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重点_第1页
空气调节重点_第2页
空气调节重点_第3页
空气调节重点_第4页
空气调节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HU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FCU风机盘管机组CAV定风量空调系统VAV变风量空调系统VRV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FPB风机动力型变风量箱(变温度再热周边系统ADPI空气分布特性指标eerdec直接蒸发冷却空调的经济性能评价指标HSPF制热季节性能系数TAC系统:工位与环境相结合空调系统rVAV户式集中空调变风量系统CADS低温送风空调系统ASHP空气源热泵WSHP水源热泵PAL周边全年负荷系数法第一章1、1901年开利在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所空调试验研究室。开利被称为“空调之父”。2、1906年,克勒谋提出了 “空气调节”,即Air condition03、空气调节的定义:使房间或封闭空间

2、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 到给定要求的技术。4、空调系统按空气调节的作用分为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两大类型。5、空调系统由空调冷热源、空气处理热设备、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及空调自动控制和 调节装置五大部分组成。6、水蒸汽分压力: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力是指在某一温度下,水蒸汽独占湿空气的体积时 所产生的压力。湿空气温度越高,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也就越大,说明该空气能容纳的水气数量越多, 反之亦然。7、道尔顿分压定律:湿空气的压力等于干空气分压力与水蒸汽分压力之和。8、含湿量d是指对应于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量,单位是kg/kg干空气。9、采用绝对湿度作为衡量湿

3、空气含有水蒸气量的参数会给实际计算带来诸多不便,因此, 空调中常用含湿量代替绝对湿度来确切表示湿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含量。10、一般来讲,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和饱和含湿量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含湿量只能反映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绝对含量多少,不能反映空气的吸湿能力。相对湿度就是在某一温度下,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 力的比值。相对湿度和含湿量都是表示湿空气含有水蒸气多少的参数,但两者的意义却不同;相对 湿度反映湿空气接近饱和程度,却不能表示水蒸气的具体含量;含湿量可以表示水蒸气的具 体含量,但不能表示湿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11、1kg干空气的比焓和d kg水蒸气的比焓的总和,

4、称为(1+d) kg湿空气的比焓。12、 (1.01+1.84d) t是与温度有关的热量,称为“显热”;而2500d是0C时d kg水的汽化 热,它仅随含湿量的变化而变化,与温度无关。故称为“潜热”。湿空气的比焓将随温度和 含湿量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比焓值增加;反之,比焓值降低。而在温度升高,含 湿量减少时,由于2500比1.84和1.01大得多,比焓值不一定会增加。13、一般大气压力变化不大(Pa变化小于103pa时),所得结果误差不大,因此在工程中允 许采用同一张h-d图来确定参数。14、通常把在等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称 为热力学湿球温度。

5、15、湿球温度的定义: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出的湿球温度,近似 代替热力学湿球温度。16、在空气调节中,由于湿球温度比较容易测量,所以是测定工作中必须使用的参数,除 此之外,可以利用湿球温度来衡量使用喷水室、空气蒸发冷却器、冷却塔、蒸发式冷凝器等 设备的冷却和散热效果,并判断它们的使用范围。17、空气调节工程中,一般ts30r,热湿比.的等温线与等焓线非常接近,可以 近似认为等焓线即等湿球温度线。第三章1、影响建筑物内平衡的因素: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透过外窗的日射得热量、渗透空气 带入室内的热量、室内设备发热量、室内照明发热量、人体发热量。2、影响湿平衡的因素;人体散湿、设

6、备散湿、渗透空气带入湿量、各种潮湿表面水面的散湿。3、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厂房内的热湿负荷有什么不同?住宅建筑:内部人员,设备和照明的发热量少,主要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商用建筑:内部人员,设备和照明的发热量大,同时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工业厂房:空间较高,设备产热湿量大,同时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4、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温度、湿度、压力、风速、主导风向5、室内空气计算参数:温度、湿度、压力、风速、洁净度、噪声、振动。6、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计算参数:一般民用建筑冬季:温度1824C风速0.2m/s相对湿度3060%。夏季:温度2222CM速0.3m/s相对湿度4065%医院:温度2527C风速0.

