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_第1页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_第2页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_第3页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_第4页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线传感器网络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将无线网络技术与传 感器技术相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应运而生。它由部署在 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的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不 仅可以接入Internet,还可适用于有线接入方式所不能胜任的场合,提供优质的数据传输服 务。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VLSI, 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 systems)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2、,使得它的应用空间日趋 广阔,遍及军事、民用、科研等领域;但由于网络结点自身固有的通信能力、能量、计算速 度及存储容量等方面的限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宽广的空间。本 实验系统采用IEEE802.15.4和Zigbee协议实现了多个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通过对 本实验提供的软件操作以及对路由的观察,能够使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过程、路由 协议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1目的要求理解并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及组网过程。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算法。2基本原理2.1概述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低功耗多功能传感器的快速发展, 使其在微小的体积内能够

3、集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 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即无线传感器网 络,这些节点可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 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2.2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的Ad-hoc网络,它是由许多无线传感器节点协同组织起来 的。这些节点具有协同合作、信息采集、数据处理、无线通信等功能,可以随机或者特定地 布置在监测区域内部或附近,它们之间通过特定的协议自组织起来,能够获取周围环境的信 息并且相互协同工作完成特定任务。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

4、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网关、互联网和 监控中心等。在传感器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功能都是相同的,它们既是信息包的发起者,也 是信息包的转发者。大量传感器节点被布置在整个监测区域中,每个节点将自己所探测到的 有用信息通过初步的数据处理和信息融合之后传送给用户,数据传送的过程是通过相邻节点 的接力传送方式传送给网关,然后再通过互联网、卫星信道或者移动通信网络传送给最终用 户。用户也可以对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等。监测区域传感器节点图1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2.3传感器节点结构传感器节点通常是一个微型的嵌入式系统。从网络功能上看,每个传感器节点既具有传 统

5、网络节点的终端功能,又兼具路由器的功能。除了要进行本地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外,还 要对其他节点转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融合等处理。一个传感器节点通常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部分 组成,如图2所示。传感模块负责采集监测区域内的有用信息并进行数据转换;处理器模块 负责控制整个传感器节点的运行,存储和处理本身采集的数据以及其他节点发来的数据;无 线通信模块负责与其他传感器节点进行无线通信,交换控制信息和收发采集到的数据;能量 供应模块为传感器节点提供运行所需的能量,通常采用微型电池。传感器节点为低功耗设备, 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电源,在硬件设计方面,要尽量采用低功耗器件

6、,处理器通常选用嵌入 式CPU,射频单元主要由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模块组成,在没有通信任务的时候,要 切断射频部分电源;而且在软件设计方面,各层通信协议都应该以节能为中心,必要时可以 牺牲一些网络性能指标,以获得更高的电源效率。图2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2.4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与 互联网协议栈的五层协议相对应。在低层采用IEEE802.15.4工作组所定义的MAC层和物理 层协议,而在MAC层以上的协议则是由Zigbee联盟制定。完整的Zigbee协议栈模型如图 3所示。另外,协议栈还包括能量管理平台、移动管理平台和

7、任务管理平台。这些管理平台 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按照能源高效的方式协同工作,在节点移动的传感器网络中转发数据, 并支持多任务和资源共享。Zigbee Profiles 网络应用层一 数据链路层IEEE 802.15.4 LLC802.2 LLCIEEE 802.15.4 MAC868/915 MHZ PHY2.4 GHZ PHY图3 Zigbee协议栈2.4.1物理层物理层负责载波频率产生、信号的调制解调等工作。IEEE802.15.4定义了2.4GHz物理层 和868/915MHz物理层两个物理层标准,两个物理层都基于DSS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8、直接序列扩频),使用相同的物理层数据包格式,区别在于工作频率、调制技术、 扩频码片长度和传输速率的不同。2.4GHz频段有16个信道,能够提供250kbps的传输速率, 物理层采用的是O-QPSK制;868MHz是欧洲的ISM频段,只用一个信道,传输速率为 20kbps,物理层采用BPSK调制;915MHz是美国的ISM频段,有10个信道,传输速率为40kbps, 物理层采用的也是BPSK调制方式。2.4.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成帧、帧检测、媒体访问和差错控制。媒体访问协议保证可靠的点 对点和点对多点通信,差错控制则保证源节点发出的信息可以完整、无误地到达目标节点。 就实现机制而言,介

