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赏析_第1页
长亭送别赏析_第2页
长亭送别赏析_第3页
长亭送别赏析_第4页
长亭送别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在崔张的婚事肯定下来以后,老夫人又提出张生必须进京应试,中得状元方能成亲的条件。这一折熔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情景交融、细腻温润地表现了莺莺送别张生时那依恋缠绵的一往深情,以及悲惨凄怆的内心痛苦。依据该折情节发展线索,可以将其分作四层:第一层(原文:)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唱)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

2、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哩!(唱) 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为什么心情花儿、靥儿, 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 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揾湿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这一层抒写崔莺莺在去长亭饯别时路上的内心感喟。古人擅长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长亭送别一折,则有不少曲词在情景的铺设上常常借鉴

3、传统笔法,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端正好 一曲就是突出代表。作者首先为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设置一个暮秋霜重的客观环境,利用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摹, 造成一种凄清哀楚、悲苦迷离的气氛,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表现离人的心情意绪。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开头四句每句写一景物,试看:湛蓝秋空,几朵白云孤零飘缀;萧瑟山野,满地黄花凋残败落;西风陡起,凛凛秋寒透人心扉;一行南飞的大雁,排着残破不齐的“人”字,在广漠的天幕上缓缓地飞过,传来声声凄婉的哀鸣。天上地下幽苦绵连,给人以无限惆怅无限哀思。因此,眼望着满山层叠的霜森红叶,不由人心底泛来痛楚的联想: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4、泪”。我们说,秋叶经霜变红,本是自然现象,但由莺莺眼里看出,便不能不融进她的主观情感,仿佛是自己满腹心酸离情充溢出来,化作深秋寒霜,染红了这层层山峦。 端正好 就是这样采用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处处渗透抒情主人公浓重感情色彩的手法,通过客观的环境与主观情绪的高度融汇和巧妙交织,准确细致、凝炼形象地展示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色彩绚丽,感人至深的艺术境界。 滚绣球 一曲, 集中揭示了莺莺心中的幽怨。别离在即,不能不使她怨恨重重。望着飘扬的柳条,责怨它细长如丝却系不住离人的“玉骢”;想到时光流逝,恨不得山坡疏林能挂住斜日余晖,使时间长久地凝滞在这一时刻。很明显, 这里关于柳丝玉骢、

5、疏林斜晖、马行车随等描写,都是由莺莺依恋惜别的情感生发出来的。 而 叨叨令 一曲则又有所不同,作者以道白法写唱词,把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巧妙地组合衔接,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式将莺莺的满腹幽怨坦荡无遗地一泄而出。 朴素自然而流转如珠,深微细腻而准确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烈的艺术魅力。第二层(原文:) (做到了科,见夫人了)(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觑得官如拾介耳。(洁云)夫人主张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唱) 脱布衫

6、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酒席上斜签着坐地,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 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了,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唱) 上小楼 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 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 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什么汤水

7、咽得下!(唱) 满庭芳 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作望夫石。(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快活三 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 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说,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

8、在意,鞍马上保重者! “从今经忏无心礼, 专听春雷第一声。”(下)这一层写长亭别宴场景,抒相思愁别情怀。酒宴之际,由于老夫人在场,莺莺不能不有所顾忌,而其内心情感的活动也不能不受到阻隔,这就决定她不能像来时路上那样听任自己的思绪自由飞驰,尽情地悲伤感喟。而且,情人相对,欲语不能,只得泪眼相守,无语凝噎。所以,这时她的内心世界发展到一个更为微妙复杂的阶段:在观察与回忆中受着煎熬,在怨恨与希冀中品着痛苦。在“黄叶纷飞” 、 “衰草凄迷”的悲怆气氛中,思念着昨夜成亲,合欢未已而今日别离,离愁相继,怎不令人意痴心醉,百感交集。特别是当她看到“阁泪汪汪不敢垂”,“把头低,长吁气”的张生,也和自己一样遭受

9、着感情上的痛苦折磨时,不觉更惹起一腔深情,沉湎于无限的感伤之中。这里,作者运用映衬手法,把相思味与别离情相互对照,使相依相偎的甜蜜与远别弃掷的辛酸相互对照,深刻地表现了莺莺回环奔流、陡起陡落的内心感情。这种感情积蓄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使得她在痛苦的挣扎中,呼出了深藏心底的怨恨之声: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直接表现了对老夫人封建家教的愤怒。作为相国千金,又生活在崇尚门阀风气甚重的中唐,能够如此将自己的感情置于一切之上,视功名富贵、状元及第如败席敝屐,颇有一些现代女子的气度。这不仅使莺莺性格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更加丰满鲜明光彩照人,也使全剧反封建的主题得到了直接的、强有力的揭示。这

10、一层里的 快活三 曲, 写法也独具特点。作者写人物内心感受,采用的是一种递进式的比喻渲染法,即先将“酒共食”与“土和泥”作比,已见出人物心事浩茫食不甘味的心理状态,但作者仍感言未尽意,又直落而下: “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这就把文意推向更深一层,使人们更准确深刻地领悟到莺莺的内心痛苦。第三层(原文:) (旦唱) 四边静 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绯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 “弃掷今

11、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与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 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 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

12、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末云)有什么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这一层写莺莺与张生分手前的叮嘱与依恋。老夫人走后,长亭之上只有崔张二人和红娘了。按理说,这本是莺莺一直盼望的时刻。可这一时刻的到来,并没有给她多少宽慰。面对“落日山横翠”,即将“车儿投东,马儿向西”的局面,提到别后“有梦也难寻觅”的寂寥孤苦,她的心境更觉凄楚难当。此时

13、此刻她再也无暇顾及其它,将肺腑之言尽情吐露。她以薛灵芸红泪玉壶和白居易泪落青衫的典故,传达出自己别离的伤感;以“未登程先问归期”的举止,表露自已缠绵的情怀;以“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的描述,展示自己悲痛凄苦的心境。以下四曲,叮嘱与悲诉并行,特别是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一曲,深沉真切,凄婉动人, 是莺莺心灵深处的隐密的直接掬示。虽然种种困苦波折的考验证实了崔张间感情的真挚、牢固,但当时社会中妇女所处的地位,尤其是那些被遗弃、受摧残妇女的悲惨命运,不能不使莺莺忧虑忡忡,心头笼罩着阴森昏冷的不祥预感。即使如此伉俪情深的崔张之间也存在这样的阴影,掩卷深思,当时社会妇女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西厢记巨大

14、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体现。第四层(原文:) (旦唱) 一煞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什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下)这一层抒写送别之后崔莺莺心中的悲愁。作者再次运用与 端正好 同样的艺术手法,描摹景物,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遂使全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极写形影飘零的凄苦情

15、状,而由莺莺的眼中看出,更见别离的凄惨,以及她对张生的关切、依恋和悲悯。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遮蔽了行人身影,是秋野暮景的写实,也是莺莺黯淡无主心境的衬托。张生去了,四围山色中,夕阳古道上,禾黍秋风里,隐约传来一阵征马的哀鸣,更显得环境气氛的冷落悲凉。全折也就在这情感高度浓重凝滞的顶点悠然结束。这折戏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非常成功。特别是对崔莺莺内心活动刻画,常借助于天地景物乃至车马首饰等形象,赋予丰富的联想和夸张,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写内心的愁苦深重;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写感情折磨下的心神憔悴; “险化作望夫石”写渴望独诉幽情的怨恨;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写分别后的痛楚烦恼,这些都是把抽象、虚渺、内在的人物情感寄附于具体、真实、外在的客观事物,在深厚的感情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夸张想象,给观众或读者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