7、2m/s相对湿度 约60%7、夏季计算日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tsh=twp+Atr(p是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8、空调系统在间歇使用时,室温存在一定的波动,从而引起卫护结构额外的蓄热和放热, 结果使得空调设备要自房间多取走一些热量。这种在非稳定工况下空调设备自房间带走的热 量称为除热量。9、如果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10、夏季冷负荷:空调新风冷负荷、通过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透过玻璃窗日得射、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外墙和屋面瞬变、内围护结构传热)、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设 备散热、照明散热、人体散热)。11、当邻室与空调区的夏季温差大

8、于3C时,宜按式CL=KF(tls_tNx)计算通过房间隔墙、楼板、内穿、内门等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而产生的冷负荷。X12、规范规定:可以忽略舒适性空调区的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而对于工艺性空调区,需 要计算距离外墙2m范围内的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13、室内热源散热主要是指室内工艺设备及办公等设备散热、照明散热、人体散热和食物散 热等部分。潜热散热作为瞬时冷负荷,显热散热中以对流形式散出的热量成为瞬时冷负荷, 而以辐射形式散出的热量则先被围护结构表面所吸收,然后再缓慢地逐渐散出,形成滞后冷 负荷。必须采用相应的冷负荷系数。14、为什么照明散热不用稳态计算?当电压一定时,室内照明散热量是不随时

9、间变化的稳 态散热量,但是照明散热方式仍以对流与辐射两种方式进行散热,因此,照明散热形式的冷 负荷计算仍采用相应的冷负荷系数。15、空调区的夏季计算散湿量,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人体散湿量渗透空气带入的湿量 化学反应过程的散湿量各种潮湿表面、液面或液流的散湿量食品或其他物料的散湿量 设备散湿量16、W系指集中在空气调节区内的各类人员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密集程度等情况的不 同而使人均小时散湿量发生变化的折减系数。17、对于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土 1.0。的空调区,其非轻型外墙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可以近似按照稳态传热计算。18、综合温度概念:在原室外气温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是

10、个理想温度, 不是非实际的空气温度。19、衰减倍数20、谐波反应法的关键是确定系统的衰减倍数v n和延迟时间中n。21、在利用谐波反应法计算辐射得热中稳定部分形成的冷负荷时,要充分考虑邻室的传热, 这与邻室的内外扰量情况有关。22、谐波反应的主导思想:把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或室外空气温度近似为一以24小时为周期 变化的函数。23、空调建筑的计算冷负荷应按不同情况分别确定。当空调系统末端装置不能随负荷变化 而自动控制时,该空调建筑的计算冷负荷应采用同时使用的所有空调区计算冷负荷的累加 值;当空调系统末端装置能随负荷变化而自动控制时,应将此空调建筑同时使用的各个空调 区的总冷负荷按计算时刻累加,取最大

11、值。24、除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使用冷负荷进行必要的估算之外,应对空调区进行逐项 逐时的冷负荷计算。25、冷负荷简化计算2种,一是把整个建筑物看成一个大空间,进行简约计算。二是根据实 际工作中积累的空调负荷概算指标做粗略估算。26、夏季:当送风口高度W5m时,5CWA tW10C;当送风口高度5m时,10CWA tW15C.27、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5次,但高大空间的换气次数应按其冷负 荷通过计算确定。对于室内散热量较大的空调区来说,换气次数的多少应根据室内负荷和送 风温差大小通过计算确定。其数值一般都大于规范中规定的数值。28、冬季,送风温度不宜过高,一般3050C,

12、送风量也不宜过小,必须满足最少换气次 数的要求。29、由于送热风时送风温差值可比送冷风时的送风温差值大,所以冬季送风量可以比夏季 小,故空调送风量一般是先确定夏季送风量,冬季既可采用与夏季相同的风量,也可少于夏 季风量。这时只要确定冬季的送风状态点。30、空调系统所需的新风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稀释室内有害物质的浓度,满足人员的卫 生要求;而是补充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前者指的有害物质是co2.31、对于出现最多人数的持续时间少于3h的房间,所需新风量可按室内平均人数确定,该 平均人数不应少于最多人数的1/2.32、住宅,办公的设计新风量取30m3/h.人。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h

