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因素_第1页
谈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因素_第2页
谈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因素_第3页
谈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因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因素谈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小学语文课本,从第一册到第十册,都选有古诗。这些古诗都是名家写的名诗,造诣甚高,风格流派各显特色,论文联盟从中可见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诗歌精华之一般。通过这些古诗教学,可以丰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美妙的情趣,使之具有初步的鉴赏美的才能。一、古诗的语言美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假如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详细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入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

2、紫烟中的生字用得非常绝妙。教学时,我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覆盖,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详细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就散去;而生字的妙处:生字不定期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二、古诗的意境美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即作者所

3、描写的详细事物。意境,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所描写的详细事物中,做到情与境的高度统一,形成一个结晶体,即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古诗教学除了理解诗句字面上的意思之外,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在课堂上营造诗人在诗中所着力表现的意境,并把学生带人这个意境中去,让他们在这个美的意境中体会诗意,承受美的熏陶,到达文与道的高度统一。例如,教学李白的?静夜思?时,在初步理解诗意和诗人当时心情之后,我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诗中所描写的特定画面中,借助音乐和老师有感情的旁白,让学生进人诗的:意境。学生们纷纷感受到李白当时的对月思乡之情,体会到?静尽夜?的意境美。三、古诗的修辞美古诗的语言,精炼含蓄,

4、富于想象。因此教学时只有发挥学生想象,引起联想,才能欣赏到绝胜的佳景、绵绵的情思、美妙的旨趣。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豪迈壮观,想象丰富,构思不同凡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诗一开场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妙的奇幻的境界中: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峰,在红日的映照下,蒸腾着紫红色的烟霞,飘忽于青山、蓝天之间。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挥笔,勾勒瀑布的动态美:遥望瀑布如从去端飞泻直下,凌空面落,真叫人疑心天河从九重云霄飞落下来!诗人用了夸大的手法,一个飞流直下三千尺一个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飞一落,一直一疑,三千尺银河九天,突出了流速之急,水势之猛,水流之高,气魄之大,使得瀑布整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意境更为

5、雄奇瑰丽,充分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人领悟诗的意境美、内蕴美、修辞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喻悦。四、古诗的节奏美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最合适吟唱。在古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把声音的上下、快慢、强弱、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以古诗的语言美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画斜线是音步的标志,每个音步内有一至两个重音节,每个音节的长短不能整齐划一,应有长短,这样整齐的节拍与轻重音交替有规那么地出现,就构成了鲜明的节奏。一般来说五言可按三

6、节读,即1、23、45;七言可按四节读,即l、23、4,5、67。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磅礴气势,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雾不断地、渐渐地升腾情景。第三句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大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根本掌握读的技巧的根底上,再让他们跟着录音读,便会很快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五、古诗的形象美古诗是非常注重形象描绘的,古诗的特

7、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考虑: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如在教学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结果,有的学生画面上的蝴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不一样:论文联盟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点说画上儿童正拍着脑袋考虑,蝴蝶飞哪儿去了,怎么找到它呢?,所以,以不画蝴蝶更有意境。外表看来,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乎无关系,怎么画都无所谓。但是,它能引发学生进一步的考虑,能训练学生的想象才能和创造性的思维才能。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努力开掘诗中的美,让学生在学诗中体验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