内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以上数据来源:车主之家、新能源车:自主品牌崛起,逐步实现品牌向上突破自主牌新车在全市场快速提升201年后国内自主品牌新能乘用车销量表现强劲,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9 年-200 年国内新能源用车行业整体发展平稳,销量略有增长,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乘车销量有所下降,2021 年后内新能源乘用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显提升,202
10、0 年自主品牌新源乘用车销量为 83 万辆,至 2021 年迅速提升至 253 万,同比增长207%,2221自主品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97万辆,同比增长138%,延续快增长态势。从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份额看,2019年销量份额为4.2,此由于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较快增长,自主品牌销量份额回落至26.6%,021年后自主牌新源车销量提升促进份额增长,2021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销量份额回升至39.0%,同大幅长12.4个百分点,202H1主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份额进一步提升至47.3%,较221提升8.4个百分点。图8: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增速图9:中国自主
11、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份额0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车销(万同比增速90115%4%3%2%1%0%中国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全球能源用车量份额219220221222H1数据来源:乘联会、搜狐汽车、EVsles、latcha、数据来源:乘联会、搜狐汽车、EVsles、latcha、从全球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竞争格局看,2021 年全球新能源用车销量前十品牌市场份额总计达 55.%,其他企业份额加总达 44.%,销量前十品牌中自主品牌包括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等,外资及合资品牌包括特斯拉、大众、宝马、奔驰、沃尔沃、奥迪、现代等,特斯拉成为 201 年各品牌中唯一一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份额
12、超过 10%的车企,201 年市场份额达 14.4%,比亚迪、上汽通用菱次之,其他品牌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销量份额不足6。208 年-201 年特斯拉在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始终占据销量领先地位,历年市场份额均保在10%以上,销量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1年的14.4%,增长2.2个百点;比亚迪在 2018 年-2019 年销市场份额超过 10%,仅次于特斯拉,2020 年由于消费者对能源汽车接受度提升,各车企加快新能源车型推出,比亚迪销量市场份额回落至 5.7%,被大众超越, 201年后比亚迪凭借-i混动技术、刀片电池等共同发力,秦PLUS D-i、宋PLUS D-i、唐 D
13、-i、海豚等众多新能源车上市拉动销量,201 年市场份明显回升至 9.1%,较 200 年提升3.4个百分点,其他自主品牌中上汽乘用车凭借荣威、名爵等车型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入前 十,201年市场份额达35,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图10:221年全球新能源用车品牌销量市场份额图1:200年全球新能源用车品牌销量市场份额14.4%44.5%14.4%44.5%9.1%7.0%5.7%4.32.5%3.5%2.6% 2.9%3.5%上汽通用五大众宝奔上汽
14、乘用沃尔沃奥迪%现代特斯大众 比亚16.0%41.5%7.116.0%41.5%7.1%5.7%3.2%3.5%3.6%5.5%5.2%4.7%4.0%奔驰 雷诺 沃尔奥迪上汽乘用其他数据来源:EVsls、lntcc、第一电动汽车网、数据来源:EVsls、lntcc、第一电动汽车网、图12:219年全球新能源用车品牌销量市场份额图13:218年全球新能源用车品牌销量市场份额16.6%37.0%10.416.6%37.0%10.4%7.3%2.5%3.3%6.2%3.4%3.6%5.8%3.8%12.2%41.5%11.3%8.2%2.6%2.6%6.4%4.8%2.6% 3.3% 4.6%北汽
15、新能上汽乘用大日吉现丰其数据来源:EVsls、lntcc、第一电动汽车网、数据来源:EVsls、lntcc、第一电动汽车网、特斯比亚北汽新能宝马日产上汽荣奇瑞现雷大其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提升,国内自主品牌加大力度转型新能源车行业,外资及合资品牌中除特斯拉之外,其他车企整体转型新能源领域的节奏较国内自主品牌相对较慢,201年后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1年后国内头部新势力蔚小理等销量不断攀升,月销量超过1万辆并在新能源乘用车域占一席之地,2022 年后包括哪、零跑等其他新势力销量有明显提升,华为问界等新品牌推出后销量表现不俗,各新势力综合拉