13、的新风量。33、将空气的热湿处理分成两大类:直接接触式和间接接触式。直接接触式是指被处理空 气与进行热湿交换的冷、热煤流体彼此接触进行热湿交换。间接接触式是要求与空气进行热 湿交换的冷、热煤流体并不与空气接触,而是通过设备的金属固体表面来进行热湿交换。与 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最常用的冷、热煤流体是水。34、温差是显热交换的推动力,水蒸气分压力差是潜热交换的推动力;而总交换的推动力 是焓差。空气与金属固体表面的热交换是由于空气与凝结水膜之间的温差产生的,质交换则 是由于空气与水膜相邻的饱和空气边界层中的水蒸气的分压力差引起的。而湿空气气流与紧 靠水膜饱和空气的焓差是热、质交换的推动力。35、粘性填

14、料过滤器的过滤机理主要是尘粒的惯性和粘性效应的作用结果,筛滤作用是很 小的。空调系统中所采用的湿式除气法主要是喷水室。实际的喷淋过程中,喷水量总是有限 的,空气与水的接触时间也不可能无限长。36、无论在顺流还是逆流,喷水室里的空气状态变化过程都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如果接 触时间充分,在顺流时空气终状态将等于水终温,逆流时等于水初温。不过在实际的喷水室 中,无论是逆流还是顺流,水滴与空气的运动方向都不可能是纯粹的逆流或顺流,而是比较 复杂的交叉流动。所以空气的终状态既不等于水终温,而不等于水初温,对喷时也不等于水 的平均温度。此外,由于空气与水的接触时间不够充分,所以空气的终状态也往往达不到饱

15、和。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所关心的只是处理后的空气终状态,而不是状态的轨迹,所以 还是用连接空气初终状态点的直线来表示空气状态的变换过程。37、空气经过不同的处理途径,完全可以得到同一种送风状态。38、要确定方案不是满足要求就可以了,而是要本着节能的原则,根据生产工艺和舒适性 要求,结合冷源、热源、材料、设备等具体情况,从使用效果、管理、投资和能量消耗等各 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最佳方案。39、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的类型分为直接接触式和间接接触式(表面式或间壁式)两类。直 接接触式热湿交换设备包括喷水室、蒸汽加湿器、局部补充加湿装置以及使用液体吸湿剂的 装置等。表面式(间壁式)热湿交换设备包括

16、光管式、翅片管式和肋管式空气加热器及空气 冷却器等。40、 空气蒸发冷却器的性能评价P167 饱和效率EERnprDEC直接蒸发冷却器主要特点是空气在降温的同时湿度增加,而比焓值不变,其理论最低温度可 达到被冷却空气的湿球温度。41、规定建筑物内设有集中排风系统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排 风热回收装置(全热和显热)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1)送风量大于或等于 3000m3/h的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C。(2)设计新风 量大于或等于4000m3/h的空气调节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3)设有 独立新风和排风的系统。42、

17、过滤器的性能指标 P175驻极体静电过滤器的滤尘机理是利用滤料纤维本身带电,通过荷电纤维(驻极体)的库伦 力实现对灰尘的捕获。43、空调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的分类:集中式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等集中设在空调机房内,通过送回风管道与被调节的 个房间相连,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和集中分配。半集中式空调系统:通常把一次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冷水机组等设在集中的空调房内,而 把二次空气处理设备在空气调节区内。分散式空调系统(局部式或冷剂式空调系统):由分散设于各空气调节区的空气调节器就地 处理空气,就地使用。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分类:全空气式空调系统:空气调节区的室内符合群不由经过加热

18、或冷却处理的空气来符合的 空调系统。空气-水式空调系统、全水式空调系统、冷剂式空调系统。按系统风量调节方式分类:定风量空调系统CAV、变风量空调系统VAV。44、全空气式空调系统是空气调节区的室内负荷全部由经过加热或冷却处理的空气来负担 的空调系统。45、低速空调系统主风管风速民用建筑低于10m/s。工业建筑低于15m/s。高速空调系统主风管风速民用建筑高于12m/s,工业建筑高于15m/s。通常采用20 35m/s。这样可减少管道断面积,少占空间,但耗能大,噪声大,需降低噪声。高速系统往 往与诱导式系统一同采用。46、全空气系统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分封闭式空调系统(再循环空调系统)、直流式空调

