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BOT项目_第1页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BOT项目_第2页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BOT项目_第3页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BOT项目_第4页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BOT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市江南环保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 BOT 项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南京市江南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 已建成投产,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000吨。随着南京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长,南京市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已不能完全满足及时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需要,为解决南京市生活垃圾的处置问题,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拟建设南京市江南环保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BOT项目。(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南环保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BOT项目。建设单位:光大环保能源

2、(南京)有限公司。项目地址:江宁区铜井镇静脉产业园1号(洪幕社区南庄)。建设规模:新建3条焚烧处理线,日处理生活垃圾2250吨。扩建工程配置3750t/d 机械炉排炉225MW 汽轮机发电机组。工程总投资:107237.04 万元。工作制度:年工作日330天,三班制,每班8小时。设备有效年工作时数:8000小时。污染防治措施:扩建3套烟气净化系统,采用“SNCR(炉内)+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 SCR”组合净化工艺,烟气排放标准能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及欧盟2000相关标准要求。渗滤液和其他冲洗废水收集后经厂区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生产,本项目扩建一座垃圾渗滤液处理站

3、,采用“预处理+厌氧+MBR 生化处理系统+NF 纳滤膜系统+RO 反渗透膜系统”组合工艺处理废水。垃圾焚烧产物炉渣为一般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制砖。飞灰稳定固化后送南京市政府指定的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设备噪声采取多种消声降噪措施,确保厂界达标。(二) 建设单位的名称及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联系人:沈锋联系电话mail:shenf (三) 承担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环评单位:江苏省环科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2号联系电话:联系人:崔工Email: (四)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对项目建设地

4、与区域环境规划相容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投资新建的可行性;通过项目工程分析、清洁生产分析,分析项目采用工艺的清洁生产水平;从技术经济角度论证项目拟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并通过项目排放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预测结果评价项目的影响程度,核实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析其取得排污指标途径,从总量控制角度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根据环境保护的“六大审批原则”综合分析得出项目在拟建地建设可行性与否的结论,为项目环境管理提供审批依据,为项目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垃圾清运率的提高,南京市的垃圾日渐增长,另一方面,南京市区现有的3 个

5、填埋场均要在2016 年前全部封场,而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采用一种占地面积更少,更加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垃圾处理方式势在必行。南京市政府积极建设江南和江北两个环保产业园,并且在2012 年初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负责江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运营工作,项目已投产运营。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南京市江南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已于2014年6月投入运营。该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铜井镇,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000吨,建设4台日处理能力为500吨的机械炉排炉焚烧炉和2台20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随着南京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南京市垃圾产

6、量持续增长,虽然江南、江北两个垃圾焚烧厂各处理垃圾2000吨/日,但仍然不能满足南京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为切实解决南京市生活垃圾的处置问题,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拟建设南京市江南环保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BOT项目,用于处理南京市的生活垃圾。本期扩建项目投资总额99798.61万元。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配备3台670吨/日机械炉排焚烧炉和2台25MW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年运行8000小时,年处理生活垃圾量67万吨,年发电量29537.69万KWh。本期扩建项目建成后,南京市江南环保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日处理生

7、活垃圾能力将达到4000吨/日。(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垃圾库房、渗滤液处理站、氨水储罐区无组织排放的臭气污染物NH3、H2S小时最大平均浓度满足评价标准要求;无组织排放的臭气污染物NH3、H2S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新改扩建项目二级标准排放要求。正常工况下焚烧炉废气产生的SO2、NO2、HCl、HF的小时、日平均最大浓度叠加本底浓度后达标;Hg、Cd、Pb日平均最大浓度叠加本底浓度后达标;SO2、NO2、PM10、二噁英年平均浓度最大影响贡献值低于评价标准限值。PM10日均浓度预测结果

8、叠加环境现状监测值后超标,原因是本底浓度超标。本项目在厂界外设置300m环境防护距离,目前300米防护距离内无居民点等敏感目标。(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拟建项目所产生的废水由厂内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达到回用水质标准后在厂内回用,实现污水零排放,本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预测结果表明,扩建项目建成后,厂界噪声均能达标,与本底值叠加后,基本上能维持现状,区域声环境功能不下降。(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固体废物,有炉渣、飞灰、废机油、脱硝催化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污泥等。根据已建项目炉渣浸出试验资料,炉渣属一般固体废物,拟作综合利用。飞灰

9、经固化后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后,送南京市江南灰渣填埋场填埋。废机油为危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脱硝催化剂由厂家回收处理。废水处理污泥及生活垃圾进入本工程焚烧系统焚烧处理。在采取上述措施前提下,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扩建项目在设计上对垃圾坑、飞灰贮坑、渣坑、渗滤液收集池、渗滤液处理站等均考虑采取防渗处理措施。扩建项目采取的防渗措施总体可行,在确保采用优质的防渗材料和精心施工的前提下,不会对周围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废水:本期扩建垃圾渗滤液处理采用“预处理+厌氧(UASB

10、)+好氧(A/O)+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进入“好氧(A/O)+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处理后回用,全厂废水不排放。建设垃圾渗滤液回喷系统,在垃圾热值较高时优先考虑回喷。本工程新扩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能力1000m3/d。废气:(1)本项目控制二噁英及呋喃的生成的措施主要包括:a.对垃圾贮坑进行优化设计及加强运行管理以提高进炉垃圾的热值,从而保证垃圾在炉内的正常稳定燃烧;b.严格控制炉排的机械负荷,选用最适宜于低热值垃圾燃烧的炉型,并对炉膛设计有针对性的优化,保证进炉垃圾的干燥和充分燃烧,确保炉膛温度在850以上;c.设