16、动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传统自主品牌也在加快向新能源领域转型步伐,例如广汽埃安、吉利极氪、长安深蓝及阿维塔等品牌促进新能源车销量及占比提升; 2022年前 7月新能源乘用车场中自主品牌销量份额达 81.%,较 200年提升 6.4个分点,主流合资品牌销量份额6.3%较2020年下降2.7个百分点豪华品牌销量份额12.5%,较2020年下降3.7个百分点。图 14: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品牌销量市场份额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年年年前月数据来源:乘联会、搜狐汽车、自主牌新车出口速增长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销量中绝大部分是自主品牌车型出口,也包含少数外资及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在国内生产后出口,主要是特斯
17、拉等车企。从中国历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销量(不含特斯拉)的情况看,2020 年由于受到疫情冲击自主牌新能源车出口销量出现较为明显回落,出口销量下滑至 21.9 万辆,同比下降 135%,21 后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自主品牌加快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步伐,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出现使整车厂更加重视消费者体验,整车产品的智能化、电动化性能逐步提升,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型的推出节奏、智能化布局等方面要快于大部分合资品牌,促进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出口销量提升,同时2021年在全汽车芯片短缺背景下,中国车企的主动性相对更高,也有利于保障整车生产供应及产品出口,221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出口量达到37.7万辆,
18、同比增长7.3%, 20221出口销量保持较快长态势,达到265万辆,同增长1048%。图 15: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销量(不含特斯拉)及同比增速新能源车乘用车出口销(万,不特斯)同比增速508901数据来源:乘联会、搜狐汽车、腾讯网、造车势力,冲击华燃品牌市场2018年以来中国车市整体进存量竞争阶段,2018-020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出现同比下滑;与此同时,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者购车更倾向于品牌升级,对于豪华品牌的换购需求持续提升。以 A 为例,20182020 年三大豪华品牌国内年量均连续实现增长,2020 年大品牌国内销量均突破 70 万辆。021 年芯片短缺对传统豪华牌形成冲击,特
19、斯拉、蔚小理等新势力品牌销量逐步发力,预计传统豪华品牌供需两端均受到一定影响,2021 年奔驰、奥迪别实国内销量 75.89 万辆、7013 万辆,同比分别下滑 2.0%、3.4%;宝马在新车型带动下国内销量81.57万辆,同比增长.9%2022年上半年疫情导致国内车供应链受创及电动车需求提升,传统豪华品牌国内销量出现明显下滑,奔驰、宝马、奥迪 202 年上半年国内销量分别为 3.58 辆、37.7万辆、3170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9.%、189、24.2%。从市场份额看,2018-00 随着豪华车市场持续火热,A 品牌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所占份额亦 逐步提升,2018-00 年奔、宝马、奥迪国内市
20、场所占份额分别从 2.8%2.8%2.8提升至 3.9%、39%、.7%。01以来豪华品牌销量增速放缓,市场份额亦随之下降,2021奔驰、 宝马、奥迪国内市场所占份额为3.6%、.9%、.3%,202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3.、3.7%、 3.1%。图16:A品牌国内年度销(单位:万辆)图17:A品牌在国内乘用市场所占份额奔驰宝马奥迪奔驰宝马奥迪089011.%.%.%.%.%.%89011数据来源:搜狐汽车、凤凰网汽车、太平洋汽车、数据来源W、中汽协、搜狐汽车、凤凰网汽车、太平洋汽车、2019年以来以蔚小理、IO等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销量高速增长。2019年蔚来、小鹏产能较 低,理想汽车于201
21、9年2进入交付阶段,新势力整体销量规模较小。200年新势力车企产能 仍处于爬坡阶段,蔚来、小鹏、理想分别实现销量4.37万2.70万辆、3.26万辆,同分别增 长 11.6%、62.8%、370.%。2021 年新能源市场需求火热,新势力品牌产能逐步提升,供需 两旺带动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蔚来、小鹏、理想 201 年分别实现销量 9.4 万辆、 9.82 万辆、905 万辆,同比速分别为 109.1%2630%177.%。202 年上半年,得益于新 能源汽车整体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新势力在疫情反复、供应链紧张等不利环境下仍然实现较高同 比增速,蔚来、小鹏、理想 2022 年上半年分别实现
22、销量 5.8 万辆、6.90 万辆、6.04 万,较 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1.%124.%、10.3%。02年为与车企合作车型亦进入量产阶段, 小康与华为共同发布的高端智慧汽车品牌 IO首款车型问界 5于 3月开启大规模交付,3-6月 单月销量分别达3045辆、35辆、506辆、701辆,4-6月销量环比增速分别为6.6%54.3%、 40.3%,累计销量已达.83辆;除问界5外,问界7、阿维塔11、极狐阿尔法S华为I版等华为相关车型预计也将于 022 年内开启交付,预计在华为品牌及技术加持下将具备较强竞争力。市场份额方面,2019 年蔚小理交付量较少,在国内新能源市场所占份额较低;2020
