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课件_第1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课件_第2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课件_第3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课件_第4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第三单元 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聚焦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 晴天、多云、下雨、刮风.下雨风晴天多云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聚焦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第一幅图是晴天长城,第二幅图是雪天长城。二、探索 感受天气的多样性图片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天气? 晴天长城雪天长城不同时间,同一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说明天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第一幅图是晴天长城,第二幅图是雪天长城。二、探索 感12月的海南很炎热,12月的黑龙江很寒冷。二、探索 感受天气的多样性12月的海南、黑龙江,天气怎样?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说明天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12月的海南很炎热,12月的黑龙江很寒冷。二、探索 晴天多云阴天雷阵雨大雪台风寒冷天炎热天天气: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晴天多云阴天雷阵雨大雪台风寒冷天炎热天天气:一个地方在某一短 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大气圈 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你知道哪些天气给我们带来了灾害吗?台风暴雨冰雹暴雪三、研讨你知道哪些天气给我们带来了灾害吗?台风暴雨冰雹暴雪三、研讨思考:天气日历可以记录哪些内容?我们怎样来记录?思考:天气日历可以记录哪些内容?我们怎样来记录?四、拓展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隐

3、藏在每天的天气里,需要不断观察、仔细分析和认真结。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坚持观察与记录他认真记录天观测到的气象数据,并仔细观察和记录各种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日期,河流、湖泊结冰与解冻的状况,各种候鸟南飞与北归的时间。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竺可桢总结了现代物候的特征,通过与我国古代丰富的文献记载进行比较,解了我国过去五干年的气候变化特征,也了解了我国各个地区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竺可桢(1890-1974),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科学家这样做四、拓展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隐藏在每天的天气里,需要不断1.天气指的

4、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2.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自然现象。3.天气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可能给我们带来灾难。4.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5.制作天气日历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天气的好方式。6.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总结了现代物候的特征,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知识整理1.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不一样不一样短时间大气圈风雨雪阴晴冷暖变化不一样不一样短时间大气圈风雨雪阴晴

5、冷暖变化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第三单元 天气2. 认识气温计第三单元 天气2. 认识气温计 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呢?一、聚焦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 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液泡刻度液柱单位符号气温计由液泡、刻度、液柱、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认识气温计 二、探索液泡刻度液柱单位符号气温计由液泡、刻度、液柱、单位符号四部分读作:零下五摄氏度写作:-5利用气温计模型读数读作:零摄氏度写作:0读作:三十八摄氏度写作:38读数口

6、诀: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读作:零下五摄氏度利用气温计模型读数读作:零摄氏度读作:三十观察其它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观察其它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三、研讨1.读气温计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气温计只标注整十数,要看清楚“液柱顶端”位置。2.运用气温计测量温度对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 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在描述的天气情况时更加精确,更能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三、研讨1.读气温计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比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小结: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基本结构相同,在量程上

7、有很大不同。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它们功能相匹配。四、拓展比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小结: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基1.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2.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4.气温计上有单位符号、刻度、液柱、液泡等信息。5.各种温度计的结构和功能是有区别的,不同温度计之间不能混用。6.天气是冷还是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准确的,我们可以用气温计更准确地测量气温。知识整理1.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知识整理101上下摄氏度-3050不能101上下

8、摄氏度-3050不能2082828二十八摄氏度281210212零下十二摄氏度-122082828二十八摄氏度281210212零下十二摄氏度太阳寒暑表气温计温度计不准确不能体温计水温计太阳寒暑表气温计温度计不准确不能体温计水温计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第三单元 天气3. 测量气温第三单元 天气3. 测量气温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气温高气温低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气温高气温低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如何测量呢?一、聚焦今天的气温是多少?一、聚焦

9、1.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二、探索1.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二、探索温馨提醒:1. 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2. 尽量轻声,不打扰别的班级上课。3. 小组合作好,每人参与测量、读数。4. 按照使用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5. 完成后,安静回到教室。2.用气温计测量室外测量气温。二、探索温馨提醒:2.用气温计测量室外测量气温。二、探索交流我们的发现 我的发现:同一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数据都很接近。 气温都是29左右交流我们的发现 我的发现:同一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测量时间气温()早晨(8:00)第二节课后(10:00)中午(12:00)第六节课后(14:00)傍晚(16:00)日期: 地点: 二、

