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非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指南 第4篇 船舶安全4 - PAGE 5目 录第4篇 船舶安全 TOC o 1-3 h z u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19383359 第1章 通 则 PAGEREF _Toc419383359 h 3 HYPERLINK l _Toc419383360 1 适用范围 PAGEREF _Toc419383360 h 3 HYPERLINK l _Toc419383361 2 定 义 PAGEREF _Toc419383361 h 3 HYPERLINK l _Toc419383362 3 客船等级 PAGEREF _
2、Toc419383362 h 4 HYPERLINK l _Toc419383363 第21章 构造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PAGEREF _Toc419383363 h 5 HYPERLINK l _Toc419383364 1 分舱与稳性 PAGEREF _Toc419383364 h 5 HYPERLINK l _Toc419383365 2 机械设备 PAGEREF _Toc419383365 h 25 HYPERLINK l _Toc419383366 3 电气装置 PAGEREF _Toc419383366 h 34 HYPERLINK l _Toc419383367 4 周期性无人
3、值班机器处所的自动化要求 PAGEREF _Toc419383367 h 42 HYPERLINK l _Toc419383368 5 船舶结构 PAGEREF _Toc419383368 h 45 HYPERLINK l _Toc419383369 第2-2章 构造防火、探火与灭火 PAGEREF _Toc419383369 h 46 HYPERLINK l _Toc419383370 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419383370 h 46 HYPERLINK l _Toc419383371 2 客船的消防安全措施 PAGEREF _Toc419383371 h 79 HYPER
4、LINK l _Toc419383372 3 货船的消防安全措施 PAGEREF _Toc419383372 h 90 HYPERLINK l _Toc419383373 4 液货船的消防安全措施 PAGEREF _Toc419383373 h 1 HYPERLINK l _Toc419383374 5 特种用途船的消防安全措施 PAGEREF _Toc419383374 h 15 HYPERLINK l _Toc419383375 6 非机动船的消防安全措施 PAGEREF _Toc419383375 h 16 HYPERLINK l _Toc419383376 7 码头趸船的特殊消防安全措
5、施 PAGEREF _Toc419383376 h 17 HYPERLINK l _Toc419383377 8 浮油回收船的特殊消防安全措施 PAGEREF _Toc419383377 h 19 HYPERLINK l _Toc419383378 9 浮船坞的特殊消防安全措施 PAGEREF _Toc419383378 h 22 HYPERLINK l _Toc419383379 附录 MSC.1/Circ.1395/Rev.1 PAGEREF _Toc419383379 h 25 HYPERLINK l _Toc419383380 附 件 PAGEREF _Toc419383380 h 2
6、6 HYPERLINK l _Toc419383381 表1 可免除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固体散装货物清单 PAGEREF _Toc419383381 h 26 HYPERLINK l _Toc419383382 表2 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对之无效而应设有提供等效保护的灭火系统的固体散装货物清单 PAGEREF _Toc419383382 h 28 HYPERLINK l _Toc419383383 第3章 救生设备 PAGEREF _Toc419383383 h 29 HYPERLINK l _Toc419383384 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419383384 h 29 HYPE
7、RLINK l _Toc419383385 2 配备要求 PAGEREF _Toc419383385 h 29 HYPERLINK l _Toc419383386 3 救生设备的存放、登乘、降落与回收 PAGEREF _Toc419383386 h 36 HYPERLINK l _Toc419383387 4 应变部署与救生演习 PAGEREF _Toc419383387 h 38 HYPERLINK l _Toc419383388 5 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查 PAGEREF _Toc419383388 h 41 HYPERLINK l _Toc419383389 6 救生设备要求 PAGE
8、REF _Toc419383389 h 42 HYPERLINK l _Toc419383390 7 船长决策支持系统 PAGEREF _Toc419383390 h 44 HYPERLINK l _Toc419383391 附录 救生艇、筏用急救医药箱的药品 PAGEREF _Toc419383391 h 45 HYPERLINK l _Toc419383392 第4章 无线电通信设备 PAGEREF _Toc419383392 h 46 HYPERLINK l _Toc419383393 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419383393 h 46 HYPERLINK l _Toc4
9、19383394 2 配备要求 PAGEREF _Toc419383394 h 48 HYPERLINK l _Toc419383395 3 技术要求与性能标准 PAGEREF _Toc419383395 h 48 HYPERLINK l _Toc419383396 4 安装和供电 PAGEREF _Toc419383396 h 50 HYPERLINK l _Toc419383397 第5章 航行设备 PAGEREF _Toc419383397 h 52 HYPERLINK l _Toc419383398 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419383398 h 52 HYPERLINK