23、 年新势力销 量规模逐步增长,蔚来、小鹏、理想2020年国内新能源市份额分别上升至3.6%、.2、2.7%,总份额达 8.6%。221 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整体销量规模迅速扩张,新势力销量增速与市场整体基 本一致,蔚来、小鹏、理想 2021 年国内新能源市场份额分为 2.8%、3.%、2.%。202 年上 半年,新势力品牌交付能力受国内疫情、电池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较大,蔚来、小鹏、理想在国 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分别下滑至 2.1%、28%、24%总份额 7.3%,较 2021年少 1.2个 百分点;IO 品牌上市以来维持热销,累计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为 0.7%。随着国内情影响逐 步缓解叠加问界7
24、、理想L9、小鹏9上市,预计新势力品牌供需两端均将实现较大幅度改善, 下半年新势力销量及市场份额有望逐步向好。图18:新势力品牌年度销量单位:辆)图19:新势力品牌在国内新源市场所占份额蔚来小鹏理想ITO蔚来小鹏理想ITO09011.%.%.%.%.%.%.%.%.%9011数据来源:乘联会、数据来源W、中汽协、乘联会、新势力车型在动力表现及智能化配置方面领先于传统豪华品牌燃油车型。动力表现方面,蔚小理、问界、阿维塔等新势力品牌车型以纯电或增程式动力为主,相较于燃油车型具备两大优势:电动 车型通常具备高于同级别燃油车型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能够提供更强劲的动力输出;此外电 机驱动系统能在短时间
25、内实现最大扭矩,从而为驾驶员提供更迅捷的加速体验。智能配置方面, 头部新势力品牌以智能化水平为主要卖点,旗下车型在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领域配置豪华,普遍 支持一芯多屏、多模态人机交互、L2+级辅助驾驶等智能化功能,部分新势力旗舰车型配备激光 雷达、高算力智能座舱及自动驾驶芯片等顶级配置,智能化水平相较传统豪华车型优势明显。以中型 V 车型为例,传统豪华品牌代表车型包括奔驰 L、奥迪 5、宝马 3 等,新势力表车型包括蔚来6、理想、问界5等。动力方面,传统豪华SUV最大功率在130190区间,最大扭矩约为 00-7Nm。相比而言,新势力车型均由电机驱动,最大功率达 200- 400W最大扭矩达35
26、070m;此外,传统豪华车型百公里加速时间在7-9秒区间相比之下新势力车型百公里加速耗时仅需4.4-7.1秒,新势力车型体动力表现显著优于传统豪华车型辅助驾驶方面,新势力车型标配车道保持辅助、自动变道辅助、道路交通标识识别、全速自适应巡航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传统豪华车型多数不具备以上功能或需要选装;座舱配置方面,新势力车型普遍标配内置行车记录仪、D、电动座椅记忆、大尺寸中控屏幕等智能座舱配置,而传统豪华车型在座舱配置及中控屏幕尺寸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对比传统豪华车型,新势力车型具备蔚来 理想 问界 M5奔驰 蔚来 理想 问界 M5奔驰 LC奥迪 宝马 级别中型SUV中大型SUV中型SUV中型SU
27、V中型SUV中型SUV基本信息价格(万元)36.8-5.434.8925.9833.840.6347.239.6848.839.2847.8轴距(mm)290029352880297329072864尺寸/空间长宽高*最大功率320/00245200/15/65145/90140/85135/85表 1:新势力与传统豪华品牌中型V车型参数对比(mm)动力性(W)最大扭m)610/25455360/75/20320/70320/70300/50百公里加(s)4.7/566.54.4-7.16.9/846.9/96.8/8948万标配辅助驾车道保持辅助系统道路交通标识标配标配标配45万标配40万选
28、配(440元)47万标配47万标配标配标配标配无识别48万标配其他车型选配自动变道辅内置行车记其他车型选标配标配无无无47万选配标配标配标仪(530元无44万标配47万标配智能座D抬头数显47万标配其他车型选配电动座椅记忆30万标无42万选配(900元)42万驾驶位40万选配(1790元)45万驾驶位配其他车型选配(1000元)功能中控屏幕尺驾驶位副驾标配驾驶位标配驾驶位标配其他车型驾驶位选配(250元驾驶位标配(英寸1.310.1/6.215.610.2510.112.3数据来源:汽车之家、新势力高端车型与传统豪华品牌主要车型形成直接竞争,新势力车型在价格上也有一定优势。据乘联会,202年1
29、6月以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在高端市场(起售价30万以上)然占据主要地位,畅销车型主要集中于中型轿车、中大型轿车、中型V三大细分市场;以蔚小理以 IO、极狐、阿维塔等华为参与品牌为代表的国内新势力高端车型同样集中于此三大细分市场:在中型 V 领域,新势力代表车型包括蔚来 6、理想 O、问界 5 等,对标的传统豪华品牌车型包括奔驰 L、宝马 3、奥迪 5L等;在轿车领域,蔚来 E5/E7以及小鹏 7与奔驰 C级/E级、宝马3系5系、迪4L/AL形成直接竞争。价格区间方面,除蔚来外新势力品牌高端车型价格集中于 25-5 万区间,传统豪华品牌中型轿车车型价格位于 30-0 万元区,中大型轿车及中型V
30、车型位于40-55万元区间,整体而言传豪华品牌在同级别车型中较新势力牌存在一定的品牌溢价,新势力车型在与豪华品牌竞争中具备一定价格优势。图 20:新势力及传统豪华品主要车型价格区间(单位:万元)0蔚来小鹏理想ITO极狐奔驰宝马奥迪注:极狐品牌车型仅包括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奔驰、宝马、奥迪品牌主要车型指02年5月销量前五车型数据来源:汽车之家、搜狐汽车、消费升级带动下,换购豪华车型的需求逐步提升,2020 年统豪华品牌车型国内销量在疫情环下仍实现同比增长。以中型V为例,奔驰L、宝马3、奥迪5三款车型在2020年别实现销量16.2万辆、1342辆14.2万辆,同比分别长18.5%9.9%7.
