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与句式_第1页
文言词语与句式_第2页
文言词语与句式_第3页
文言词语与句式_第4页
文言词语与句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知识梳理)1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2词性名词n. 动词v. 形容词adj. 数词num. 量词 代词pron. 副词adv. 介词prep. 连词conj. 助词 叹词interj. 拟声词词语常识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而 何 之 乃 乎 其 且 若 者所 为 焉 于 与 则 因 以 也实词虚词3 一词多义 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它也应该是引申义) 4 一、关于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

2、解释: 一种理解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为跑等。把这“最初意义”叫作本义,这是词的本义。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说的,把该词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士兵”,“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5二、关于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如:“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耕”这几“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义。6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3、 1、深奥、深刻,深入。如: 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浓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7 又如“负”,本义是背载物,载。引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载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支撑 3、久负盛名 享有 4、负势而上 凭借 5、誓天不相负 辜负8三、关于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

4、而产生的新义。如:地下工作点滴经验冻结资金乱扣帽子“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9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 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同。 例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10(一)一词多义亡:1、死 存亡不可知。 2、逃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3、丢失 亡羊补牢 歧路亡羊4、外出,出门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5、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11(二)

5、古今异义1.词义的扩大 “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2.词义的缩小 “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 丈人 山东 妻子12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暮去朝来颜色故。134、感情色彩变化“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145、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古今

6、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要准确理解,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有时文言文中两个意义相关的词因为语法结构上的关系连在一起使用,而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一个词,词义也由原来的两个变成一个,这时不要把它们等同起来,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铁骑突出刀枪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5(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理解。有些词语虽然是双音词,但只有一个语素,这个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如果拆开,就不能表达一个语义如“琵琶”“可汗”“彷徨”等。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

7、归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16 (三)通假字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17 例如: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 “于”是“吁”的借字,“说”是“脱”的借字。 如果我们没有看出通假现象,只照它们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就会解释不通或把句意解错。因此必须把握通假字的基本特点。18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

8、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 蒲苇纫(纫,通“韧”)如丝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德也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孰为汝多知(知,通“智”)乎19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还,通“旋”) 举酒属(属,通“嘱”)客 4、形近通假 将军身被(被,通“披”)坚执锐20 怎样辩别通假字 在阅读古诗文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个别字与语境完全不合,或者说,根据文脉,由于个别字的出现而使文意无法理解时。可依据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等特点去考虑通假现象。我们知道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我们用“形声辨义法”来辩别通假字。21形声辨义法 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

9、旁”表义等特点,去寻找并理解本字的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意思。又如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这种情况在我们课本常见,如“从”代替“纵”,“取”代替“娶”,“当”通“挡”。22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又如:卜者知其指意“指”代替“旨”,“意图”的意思。 这种情况在我们课文较少见。23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10、又如: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还有“案”通“按”(召有司案图 ),“庴”通“措”,輮通“煣”,24(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1)、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2)、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皆指目陈胜 范增数目项王 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25(3)、 置人所罾鱼腹中“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 驴不胜怒,蹄之 女幸而偶我 (4)、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作动词。26(5)、 刑人如恐不胜 籍吏民、封府库 我师道也 榆柳荫后檐 族秦者秦也 乃丹书

11、帛曰:陈胜王 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27 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 A: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 陈胜王 沛公军霸上 B: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 蹄之 而后乃今图南 C: 换一个相应的动词。 女幸而偶我 28名词作状语:(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 ”(2)、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29(3)、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吾得兄事之表示对人的态度。(4)

12、、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30(四)、词类活用(动词活用) 动词作名词(1)、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一屠晚归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如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31(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1)、 小学而大遗 将军身被坚执锐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四美具,二难并 形容

13、词用在“其”“之”或数词后,则活用为名词。32(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 素善留侯张良 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词后带宾语。33(四)、词类活用(数词活用) 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活用为动词。34(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臣活之) 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 35(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1、不及物动词使动。 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项伯杀人

14、,臣活之 鄢用亡郑以陪邻 却匈奴七百余里36 2、及物动词使动。 例如: 外连横而斗诸侯 序八州而朝同列分析其主语。分辩及物动词是否使动用法,主要还得认真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没有其他更简洁得方法。37(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形容词使动) 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一般可以翻译为“使宾语形容词”的形式。 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足以荣汝身38(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名词使动) 古代汉语里,名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一般可以翻译为“使宾语动词”的形

