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_第1页
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_第2页
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_第3页
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_第4页
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发布日期:2007年5月14日 来源:中国兽药信息网 作者: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主要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牛结核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牛结核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牛的饲养、经营和牛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2 诊断

2、本病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病原分离鉴定或免疫学诊断。2.1 流行特点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也可感染。结核病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2.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045天,有的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通常呈慢性经过。临床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为明显。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

3、,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肠结核:消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2.3 病理变化: 在肺脏、乳房和胃肠粘膜等处形成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有时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胸膜和肺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形如珍珠状。2.4 实验室诊断 2.4.1 病原分离鉴定 采集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它分泌物样品,作抹片或集菌处理(见附件)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试验。2.4.2 免疫学试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提纯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4、即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见GB/T 18646)。2.5 结果判定 凡分离出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或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阳性的牛,均判为结核病牛。3 疫情报告 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的动物,都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3.2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4 疫情处理 4.1 发现疑似结核病病畜后,畜主应立即将其隔离,并限制其移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理解剖、病料采集、实验室诊断等工作,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4.2 确诊牛结核病患

5、畜后,必须按下列要求处理: 4.2.1 扑杀病牛和阳性牛 4.2.2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 指病畜所在的栋舍、户或其它有关屠宰场(点)、经营单位。 疫区 指病畜所在的饲养场、自然村的范围区域。在疫区划分时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受威胁区指与疫区相毗邻的饲养场、自然村的范围区域。 4.2.3 隔离、封锁 零星散发时,可采用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方式,对病畜的同群畜实施隔离。隔离所用草场,应远离交通要道、居民点或人畜密集的地区,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栅栏。当一个自然村、饲养场结核病阳性率在3以上或病牛10头以上时,应对疫区实施封锁,禁止病牛和疑似病牛、易感动

6、物及其产品调出;对易感动物实行圈养或指定地点饲养,役用动物限制在疫区内使役。 4.2.4 无害化处理 病死和扑杀的病畜,要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4.2.5 紧急监测 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全部牛进行紧急监测。4.2.6 消毒 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饲养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饲养场的饲料、垫料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以及其它相应的有效消毒方式。4.2.7 封锁

7、的解除 封锁的疫区内最后一头病畜及阳性畜被扑杀,经无害化处理后,对疫区内监测45天以上,没有发现新病例;对所污染场所、设施设备和受污染的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后,由原发布封锁令的机关解除封锁。 5 预防与控制 采取以“监测、检疫、扑杀和消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5.1 监测 监测对象:牛 监测比例为:种牛、奶牛100%,规模场肉牛10%,其它牛5%,疑似病牛100%。如在牛结核病净化群中(包括犊牛群)检出阳性牛时,应及时扑杀阳性牛,其它牛按假定健康群处理。成年牛净化群每年春秋两季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各进行一次监测。初生犊牛,应于20日龄时

8、进行第一次监测。 所有的种牛、奶牛每年必须进行两次监测。并按规定使用和填写监测结果报告,及时上报。 5.2 种牛、奶牛调运的检疫 异地引进的种牛、奶牛,必须来自于非疫区。 调出前,在装运前30天内,须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检疫,检疫合格,并出具有效检疫证明后,方可起运。调入的种牛、奶牛,必须隔离观察45天以上,且经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查阴性者,方可混群饲养。5.3 工作人员牛场工作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患结核病的应及时调离岗位,隔离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服、用具要保持清洁,不得带出牛场。 5.4 饲养环境 牛饲养场生产区应与生活区隔离,奶牛场内不应饲养猫、狗

9、、猪、鸡、鸭等动物,并应禁止其它动物出入。消灭鼠、蝇等传播媒介。5.5 防疫监督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奶牛场、种牛场登记造册,并建立档案;布病结核病监测合格是奶牛场、种牛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或年度审验的必备条件。鲜奶收购点(站)必须凭动物防疫合格证对奶牛场(户)收购鲜奶。5.6 净化措施被确诊为结核病牛的牛群(场)为牛结核病污染群(场),应全部实施牛结核病净化。5.6.1 牛结核病净化群(场)的建立5.6.1.1 污染牛群的处理:应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该牛群进行反复监测,每次间隔3个月,发现阳性牛及时扑杀,并按照4 规定处理。 5.6.1.2 假定健康牛群的处理:经扑