10、 l _Toc419383399 2 配备要求 PAGEREF _Toc419383399 h 53 HYPERLINK l _Toc419383400 3 性能标准 PAGEREF _Toc419383400 h 55 HYPERLINK l _Toc419383401 第6章 货物装运 PAGEREF _Toc419383401 h 56 HYPERLINK l _Toc419383402 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419383402 h 56 HYPERLINK l _Toc419383403 2 谷物以外的其他散装货物的特别规定 PAGEREF _Toc419383403
11、h 57 HYPERLINK l _Toc419383404 3 谷物装运 PAGEREF _Toc419383404 h 57 HYPERLINK l _Toc419383405 4. 危险货物的装运 PAGEREF _Toc419383405 h 61 HYPERLINK l _Toc419383406 第7章 完整稳性 PAGEREF _Toc419383406 h 63 HYPERLINK l _Toc419383407 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419383407 h 63 HYPERLINK l _Toc419383408 2 稳性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41
12、9383408 h 64 HYPERLINK l _Toc419383409 3 稳性特殊要求 PAGEREF _Toc419383409 h 71 HYPERLINK l _Toc419383410 第8章 信号设备 PAGEREF _Toc419383410 h 91 HYPERLINK l _Toc419383411 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419383411 h 91 HYPERLINK l _Toc419383412 2 号 灯 PAGEREF _Toc419383412 h 92 HYPERLINK l _Toc419383413 3 闪 光 灯 PAGEREF _T
13、oc419383413 h 97 HYPERLINK l _Toc419383414 4 号 型 PAGEREF _Toc419383414 h 98 HYPERLINK l _Toc419383415 5 声响信号器具 PAGEREF _Toc419383415 h 99 HYPERLINK l _Toc419383416 附录1 号灯能见距离与光强对照表 PAGEREF _Toc419383416 h 101 HYPERLINK l _Toc419383417 附录2 号灯色度图(示意图) PAGEREF _Toc419383417 h 101 HYPERLINK C:DOCUME1yez
14、huLOCALS1TempRar$DI44.906part4ch1_ch10(09124).doc l _Toc247708455#_Toc247708455 HYPERLINK C:DOCUME1yezhuLOCALS1TempRar$DI44.906part4ch1_ch10(09124).doc l _Toc247708456#_Toc247708456 第1章 通 则1 适用范围1.1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篇不适用于高速船。1.2 对于绞接式顶推船驳船组合体,除另有规定外,顶推船和驳船应分别视为单独船,符合本篇的有关要求。对于固定式顶推船驳船组合体,除另有规定外,组合体应视为单独船,符
15、合本篇的有关要求。2 定 义2.1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篇的定义如下:(1)乘客:除下列人员外,皆为乘客: 船长和船员,或在船上以任何职位从事或参加该船业务的其他人员; 一周岁以下儿童。(2)客船:系指载客超过12人的船舶;(3)货船:系指非客船的任何船舶。(4)特殊人员:系指乘客或船员或一岁以下儿童以外,船舶特殊作业所专门需要的人员,是为船舶正常航行、操纵和维护保养或为船上人员提供服务的人员以外的附加人员。特殊人员被认为具有良好的身体,对船舶布置有相当的了解并受过安全程序及船上安全设备操作训练的人员。在本指南中特殊人员的数量作为参数出现时,应包括船上所载的乘客(不得超过12人)。(5)船上人
16、员(载员):系指乘载于船上的所有人员,包括乘客、船员和特殊人员(如有时)。(6)散货船:系指在货物处所中通常设有单层甲板、顶边舱和底边舱,且主要用于运输散装干货的船舶,包括诸如矿砂船和兼装船等船型。(7)液货船:系指建造成或改装成适合于载运散装易燃液体货物的船舶。(8)化学品液货船:系指从事运载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货物的船舶,但不包括运载石油或易燃货品的船舶。(9)液化气体船:系指从事散装运输温度在37.8时,蒸汽绝对压力超过0.28MPa的液化气体及其他类似的散装货品的船舶。(10)特种用途船:系指因其特殊用途载有12名以上特殊人员的自航船舶,包括: 从事科研、考察和测量的船舶; 用于海事人员
17、训练的船舶; 不从事捕捞的鲸鱼及其他鱼类加工船; 不从事捕捞的其他海洋生物资源加工船舶; 与至相类似的其他船舶。(11)近海供应船:系指: 主要从事给近海平台运送物料、材料及设备;和 设计为起居处所和桥楼建筑在船舶前部,用于海上装卸货物的露天载货甲板在后部的船舶。(12)顶推船驳船组合体:系指由机械联接装置将顶推船和驳船刚性联接/铰接联结的顶推式船队。(13)浮油回收船:系指专门从事或兼用的水面浮油回收作业的钢质海船。(14)码头趸船:系指不航行作业,用锚及缆索系固于岸边的非机动船舶及海上设施。 (15)建造:系指安放龙骨或处于下述相应建造阶段: 可以认定某一具体船舶建造开始;和 该船业已开始
18、的装配量至少为50t,或为所有结构材料估算重量的1,以较小者为准。(16)载重量:系指船舶在比重为1.025的海水中,相应于所勘划的夏季载重线的排水量与该船空船排水量之差(t)。(17)空船排水量:系指船舶在没有货物,舱柜内无燃油、润滑油、压载水、淡水、锅炉给水,消耗物料,且无乘客、船员及其行李物品时的排水量(t)。(18)庇护地:系指在船舶处于可能对其安全构成危险的情况下可提供庇护的任何天然或人工的遮蔽地区,例如船舶出发港、到达港和其他可供庇护的港口、避风地、锚地、防波堤所屏蔽的水域。3 客船等级 3.1 按照航区和航线距庇护地距离,客船(包括客滚船)划分为I、II和III级,如表3.1所示