15、式。 例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族秦者秦也39(四)、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要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 定义: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形容词意动;或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意动)。经常可以翻译为: “把-当作(看作)-” “以-为-” “认为(觉得)-怎么样” 40意动用法之形容词意动 例如: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渔人甚异之 于其身,则耻师焉41意动用法之名词意动 例如: 吾从而师之 粪土当年万户侯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

16、后私仇也42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之区别 对于意动用法,要把握它所表示 的“认为”这个意义特点。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就不一定如此了。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3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 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很正常的。44(一)、判断句:常用判断句形式:1、用“者”“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表判断。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直接用“是”的 很少)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 用语气词,通过语意

17、直接表示判断。45例句:1、陈涉者,阳城人也。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 回深甫,余弟安国平甫,安上纯甫。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秦,虎狼之国。46(二)、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1、动词后用介词“于” 、“受.于.”表被动: 例:而君幸于赵王。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用“为”、“为所” 表被动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473、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 用介词“被”表

18、被动。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标志的被动句(意念被动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帝感其诚48(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49例句:1、廉颇为赵将,( )伐齐,大破之。 沛公谓张良曰: “-( )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2、军中无以为乐,请舞剑( )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3、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竖子不足与( )谋。4、将军战( )河北,臣战( )河南 赐之( )彘肩 50(四)、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511、宾

19、语前置句:根据下列句子的特点,概括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类型:(1)古之人不余欺也。 然不能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陋之有。(4)惟命是从 唯利是图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以“是”“之”为标志)522、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53例句:(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之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0、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宾客)(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之爪牙 强之筋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之庙堂远之江湖)543、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作状语,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当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状语后置”或 “介宾结构后置”。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554、主谓倒装句: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

21、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56参考答案57P913 孔雀东南飞中的“相”(1)互相 叶叶相交通(2)单指一方 嬉戏莫相忘(3)相貌 儿已薄禄相58(1)师:学习 规律 两个名词,不是并列,主谓关系,就是动宾关系。(2)水:游水 规律 能愿动词+名词,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副词后的名词,一般也做动词。(3)妻:嫁给为妻 规律 介词结构+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4)舍:筑舍定居 名词+介词结构 名词一般或用为动词59P921、(1)操何 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2)吾与谁归 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3)不欺余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

22、4)未有之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补充(5)句读之不知 用之做标志的倒装 唯才是举 用是做标志的倒装602、(1)(相如)因跪请秦王(2)肃追(权)于宇下(3)(蛇)(蛇)(蛇)(草木)(蛇)(4)(项伯)与臣游3、(1)见于 (2)见 (3)一夫作难而七庙(被)隳,身死(于)人手 (4)为所61P93、1、朱雀门 简洁,上口 朱雀之门 语气舒缓,有强调“朱雀”之意2、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

23、国呢?” 孟子回答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就好办了。” 62阳货:说服孔子去做官。 阳货想让孔子来拜见他,孔子不去,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孔子探听他不在家时,去拜谢。两人在路上相遇了。他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说。孔子走过去。他说: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能叫做仁吗?不能。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握机遇,能叫做明智吗?不能。-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人啊。孔子说:好吧,我准备做官。 63 疑问句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 被动句; 倒置句;省略句;641、

24、用:“者,也。”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用:“,也(或者也)。”表示;如:夫战,勇气也。3、用:“者,。”表示;如:粟者,民之所种。4、用:“, 。”表示;如: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65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665、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亦、素”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如: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此则寡人之罪也。C、梁父即楚将项燕。D、环滁皆山也。E、臣本布衣。67F、且相如素贱人。G、熊掌,亦我所欲也。“乃、则、即”有“就是”之意。6、用动词“为”表判断。如: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87

2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的句式。如:“此非空言也。”;“予本非文人画士。”;8、汉魏以后,用“是”作判断此的逐渐增多。如:“问今是何世?”69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被”。被动句常见的几种形式:1、用“于。”表示;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702、用“见”的形式表示;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715、用“为”的形式表示;如:兔不复可得而为宋国笑。6、用“为所”的形式表示;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7、用“被”来表示被动。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禹、汤被之矣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AA迁移训练73 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可以分为下面几种:74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