31、%。201年特斯拉、蔚小理等高端新能源品牌销量进入高速增长期,传统豪华品牌在竞争压力加大叠加芯片供应短缺下受到一定影响,2021 奔驰 L、奥迪 5 国内销分别同比下滑 17.%、6.%2022年上半年传统豪华品牌销量表现承压,奔驰 L、宝马 3、奥迪 5 国内销量分别下滑 6.6% 11.%、3.%,预计除疫情影响、供应链紧张等因素外,新势力高端车型凭借在动力及智能化配置等方面的优势逐步获得更多消费者认可,对传统豪华车型销量亦形成一定冲击。与传统豪华车型相比,蔚来6、理想E等新势力车型销量维持高速增长,201年来6、理想 E分别实现销量 4.15万辆、9.05万辆,同比分别长 48.4%17
32、74%。222上半年 理想E销量已达6.04万,同比增长100.%,与A可比车型差距迅速缩小;2022年上半 年蔚来 6 销量达 2.5 万,同比增长 30.6%;问界 5 开启交付 4 个月,累计实现销量 1.83 万辆。随着消费者对新势力品牌及新能源车型接受程度逐步提升,预计新势力品牌在国内乘用车 市场所占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图 21:新势力及传统豪华品中型SV销量车型销量对比(单位:辆)问界5蔚来ES6理想OE奔驰GC宝马3奥迪Q509011数据来源:乘联会、公司公告、.4 传统主品能源车逐步品牌向突破近年来传统自主品牌积极推动新能源转型,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于2021年起进入高速发阶段传
33、统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迎来爆发性增长,220 年传统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仅68.89万辆,021年销量提至176.52万辆,同比增长570%。2022年比亚迪、吉利长安、广汽埃安等自主车企新能源销量维持强势增长,上半年传统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万辆,同比增长1365%,02年上半年传统自主新能源累计销量已超过2021全年销量的80%。具备先发优势的传统自主品牌主导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2019 年传统自主品牌新能源占国内新能源市场份额达 59.0%220-201 年部分新势力及合车企销量快速爬坡,传统自主品牌国内新能源份额出现下滑,但仍然维持在50%以上2022年半年传统自主品牌
34、在国内市场新能源份额回升至57.5%。在全球能源车市场,2021年起传统主品新能源车市场份额迅速走高, 2020 年传统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占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为 22.%,201 年市场份额提升至27.2%202 年上半年进一提升至 34.%,传统自主品新能源车已然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逐步实现对合资及外资品牌的“弯道超车”。图22:传统自主品牌新能源用车销量图23:传统自主品牌新能源占国内及全球新能源市场份额0传统自主品牌新能源乘车销(万同比增速9011传统自主品牌占国内新源乘车市份传统自主品牌占全球新源乘车市份9011注:传统自主品牌包括比亚迪、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
35、长城、长安、吉利、奇瑞数据来源:中汽协、公司公告、注:传统自主品牌包括比亚迪、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长城、长安、吉利、奇瑞数据来源:中汽协、EV Sls、latcha、公司公告、比亚迪是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领域的车企之一,2018 年新源乘用车销量达 22.72 万辆;2019- 2020 年特斯拉、蔚小理、广汽埃安等新能源车企销量逐步爬坡,比亚迪在 C 端面临竞争压力加 大,叠加B端网约车市场萎缩,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呈现连续下滑趋势。2021年,亚迪在 插电混动及纯电领域共同发力,插电混动领域 201 年秦汉、唐、宋四大系列均推出 -i 车型,凭借超低油耗、驾驶平顺、动力出众等优
36、点迅速取得消费者认可;纯电领域2021年比亚旗下全 系纯电车型换装刀片电池,实现安全及续航性能升级;“e平台 3.0”兼具智能、高效安全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新能源市场整体销量大幅提升的环境下,比亚迪2021年新能乘用车 销量达59.5万辆,同比大增长2267%,销量增速远超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速。步入 2022 年,比亚迪具备备的电池、电机、电控、IBT 等新能源关键产业链资源,同时实行垂直一体化战略,显示屏、音响系统、车灯等众多零部件均实现自产,使得比亚迪在疫情期间仍能维持正常产销节奏。此外,2022年3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售燃油车型,集中资源发展插电混动及纯电业务,成为全球首家全面