19、。 客船等级划分 表3.1客船等级航 行 限 制航 区航线距庇护地距离夏季/热带*冬季*I无限航区、1类航区II2类航区10 n mile5 n mileIII2类航区10 n mile5 n mile3类航区* 季节区按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附则II的规定。 PAGE 344 - PAGE 152 第21章 构造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1 分舱与稳性1.1 适用范围1.1.1 本节适用于本篇第1章2.1定义的客船和各类货船(非机动船舶除外)的分舱与稳性。1.1.2 单体客船分舱与破损稳性 (1) 下列单体客船的分舱与稳性应满足本章1.24及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II-1章A、B、B-1、B-2
20、及B-4部分的有关要求(B-1部分第8-1条除外,且B-1部分第7-2条1.1中因素Sintermediate,i取为1.0): = 1 * GB3 级客船; = 2 * GB3 载客500人及以上的级客船; = 3 * GB3 载客1000人及以上的级客船。(2) 除(1) 外的其他单体客船,破损稳性应满足本章1.4的要求,分舱应满足本章对客船的有关要求。1.1.3 双体客船的破损稳性应满足本章1.5的要求,分舱应满足本章对客船的有关要求。1.1.4 对某些新型或特殊型式客船在执行某些规定为不合理或不切实际时,经同意可以不要求,但应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1.1.5 无论何时建造的货船,如改装成
21、客船,应视为在开始改建之日建造的客船。1.1.6 除客船外,干货船和其他各类船舶的破损稳性应满足本章1.6至1.12的要求。”1.2 定义1.2.1 有关定义如下:(1) 分舱载重线:系指用以决定船舶分舱的水线。(2) 最深分舱载重线:系指相应于核定的船舶夏季载重线。(3) 船长LWL:系指在最深分舱载重线两端的垂线间量得的长度。(4) 船宽:系指在最深分舱载重线或其下,对金属船壳的船舶是在船中处量至两舷肋骨型线、其他材料的船舶在船中处量至两舷船壳外表面的最大宽度。(5) 吃水:系指在船长LWL中点,由船型基线量至所考虑的分舱载重线间的垂直距离。(6) 舱壁甲板:客船舱壁甲板系指水密主横舱壁所
22、达到的最高一层甲板。货船的干舷甲板可取为舱壁甲板。(7) 限界线:系指在船侧由舱壁甲板上表面以下至少76mm处所绘的线。(8) 某一处所的渗透率:系指该处所能被水浸占的百分比。(9) 机器处所:系指由船型基线至限界线并介于两端主横向水密舱壁间供安置主辅推进机械及推进所需的锅炉和一切固定煤舱的处所。对于特殊布置的船舶,机器处所的范围须经同意。(10) 乘客处所:系指供乘客起居和使用的处所,不包括行李室、储藏室、食品库及邮件舱。供船员起居和使用的处所,亦应作乘客处所看待。(11) 滚装处所:系指非正常分隔的并延伸至船舶的大部分长度或整个长度的处所,可在水平方向上正常装卸油箱内备有自用燃料的机动车辆
23、和/或货物(在公路或铁路车辆内或上的包装或散装货物、车辆(包括公路或铁路槽罐车)、拖车、集装箱、货盘、可拆卸厢柜,或在类似装载单元或其他容器之内或之上的货物)。(12) 风雨密:系指在任何海况下,水不会渗入船内。(13) 干舷甲板:与本指南第3篇第1章第2.1(9)的定义相同。(14) 干货船:船舶设计特征为以运载干燥货物为主的机动运输船舶。就本章而言,顶推-驳船组合体作为一个整体不属于干货船。(15) 船长LL:与本指南第3篇第1章2.1 (1)的定义相同。1.2.2 在一切情况下,容积与面积均应计至型线为止。1.3 客船分舱的特殊要求1.3.1 若相邻两主横舱壁间的距离,或其等效平面舱壁间
24、的距离,或通过相邻两主横舱壁的最近台阶部分的横向平面间的距离小于3.0m加船长LWL的3%或11.0m(取小者),则只应将上述舱壁之一作为主横舱壁。1.3.2 主横舱壁可以有凹入,但整个凹入部分应处在船内距离外板1/5船宽的两侧垂直面之间,该距离在最深分舱载重线的水平面上自舷侧向中心线垂直量取,位于上述范围以外的任何凹入部分,应按本章1.3.3规定作为台阶处理。1.3.3 主横舱壁可形成台阶状,但在台阶处应加设分舱,使其安全程度与设置平面舱壁相同。1.4 单体客船的破损稳性1.4.1 在所有营运状态下,船舶应具有足够的完整稳性,以能支持下列舱室浸水后满足本章1.4.5、1.4.6、1.4.7及
25、1.4.8的要求:(1) 其任一超过本章1.4.4(1)所述长度的主舱浸水。(2) 艏尖舱浸水或艉尖舱浸水。(3) 如相邻两主舱由不符合本章1.3.3所指条件的台阶舱壁所分隔,则为此相邻两主舱浸水。1.4.2 计算时,应遵循下列规定:(1) 本章1.4.1的要求,应按照本章1.4.3和1.4.4并考虑船舶尺度比与设计特性以及受损舱的布置与形状以计算决定之。作此项计算时,船舶稳性应假定处于能预计到的最恶劣的营运状态;(2) 凡拟装设足够密性的甲板、内壳板或纵舱壁以严格限制水的流动者,在计算中对此类限制所作的适当考虑,应经同意。1.4.3 为计算破损稳性的需要,其容积和面积渗透率一般应符合表1.4
26、.3的规定。 舱室处所的渗透率 表1.4.3处 所渗透率货物、煤或物料储藏专用处所0.60起居处所0.95机器处所0.85装载液体的处所00.95空舱处所0.95注 部分装载的舱的渗透率应与该舱所载液体的量相一致。装载液体的舱一旦破损,应假定所载液体从该舱完全流失,并由海水替代至最后平衡时的水线面。对处于破损水面附近,未包括大量的起居设备或机器的处所,以及不经常被大量货物或物料占用的处所,均应假定有较高的面积渗透率。1.4.4 假定的破损范围如下:(1) 纵向范围:3.0m加船长LWL的3%或11.0m,取其较小者;(2) 横向范围:在船内于最深分舱载重线水平面上自舷侧向中心线垂直量计,为船宽
27、的1/5距离;(3) 垂向范围:自基线向上,无限制;(4) 如任何小于上述(1)、(2)和(3)所指范围的破损会使倾斜或稳性的损失更为严重,则应对此种破损情况进行计算。1.4.5 应作有效布置使不对称浸水降至最小程度。如必需校正大横倾角,所采用的方法应尽可能是自动的,但在任何情况下当横贯浸水装置设有控制设备时,此项设备应能在舱壁甲板以上操作。这些装置连同控制设备均应经认可。浸水后但在平衡前的最大横倾角应不超过15,如需设置横贯浸水装置,平衡所需时间应不超过15min。关于使用横贯浸水装置的相应资料应提供给船长参见IMO MSC.362(92)决议经修订的评估横贯浸水装置标准方法建议案。1.4.
