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职高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职高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职高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职高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高语文教学中美育浸透的理论与考虑职高语文教学中美育浸透的理论与考虑一、问题背景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局部,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根底和整个教育改革的打破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非常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才能的培养,它认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开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创造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将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开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

2、养审美感知和审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美创造的才能。然而,就目前应试教育还有相当市场的情况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的现状,却并不那么令人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我国文化史上虽然可以找到不少关于美育的言论和故事,但从总体上看,美育是被包容在德育之中的美育始终是德育的跟班,寓教于乐才是一贯的主导思想。虽然从理论上认识到了在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片面地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无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2、人们一提起审美教育,就是音乐美术,就是电影电视其实,音乐美术和电影电视,仅仅是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局部,远远不是高中审美教育的

3、全部。学校的环境绿化、人文建筑、教室布置、旅游远足、老师的风度仪表等都可以成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远远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此,袁振国的?教育新理念?一书就有精辟的阐述,他认为美育不是德育,美育也不等于艺术教育,美育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技术层面,不在于获得一些技能技巧,而在于培育美的精神,即对美的境界的追求。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主动表达美创造美的才能。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就是从感知语言艺术的特点入手,披文以入情,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器而后识器。3、职业学校近年来一直强调文化课为专业课效劳,使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其实,职业高中办学的目的是为社

4、会培养既有一定文化根底知识又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初、中级实用性技术人才,它需要的是有技能、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劳动者。实用性决定了职校必须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蓝领,学生必须具有较高语文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职业高中学生大多数是升学的失败者,他们在语文素养、应用才能、探究才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假如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难以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到达成功的此岸,更重要的是会阻碍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就无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根底,更谈不上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合格劳动者。因此,我认为在职

5、高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审美教育,通过系统的、有步骤的审美训练,唤起学生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开发心灵,激发创造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开展。二、施行方法和过程然而,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存在一定文化素质差异。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进展美育教育呢?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设审美情境作品的美,具有形象的可感性,直接性,分开了详细的形象,美就不复存在。现行职高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可以说集各种美之大成,多是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6、阔的音乐美,?最后一片叶子?表现的情操美。此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可见,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本得天独厚的美育教材。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课本为讲授范例,深化细致地研究分析作品。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翻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老师只有通过审美,以自己的目光认识和开掘教材的美,并融进自己的情感,对教材的美产生发自内心所蕴涵的意境、情趣,有意识地从启迪学生审美意识人手,才能引导学生发

7、挥想象,把文字符号转换成色彩绚丽的图像,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显映出来。如我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就安排了一个课时,主题是美点寻踪。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寻到了三美: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并通过小组合作,进展配乐朗读,创作画面,改词演唱的方式进展表现和再创造,学生通过这堂课进展了一次深化的情感体验。又如以战争为题材的荷花淀派的代表作?荷花淀?,孙犁先生另辟蹊径,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小说中我们看不到烈火硝烟,看不到断壁残垣,看不到血肉横飞,看到的只是如诗如画的美景,至真至纯的人情。它是一篇纯美的诗体小说。在跟学生讲到诗体小说的时候,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诗体小说的特点,我把第一段文字改编

8、成诗的格式: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快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湿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进入到孙犁营造的诗境中去,更好地体会整篇小说淡雅疏朗的风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言语才能的任务,还必须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审美因素,带着学生挖掘其中的各种美,通过课文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展示的审美意境,使学生承受美的洗礼,从而进步他们的精神境界,完善美的人格。2、激发审美情感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特点是以

9、情动人,以美感人,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于言。职高语文教学要到达感人心者,就要由情入手,在感情上激发学生的共鸣。施行语文审美教育,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合适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调动各种心理因素,享受审美的愉悦,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那么,在详细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引起学生与作品的共鸣?3、根据文学的特点,运用激情,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的共鸣1反复诵读,亲身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抓住文章内在的情,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因素,将作者

10、情感纳入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去感受,才能引导学生最终把握蕴含于课文深层的美学意蕴,到达美育乃至全文的教学目的。反复诵读是激发共鸣的一条最简单有效的途径,适用于经典的诗词或文段。优美动人的诗文应反复朗读,于诵读中感受熏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心灵美所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说教大得多。如高教版根底模块下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当读得铿锵有力,读出豪迈之气,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指导诵读前可先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滚滚东流的江水气势,很好地衬托出了三国时的英雄人物,他们有何等的气势!然后选取典型的写景的