19、系 统(全新风空调系统)、混合式空调系统(回风式系统)。47、规范: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单风管道式系统。一般情况下,在全空气空气调节 系统(包括定风量和变风量系统)中不应采用分别送冷热风的双峰管系统,因该系统热量是 相互抵消,不符合节能原则。48、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是典型的全空气,定风量、低速、单风管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 是工程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系统。49、规范: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湿度控制的空气调节区, 其空气调节风系统宜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不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当空气调节区允许采 用较大送风温差或室内散失量较大时,应采用具有一次回风的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20、。50、术语标准:根据空气被冷却处理方式不同,机器露点有两种定义:空气相应于冷盘管 表面平均温度的饱和状态点;空气经喷水室处理后接近饱和状态的终状态点。51、一次回风式系统中用空气冷却器(或喷水室)处理空气的冷量,代表了空调系统的总 冷量。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空气,由送风机、回风机和送、回风风管输送过程中,均会产生 温升,这是由于风机的机械能和一些能量损失,转化为热能,以及周围空气向风管内空气传 热的缘故。52、新风与回风先混合后预热的加热量,与新风险预热后与回风混合的加热量是相等的。 理论与实践表明,应采取先预热后加湿好,因为被加湿空气温度升高后,它所能容纳的水蒸 气的数量增大,遇到冷表面不容

21、易凝结出来,以确保加湿效果。53、对于北方寒冷(严寒)地区,凡需要设预热器对新风进行预热的,工程上通常将新风 预热到5C然后再与回风进行混合。54、为什么冬季不考虑温升?冬季空气处理过程中,空气经过送风机时存在温升,空气经 由送风风管和回风风管进行输送时存在温降。而且温降往往小于温升。考虑到温升在冬季是 一个有利因素,可以作为安全储备,就不予考虑了。55、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划分原则和分区处理:规定: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条件不同的空 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56、分散式空调系统也称局部空调机组(包括窗式空调器、分体式空调器和柜式空调器等 房间空调器及立柜式空调机、屋顶式空

22、调机和各种商用空调机等单元式空调机)系统或冷剂 空调系统。第七章1、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当空调区负荷发生变化时,系统末端装置自动调节送入房 间的送风量,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设计范围内,从而使得空气处理机组在低负荷时的送风量 下降,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机转速也随之降低,达到节能的目的。2、下列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1)、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 各空调区的冷、热负荷差异和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控制各空调区温度。 2)、建筑内区全年需要送冷风。3、采用风机动力型变风量箱(FPB)是在变温度定风量再热周边系统中。4、对于并联型FPB末端装置,一次风最大送风量可

23、以作为FPB的设计风量,而一次风最 小风量则需满足空调房间所需新风量的要求。一次风最小送风量与增压风机风量之和须满足 冬季空调区域内送热风时的风量要求。并联型FPB的最小新风量加上增压风机风量一般不 大于装置设计风量。5、单风管变风量系统其气流分布为上送上回,是最基本的变风量系统,只能对各房间同时 供暖或者同时供冷,无法实现在同一时期内,对有的房间供暖,有的房间供冷的要求,适用 于各个空调区负荷变化幅度较小且比较稳定,同时对相对湿度无严格要求的场合,6、具有风机动力型变风量箱的一次风变风量系统是有定风量的新风机组(通常是集中布置 的)、可变风量的一次风处理机组(一般是分层设置的),以及按照高层

24、建筑内区和外区不同 要求而分别设置的送风机动力型变风量箱和送风口组成。7、变风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机组送风量根据系统总冷负荷逐时最大值计算确定;区域送 风量按区域逐时负荷最大值计算确定;房间送风量按房间逐时最大计算负荷确定。变风量系 统送风管按中压风管要求制作。8、新风系统在室内的送风方式主要有两种:混合送风方式和置换通风方式。优先采用置换 通风方式。9、当新风系统需由冷水机组提供冷量时,必须同时考虑冷却吊顶系统和新风系统对水系统 的不同要求,为了避免冷却吊顶表面结露,冷却吊顶要求的供水温度比较高,而新风系统的 供水温度因除湿的要求要比冷却吊顶低得多。一般来说,冷却吊顶供、回水温差为2,而新