28、6 船舶破损后以及不对称浸水情况下经采取平衡措施后,其最终状态应如下:(1) 在对称浸水情况下,当采用固定排水量法计算时,应至少有0.05m的正值剩余初稳性高度;(2) 在不对称浸水情况下,一舱浸水的横倾角不得超过7,1.4.1(3)所述两主舱浸水的横倾角不超过12o;(3) 在任何情况下,船舶浸水的终止阶段不得淹没限界线。如认为在浸水的某一中间阶段可能淹没限界线时,可要求对船舶安全作必需的研究与布置。1.4.7 船舶在破损后和经平衡后(若有平衡装置),其最终状态的稳性要求如下:(1) 剩余复原力臂曲线在平衡角以外至进水角或消失角(取小者)有一个至少10的正值范围;(2) 在平衡角以外至进水角
29、或消失角(取小者)内的最大剩余复原力臂应不小于按下式求得的值,但在任何情况下该复原力臂应不小于0.10m: m(3) 按以下假定来计算乘客集中一舷的横倾力矩: 每平方米4人;每一乘客重量为75kg; 乘客应分布在集合站所在的各层甲板的一舷可站立的区域并使其产生最不利的横倾力矩。1.4.8 在浸水中间阶段最大复原力臂应至少为0.05m,且正复原力臂的范围至少为7。在任何情况中假定船体只有一个破洞和一个自由液面。1.4.9 应将各种营运情况下为保持船舶具有足够的完整稳性以经受得住危害性破损所需的资料提供给船长。对需用横贯浸水装置的船舶,其倾斜计算所依据的稳性情况应通知船长,并警告船长该船在不利情况
30、下受损时可能发生过度的倾斜。1.4.10 为使船长能保持船舶具有足够的完整稳性,本章1.4.9的资料应包含船舶最大许用重心高度(KG)或最小许用初稳性高度(GM)的资料,其吃水或排水量的变化范围应足以包括船舶所有的营运情况。该资料应表示出营运范围内不同纵倾的影响。1.4.11 每艘船应在船首和船尾清晰地标出吃水的水尺,当水尺位于不易看见的位置,或因特定业务的操作限制而难于见到水尺时,则船上应装设一套可靠的能够确定首、尾吃水的吃水显示系统。1.4.12 在船舶装载完毕和离港之前,船长应确定船舶的纵倾和稳性,也应查明该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稳性衡准,并给予记录。应通过计算确定船舶的稳性,为此,可以允
31、许采用电子配载仪和稳性计算机或其他等效措施。1.4.13 除非在任何营运状态下船舶为满足上述要求所需的完整稳性高度超过预定营运状态下的完整稳性要求时,不得放宽对破损稳性的要求。只有在特殊情况下,认为船舶的尺度比例、布置与其他性能对破损后的稳性最为有利,而在该特殊情况下可能合理和可行地被采用时,经同意后方可放宽对破损稳性的要求。1.5 双体客船的破损稳性1.5.1 双体客船应核算浮态和稳性较差的装载情况下的破损稳性。1.5.2 应校核下述浸水情况下的浮态及剩余稳性:(1) 一个片体遭受在船长范围内任何一点位置处的破损,但不包括舱壁间距超过1.5.2(2)规定的纵向破损范围的主横水密舱壁。(2)
32、纵向范围:0.1或3 m+0.03或11m,取较小者。(3) 横向范围:0.2或0.05或5m,取较小者。(4) 垂向范围应取船的全部垂向范围。(5) 主横向水密舱壁间距小于1.5.2(2)规定的纵向破损范围时,应假定一个或数个横向水密舱壁不存在。(6) 一个片体的艏尖舱浸水,或艉尖舱浸水;(7) 如两个片体的首尖舱或尾尖舱同时浸水会导致严重后果,则应对此种破损情况进行计算;(8) 如任何小于上述范围的破损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则应对此种破损情况进行计算。1.5.3 渗透率同本章1.4.3规定。1.5.4 船舶在破损情况下应满足下列要求:(1) 在浸水最终阶段,舱壁甲板的甲板边线的任何部分均不
33、应被浸没;在浸水中间阶段能继续进水的开口下缘不应被淹没;(2) 在浸水最终阶段,横倾角应不超过7,浸水后在采取平衡措施前的最大横倾角应不超过12;(3) 在浸水最终阶段,复原力臂曲线的正稳性范围应不小于5,在正稳性范围内,该曲线下的面积应不小于0.015mrad,且最大复原力臂应不小于乘客集中一舷产生的横倾力臂;在浸水中间阶段正稳性范围应不小于3,面积应不小于0.005mrad。在上述范围内不应有继续浸水的开口被淹没。1.5.5 在为了校正大的横倾角而必需采用平衡措施时,其控制设备应能在舱壁甲板以上操作,平衡所需时间应不超过15min,其设备应经认可。关于采用平衡措施的资料应提供给船长。1.6