11、句子稍加分析,如淘字,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还提供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时空背景,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及陡峭,再结合周瑜的形象讨论以及苏轼与之比照,学生应该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在指导诵读时老师可先范读,有条件的可准备配乐。让学生通过诵读走进作者的内心,通过诵读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艺术魅力。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语言非常优美,很合适朗读赏析。诗的语言飘逸清丽,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那样令人赏心悦目,悄悄、轻轻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而且将热烈的情绪蕴涵在诗的内层,令人回味无穷。诗的构造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富于韵律感。整首诗的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犹

12、如一曲悦耳徐缓的轻音乐。老师可以通过这首诗歌的朗读指导教学,使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在轻缓而深情的朗读声中,感受到了诗句中美的情致,也感受到了成功再现美的愉悦。2老师引领,心灵震颤共鸣常言道:山水无情人有情。职高生感情胜于理智,他们对心灵承受美和艺术感染的渴望,远远超出承受一个理念的说教。感情在他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老师要用发自肺腑的语言传递炽热的情感,让学生胸中泛起涟漪,掀起波涛,引起感情的共鸣,寓情感陶冶于课文详细形象中,进展美的浸透。而精心设计、饱蘸真情的导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级语文老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

13、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祝课的开场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矗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祝比方在讲授高教版根底模块下册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峻美。我想,用这句话来概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再恰当不过了。托翁的一生是壮丽的一生,在世界的文坛上,给我们留下了?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伟大的作品,大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长廊。他虽然贵为伯爵,但是他的灵魂却始终放射着自由和博爱的光辉,他爱这块土地,也爱这块土地上受苦受难的人民。可是,

14、他的妻子却不理解他,最后,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单独出走,不久病逝在一个生疏的小站上。托尔斯泰一生为声名所累,所以在他才希望自己死后埋骨于一处自己选择的幸福所在,将它作为自己灵魂的安栖之地。1946年,在他百年华诞之时,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造访了俄罗斯这块古老的土地,在这里,他看到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在老师深情地说这段导语时,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莎士比亚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应正确运用语言的真切、语文的抑扬、适当的态势来加强感情的渲染,充分利用教材固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用炽热的感情伴随着知识自然而然地与学生的感情融在一起。在美育中对学生进展理想的陶冶,使美得到进一步升华。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认真揣

15、摩作品美的意境,产生情感共鸣人的思想之所以可以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观照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之所以美,就在于作品营造出了一个深邃清幽的意境。本文正是以真切的语言描绘一幅真实的景物,抒发出了长期郁积于内心深处的真挚的情感。?荷塘月色?一文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社会带来的又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共鸣,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配置音乐、动画、文字,导入以后把课文描绘的内容进展形象的展示凸现其外在的音像之美,再加上老师和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赏析,尤其是学生小组合作,对课文描绘的画面参加合理的想象,进

16、展美的再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当时所处的景致,同学们就对作者那时那景中的心情和情感有了生动直观的感悟,享受到了美育带来的幸福。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四大因素。这就要求师生能共同参与课堂设计,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不止步于认知常态,让艺术走进每一堂课,显示教学之美,使老师和学生尽可能多地共同享受美。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假如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作者的心灵,那么同学们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语文学习中的美所熏陶浸润,从而到达性格塑造和情感的享受。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文章特点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共鸣,在感悟

17、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4、诱发审美体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必须诱导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自由感、惊异感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审美主体的审美潜力,产生审美激情,进展深化的审美体验。为了到达激发审美体验之目的,我在教学理论中探索了如下两种方法。1设计审美论题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色,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多个审美论题,供学生在审美体验的根底上,进展鉴赏评析时自由选择,效果不错。如?荷花淀?一文,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荷花淀的人情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话传神、情深意切?、?荷花淀对话描写比拟赏析?、?水生夫妇的爱情观?等论题,从多个角度使学消费生美的启迪与体验。通过选题鉴赏,学生们普遍认为没有强迫承受知识之感,思维有自由飞翔的天空,因此愿意倾心赏美,并可以陶醉于兴趣无穷的体验与想象之中,作满意快意的审美品味。如此,也正符合黑格尔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说法。2寻找审美亮点美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假如不擅长或不可以寻找出审美亮点,就不可以到达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如?哦,香雪?,我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像香雪和凤娇的美有什么不同、寻找台儿沟的美等等,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