9、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可分为3类:确定性分配、竞争占用和随机访 问。前两者不是传感器网络的理想选择。因为TDMA固定时隙的发送模式功耗过大,为了节 省功耗,空闲状态应关闭发射机,竞争占用方案需要实时监测信道状态,也不是一种合理的 选择,随机介质访问模式比较适合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节能要求。IEEE802.15.4定义的MAC 层采用了 CSMA-CA(载波监听多信道接入/避免冲突)协议的信道共享多点接入技术;为了 保证传输的可靠行,还采用了完整的握手协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两个主要的错误控制 模式是前向错误修正(FEC)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两种。2.4.3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路由生成与路由

10、选择。网络层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因素,在无 线传感器网络中,大多数节点是无法直接与网关进行通信的,需要通过中间节点进行多跳路 由才能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网关。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送的特点和难题,人们提出许多新的路由协议。这些路由 协议可以大致分为四类:洪泛式路由协议、层次式路由协议、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以 及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洪泛式路由协议:这种协议是一种古老的协议。它不需要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 由计算,接收到消息的节点以广播形式转发数据包给所有的邻节点。对于自组织的传感器网 络,洪泛式路由是一种较直接的实现方法,但容易带来消息的内爆”(implosion)和“重叠”(

11、overlap),而且它没有考虑能源方面的限制,具有“资源盲点(resource blindness)的缺点。典型算法为扩散法(Flooding )o层次式路由协议: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传感节点分簇,簇内通讯由簇头节点来完成, 簇头节点进行数据聚集和合成减少传输信息量,最后簇头节点把聚集的数据传送给终端节 点。这种方式能满足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有效的维持传感节点的能量消耗,从而延长网 络生命周期。典型算法为低功耗自适应聚类路由算法(LEACH)。LEACH (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是MIT的Chandrakasan等人为 无线

12、传感器网络设计的低功耗自适应聚类路由算法。与一般的平面多跳路由协议和静态聚类 算法相比,LEACH可以将网络生命周期延长15%,主要通过随机选择聚类首领,平均分担 中继通信业务来实现。LEACH定义了“轮”(round)的概念,一轮由初始化和稳定工作两个阶 段组成。为了避免额外的处理开销,稳定态一般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在初始化阶段,聚类首领是通过下面的机制产生的。传感器节点生成),1之间的随机数, 如果大于阈值T,则选该节点为聚类首领。T的计算方法如下:T =P1 - pr mod(1/ p)其中p为节点中成为聚类首领的百分数,r是当前的轮数。一旦聚类首领被选定,它们便主动 向所有节点广播这一

13、消息。依据接收信号的强度,节点选择它所要加入的组,并告知相应的 聚类首领。基于时分复用的方式,聚类首领为其中的每个成员分配通信时隙。在稳定工作阶 段,节点持续采集监测数据,传与聚类首领,进行必要的融合处理之后,发送至虹nk节点, 这是一种减小通信业务量的合理工作模式。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整个网络进入下一轮工作周 期,重新选择聚类首领。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它提出对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用特定的描述方式命名, 数据传送基于数据查询并依赖数据命名,所有的数据通信都限制局部范围内。这种方式的通 信不再依赖特定的节点,而是依赖于网络中的数据,从而减少了网络中大量传送的重复冗余 数据,降低了不必要的开销,从

14、而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典型算法为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定向扩散模型是Estrin等人专门为传感器网络设计的路由策略,与已有的路由算法有着 截然不同的实现机制。节点用一组属性值来命名它所生成的数据,比如将地震波传感器生成 的数据命名为Type=seismic,id=12, timestamp=02.01.22/21:10:23, location=75-80S/100-120E。 Sink节点发出的查询业务也用属性的组合表示,逐级扩散,最终遍历全网,找到所有匹配的 原始数据。有一个称为“梯度”的变量与整个业务请求的扩散过程相联系,反映了网络中间 节点对匹配请求条件的数据源

15、的近似判断。更直接的方法是节点用一组标量值表示它的选 择,值越大意味着向该方向继续搜索获得匹配数据的可能性越大,这样的处理最终将会在整 个网络中为sink节点的请求建立一个临时的“梯度”场,匹配数据可以沿“梯度”最大的方 向中继回s ink节点。图4描述了定向扩散模型的工作原理。(a) E?equest difiusiou(b) Sei up sradictX5(c) Data transferGO请京扩散(b)啪度场建立(c)鸵据怙瑜图4定向扩散路由原理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它利用节点的位置信息,把查询或者数据转发给需要的 地域,从而缩减数据的传送范围。实际上许多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都假设