34、 干货船的分舱与稳性 应与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A.684(17)决议关于SOLAS公约中100m及以上货船的分舱和破损稳性规则的解释一起使用。该决议也适用于船长LL为80m及以上的船舶。1.6.1 适用范围(1) 本部分的破损稳性要求适用于船长LL为80m及以上的干货船,若证明符合本指南其他部分规定的破损稳性要求则可不必符合本部分要求,但拟装载甲板货的本指南第3篇第3章所述的勘划B-60和B-100干舷的干货船除外。(2) 以下提到的规则系指本章1.6.1至1.6.8包含的整套规则。(3) 对某一特定船舶或一组船舶,如果能达到与本指南同等的安全程度,可以接受变通的布置。1.6.2 定义除另有规定
35、外,就本指南而言:(1) 部分载重线:系指空船吃水加上空船吃水与最深分舱载重线之间差值的60%。(2) 船舶分舱长度(Ls):系指船舶处于最深分舱载重线时限制垂向浸水范围的甲板及其以下部分最大投影型长度。(3) 船长中点:系指船舶分舱长度Ls的中点。(4) 后端点:系指分舱长度Ls的最后一点。(5) 前端点:系指分舱长度Ls的最前一点。(6) 船宽(B):系指在最深分舱载重线或其下的船舶最大型宽。(7) 吃水(d):系指在船长中点处从船型基线至所述水线间的垂直距离。(8) 某一处所的渗透率():系指该处所浸水容积与浸没容积之比。1.6.3 要求的分舱指数R(1) 本指南旨在给船舶规定一个最低的
36、分舱标准。(2) 拟提供的分舱程度应由下式所要求的分舱指数R来确定:式中:Ls船舶分舱长度,m。1.6.4 达到的分舱指数A(1) 按本条计算所得的达到的分舱指数A应满足:A不小于R(2) 船舶达到的分舱指数A应按下式计算:式中:i 表示所考虑的每一个舱或舱组; pi表示所考虑的舱或舱组可能浸水的概率,不考虑任何水平分隔; si表示所考虑的舱或舱组浸水后的生存概率,包括任何水平分隔的影响。(3) 在计算A时应采用水平纵倾。(4) 该总和仅包括那些有助于增加达到的分舱指数A值的浸水情况。(5) 上述公式所表示的总和应计及整个船长范围内单个舱或两个或更多相邻舱浸水的所有情况。(6) 若设有边舱,边
37、舱浸水的所有情况应加入公式所表示的总和中;此外,边舱或舱组和其相邻的内侧舱或舱组之间同时浸水的所有情况也应加入总和,此时假定一矩形穿透扩展至船中心线但不包括中心线处舱壁的破损。(7) 破损的垂向范围假定为从基线向上扩展至水线以上或更高的任一水密水平分隔。然而,如果一个较小范围的破损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则须假定为该范围。(8) 如在假定浸水舱范围内设有管子、管弄或隧道,其布置必须保证累进浸水不会扩展到那些假定浸水的舱室以外的其他舱室。然而,如果证实累进浸水的影响能被容易地控制并且不损害船舶的安全,则可允许较小的累进浸水。(9) 在根据本指南进行浸水计算时,只需假定船壳有一个破洞。1.6.5 因
38、数pi的计算(1) 采用下列注释,根据不同的情况按本条计算因数pi:x1从Ls的后端点到所考虑的舱室后端最前部的距离;x2从Ls的后端点到所考虑的舱室前端最后部的距离;E E1+E21J E2E1JJE,如E 0JJE,如E0最大无因次破损长度,但不大于0.24。破损位置沿船长的假定分布密度,但不大于1.2破损位置沿船长的假定分布函数,如y 1,如其他情况;,如y 1,其他情况。 每一单个舱的因数pi按以下规定:(a) 当所考虑的舱延伸至整个船长Ls:(b) 当所考虑的舱的后端点与Ls的后端点重合时: (c) 当所考虑的舱的前端点与Ls的前端点重合时:(d) 当所考虑的舱的两端位于船长Ls的前
39、后端点以内时:(e) 在应用(b)、(c)和(d)公式时,当所考虑的舱室跨越“船长中点”时,这些公式的值应减去一个按公式求得的q值,在此公式中取计算F2(2) 若设有边舱,某一边舱的pi值应以按(3)得到的值乘以本条(b)表示内侧处所不浸水的概率的缩减因数r求得。 某一边舱和其相邻的内侧舱室同时浸水的情况,其pi值应以(3)各公式所得的值乘以因数(1r)求得。 缩减因数r应按下列求得:当时:,如,如当时,缩减因数r应在J0时的r1和J0.2b/B时的r按上述公式所得值之间用线性内插法求得。式中:b 计算因数pi所用的纵向限界之间的平均横向距离,m。该距离在最深分舱载重线处由船壳板至通过纵舱壁最
40、外部分并与其平行的平面之间向中心线垂直量计。(3) 对几个舱作为一个舱的pi值,可直接应用(1)和(2)的公式计算。 各舱组的pi值可应用下列各式求得:对取两个舱的舱组:;,等。对取三个舱为一组的舱组:;,等。对取四个舱为一组的舱组:;,等。式中:p12,p23,p34等,p123,p234,p345等,和p1234,p2345,p3456等,应按1.6.5(1)和1.6.5(2)对单个舱的公式计算。其无因次长度J取p的下标所标明的舱组的无因次长度。 对三个或更多相邻舱室为一组的舱组,如果该舱组的无因次长度减去该舱组最前和最后舱室的无因次长度大于Jmax,则其因数pi等于零。1.6.6 因数s