25、风系统的供水温差为510、VRV的工作原理:室内温度传感器控制室内机制冷剂管道上的电子膨胀阀,通过制冷 剂压力的变化,对室外机的制冷压缩机进行变频调速控制或改变压缩机的运行台数、工作气 缸数、节流阀开度等,使系统的制冷剂流量变化,达到制冷或制热两种方式随负荷变化而百 变供冷量或供热量的目的。11、户式集中空调系统(亦称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或家用中央空调系统)是介于传统集中式 空调系统和家用空调器之间的,分为:风管式系统、冷热水式系统、制冷剂直接膨胀系统。 风管式系统是以空气为输送介质,利用主机直接产生的冷热量,将来自室内的回风或回风与 新风的混合风进行处理,在送入室内。分体式容量在1280KW.冷

26、热水式系统所用介质通常 为水,也用乙二醇溶液,机组容量在740KW。12、空气源热泵,就是利用市外空气的能源从低位热源向高位热源转移的制冷、制热装置, 通常讲就是以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来供热的制冷系统或用作供热制冷机组陈伟空气源热泵,蒸 发器从空气中每吸取1KW热量所需的风量约为360m3/h.13、水源热泵按冷源类型分为:水环式水源热泵机组、地下水式水源热泵机组和地下环路 式水源热泵机组。水环热泵也称加利福尼亚系统。14、规定:对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建筑等,宜采用水环式热 泵空气调节系统。15、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中一定要设置新风系统,通常采用独立新风系统。优于传统的全空 气

27、集中式空调系统,为了维持室内的空气平衡,还要设置必要的排风系统,考虑设置回收排 风中的能量。16、水环热泵系统推荐宜在全年空气调节且同时需要供热或供冷的建筑物内使用。应经过 技术经济比较后采用。它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冬季供热时。夏季制冷COP值低,我国冬 暖夏热的南方地区不宜采用。17、地下环路式水源热泵机组是使用在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的水为冷(热)源的机组。又 称为埋管式地源热泵。组成有:用户回路、制冷剂回路、地下热交换回路、生活热水回路。18、水:显热量4.184KJ/kg.k显热式蓄冷。冰潜热储存冷量335kJ/kg潜热式蓄冷。19、常规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温度为1418,而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一

28、般设计温度为412.20、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分为:一类低温送风,送风温度范围为16, 一般不推荐使用。二类 低温送风,送风温度范围为68,标准送风温度为7。三类低温送风送风温度为912,标 准送风温度为1021、低温送风系统主要由冷却盘管、风机、风管及末端空气扩散设备组成。22、风机温升,风机的电机发热量会随着送风空气带进空调系统中,一般会引起空气温升2,这是一项较大的冷负荷,故应在冷却盘管的供冷负荷中考虑进去。空调系统中, 根据风管长度不同,风管温升一般会在1.62.7之间变化,由于风管温升导致系统冷负荷增 加,因此在计算冷负荷中应考虑进去。23、低温送风系统送风方式有两类:第一类,采用诱导箱

29、、混合箱等形式,第二类,采用 直接送入的方式将低温风由送风口送入室内。24、规范:当采用冰蓄冷空气调节冷源或有低温冷媒可利用时,可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对要求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或需要较大送风量的空气调节区,不宜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第八章1、影响空气调节区内空气分布的因素有: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的参数、回风口 的位置、房间的几何形状以及热源在室内的位置等。其中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的 参数是主要影响因素。2、顶(上)部送风系统的送风方式主要有;侧面送风、散流器送风、孔板送风、喷口送风、 条缝送风。3、贴附射流是指送风口贴近顶棚布置时,由于附壁效应的作用吗促使空气沿壁面流动的射 流

30、。贴附射流可看成自由射流的一半。4、阿基米德数5、规范:采用贴附射流侧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 口处设置向上倾斜102 0的导流片;送风口内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倾斜的导流片;射流程 中无阻挡物。6、孔板的材料为镀锌钢板、硬质塑料板、铝板和不锈钢板。7、喷口送风是依据喷口吹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8、规范: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人员活动区宜处于回流区2)、喷口的安 装高度应根据空气调节区的高度和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确定3)、兼做热风采暖时,宜 能够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可能性。9、条缝送风是依靠在送风风道(管)底面或侧面上的条形送风口送出的射流实现送