16、节点的位置信息 为已知,所以可以方便的利用节点的位置信息将节点分为不同的域(region)。基于域进行 数据传送能缩减传送范围缓和中间节点,从而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典型算法GEAR算法。GEAR是充分考虑了能源有效性的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它比其他的基于位置的路由协 议能更好的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之中。既然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经常包含了位置属性信 息,那么可以利用这一信息,把在整个网络中扩散的信息传送到适当的位置区域中。同样 GEAR也采用了查询驱动数据传送模式。它传送数据分组到目标域中所有的节点的过程包括 两个阶段:目标域数据传送和域内数据传送。在目标域数据传送阶段,当节点接收到数据分组,它将邻接

17、点同目标域的距离和它自己 与目标域的距离相比较,若存在更小距离,则选择最小距离的邻接点作为下一跳节点;若不 存在更小距离,则认为存在“hole”节点将根据邻居的最小花销来选择下一跳节点。在域内数据传送阶段,可通过两种方式让数据在域内扩散:在域内直接洪泛和递归的目 标域数据传送直到目标域剩下唯一的节点。GEAR将网络中扩散的信息局限到适当的位置区域中,减少了中间节点的数量,从而降低了 路由建立和数据传送的能源开销,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了网络的生命周期。缺点是依赖节点的 GPS定位信息,成本较高。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AODV路由算法(Ad hoc on demand distance vector,

18、Ad hoc按需 距离矢量协议)。它并不是传感器网络的最佳路由算法。但是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传感 器网络的一些路由特点。AODV是一个按需的路由协议,它只根据源节点的需要才建立节点之间的路由。在源节 点使用这条路由进行网络通信时,路由程序会一直维护这些路由。AODV使用序列号来保证 路由的时效性。它通过一个路由请求/路由回应的查询过程来建立路由。当一个源节点想要 与目标节点通信,但又不具备到目标节点的有效路由时,它广播一个路由请求报文(RREQ)。 在RRE Q报文中包含了源节点的小地址、源节点当前的序列号和一个广播【。,同时还包含了 源节点所知道的到目的节点的最新路由的序列号。其它节点收到

19、这个报文时,就在路由表中 建立到源节点的反向路由,并重新广播RRE Q报文。当目标节点收到RRE Q报文时,它会单 播一个路由回答报文(RREP)给源节点。如果某一个中间节点具有一条到目的节点的较新 路由(意味着这条路由的序列号比RREQ中的目的节点的序列号要大),它也可以直接给源 节点发送RREP报文,而不在广播RREQ报文。当然,如果一个节点收到了重复的RREQ (即 具有相同广播ID的RREQ),它将忽略这个报文,而不将其继续广播。在RREP从目的节点向源节点传播的过程中,沿途的节点都在各自的路由表中设定了到 目的节点的正向路由。当源节点收URREP报文之后,就可以开始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

20、包。 如果源节点在之后又再次收到RREP,并且RREP中的目标节点序列号比它当前所用的路由的 序列号更大时,它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开始使用新路由。当源节点频繁给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时,其所用的路由会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并被沿途 的所用中间节点所维护。也就是说在AODV协议中,路由中的每个节点都维护路由表,因而 数据报文头部不再需要携带完整的路由信息,从而提高了协议的效率。一旦源节点停止发包, 则这条路由会超时,并被中间节点从各自的路由表中删除。如果一条活跃路由的中间某一段 链路发生了破裂(可能时由于节点移动,或外界干扰),则这条路由会产生错误。在链路破 裂处的上游节点会给源节点发送路由错误(RE

21、RR)报文。源节点收到RERR后,如果它还 需要继续与目的节点通信,就必须重新建立路由。2.4.4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数据流的传输控制,将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提供给外部网络,是保证通信服务 质量的重要部分。2.4.5应用层应用层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2.4.6管理平台(1)能量管理平台管理传感器节点如何使用能源,在各个协议层都需要考虑节省能量。主 要包括动态功率管理和动态电压调度两部分:动态功率管理(dynamic power management,简称DPM)在多数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中, 监测事件具有很强的偶发性,节点上所有的工作单元没有必要时刻保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 处于沉寂状态,甚至