41、i的计算(1) 对每一舱或舱组因数si应按下述步骤求得: 通常对任一初始装载情况的任一浸水情况的si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C 1,如, C 0,如, ,其他情况; GZmax以下(range)所给范围内的最大正复原力臂,m,但不大于0.1m; range超出平衡角的正复原力臂的范围,(),但不大于20;但是此范围应在不能被风雨密关闭的开口被淹没的角度处终止。 最终横倾平衡角,()。 如考虑下沉、横倾和纵倾后的最终水线浸没某些开口的下缘,且通过该开口可能发生累进浸水时,取s0。这些开口应包括空气管、通风筒和用风雨密门或舱口盖关闭的开口,但可以不包括那些用水密人孔盖和平面舱盖、保持甲板高度完整性的
42、小型水密舱口盖、遥控操作的滑动式水密门、通常在海上关闭的水密完整的出入门和舱口盖,以及非开启型舷窗关闭的开口。然而,如果在计算中计及那些累进浸水的舱室,则本条的要求也应适用。 对每一舱或舱组的si应根据所考虑的吃水按下式计算:式中:si在最深分舱载重线处的s因数; sp在部分载重线处的s因数。(2) 对于防撞舱壁前面的所有舱室计算所得的s值应等于1,此时假定船舶位于最深分舱载重线并且不限制垂向破损范围。(3) 如在所考虑的水线以上设有一水平分隔,应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对水平分隔以下的舱或舱组,其s值应以(1)所得的值乘以按(3)表示该水平分隔以上处所不浸水的概率的缩减因数v求得。 如果由于水平
43、分隔以上处所同时浸水能使指数A增加一个正值,则该舱室或舱组的s值应由按(3)所得的值增加一个因同时浸水按(1)得到的s值乘以(1v)求得的值。 概率因数vi应按下式计算: 假定浸水至分舱载重线以上的水平分隔,式中H是受Hmax限制的一个高度,vi1 如果假定的破损范围的最上层水平分隔是在Hmax以下时,式中:H假定限制垂向破损范围的水平分隔在基线以上的高度,m; Hma x在基线以上最大可能的垂向破损范围,m,或 ,如Ls 250m , 如Ls 250m 取其较小者。1.6.7 本指南的分舱和破损稳性计算中,每一处所或某处所的一部分的渗透率 参见MSC/Circ.651通函对SOLAS公约第-
44、1章B-1部分规则的解释。应按以下规定取值:储藏处所0.60居住处所0.95机器处所0.85空舱处所0.95干货舱0.701.6.8 稳性资料(1) 应向船长提供必要的可靠资料,以使船长能在各种营运情况下通过迅速而简便的方法得到有关船舶稳性的准确指导。这些资料包括: 确保符合有关完整稳性要求和1.6.1至1.6.6要求的最小营运初稳性高度(GM)对吃水的关系曲线,也可选择相应的最大许用重心高度(KG)对吃水的曲线,或与这些曲线等效的其他资料; 有关横贯浸水装置的操作说明; 破损后维持稳性所必需的所有其他数据和辅助措施。(2) 为了提供(1)所指的资料,如果所用的极限GM(或KG)值从有关分舱指
45、数的计算中求得,则此极限GM应在最深分舱载重线和部分载重线之间呈线性变化。 参见MSC/Circ.651通函对SOLAS公约第II-1章B-1部分规则的解释。 在此情况下,如部分载重线吃水的最小GM值由分舱指数的计算求得,则此GM值应假定为在低于部分载重线的各较小吃水时的GM值,除非应用完整稳性的要求。1.7 油船的分舱与稳性1.7.1 油船的分舱与稳性应符合本指南第5篇第2章的有关规定。1.8 化学品液货船的分舱与稳性1.8.1 化学品液货船的分舱与稳性应符合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IBC规则)第2章的有关规定。1.9 液化气体船的分舱与稳性1.9.1 液化气体船的分舱与稳
46、性应符合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IGC规则)第2章的有关规定。1.10 核能船的分舱与稳性1.10.1 核能船的分舱与稳性应符合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第VIII章第2条的有关规定。1.11 特种用途船的分舱与稳性1.11.1 载运不超过240人的特种用途船舶,在任何装载条件下,在沿1.11.1.1和1.11.1.2所规定的船舶长度上的部位遭受1.11.2规定的假设船侧破损之后,其分舱和破损稳性应符合1.11.4规定的残存标准。1.11.1.1 载运不超过60人的特种用途船舶,应假定破损发生在横向水密舱之间沿船舶长度方向的任何部位,其间距不小于1.11.2.1规定