37、停售燃油车的传统车企。222 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新源乘用车销量 63.2 万辆,同比大增长 3182%,于 201 全销量。据乘联会,比亚迪 202 年上半年国内销量仅次于一汽大众,位居全品牌销量第二位。市场份额方面,2018年前瞻局新能源领域的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已达 2019-020 年比亚迪因自身销量下滑及市场整体规模逐步增长,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所占份额逐年下降。2021 年比亚迪能源销量增速大幅跑赢国内市场整体水平,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回升至18.0%。022年上半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25.%,大幅领先于其车企,较201年份额
38、提升78个百分点。图24: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量图25: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内市场份额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万)同比增速000000008901202H13%2%2%1%1%5%0%218219220221222H1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乘联会、数据来源W、中汽协、公司公告、乘联会、除比亚迪外,近年来广汽、吉利、长安、长城等头部自主车企加速推动新能源转型,成立广汽埃安、极氪、几何、欧拉、长安深蓝、阿维塔等多个新能源子品牌,针对部分车型推出混动或纯电改款,新能源车型布局逐步完善。2020 年各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规模较小,2021 年广汽埃安、长城新能源销量均突破 12 辆,吉利、长安自主新能源销量也突
39、破 7 万辆,四大自主牌 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速均突破 100%,长安新能源销量实现 18.7%的高速增长202 年半年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维持快速向上趋势, 广汽埃安、吉利、长安新能源销量分别达 10.03万辆 10.7万辆、6.8万辆,同分别增长1339%、38.4%31.8%。市场份额方面,各自主品牌走势呈现一定分化。广汽埃安发展较早,2020 年在国内新能乘用市场所占份额已达 5.0%,01 年稍有回落,222 年上半回升至 4.0%;吉利、长安场份额整体呈现逐步向上趋势,2022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4.4%与201年比提升2.0个百分点;长安新能源乘车市场份额达2.7%,与
40、201年相比提升0.4个百分点。图26:其他传统自主品牌新源乘用车销量(单位:万辆)图27:其他传统自主品牌新源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广汽埃安吉利长安长城86420011广汽埃安吉利长安长城6%5%4%3%2%1%0%220221222H1数据来源:乘联会、数据来源W、中汽协、乘联会、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对10-20万元燃油车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在10-20万元市场200及以前传统合资品牌相较自主品牌优势较为明显,以 10-15 万元凑型轿车为例,东风日产轩逸、上汽 大众新朗逸、一汽丰田卡罗拉、一汽大众新宝来/速腾等合资品牌明星车型销量长期位居前列,据 乘联会,2019 年轩逸、新朗、卡罗拉销量分别达
41、 47.1 辆49.09 万辆、5.08 万,位列 2019 年国内轿车销量前三;2020 年国内车市受到疫情影响,但上述合资车型仍维持畅销,轩逸、新朗逸、卡罗拉 2020 年分实现销量 54.09 万辆、4492万辆、35.72 万辆,仍占据内轿车销 量前三,其中仅新朗逸销量出现小幅下滑。201 年芯片短缺对传统合资牌销量形成不利影响,轩逸、新朗逸、卡罗拉 201 年销分别为51.32 万辆、3.20 万辆、3.3 万辆,同比分别下滑 5.1%3.8%、75%;与此同时国内能源乘用车销量呈现爆发性增长,以比亚迪秦、Aion S 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快速提升比亚迪秦新纯电及 D-i
42、混动车型均于 2021 年上半年上,双核驱动下比亚迪秦 2021 年实现销量18.7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56.%;Aion S于021年6月上市升级版车型Aion S Pls,带动Aion S销量维持向上,01年Ain S销量739万辆同比增长61.9%202年上年合资品牌车型销量持续萎缩,轩逸、新朗逸、卡罗拉上半年销量分别同比下滑 17.4%、6.4% 38.7%;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则持续热销,比亚迪秦销量维持强劲增长,2022 年上半累计销量达 14.65 万辆,同比大幅长 267.4%,超越卡罗拉成上半年紧凑型轿车销量第三车型;2022年上半年AionS实现销量46万辆,同比增长5.7%
43、。图 28:国内市场紧凑型轿车量对比(单位:万辆)比亚迪秦ion S轩逸新朗逸卡罗拉09011数据来源:乘联会、传统自主品牌车企持续发力中高端新能源车型,助力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向上突破。传统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车型价格大多低于 20 万元,长安 S75 PLUS/S55 PLUS/逸动、长城哈弗 6/哈弗 6、吉利帝豪/博越/缤越等主力车型售价均在 16 万元以,比亚迪 200 年及以前销亦主要集中于元、宋、秦等中低端车型。2021 年以来国内新能源乘用维持热销,比亚迪率先实现自主品牌新能源向上突破。比亚迪汉系列、唐系列全系售价均突破20万元,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及性价比优势成为国内自主品牌高端车型标