10、探索3.测量并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测量时间气温()早晨(8:00)第二节课后(10:00)中柱状统计图绘制方法温度()时间1.找气温,点上点温度()时间温度()时间2.对应条,划横线3.涂颜色,即完成温度()时间柱状统计图绘制方法温度时间1.找气温,点上点温度时间温度时间科学小资料 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最低最高气温计科学小资料 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 在天气日历里记录 每天测得的气温。 在天气日历里记录 每天测得的气温。三、研讨1.为什么

11、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正确使用气温计才能获得准确数据。2.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描述一下气温的变化?一天中的气温不相同,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3.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直观形象的比较各个时刻的温度差异,展示气温变化的规律。三、研讨1.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气象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由于其四壁由百叶条组成,百叶箱有适当的通风功能,里面的仪器能够准确地测量外界温度、湿度的变化。气象百叶箱广泛安装在气象台站网的气象观测场上。百叶箱四、拓展 气象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

12、辐射和地面1.气温计的使用方法(1)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2)悬挂在空气中。(3)保持干燥。(4)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5)示数稳定后再读取。2.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柱状图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天气变化规律。3.白天的气温一般是先升后降。4.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知识整理1.气温计的使用方法知识整理不到变化的齐平流通不到变化的齐平流通清晨日出前下午2点到3点先升后降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清晨日出前下午2

13、点到3点先升后降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第三单元 天气4. 测量降水量第三单元 天气4. 测量降水量蒸发雨 冰雹雪降水形式一、聚焦降水量是多少,怎么测量呢?蒸发雨 冰雹雪降水形式一、聚焦降水量是多少,怎么测量呢?二、探索 判断降水标准二、探索 判断降水标准1.选一个直筒透明杯。4.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探索1.做一个简易雨量器2.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使纸条0刻度线和杯内底部对齐。(以毫米为单位)3.在刻度条外

14、面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1.选一个直筒透明杯。4.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水量探索2.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1.将雨量器在空旷的地方水平放置;2.降水时喷壶嘴要远一点,要用花洒降水,降雨均匀;3.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加上单位“毫米”。温馨提醒:探索2.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1.将雨量器在空旷的地探索3.下雨天用雨量器测量1.模拟测量(24小时)降雨量 ;2.读数并记录 ;3.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量等级 ;4.查询当地气象台对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报告,并和我们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探索3.下雨天用雨量器测量1.模拟测量(24小时)

15、降雨量 ;1.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量降雨量要注意什么?用直筒玻璃杯,刻度条的零刻度与杯底内壁对齐;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2.怎样测量一场冰雹、雪的降水量呢?下雪时,用雨量器接雪,待雪融化成水后,才能用雨量器测量。三、研讨1.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量降雨量要注意什么?三、研讨四、拓展气象站的雨量器四、拓展气象站的雨量器四、拓展1.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2.每 24 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4.如果当地 10 天内没有降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

16、当地的降水情况。 连续测量十天的降雨量 四、拓展1.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2.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3.制作简易雨量器时,要选择直筒透明的杯子,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从底部贴起,以毫米为单位)。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刻度条外面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4.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5.用简易雨量器测降雨量时要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6.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

17、7.要测量一场雪或者冰雹的降水量,可以把雨量器中的雪或者冰雹融化后进行测量。知识整理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知识整理雨量器稳定空旷内部的底面水平中雨20毫米直筒透明24冰雹雪雨雨量器稳定空旷内部的底面水平中雨20毫米直筒透明24冰雹雪雨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第三单元 天气5. 观测风第三单元 天气5. 观测风 空气流动形成风。一、聚焦这些现象是怎样引起的? 空气流动形成风。一、聚焦这些现象是怎样引起的?今天的风多大?是什么