47、的船侧破损的纵向范围,机器处所的破损除外。1.11.1.2 载运超过60人但不超过240人的特种用途船舶,应假定破损发生在横向水密舱壁之间沿船舶长度方向的任何部位,其间距不小于1.11.2.1规定的船侧破损的纵向范围。对船长LL为100m及以上的任何特种用途船舶,其首端的假设破损应包括防撞舱壁的破损。1.11.1.3 载运超过240人的特种用途船舶应符合运载同等数量乘客客船的分舱与破损稳性要求。1.11.2 按照本节的规定,破损范围应作如下假定。1.11.2.1 纵向范围:(1/3) LL2/3或14.5m,取其小者。1.11.2.2 横向范围:B/5或11.5m,取其小者(在船内于夏季载重水
48、线平面上,自舷侧向中纵剖面方向垂直量取)。1.11.2.3 垂向范围:在中心线处自船底外板型线向上垂直向上无限制。1.11.2.4 若破损范围小于1.11.2.1、1.11.2.2和/或1.11.2.3规定的范围而造成更严重状况,则应考虑此类破损。1.11.2.5 如管路、导管、围井或轴隧位于假定破损范围之内,其布置应使在任何破损情况下的累进进水不至扩展到假定浸水舱室之外的其他舱室。1.11.3 对1.11.1的要求应通过计算来核定,计算时应考虑船舶的设计特点和布置、破损舱室的形状和内容、干货的分布、液体的分布和相对密度以及自由液面的影响,并应以下列规定为依据。 1.11.3.1 假定受损处所
49、的渗透率为:处所渗透率适于载货处所经计算确定,但不得小于0.60适于物料存放处所0.60起居处所0.95安装机器处所0.85空留处所0.951.11.3.2 假定破损致使一舱柜被穿透,则应假定其中的任何液体全部从该舱中流失,并被最终平衡水线深度的海水所替代。1.11.4 若船舶符合下列条件,则可认为达到所要求的残存标准。1.11.4.1 平衡前和/或平衡过程中,破损水线应低于任何可能造成累进进水的开口的下缘。这类开口包括空气管、通风筒和有风雨密关闭设施的门或舱口盖开口,但可不包括那些通过关闭保持甲板高度完整性的水密人孔盖、平舱口、小型水密货舱舱盖的开口,遥控滑动式水密门及非开启型舷窗。1.11
50、.4.2 由不对称进水造成的横倾角在平衡前应不超过20,平衡之后应不超过: 7 对进水涉及到1.11.1.1 和1.11.1.2所要求的相邻水密横向舱壁之间情况;12 对进水涉及到1.11.1.2所要求的防撞舱壁情况。在特殊情况下,经同意可允许有不对称力矩引起的附加横倾角,但在任何情况下,最终横倾角应不超过15。1.11.4.3 在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初稳性高度之前,在对称进水情况在静平衡位置和不对称进水在正浮状态下,以固定排水量方法计算时进水最终阶段的初稳性高度,应不小于0.05m。1.11.4.4 进水最终阶段的复原力臂曲线超过平衡位置应至少有20的范围,但对于船长LL不超过50m且载运不超
51、过60人的特种用途船舶,此范围可减小,但不得小于10,在此范围内至少应有100mm的相应最大剩余复原力臂。在此剩余稳性范围内,未加保护的开口不应被浸没,但那些在破损稳性计算中作为进水处所的开口除外。在此范围内1.11.4.1所列的所有开口及其他能水密关闭的开口可允许被浸没。1.11.4.5 在进水的中间阶段应具有足够的破损稳性和纵倾,并使CCS满意。 1.11.5 船舶设计应采用有效布置使不对称进水减少至最低限度。为平衡船舶而采用的措施,如果实际可行应为自动的。但在任何情况下,横贯浸水装置的控制设备应能在舱壁甲板之上操纵。1.11.6 特种用途船还应满足本章以下分舱要求: (1) 所有特种用途
52、船应符合本章第1.15、1.21、1.22、1.23、1.25.1、1.26、1.27、1.29条的规定;(2) 载运超过60人的特种用途船应符合第1.13条的规定;(3) 载运不超过60人的特种用途船应符合第1.14条的规定;(4) 载运超过240人的特种用途船应符合第1.19条和第1.20条的要求;(5) 所有特种用途船应符合第1.17条的规定,但船长LL不超过50m的特种用途船舶,经同意可以不要求;(6) 第1.18及1.24条不适用。1.12 近海供应船的分舱与稳性1.12.1 近海供应船的分舱与稳性应符合本指南第9篇的有关规定。1.13 客船尖舱与机器处所的舱壁、轴隧及其他1.13.