44、杆,202 年 17 月汉系列计销量达 123 万辆,位居国新能源轿车销量第三;2022 年 1-7月唐系列累计销量达6.8万辆,位居国内新能源V销量第五。7月29日上市的海豹成为比亚海洋网首款起售价20万元以的中高端车型,预售订单突破6万辆。除比亚迪外,长安、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均设立新能源子品牌或产品系列,发力20万元以上能源市场。长安以深蓝及阿维塔作为自主新能源品牌两翼,深蓝品牌面向新能源主流市场,首款车型L03定价16.9-2159元,上市半小时订单破万;阿维塔品牌定位豪华,首款车型阿维塔 11 定价 4.9-4099 万元,计将于 12 月开启交付。吉以几何品牌及极氪品牌形成差异化竞
45、争,几何定位大众化时尚纯电品牌,几何、几何C等车型价位突破20万元;极氪定位高端智纯电品牌,首款车型极氪 001定价突破 30 万元,202 年 17 月累计销量达 2.4 万辆;城在混动及纯电领域协同推进新能源品牌向上,混动领域立足于 WY 咖啡系列,摩卡、拿铁等多款搭载DT柠檬混动的中高端HEV车型于今年上市,纯电领域欧拉品牌推出芭蕾猫实现价格上攻针对V以及越野车等新能源蓝海市场,各自主品牌亦积极开展布局。V领域,腾势D9、图梦想家等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 V 已于今年上市,极氪、长城等也将推出高端新能源 V 车型。自主品牌中高端新能源车型有望打开20万元以上新市场,推动车型均价提升,助力自主
46、品新能源车整体实现向上突破。图 29:自主品牌持续发力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助力自主品牌实现向上突破数据来源:汽车之家、车主之家、各公司公告、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竞争优势分析具备完善电系统业链三电系统(电池、电驱、电控)是纯电动汽车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核心技术,也是纯电动车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国内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能源三电系统自主产业链,比亚迪等车企具备完善的三电系统技术及产能;在国内新能源三电系统市场中,自主企业在动力电池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在电驱及电控市场亦占据主导地位,国内自主企业在新能源三电系统的优势将为国内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动力电池上游主要
47、为有色金属镍、钴、锰、锂以及天然/人造石墨等原材料,其中有色金属主要于制作正极材料,石墨用于负极材料。锂作为动力电池最主要的原材料,在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中都有使用。电池厂商将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与隔膜组合制成电芯,多个电芯组成电池模组,搭配BS电池管理系统形成最终的动力电池包产品。当前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各环节已较成熟,各个细分领域渐趋完善,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保障国内动力电池系统实现自给自足。图30:动力电池产业链及主公司数据来源:盖世汽车Wi、2021 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长,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随之迎来高速发展,2021 全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5450W,比增长1428
48、%。222年上年国内新能源市场销售热度不减,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10.2W,同比长19.8%。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中自主企业占据绝对优势。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22 年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仅有 LG新能源 1家非国内自主企业,LG新能源主要为特斯拉中国配套,除特斯拉外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绝大多数由自主企业供应。前十企业中,宁德时代实现装车容量达 52.5Wh,份额约 7.7%;比亚实现装车容量达 52.50W份额约 21.6%,两者合计占约70的国内市场份额。图31:219-0221国内动电池装车量及同比增速图32:222年16月国内力电池市场格局动力电池装车量(
49、W)同比增欣旺达亿纬锂能瑞浦能源其他09012.3%蜂巢能源2.4%LG新能 2.9%2.2%5.0%7.6%1.9%比亚21.6%1.2%5.3%宁德时代47.7%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与传统燃油车驱动系统不同,新能源汽车市场起步较晚,供应商格局尚未稳定,因此电驱及电控系统市场机会较多,涌现了大量的参与者。国内电驱及电控系统供应商主要分为三类:(1)车企自供。比亚迪、长城、上汽等国内自主车企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积极布局电驱及电控技术和产能,自主车企旗下的电驱及电控系统供应商包括弗迪动力(比亚迪)、上海变速器(上汽集团)、华域电动(