31、风的方 式。条缝送风属于扁平自由射流。10、在下列条件时,可考虑设置置换通风: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人员活动区空气 质量要求严格,房间高度不低于2.4m,建筑、工艺及装修条件许可技术经济计较合理。11、送回(吸)两用型散流器兼有送风和回风双重功能,散流器的外圈为送风,中间为回 风,送风气流为下送流型。12、自力式温控变流型散流器工作原理:自力式温控变流型送风口是将内置式温控器安装 在顶棚上的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内,通过感受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高低来改变送风气流的流 型,从而起到调节房间的气流分布状况,达到冬季供暖、夏季供冷时房间温度趋于一致的目 的,特别是能消除高大空间冬季上部热下部凉的弊病,有

32、助于改善室内空调效果。13、喷射式送风口简称喷口。最简单的射流喷嘴是直筒形圆形喷口。14、旋流送风口是依靠起旋器或旋流叶片等部件,使轴向气流起旋形成旋转射流,由于旋 转射流的中心处于负压区,它能诱导周围大量空气与之相混合,然后送至工作区。15、侧送方式的气流流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为贴附射流,射流应有足够的射程从空调区一 侧到达对面一侧,避免射流中途下落进入空调区,在整个房间断面内形成一个大的回旋气流。 对于双侧送风方式,要求射流能达到空调区的一半。射流的贴附长度主要取决于阿基米德数。16、对于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要求不太严格(范围波动31)的高大厂 房,经常采用喷口送风方式。喷口

33、送风时的送风温差宜取812,送风口高度保持610m。 喷口送风喷流主要取决于喷口的位置和阿基米德数。17、空调区气流性能的评价: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一般情况,应使ADPI380%。通风效率物理意义是指移出室内污染物的迅速程度。18、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但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 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制作。在选择空调风管的材质时,务必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19、定风量调节器是一种机械式的自力装置,它对风量的控制无需外加动力,只依靠气流自 身的力来定位阀片的位置,从而在整个压力差范围内将气流保持在预先设定的流量上。适用 于安装在要求风量固定的风管系统中。20

34、、风管测定孔主要用于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和测定,测定孔有测量空气温度使用的和测 量风量、风压使用的。风管测定孔的位置,应选择在气流较均匀且平稳的直管段上。21、单风机系统的压力分布:排风口必须设在回风风管的正压段,否则排风口就无法排除空气;排风口应当设置在靠近 空调房间的地方,不要设在空气处理机附近,否则会使房间内的正压增大。22、设有送风机和回风机的空调系统称为双风机系统。在双风机系统中,排风口应设在回风 口的压出段上;新风进口应处在送风机的吸入段上。23、对空气调节冷、热水的参数作如下规定: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59,一般为7;空气调节冷水供回水温差510,一般为5;空 气调节热水供水温度4

35、065, 一般为60 ;空气调节热水供回水温差4.215, 一般为1024、空调冷水系统有开式和闭式循环之分,而热水系统只有闭式循环。空调水系统宜采用闭 式循环。25、全年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仅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与供热转换时,应采用两管制水系统。 全年运行过程中,供冷和供热工况频繁交替转换或需同时使用的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四管 制水系统。当建筑物内有些空气调节区需全年供冷水,有些空气调节区则冷、热水定期交替 供应时,宜采用分区两管制水系统。26、对于系统较小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的中小型工程宜采用一次泵系统。 空调水系统定压方式有:高位开式膨胀水箱定压、隔膜式气压罐定压和补给水泵定

36、压。27、供水管道可无坡度敷设,但管内的水流速度不得小于0.25m/s,对于垂直管道,当长度 超过40m时,应设置补偿器。28、设置平衡阀来解决空调水系统的水力平衡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阻力先天不平衡的支管 环路。宜在各个分支管路处安装平衡阀。平衡阀的功能:测量流量、调节流量、隔断功能、 排污功能。选用平衡阀注意事项:阀门的压差 应大于3kpa,平衡阀应尽可能设在回水管上, 尽可能安装在直管段上。29、冷却水补充水量包括蒸发损失、飘逸损失、排污损失和其他损失。一般采用低噪声的逆 流式冷却塔,用于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补水率约为1.53%,对漠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补水率约 为2.08%.如果概略估算,制冷系统补水率为23%。30、空调水系统的水力计算:(设备阻力、附件阻力、管道阻力)计算包括冷、热水系统和冷 却水系统。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