18、方向的风?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可以通过地面上物体飘动、摇晃来感受风的大小和风是从哪个方向刮来的。今天的风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可以通过地面上物体飘动、摇晃来二、探索 1.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风看不见,摸不到,怎么测量和描述呢?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的大小和方向。二、探索 1.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风看不见,摸不到,怎制作建议:1.旗面材料:选一块轻薄的布,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 2.旗杆材料:选一张硬纸板,长约40厘米,宽约6厘米;制作方法: 二、探索 2.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使用订书机要小心哦!制作建议:二、探索 2.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使用订书机用小风旗测风

19、速和风向用小风旗测风速和风向温馨提醒:1.在空旷的地点测量风。2.先在在地面画出八个方位。3.持续2分钟观察,风旗指向哪个方向时间比较长,反方向就是风向。4.判断风旗的风速。 5.小组合作,并做好记录。对照地面八个方位确定哦!风旗的飘动情况判断;用数字0,1,2记录。用小风旗测风速和风向温馨提醒:对照地面八个方位确定哦!风旗的飘动情况判断;用数字 我们组观测风的工具是发现了风速是风向是请将我们的观测结果记录到天气日历中吧! 我们组观测风的工具是发现了风速是风向是请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1.用地面物体或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根据物体飘动、摇晃方向的反方向,确定风向;

20、根据飘动的程度大小,确定风的大小。2.两种方法的观测结果相同吗?为什么?用地面物体或风旗测量结果不同,因为地面物体标准不统一,数据无法比较,小风旗标准统一,测量方向一致,测得的数据才有价值。三、研讨1.用地面物体或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三、研讨四、拓展制作风向标四、拓展制作风向标1.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通过地面物体的变化来感知风。2.观测风的时候,我们主要观测风速和风向。3.风速是空气流动的快慢。我们可以用风旗将风速分为三个等级。4.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5.我们可以用风旗、风向袋和风向标来判断风向。风向与风旗、风向袋飘动风向相反,风向与风向标箭头指向一致。

21、6.蒲福风力等级表将风速分为012级,共13个等级。知识整理1.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通过地面物体的变化来感知风。大微无大微无吹来相反八一致东西吹来相反八一致东西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第三单元 天气6. 观察云第三单元 天气6. 观察云 今天是晴天、多云、阴天?天空状况是由什么决定的?一、聚焦 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 云决定的天空状况哦! 今天是晴天、多云、阴天?天空状况是由什么决定的?一、聚焦二、探索 1.云的基本形态层云积云卷云二、探索 1.云的基本形态层云积云卷云

22、把天空当做一个圆,看看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晴天无云或云量少(太阳总能看见)多云云量较多(太阳时常可见)阴天云量很多(很难见到太阳)二、探索 2.观察云量把天空当做一个圆,看看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晴天多云阴天二、探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温馨提醒:1.保护视力,不要直视太阳。 2. 分组活动,注意安全。二、探索 3.室外活动温馨提醒:1.保护视力,不要直视太阳。二、探索 3. 观察我们画出的云,它们的形状大致相同吗?是哪种形态?今天云量如何?属于哪种天气?三、研讨层云积云卷云 观察我们画出的云,它们的形状大致相同吗?是哪种形态?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

23、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四、拓展看云识天气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卷积云:是小圆块的云朵,一个一个的累积叠加起来,看起来类似波纹的样子,大家管这样的天气叫做鱼鳞天。代表着好天气,晴朗。四、拓展看云识天气卷积云:是小圆块的云朵,一个一个的累积叠加起来,看起来类高积云:和卷积云很类似,大体的区别就是范围更大,云朵更厚。同样是好天气的意思。淡积云:出现很频繁的云朵,看起来很蓬松,洁白,像一团一团棉花漂浮在空中,代表好天气。 积雨

24、云:通常出现在低空中,云彩颜色很暗沉。通常出现这种云代表着有大雨,强风和闪电的到来。看云识天气四、拓展高积云:和卷积云很类似,大体的区别就是范围更大,云朵更厚高层云:在太阳光或者月光的照耀下,会像是灰蒙蒙的布帘。所到之处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如果云朵越来越厚越暗,那么就要下雨了。 雨层云:是种低空的云,颜色灰暗,如果一直笼罩在天空中不动的话,会在近期内下雨。高层云:在太阳光或者月光的照耀下,会像是灰蒙蒙的布帘。所知识整理1.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成晴,多云和阴。2.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3.天空中的云主要有三种形态:大团堆积的云积云,灰色似雾的云层云,纤维,羽