50、上汽集团)、蜂巢电驱动(长城汽车)、威睿电动(吉利汽车)等,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也已形成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的自研自产能力。(2)外资及合资供应商。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工艺积淀进入新能源三电领域,在国内市场的代表外资及合资企业包括日本电产、联合电子、博格华纳等。(3)自主供应商。除车企旗下供应商外,汇川技术、上海电驱动、中车时代电气、英搏尔、精进电动、巨一动力等众多自主品牌企业逐步进入国内自主车企电驱及电控系统配套体系,华为等新势力也在加速进入电驱及电控市场。车企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供应商电机供应商电控系统供应商比亚迪弗迪动力、华为弗迪动力、华为弗迪动力、华为蔚来蔚来驱动科技蔚来驱动科技
51、蔚来驱动科技理想汇川技术车企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供应商电机供应商电控系统供应商比亚迪弗迪动力、华为弗迪动力、华为弗迪动力、华为蔚来蔚来驱动科技蔚来驱动科技蔚来驱动科技理想汇川技术汇川技术、联合电子汇川技术小鹏小鹏合普动力、方正电机、精汇川技术进电动、上海电驱动零跑零跑零跑零跑日本电产、威睿电动、英日本电产、威睿电动、英日本电产、威睿电动、搏尔、舍弗勒搏尔、台达电子搏尔、博格华纳奇瑞巨一动力方正电机、巨一动力、联阳光电动力、巨一动力合电子英搏尔、汇川技术上海电驱动、中车时代电上海电驱动、中车时代电上海电驱动、中车时代气、英搏尔气、英搏尔气、英搏尔联合电子、上海电驱动、联合电子、上海电驱动、联合电子、
52、上海电驱动蜂巢电驱动、弗迪动力蜂巢电驱动、弗迪动力蜂巢电驱动、弗迪动力广汽埃安日本电产、广汽尼得科日本电产、广汽尼得科日本电产、广汽尼得科表2:自主品牌车企电驱及电控系统主要供应商吉利长长上汽通用五菱株齿、柳州美方正电机、双林汽车、龙采埃孚、汇川技术阳光电动力、英搏尔、腾电子、华域电动数据来源:NE时代、据 NE时代,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份额前十企业中自主企业占据 7席,前 7大自主企业占国内新能源驱动电机市场合计份额达48.4,其中弗迪动力凭借比亚迪在2022上半年的销量爆发成为国内驱动电机销量冠军,2022年上年驱动电机装机量达 59.99套,市场份额达 25.9%。22
53、2 年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市场份额前十企业中自主企业占据 7席,前 7 大自主企业占国内新能源电机控制器市场合计份额达 49.8%,弗迪动力、特斯、汇川技术分别以25.%、103%、.3%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图33:222年16月国内能源乘用车驱动电机市场格局图34:222年16月国内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市场格局其他24.4%双林汽车3.0%巨一动力3.5%联合电子4.0%上海电驱动弗迪动力25.9%10.3%其他23.0%上海电驱动3.4%巨一动力3.5%联合电子3.7%弗迪动力25.9%特斯拉10.3%4.2%蔚来驱动科技汇川技术 日本电方正电机9.6%4.3%英搏尔5.2% 阳光
54、电动力日本电汇川技术9.3%4.3%4.9%5.9%5.7%5.9%数据来源:NE时代、数据来源:NE时代、3.2 智能赋能新能源提升力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传统合资及外资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领域存在较大的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传统合资及外资品牌凭借先发优势、质量稳定、驾驶表现出众等在国内积累了深厚的品牌底蕴,消费者对传统合资及外资品牌认可度高于自主品牌,大众、通用等合资品牌销量稳居前列。另一方面,近年来 90 后甚至 95 后的年轻消费者逐步成为汽车消费重要力量,与存在品牌固有印象的中年消费者不同,年轻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更便捷、全面地获取产品评价,比起品牌更注重产品的质量
55、、性能;此外年轻消费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对智能化的体验更深,因此智能化体验将成为年轻消费者重要的购车考虑因素。据J.D.Poer,201中国费者对于智能化配置的需求涨幅明显,24%的意向购车者认为智能化体验是其最重要的购车考虑因素,同时缺乏新技术或科技感成为潜在购车者第三大购车顾虑。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自主品牌在智能化领域持续发力,凭借智能电动车型与合资、外资品牌形成 差异化竞争:自主品牌中高端车型在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配置上渗透率高于合资及外资品牌,自 主品牌通过智能化配置满足更多用户个性化需求,塑造“科技豪华”的理念,从而吸引对智能化 需求更高的消费群体;新势力及自主品牌均积极布局高级别自动驾驶,