53、1 船舶应设有通至舱壁甲板的水密的首尖舱舱壁或防撞舱壁。此舱壁应位于距首垂线不小于船长LWL的5%且不大于3.0m加船长LWL的5%处。1.13.2 如船舶水线以下的任何部分自首垂线向前延伸,例如球鼻首,则本章1.13.1规定的距离应自下列各点之一来量计,取其较小者:(1) 这类延伸部分的长度中点;(2) 首垂线以前船长LWL的1.5%处;(3) 首垂线以前3m处。1.13.3 当船舶首部设有长的上层建筑时,其首尖舱舱壁或防撞舱壁应风雨密地延伸至舱壁甲板的上一层甲板。此延伸部分不必直接设于下面舱壁之上,但应位于本章1.13.1或1.13.2规定的限度内(本章1.13.4允许的情况除外),并且形
54、成台阶部分的舱壁甲板应有效地作成风雨密。1.13.4 当设有首门且装货斜坡道形成防撞舱壁在舱壁甲板以上的延伸部分时,高出舱壁甲板2.3m的坡道部分可以向前伸展超过本章1.13.1和1.13.2规定的限度。坡道全长范围内都应风雨密。1.13.5 尾尖舱舱壁,以及将机器处所与前后客货处所隔开的舱壁,直至舱壁甲板均应水密。但只要不减低船舶分舱的安全程度,尾尖舱舱壁在舱壁甲板下方可以形成台阶。1.13.6 在所有情况下,尾管应封闭在具有适当容积的水密处所内。尾管填料函压盖应装设于水密轴隧内或与尾管室分开的其他水密处所内,而该处所的容积,应为在尾管填料函压盖渗漏而浸水时将不致淹没限界线。1.14 货船尖
55、舱及机器处所的舱壁与尾管1.14.1 船舶应设有通至干舷甲板的水密的防撞舱壁。此舱壁应位于距首垂线不小于船长LWL的5%或l0m处,取其较小者。除经同意外,不应大于船长LWL的8%。1.14.2 如船舶水线以下的任何部分自首垂线向前延伸,例如球鼻首,则本章1.14.1规定的距离应自下列各点之一来量计,取其较小值:(1) 这类延伸部分的长度中点;(2) 首垂线以前船长LWL的1.5%处;(3) 首垂线以前3m处。1.14.3(1) 防撞舱壁可以具有阶层或凹入,但应位于本章1.14.1或1.14.2所指的范围内。(2) 门、人孔、通道开口、通风管道或任何其他开口不得设在干舷甲板以下的防撞舱壁上。(
56、3) 除本条(4)的规定以外,在干舷甲板以下的防撞舱壁上仅可通过1根管子以处理首尖舱内的液体,但该管子应装有能在干舷甲板以上操作的截止阀,其阀体应设于首尖舱内的防撞舱壁上。如果在所有营运情况下阀均可迅速到达,并且其所在处所不是货物处所,则可以允许该阀设于防撞舱壁的后面。所有阀应为钢质、青铜或其他经认可的塑性材质。不得采用普通铸铁或类似材质的阀。(4) 如果首尖舱分隔成用来装载两种不同的液体,则可允许在干舷甲板以下的防撞舱壁上穿过2根管子;每根管子均应按本条(3)的要求进行装设,但首尖舱内增加的分舱应能保证船舶安全。1.14.4 当船舶首部设有长的上层建筑时,其防撞舱壁应风雨密延伸至干舷甲板的上
57、一层甲板。此延伸部分不必直接设于下面舱壁之上,但应位于本章1.14.1或1.14.2规定的限度内(本章1.14.5允许的情况除外),并且形成台阶部分的甲板应有效地作成风雨密。1.14.5 当设有首门且装货斜坡道形成防撞舱壁在干舷甲板以上的延伸部分时,高出干舷甲板2.3m的坡道部分可以向前伸展超过本章1.14.1或1.14.2规定的限度。坡道全长范围内都应风雨密。1.14.6 干舷甲板以上防撞舱壁延伸部分的开口数,在适应船舶设计及正常作业情况下应减至最少。所有这类开口应能够风雨密关闭。1.14.7 必须设置将机器处所与前后载货和载客处所隔开的舱壁,此舱壁应作成水密向上延伸至干舷甲板。1.14.8
58、 尾管应封闭在具有适当容积的一个(或多个)水密处所内。也可允许采取其他措施,使在尾管受损的情况下向船体内渗水的危险减少到最小程度。1.15 客船双层底1.15.1 应设置双层底,且在适应船舶设计及船舶正常作业的情况下,该双层底应尽实际可能自防撞舱壁延伸至尾尖舱舱壁:(1) 长度为50m及以上至61m以下的船舶,至少应自机器处所前舱壁至首尖舱舱壁或尽可能接近该处之间设置双层底;(2) 长度为61m及以上至76m以下的船舶,至少应在机器处所以外设置双层底,并应延伸至首、尾尖舱舱壁,或尽可能接近该处;(3) 长度为76m及以上的船舶,应在中部设置双层底,并应延伸至首、尾尖舱舱壁,或尽可能接近该处。1
59、.15.2 双层底高度应符合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及其认可的其他标准的规定,其内底应延伸至船舷两侧,以保护船底至舭部弯曲处。此项保护应能使内底边板的外缘与舭部外板的交线,在任何部分不低于通过在基线上距中心线为型宽一半处作一根与基线成25角的斜线与船中剖面肋骨线相交之点的水平面。1.15.3 设于双层底内且与货舱等的排水装置相连的小阱不应向下延伸超过所需的深度。该阱的深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大于中心线处双层底高度减460mm,也不应延伸至本章1.15.2所述的水平面以下。但准许轴隧后的污水阱延伸至外底。其他的阱(如为布置主机下的润滑油柜而形成的阱),如其布置能起到符合本章1.15的双层底所提供的同
60、等保护作用,则可同意设置。1.15.4 在专供装载液体且大小适度的水密舱内,如认为该舱的船底或船侧破损时不致因此有损于船舶的安全,可不设双层底。1.15.5 在特定航线的班轮,如因在其任一区域设置双层底将对该船的设计与船舶正常作业不相适应,经同意可在该区域免设双层底。1.15.6 按照1.15.1、1.15.4和1.15.5未设双层底的任何部分,以及异常的双层底布置,应证实船舶能够承受1.15.7规定的破损。1.15.7 应证明船底船舶任何一处(机舱边界横向水密舱壁除外)遭受本条(2)规定的破损时,能够满足本章规定的相应的客船剩余稳性衡准,则认为其符合要求:(1)这类处所浸水不应使船舶其他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心理测评与辅导技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气工程基础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美术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生物教育专业考研模拟试卷及答案
- 物流园区多式联运仓库委托经营管理协议
- 宠物连锁品牌授权合作协议
- 2021年新高考I卷英语试题分析及备考展望2022课件
- 常见的圆柱截切体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 包工不包料建设房屋合同
- 《蒋公的面子剧本》
-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学习单(终稿)
- xx超市拆除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2022年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各部门内审检查记录表完整内容
- 海水分析化学 考试大纲
- 电子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与工艺管理PPT课件
- QJZ系列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