22、完全关闭,必要时加以唤醒是一种有效的系统节能方案。传感器网络节 点的主要功耗器件有处理器、内存、带A/D的传感器和无线收发单元。Sinhua等人根据它 们的状态组合的有效性,将整个节点分为5种工作状态,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支持下进行切 换,既满足了功能的需要,又节省了功耗。动态电压调度(dynamic voltage scheduling简称DVS)主要原理是基于负载状态动态 调节供电电压来减小系统功耗。(2)移动管理平台监测并注册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维护到汇聚节点的路由,使得传感器节 点能够动态跟踪其邻居的位置。(3)任务管理平台在一个给定的区域内平衡和调度监测任务。2.5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无线

23、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的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无线局域网、蓝牙网络、Ad hoc网 络等)相比有一些独有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传感器网络存在很多新问题,提出了 很多新的挑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特点有:节点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为了对一个区域进行监测,往往有成千上万个传感器节 点空投到该区域。传感器节点分布非常密集,利用节点之间高度连接性来保证系统的容错 性和抗毁性。硬件资源有限。节点由于受价格、体积和功耗的限制,其计算能力、内存空间比普 通的计算机功能要弱很多。这一点也决定了在节点操作系统设计中,协议层次不能太复杂。电源容量有限。网络节点一般由电池供电,其特殊的应用领域决定了在使用过程中, 不

24、能给电池充电或更换电池,一旦电池能量用完,这个节点也就失去了作用(死亡)。因此 在传感器网络设计过程中,任何技术和协议的使用都要以节能为前提。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布设和展开无需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节点 通过分层协议和分布式算法协调各自的行为,节点开机后就可以快速、自动地组成一个独立 的网络。无中心的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没有严格的控制中心,所有结点地位平等,是一 个对等式网络。结点可以随时加入或离开网络,任何结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具有很强的抗毁性。多跳路由。网络中节点通信距离有限,一般在几百米范围内,节点只能与它的邻居 直接通信。如果希望与其射频覆盖范围之外的节点进

25、行通信,则需要通过中间节点进行路由。 固定网络的多跳路由使用网关和路由器来实现,而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没有专门的路由备, 它的多跳路由可以由任一传感器节点来完成。每个传感器节点既是信息的发起者,也是信息 的转发者。动态拓扑。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节点可以随处移动;一个节点可能 会因为电池能量耗尽或其他故障,退出网络;一个节点也可能由于工作的需要而被添加到网 络中。这些都会使网络的拓扑结构随时发生变化,因此网络应该具有动态拓扑组织功能。2.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MEMS支持下的微小传感器技术和节点间的无线通信能力为传感器网络赋予了广阔的 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军事、环境、健康、家庭和其他商

26、业领域。在空间探索和灾难拯救等 特殊的领域,传感器网络也有其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军事应用:在军事领域,传感器网络将会成为C4ISRT (command,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ing,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reconnaissance and targeting)系统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C4ISRT系统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为未来的现代化战争设 计一个集命令、控制、通信、计算、智能、监视、侦察和定位于一体的战场指挥系统,受到 了军事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因为传感器网络是由密集型、低成本、随机分布的节点组成的, 自组织

27、性和容错能力使其不会因为某些节点在恶意攻击中的损坏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这 一点是传统的传感器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一点,使传感器网络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 的战场环境中,包括监控我军兵力、装备和物资,监视冲突区,侦察敌方地形和布防,定位 攻击目标,评估损失,侦察和探测核、生物和化学攻击。在战场,指挥员往往需要及时准确 地了解部队、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供给的情况,铺设的传感器将采集相应的信息,并通过汇 聚节点将数据送至指挥所,再转发到指挥部,最后融合来自各战场的数据形成我军完备的战 区态势图。在战争中,对冲突区和军事要地的监视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铺设传感器网络, 以更隐蔽的方式近距离地观察敌方的