56、2022年相继推出来7小鹏9、理想L9、阿塔11等旗舰车型,预埋现阶段顶尖的自动驾驶硬件配置,结合不断迭代 的NIO Pilot/、ilot、D AX等自研自动驾驶系统,持续扩大在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相较 传统合资及外资品牌的领先优势,为后续的智能化竞赛奠定基础。随着新能源汽车步入高速增长 期,自主品牌有望凭借智能化先发优势在新能源车时代实现品牌向上,抢占传统合资及外资品牌 市场份额。图 35:自主品牌凭借智能电车型与合资、外资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数据来源:在20万以上的中高端车型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智能化配置渗透率相较合资和外资品牌具备势。智能座舱配置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全液晶仪表、手机无线
57、充电渗透率分别达 7.%、68.%,显著领先于合资及外资车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氛围灯渗透率达 63.2%,略微领先于合资及外 资车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D渗透率也已达34.7%,为自主品牌重要智能座舱配置,合资 及外资车型D渗透率为256%,较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约9个百分点。智能驾驶硬件配置中,75.3%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装配全景摄像头,合资及外资车型配置比例仅有44.%;功能配置方面,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并线辅助等L2级辅助驾驶功在自品牌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超过 60%,较合资及外资品牌略有领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中自动车入库功能渗透率则为50.,渗透率较合资及外资品牌高约13个百分
58、点。图 36: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与合资、外资车型智能座舱配置对比(20万元以上车型)图 37: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与合资、外资车型智能驾驶配置对比(20万元以上车型)自主合资外资D全液晶仪表 手机无线充电氛围灯自主合资外资全景摄像头自适应巡航 自动泊车入位 车道保持辅助并线辅助数据来源:汽车之家、数据来源:汽车之家、新势力及自主品牌旗舰车型具备顶尖智能驾驶配置,相较传统合资及外资品牌优势明显。2022 年蔚小理等新势力相继推出蔚来 7、小鹏 9、理想 L9 等旗舰 V 车型,华为自动驾驶方案 也在极狐阿尔法 S华为 I版、阿维塔 11等自主品牌旗舰车型上实现量产。新势力旗舰车型在智 能驾驶硬件及
59、功能层面均实现大幅升级,相较传统合资及外资品牌可比车型优势明显。芯片层面,蔚小理在 2022 旗舰 V 车型上均选用英伟达 rin-X 的顶尖配置,蔚来 E7 能够充分满足现阶段智能座舱及自动驾驶功能需求,同时为后续车辆OA功能升级提供充足空间;维塔 11 则搭载华为自研 DC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自动驾驶算力达 400PS,紧跟蔚小理旗舰车型。据地平线数据,L4 级自动驾驶所需算力约为 320PS,国内新势力及自主品牌旗舰车型已能够满足L4级算力要求。统合资及外资品牌中,2022年5月上市的奥迪5e-ton定位、价格方面与新势力及自主品牌旗舰车型相近,其搭载 obiee Ee4 芯片,自动驾驶
60、算力仅 2.2PS,与新势力及自主品牌旗舰车型差距显著。硬件层面,为满足高阶自动驾驶的识别及安全冗余需求,新势力及自主品牌旗舰车型均使用了豪华的感知系统配置,4 款车型摄像头+雷达总数分别达 25-5 个;而奥迪 5 e-tron 摄头数量显著少于新势力及自主品牌车型,摄像头+雷达总数为 20 个。另外,新势力及自主品牌 5 款旗舰均配备激光雷达,其中蔚来7及理想L9采用车顶单颗配置,小鹏9将2颗激光雷达布置于保险杠两侧,阿维塔11则将3颗激光雷达分别布置于车头下部及两侧翼子板处;而在传统合资外资品牌中,现阶段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主要包括奥迪 8、宝马 i、奔驰 、奔驰 S 级等车型价格均在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生产合同协议书
- 光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课件
- 银行合同协议书图片
- 入股协议书范本合同简易
- 设备操作规程试题及答案
- 正规拆迁合同协议书
- 种树合同协议书
- 汽车投资协议书合同
- 电力转让合同协议书书
- 佣金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 Unit 5 Animals Lesson 3 教学设计-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英语下册
- 2024年四川公安厅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
- 网站联盟广告专题报告
- 广东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考数学二诊试卷
- 平安人寿代理合同协议
- 贵州烟草专卖局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诵读材料-13晨读材料
-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九章概率9.1随机事件的概率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