25、毛状的云卷云。4.天空中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记录为晴;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记录为多云;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记录为阴。5.我们可以用适当的符号记录一天的云量。知识整理1.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成晴,多云和阴。卷云层云积云卷云层云积云少量比较多多而密云量的多少晴多云阴少量比较多多而密云量的多少晴多云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第三单元 天气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三单元 天气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家乡一个月的天气信息,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

26、和总结天气日历呢?气温风云量降雨量整理天气日历一、聚焦 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家乡一个月的天气信息,该从 一个月中,晴天、多云、阴天的天气分别又多少天?二、探索 1.云的情况统计 统计时小组内一人读卡,一人监督。其他人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天数。不重复不遗漏 一个月中,晴天、多云、阴天的天气分别又多少天?二、探索 2.风的统计二、探索 2.风的统计二、探索 3.温度数据的分析 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20。二、探索 3.温度数据的分析 最高气温30, 降雨21天,不降雨9天,15日16日降雨量最大。二、探索 4.降雨量的分析 降雨21天,不降雨9天,15日16日降雨量最大。二、经过统计和分析

27、,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天气变化的特点 一个月来,家乡的天气晴9天,多云6天,阴15天。刮风12天,东南风较多。气温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20。气温从低慢慢到高,再慢慢降低。 降雨21天,不降雨9天,15日16日降雨量最大。 一个月来降雨天气较多,出门要带雨伞哦!三、研讨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天气变化的特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四季分明四季如春常年干旱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四季分明四季如春常年干旱四、拓展四、拓展1.对天气日历中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2.天气

28、日历中我们一般要注明日期、气温、降水量、云量、风速和风向等信息。3.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知识整理气候(长期)天气(短期)1.对天气日历中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知34012级10西南84634012级10西南84630205010213020501021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第三单元 天气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第三单元 天气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未来的天气状况能够预测吗?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9、?一、聚焦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未来的天气状况能够预测二、探索 1.天气预报的内容二、探索 1.天气预报的内容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天气信息?天气状况:雷阵雨气温:白天31夜晚25一天中云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变化折线图风向:南风风力3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天气信息?天气状况:气温:一天中云量、气温、二、探索 3.气象小主播二、探索 3.气象小主播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三、研讨1.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2.天气预报的信息对我们的生活又什么重要意义?如

30、学校运动会、春游活动时,天气预报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三、研讨1.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四、拓展参观气象站四、拓展参观气象站1.未来的天气状况是能够预测的,但天气预报不是完全准确的。2.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3.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知识整理1.未来的天气状况是能够预测的,但天气预报不是完全准确的。知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新教科

31、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精品课件ppt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与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与思维能力探究的地位一、科学探究总目标培养能力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要克服探究的形式化倾向。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探究的地位一、科学探究总目标培养能力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得出结论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三、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比较探究教学的典型模式

32、1 萨其曼(J.R.Suchman)探究教学模式。萨其曼坚信课堂上要开展探究教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有一个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或现象;第二,学生享有探索的自由;第三,有一个丰富的容易引起反应的环境。三、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比较探究教学的典型模式1 萨其曼(运用这种观点作指导的探究教学模式,一般由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接着让学生对他们所观察的现象提出“是”或“否”之类的问题,以收集数据;当学生对观察结果作出推测性解释(假设)后,他们进一步通过“是”或“否”之类的提问来检验自己的假设。无论在哪一阶段提出“是”或“否”的问题,都必须是操作性的,即能用实际经验或实验

33、来回答的。运用这种观点作指导的探究教学模式,一般由2 有结构的探究(Structured Inquiry)。有结构的探究是指:探究时给学生提供将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但不提供预期结果。学生自己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发现某种联系,找到问题的答案。研究者们称此种探究为一级水平的探究活动。有结构的探究和相应的证明活动,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作“食谱式活动”。2 有结构的探究(Structured Inquiry)。3 指导型探究(Guided Inquiry)。指导型探究是指:探究活动时只给学生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有时也提供材料,学生必须自己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弄清楚