28、布防;当然,也可以直接将传感器节点撒向敌方阵地,在敌方还未来得及反应时迅速收集利于作战的信息。传感器网络也可以为火控和制导系统提 供准确的目标定位信息。在生物和化学战中,利用传感器网络及时、准确地探测爆炸中心将 会为我军提供宝贵的反应时间,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小伤亡。传感器网络也可避免核反应部队 直接暴露在核辐射的环境中。在军事应用中,与独立的卫星和地面雷达系统相比,传感器网 络的潜在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布节点中多角度和多方位信息的综合有效地提高了信噪比,这一直是卫星和雷 达这类独立系统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之一。传感器网络低成本、高冗余的设计原则为整个系统提供了较强的容错能力。传感器节点与探测

29、目标的近距离接触大大消除了环境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节点中多种传感器的混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探测的性能指标。多节点联合,形成覆盖面积较大的实时探测区域。借助于个别具有移动能力的节点对网络拓扑结构的调整能力,可以有效地消除探 测区域内的阴影和盲点。环境科学: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的日益关注,环境科学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通 过传统方式采集原始数据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传感器网络为野外随机性的研究数据获取提供 了方便,比如,跟踪候鸟和昆虫的迁移,研究环境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监测海洋、大气和 土壤的成分等。ALERT系统中就有数种传感器来监测降雨量、河水水位和土壤水分,并依 此预测爆发山洪的可能性。类似地,传感

30、器网络对森林火灾准确、及时地预报也应该是有帮 助的。此外,传感器网络也可以应用在精细农业中,以监测农作物中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 和施肥状况等。医疗健康:如果在住院病人身上安装特殊用途的传感器节点,如心率和血压监测设 备,利用传感器网络,医生就可以随时了解被监护病人的病情,进行及时处理。还可以利用 传感器网络长时间地收集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而 安装在被监测对象身上的微型传感器也不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太多的不便。此外,在药物 管理等诸多方面,它也有新颖而独特的应用。总之,传感器网络为未来的远程医疗提供了更 加方便、快捷的技术实现手段。空间探索:探索外部星球一直是

31、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借助于航天器布撒的传感器 网络节点实现对星球表面长时间的监测,应该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案。NASA的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实验室研制的Sensor Webs就是为将来的火星探测进行技术准备的, 已在佛罗里达宇航中心周围的环境监测项目中进行测试和完善。其它商业应用:自组织、微型化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是传感器网络的三大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传感器网络在商业领域应该也会有不少的机会。比如,嵌入家具和家电中的 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组成的无线网络与Interne t连接在一起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加舒适、方便和 具有人性化的智能家居环境,德国某研究机构正在

32、利用传感器网络技术为足球裁判研制一套 辅助系统,以减小足球比赛中越位和进球的误判率。此外,在灾难拯救、仓库管理、交互式 博物馆、交互式玩具、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等众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都将会孕育出全新的 设计和应用模式。3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平台本实验平台采用基于2.4GHZ的Zigbee模块进行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传感器节点可以组 成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并且可以通过多跳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节点,并由控制节点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GSM网络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发送命令来控制 的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图5是本实验的系统框图。 TOC o 1-5 h z 主控节点-peaGSM 模

33、块;基站GSM网络.V / V 用户I监测区域传感器节点(接有温度传感器)图5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系统框图3.1系统硬件结构本实验系统的硬件结构主要包括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和GSM模块两部分。每个 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上都配备有一个温度传感器,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可以通过模块 的处理并经过多跳传到主控节点,再通过GSM模块将这些数据以SMS的形式发送到用户 的手机上。3.1.1 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本实验系统采用基于2.4GHZ的Zigbee模块进行传感器节点的设计,外面接有温度传 感器,温度传感器采集回来的数据送到Zigbee模块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给 其他节点

34、。模块工作在2.4GHZ全球通用的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免付费 频段上,划分为16个信道,在该频段上,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为250kb/s。图6为本实验中 传感器节点结构图,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模块、微控制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IEEE 802.15.4 RF IC)和能量供应模块四部分组成。Zigbee模块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图6 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图因为无线传感器节点为低功耗设备,所以在传感器节点中所采用的微控制器必须具有较 低的功耗,本系统所采用的微控制器为ATME司生产的AVR处理器,这是一款采用哈佛 结构的RISC处理器,其

35、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指令的执行速度并减少系统的功耗。非常符 合传感器节点低功耗的特点。表1中给出了该传感器节点的一些性能参数。调制方式O-QPSK扩频方式DSSS射频频率2.406-2.480GHz功耗W28 mA信道数16射频发射功率0 dBm-24 dBm最大数据速率250kbps传输距离室外约75m (LOS)测温范围-10 C 100 C表1传感器节点性能参数表3.1.2 GSM无线收发模块GSM模块负责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GSM网络以SMS的方式发送到用户的手 机上,还负责将用户手机发送过来的命令传给PC机来控制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本实验中 的GSM模块主要采用Motorol