10、杀病牛及阳性牛后的牛群为假定健康牛群。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反复监测,每次监测间隔90天,发现阳性牛及时扑杀。犊牛应于20日龄时进行第一次监测,10012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监测。凡连续两次以上监测结果均为阴性者,可认为是牛结核病净化群。凡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疑似反应者,于3045日后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为阳性,则按阳性牛处理; 若仍呈疑似反应则间隔3045天再复检一次,结果仍为可疑反应者,视同阳性牛处理。5.6.2 隔离疑似结核病牛或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可疑畜须隔离复检。隔离牛舍处在下风口,并与健康牛舍相隔50米以上。5.6.3 消毒5

11、.6.3.1 临时消毒:奶牛群中检出并剔出结核病牛后,牛舍、用具及运动场所等按照4.2.6规定进行紧急处理。5.6.3.2 定期消毒:养牛场每年应进行24次大消毒,消毒方法同临时消毒。5.6.3.3 经常性消毒:饲养场及牛舍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内置有效消毒剂,如35%来苏尔溶液或20石灰乳等。消毒药要定期更换,以保证一定的药效。牛舍内的一切用具应定期消毒;产房每周进行一次大消毒,分娩室在临产牛生产前及分娩后各进行一次消毒。6 控制、净化标准6.1 县(市、区)净化标准县(市、区)净化标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6.1.1 全县(市、区)范围内连续两年按种牛、奶牛100%、规模场的肉牛10%、

12、其它牛5%的比例进行监测,每年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阳性率在0.05%以下。6.1.2 检出的结核阳性牛全部就地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6.2 市(地、盟)净化标准全市(地、盟)所有县(市、区)达到净化标准。6.3 省(区、市)净化标准全省(区、市)所有县(市、区)达到净化标准。6.4 全国净化标准全国所有省(区、市)均达到净化标准。附件:样 品 集 菌 方 法痰液或乳汁等样品,由于含菌量较少,如直接涂片镜检往往是阴性结果。此外,在培养或作动物试验时,常因污染杂菌生长较快,使病原结核分枝杆菌被抑制。下列几种浓缩方法可使检验标本中蛋白质溶解、杀灭污染杂菌,而结核分枝杆菌因有蜡质外膜

13、而不死亡,从而得到浓缩。1 硫酸消化法用46硫酸溶液将痰、尿、粪或病灶组织等按1:5的比例混合,然后置37培养箱中作用12小时,经30004000rp/m离心30分钟,弃上清液,取沉淀物涂片镜检、培养和接种动物。也可用硫酸消化浓缩后,在沉淀物中加入3氢氧化钠中和,然后抹片镜检、培养和接种动物。2 氢氧化钠消化法2.1 取氢氧化钠40g,钾明矾2g,溴麝香草酚兰20mg(预先用60酒精配制成0.4浓度,应用时按比例加入),蒸馏水1000mL混合,即为氢氧化钠消化液。2.2 四种操作方法2.2.1 将被检的痰、尿、粪便或病灶组织用氢氧化钠消化液按1:5的比例稀释混匀后,37作用23小时,然后无菌滴

14、加510盐酸溶液进行中和,将pH值调到6.8左右(此时显淡黄绿色),以30004000rp/m离心1520分钟,弃上清液,取沉淀物涂片镜检、培养和接种动物。2.2.2 在病料中加入等量的4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摇510分钟,然后用3000rp/m离心1520分钟,弃上清液,加1滴酚红指示剂于沉淀物中,用2mol/L盐酸中和至淡红色,然后取沉淀物涂片镜检、培养和接种动物。2.2.3 在痰液或小脓块中加入等量的1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摇15分钟,然后用3000rp/m离心30分钟,取沉淀物涂片镜检、培养和接种动物。2.2.4 对痰液的消化浓缩也可采用以下较温和的处理方法:取1mol/L(或4)氢氧化钠水溶液50mL,0.1mol/L柠檬酸钠50mL,N乙酰L半胱氨酸0.5g,混合。取痰1份,加上述溶液2份,作用2448小时,以3000rp/m离心15分钟,取沉淀物涂片镜检、培养和接种动物。以上四种方法可任选一种。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