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社戏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社戏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社戏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戏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详细分析盼社戏、看社戏和忆社戏的过程。2.学会侧面描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我”的思想变化,感受烂漫的童年生活。教学重点1.认真阅读课文,详细分析盼社戏、看社戏和忆社戏的过程。2.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我”的思想变化,感受烂漫的童年生活。教学难点学会侧面描写的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搜集文中对盼社戏、看社戏和忆社戏过程的描写。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社戏中描写了“我”去看社戏的前因后果,那么作者笔下的社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在盼社戏、看社戏、忆社戏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心情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2、一起来感受一下吧!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盼社戏1.认真阅读1-4段,仔细揣摩,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平桥村“在我是乐土”?可以免念难懂的书,从而自由快乐地生活。作为客人得到优待,有小朋友一起玩,彼此平等。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看社戏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事?如何解决的?“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表。所经历的波折“我”的心情变化转机“我”的心情变化叫不到船急得要哭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少年们愿意和“我”同去高兴外祖母怕孩子们不可靠,母亲说大人不能熬夜沉重双喜用写包票的话做了保证,外祖国和母亲同意了轻松3.我去看社戏出发之后,表示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有哪些?这些动词有什么

3、好处?动词:跳、拨、点、磕、架作用:小伙伴驾船技术熟练,说明了他们的聪明、能干。表现了去看社戏的愉快心情。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看戏途中景物的?有形(视觉):“起伏的群山”,“一丛松柏林”;有色(视觉):豆麦的“碧绿”、月色的“朦胧”;有声(听觉):笑声、嚷声、水声、笛声;有味(嗅觉):豆麦的清香;有情(幻觉):“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目失”起来。 有感(触觉):扑面吹来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不好看。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但那老生却没翻。想看“蛇精”和“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并不停地唱着。(正面描写)文中孩子

4、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来”等。(侧面描写)6.看社戏回家的路上,发生了哪些趣事?偷阿发家和六一公公家地里的罗汉豆。在八公公船上煮豆吃。7.六一公公对自家罗汉豆被偷这件事有怎样的反应?刚开始怪孩子们踏坏了不少,得知是请客人吃,说是应该的,还送了很多罗汉豆到“我”家里。8.那晚的社戏,在“我”的记忆中是怎样的?“好豆”“好戏”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一)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叙述“我”童年时与农村孩子看社戏的美好往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二)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开头写平桥概况、伙伴游玩,与看社戏有什么关系?(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是乡间生活的小朋友。(3)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看社戏做了铺垫。2.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这是为什么呢?平桥村的环境是好的,有美丽的风光、有自由的空气;平桥村乡民是好的,有朴实、率真的老人和孩子。四、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