36、a公司的G18模块设计完成,可以快速、可靠地实现传感器网络 中数据的传输。3.2系统信息处理过程配置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运行本实验的软件程序,通过PC机上串口对每 个模块进行初始配置。如:发射功率、节点类型、网络ID、节点ID等。由主控节点以无线的方式发送命令将几个节点组成不同形状的网络拓扑(星形、链形、网状),可以将任意一个配置好的模块通过串口接到PC机上来作为主控节点。图7给出 了三种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网形星形链形网形网形图7本实验中所组成的三种典型网络拓扑网络建立好后,即可进行数据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送的基本上都是短消息 (Message)。信息的基本格式如图8所示,包括

37、帧头、目的地址、数据大小、数据内容和校 验位。其中,目的地址可以是一个指定的传感器节点,校验位采用比较简单的异或校验。在 本传感器网络中可由主控节点发送命令采集各个节点的温度,并把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用户 的手机,可以设置一个报警温度,当某一个节点采集到的温度超过这一警戒温度时向用户发 送报警信息;主控节点还可以接收手机发送过来的控制命令来控制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帧头 目的地址数据大小数据内容校验位图8 数据信息格式4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硬件:pc机,具体要求如下:CPU: Pentium II 300MHz 以上;内存:128MB以上;硬盘:50M以上程序储存空间;显示设备:至少支持1024*76

38、8分辨率的显示器;(由于软件界面显示的信息较多,本软件必须在1024*768以上的分辨率下运行);光盘驱动器(用于安装实验软件);可用串口(9针);实验硬件板:6个无线传感器模块和1-2个GSM模块;配套的串口连线和直流电源适 配器。软件:操作系统为 Windows2000或 Windows XP;文档阅读软件:Microsoft Word (用于撰写实验报告)。5实验内容1 .配置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由主控节点发命令将几个节点组成不同形状的网络拓扑(星形、链形、网状)。由主控节点发送命令采集各个节点的温度,并把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用户的手机, 可以设置一个报警温度,当某一个节点采集到的

39、温度超过这一警戒温度时向用户发送报警信 息;主控节点还可以接收手机发送过来的控制命令来控制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对本实验中所采用的路由算法(AODV路由算法)进行软件仿真。6实验步骤在实验之前,把硬件连接好。pc机上接两个串口,其中串口 1接在传感器模块的串口 上,串口 2接在GSM模块的串口上。然后打开实验程序。从开始菜单中选择 程序一SEMITTTP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 菜单,程序启动, 进入到配置节点界面,如图9所示。图9配置节点界面首先初始化串口,将实验要用的6个传感器模块分别接到PC机的串口 1上写入节点配置 信息,包括:射频发射功率、节点类型(Master、RN、EN)、网络ID、节点I

40、D、路由规则。 在写入配置之前先要初始化模块。选择不同的射频发射功率,则节点的通信范围会有所不同,可选择多种发射功率。节点 配置中的节点类型(Master、RN、EN)的含意如下:在组网过程中,主节点Master Node, 简称Master)是整个网络的控制中心。它负责网络准入,动态地址分配等。它能够主动扫描 本身覆盖法范围内的传感器节点。其它节点总是首先试图与主节点进行连接,Master是一个 具有完整路由能力的节点,它维持整个网络完整的路由表。Master的这些功能并不意味着每次 通信都要经过master节点,也不需要把它放在整个网络的射频中心;路由节点(Routing Node, 简称

41、RN),既可以被Master RN加入网络,又可以加入其他的RN和EN。可看成是一个简单 的无线收发器,它能够中继信息,这样就扩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末端节点End Node,简 称EN),仅仅能执行被动扫描,是网络中最简单的类型,这种节点不支持任何路由功能,它 们只能够与Master、RN节点进行连接。EN是一种理想的简单且低功耗的设备。在本实验中 网状和链形拓扑采用AOD V路由算法,星形拓扑采用Cluster Tree+AOD V的路由算法。注意在配置节点时6个节点的网络ID要设为一致,这样才能代表几个节点是处于同一个 网络中,网络ID用来标识不同的网络,只有具有相同网络ID的节点才能相互