11、置了蒸汽空气预热器提高助燃空气的温度,同时炉膛和第一通道的下半部敷设了绝热材料,并配以独特的前后拱和二次风组织进行扰动助燃,使燃烧的烟气与助燃空气充分混合,以保证烟气在大于850的温度下停留时间超过2秒;d.每台炉设置1套柴油燃油辅助燃烧系统;e.工艺中通过调整空气流量、速度和注入位置,减少CO和元素碳,以减少二噁英的浓度;f.通过“三T”控制法,即控制温度、时间、湍流使垃圾中的原生二噁英绝大部分得以分解;g.尽量缩短烟气在处理和排放过程中处于300500区域的时间,控制余热锅炉排烟温度不超过200,烟气除尘采用袋滤器,以便减少二噁英的再合成;h.采用了“SNCR(炉内)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

12、袋+SGH+SCR”相结合的烟气处理系统,使有害有机污染物凝结于飞灰上,布袋除尘器在集尘的同时也把这些有机物去除。同时在进入滤袋式除尘器的烟道上设置活性炭喷射装置,进一步吸附二噁英。废气中重金属的控制:a.做好源头控制,尽量将垃圾分类收集;b.采用喷入活性炭吸附去除重金属。烟气净化系统:本工程烟气净化采用“SNCR(炉内)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SGH+SCR”的烟气净化工艺。经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后的焚烧炉烟气首先进入半干式反应塔,在反应塔内,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与塔顶旋转喷雾器喷出的Ca(OH)2溶液中和反应。脱酸反应后的烟气经过连接管进入布袋除尘器,连接管设置有干石灰及活性炭喷入口:当反应塔出

13、口烟气中酸性气体浓度高于排放要求时,可喷入干石灰,以达到保护除尘器的作用,也可以对初次使用的新布袋进行预喷涂;喷入的活性炭可将烟气中的重金属、汞蒸汽、二噁英和呋喃吸附。一小部分粉尘、反应生成物(固态)和未完全反应的石灰聚集在反应塔的底部,而大部分随烟气进入布袋除尘器被捕集,符合排放标准的烟气通过引风机送至烟囱排放至大气。同时采用了炉内及炉外脱氮系统,确保氮氧化物排放达标。(2)恶臭控制措施评述:臭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进厂的原始垃圾,垃圾运输车在卸料过程中和垃圾堆放在垃圾贮坑内散发出恶臭的气体,其主要成分为H2S、NH3等。采用以下方式控制恶臭气体:利用焚烧炉一次风机抽取垃圾储坑、渗滤液储坑、垃圾卸

14、料大厅内的空气,作为焚烧炉的助燃空气;垃圾卸料大厅出入口设置空气帘幕;卸料大厅与垃圾储坑之间设置若干可迅速启闭的卸料门,垃圾储坑上方保持一定的负压;利用抓斗对垃圾不停进行搅拌翻动,减少恶臭的发生;利用封闭的残渣输送系统,对残渣储坑实行密闭负压操作;污水处理站采取封闭措施,污水处理产生的甲烷及其他臭气通过抽气装置直接送入焚烧炉焚烧;选用具有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渗沥液滴漏功能的全密闭自动卸载垃圾运输车车辆;定期检查和维护垃圾运输车辆;环卫部门加强日常道路监督检查。综合分析全厂所采用的废气治理措施,类比同类项目运行的实际处理效果,本项目建成后所排放的二噁英类的控制效果完全可以达到环发2008 82

15、号文的0.1ngTEQ/m3标准要求,其它重金属、飞灰、酸性气体等污染物质也均可保证达标排放;通过恶臭控制措施可以减轻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本项目所采用的废气治理技术,通过全面的、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措施得以保障,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噪声:本工程噪声源主要来自风机等空气动力设备、大功率水泵等。项目将根据设备情况分别采用以下降噪措施:在总体设计布置时,将高噪声设备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厂界和办公区的地方;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在鼓风机和引风机风道中加设消音器;在运行管理人员集中的控制室内,门窗处设置吸声装置(如密封门窗等),室内设置吸声吊顶,以减少噪声对运行人员和外环境的影响;汽轮机房设置在隔音建筑内

16、;发电机房采取隔声结构,基础为防振结构,发电机组的废气排放采用二级消声器,机房进排风口安装消声器等;主产房及辅助车间采用隔声性能好的塑钢双层玻璃门窗降低高噪声设备对厂外影响;机冷塔靠厂界一侧加装隔音墙;进一步加强厂区绿化,以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控制垃圾车行驶车速,改善路面状况,尽量避免在夜间来回运输垃圾。同时,针对厂区运输车辆所产生的交通噪声,采取限制超载、定期保养车辆、避免厂区禁按喇叭等措施以降低交通噪声。固体废物: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固体废物,有炉渣、飞灰、废机油、脱硝催化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污泥等。根据已建项目炉渣浸出试验资料,炉渣属一般固体废物,拟作综合利用。飞灰经固化后满

17、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后,送南京市江南灰渣填埋场填埋。废机油为危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脱硝催化剂由厂家回收处理。废水处理污泥及生活垃圾进入本工程焚烧系统焚烧处理。本项目所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能保证各种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不会造成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下降。(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南京市江南环保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BOT项目是南京市重要的市政公用设施,是重大民生项目和环保工程,项目建成后可以解决南京市区生活垃圾出路问题及垃圾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问题,有助于在总体上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废物资源化,有利于促进循环

18、经济的发展,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清洁的生产工艺,所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能保证各种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预测表明该工程正常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较小,环境风险可接受。在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和取得项目周边公众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具有环境可行性。(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本项目委托江苏省环科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提请您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及时、准确的反映到环评报告书中去。本公示10个工作日之内,如需要查阅环境影响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