34、如何回答探究问题。这种探究被称为二级水平的探究活动。3 指导型探究(Guided In4 自由探究(Free Inquiry)。自由探究是指:在探究活动时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当然也包括形成要调查研究的问题。从许多方面来看,自由探究类似“搞”科学,即科学探究。研究者将这种探究称为三级水平的探究活动。4 自由探究(Free Inquiry)。5 学习环(The Learning Cycle)。学习环是一种很有影响的科学教学模式,被广泛地称作探究教学。尽管它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基本程序是:开始是探索阶段,让学生从事各种探索活动,以便从经验中产生新观念;接着是引入概念阶段,让学生给

35、前面发现的观点或经历的想法命名;最后是概念的运用阶段,让学生有机会把新观点运用到不同的背景中去。5 学习环(The Learning Cycle)。另一面,成功开展探究教学需要形式思维能力,并非仅对学生而言的,教师也同样要具备这种能力。森纳尔(D.W.Sunal)等人在1985年的研究中提供大量例子,说明教授行为涉及去自我中心化、假设演绎推理、确定和运用变量、控制变量和逻辑推理等。他们还列出大量证据,表明许多教师完全是在具体操作思维水平上开展探究教学。另一面,成功开展探究教学需要形式思维能力,并非仅对学生而言的四.探究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培养探究过程技能基本:观察、分类、测量、交流与表达、推

36、断与预测综合:变量识别与控制、制作图表、假设、实验设计操作要点用什么内容承载,顺序(体验、初学、巩固、应用)四.探究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培养探究过程技能 理解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应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建立学生某种能力发展的结构图就成为评价的基础 理解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观察是对客观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主动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它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点方法之一。 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分为三个层次:1.运用感官辨别事物的特征(用单一或多种感官直接

37、观察或间接利用仪器观察。2.能够依据时间顺序或空间位置的不同观察事物的变化。3.能够依据对某种概念的认知,有矛盾、有计划地观察(选择观察的方法、时间、角度、纪录方法等)。观察 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分为三个层次:例如: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及评价结构图观察自然观察实验观察形态与组成观察性状观察过程观察验证实验探究实验例如: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及评价结构图观察自然观察实验观察形态比较和分类学生的比较和分类能力发展包括下面的几个层次:用比较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分辨物体的差异(如大小、强弱等);通过比较找出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能够依据某个属性把物体分类;能够根据标准对物体或事物做分级的分类;能够根具分类做出检索

38、表,能够根据检索表查找物体的特征;能够根据科学概念,提出分类的标准;能够用图表或其他形式表示分类的结果。基本的分类方法:科学研究中的分类有很多方法,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分类方法:“顺序排列法”,“多级二分法”和“集合法” 有最基本的三种方法:例如用“多级二分法”把下列事物分类:猴,卵石,电话,猫,狗,橘子,橡皮泥,玫瑰花。这实际上也是皮亚杰理论中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比较和分类基本的分类方法:被测物体包含多少个测量单位对象、单位、工具、原理、使用方法、读数、注意事项长度时间角度测力液体体积温度质量被测物体包含多少个测量单位对象、单位、工具、原理、使用方法、信息处理 表格、流程图、循环图、柱状图、折线图1.通过对柱状图和折线图复习,使学生初步适应坐标系;2.明白单位长度的含义;3.初步建立图中的点与横、纵坐标“一一对应”的概念。4.确定坐标系明确意义和作图5.根据图形进行分析(或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形成结论6.利用图形进行估算、推测、猜想等。信息处理实验设计能力根据情况计划的能力局部整体口头-文字给出、扶持、半放手、放手实验设计能力根据情况计划的能力要素分解:1分析与确定问题、表述问题2对结果初步猜想3对解决问题方法思考(观察、比较、从数据的结论、关系有意致变、变量控制)4实验目的5对器材的认识6步骤(流程)7记录(设计)8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