42、通信。节点ID 用来标识同一网络中的不同节点,同一网络中节点ID不能重复,数据传输时就是按照节点ID 来进行的。Master节点的节点ID为0。在本实验中也可以将6个节点分成两组来组成两个传感 器网络,每一组的节点数都小与6个。注意两个网络的网络ID要选择不同的两个。在进行节 点ID的选择时,每个网络中的主节点的节点ID都要选0,其它节点的节,田。分别按顺序依次 选为1、2、。节点信息配置好后,在界面的右上方会显示节点的配置信息。点击工具栏上的“组建网络”按钮或菜单中的“操作”一“组建网络”,即可弹出 “组建网络”实验窗口。如图10所示。图10组建网络界面在本实验中可以将任一个节点连到PC机的

43、串口 1上作为主控节点,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 网络控制操作。在拓扑结构中选择一种拓扑结构(星形、链形、网形),然后点击“组建网 络”按钮,即可组建成所选的拓扑结构网络,右面的图中会显示出你所建成的网络拓扑结构 图。当某一个节点死亡(断电等原因引起)或超出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范围时,可通过网络 刷新发现该节点,有两种刷新方式供选择:立即刷新、定时刷新(可设置定时刷新时间)。当网络建立好后,可以利用模块自身的命令进行命令测试,来验证已经建好的网络。各 个测试命令含意解释如下:(1)获取MAC地址:通过向目标节点发送该命令可以获得该节点的64bitMAC地址, 命令的返回为以16进制表示的13个字节的字

44、符串,如:C9 04 09 8B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4F,其中第一个字节C9为命令头,对用户有用的字节为第二字节04代表上游节点号,第五 字节到12字节02 02 02 02 02 02 02 02表示目标节点的MAC地址。通过观察每次命令返回值的第二个字节可以看出通信时的路由,例如:首先向5节点发 送该命令返回为C9 04 09 8B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5E,第二个字节为04,然后向4节点发 送该命令返回为C9 02 09 8B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3B,第二个字节为02,由此可得出从节 点2到节点5有路

45、由245。获取临节点表:通过向目标节点发送该命令可以获得该节点的相邻节点,命令的 返回为以16进制表示的43个字节的字符串,如:C9 02 39 97 00 00 03 FF 0E FF FF FF 05 05 03 FF 0F FF FF FF 04 04 03 FF 0F FF FF FF 03 03 03 FF 0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64。其中第5、13、21、29、37字节表示 该节点的临节点。可能值为00、01、02、03、04、05、FF

46、,其中FF表示不存在该临节点。获取节点信息表:通过向Master节点发送该命令可获得当前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节 点信息,命令的返回为返回16进制表示的125个字节的字符串,如:C9 00 79 A1 00 00 00 00 00 01 01 02 00 02 02 01 00 03 03 03 00 04 04 02 00 05 05 01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

47、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12。其中从第5个字节开始每4个字节来表示一个节点的信息。4个字节的信息含意依次为: 父节点的网络ID,本节点的网络ID,本节点的MAC地址,节点的路由类型(00: Master 01: RN 02: RN 03: EN)。点击工具栏上的“数据采集”按钮或菜单中的“操作”一“数据采集

48、”,即可弹出 “数据采集”实验窗口。如图11所示。砌啊iW独粉说摊洁的点 希助 退出皿罢铤昨.点r flio 节点1厂节点2 辛点9I节竟4 厂节.道5控媚:定脚I;买地P二 3|r E0E1槎砌啊iW独粉说摊洁的点 希助 退出皿罢铤昨.点r flio 节点1厂节点2 辛点9I节竟4 厂节.道5控媚:定脚I;买地P二 3|r E0E1槎目岳手吼号曰, T血叵中,L号叫事兢信胞21于节枷10Dm :2 日 6 6 1012 H16 16 Ki K ffi;6 :32 :S 36 i42 S:i书 “Htls-占峭J11K子林12 4 E; 840谷14怡仍的厦制26的我32 3+饰泌4。也*6整50 于节居虬121予节和1D02 4 E; # iO 楮 14 1&怡制盟 8 26;:jO32 5+做泌W 也*6整50ai IUD :rtM :-5D JS3 -26 6 1012 i4ie 16& :32 ::S 36 aj42 46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